《時代》周刊:一家中國企業正在革新全球物流

2020-12-05 河南都市頻道

中國電商和物流的跨越式發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近日,全球頂尖媒體、美國《時代》周刊發文,解析一家中國企業對全球物流的革新。疫情以來,菜鳥已向全球150餘個國家和地區運送2.5億件醫療防護設備。菜鳥就像物流界的「安卓」系統,用數位化方式降低了全球運送成本,讓商品在全球流動,菜鳥所做的事情將為全球中小企業提供無限的機會。

一輛長1.5米,寬0.9米的自動行駛小車都會從菜鳥驛站裝上快遞包裹,駛入附近的居民區。這已成為杭州一景。穿著睡衣的居民步行至最近的取貨點,把取貨碼輸入小車,車一側的門隨之打開後再取走自己的包裹。而小G會駛向下一站,利用360度的感應裝置避開人群與障礙物。

這輛四輪小車看起來沒那麼酷炫,跑起來也不能風馳電掣,但作為菜鳥的創新配送機器人小G,它代表了未來。「它出發時就會給顧客發消息,到達取貨點後會再發一條,這樣顧客能把握出門時間」,菜鳥工程師龍飛解釋道,「有些型號還支持寄件。」

談起物流領域的創新,小G可能不如貨櫃或噴氣貨機那麼驚天動地。但對於阿里巴巴的智慧物流平臺——菜鳥,這是它們推動的鮮為公眾所知的物流革命中,顧客最能直觀體驗的一步創新。菜鳥成立於2013年,有著改變世界貿易模式的宏大願景,菜鳥目前估值已達數百億美元的量級。

未來的物流配送

菜鳥計劃為全球的物流公司打造一個統一生態系統,每家公司都能無縫加入,從而實現貨物在公司及轄區間的順暢流轉。小G就是這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就像谷歌的安卓系統可以為全球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提供服務一樣,菜鳥在打造一個開放的智能化系統,從電子面單到數字清關,為全球的物流公司提供數位化服務。

「現在你可能看不出他們在做的事情有多宏大」,北京大學投資教授兼PE投資人陶迅( Jeffrey Towson)評價道,「但這可能是中國數位化領域目前最重要的創新。」

菜鳥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物流公司,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連接起中外3000家物流合作夥伴與300萬快遞員,包括中國物流前15強與全球前100強。這個平臺集合了各公司與線路的實時數據,讓商家可以選擇最經濟高效的配送方式。

對於消費者和生產廠商,這意味著一公斤的包裹能在24小時內送抵中國任何一個角落,而成本約為30美分(人民幣兩元)。而菜鳥未來的目標是以三美元的成本,做到72小時全球達。(目前0.5公斤重的包裹從上海送抵倫敦一般需要5天,價格約100美元)。從秘魯的咖啡種植者、查德的紡織工,到班加羅爾的醫療器械廠商,以及其他各個環節不計其數的人群,這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我們得把各個快遞公司的CEO請到一起,讓大家都達成共識,才能成功」,菜鳥CEO萬霖在杭州菜鳥總部接受了採訪,在滿屋的健身器械與雙十一的裝飾中,他介紹說:「因為全球化最大的障礙就是物流。」

新冠疫情助推物流創新

除了遍布各處的感應裝置,菜鳥還為每處倉儲安裝攝像頭,為每輛卡車甚至包裹配備GPS定位,菜鳥計劃讓物流從端到端的每個環節都實現數位化。

對中國1.94萬億規模的電商市場來說,這一做法會帶來巨變。中國電商發展領先全球,是美國的三倍。去年有640億個國內包裹送出,但現有的割裂的物流網絡造成了效率低下及浪費等問題。在中國的各個市縣,都不難看到快遞小哥急火火地在街邊堆積如山的包裹中翻撿快遞。包裝極度浪費也是個問題:網購一張薄薄的手機貼膜,你得從塞滿空氣囊和塑料泡沫的鞋盒大小的包裝盒裡翻出貨品。

這都意味著在提升利潤、增強環保方面還大有可為。比如可以節省燃料、包裝和減少不必要的倉儲。菜鳥提供的數據顯示僅電子面單一項每年就能省下4千億件紙張,減少10億千克碳排放。這也意味著節省成本,萬霖表示:「中國今年處理的包裹多達700億件,想像一下,如果每一件能節省1分錢呢?「

萬霖一直以來都抱有遠大目標。從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他在亞馬遜工作了9年,最終任職全球物流總監並直接向貝佐斯匯報。他提起西雅圖「感覺還是像家一樣「,也很認同貝佐斯提倡的「提高標準,超出預期」的宗旨。

「亞馬遜教給我文化及能力建設要以客戶為中心」,萬霖說道:「沒有能力建設的文化,就會淪為掛在牆上的空洞口號。」

作為阿里家族的一員,菜鳥業務的各個環節都能在集團體系內完成。比如一位賣家在淘寶上跨境出售商品,支付可通過螞蟻金服,物流配送則由菜鳥負責,訂單交易從始至終都在阿里的企業生態中。這樣使得計算機可以快速檢查訂單的各個方面:從成本、零售商,到送出貨品的大小重量,並把這些信息輸送至客戶部門,及早發現潛在問題。舉例來說,當菜鳥的包機從深圳起飛,駛向俄羅斯的那一刻,客戶數據就會發出,當飛機落地時,貨物已完成清關。

消費者與商家完全可以選擇淘寶以外的交易平臺或螞蟻金服以外的支付平臺,不過如果所有環節都發生在這個系統裡,整個清關流程會大大簡化,這會帶來很多好處,比如大大縮短的運送時間,也能提升中國物流影響力。

效率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萬霖介紹道:「我們2014年剛開始做跨境購的時候,運送需要一個月,現在僅清關,我們每天能處理2000萬個包裹。」

疫情初期,菜鳥的處理能力遭遇了很大挑戰,路線必須調整以避開疫情爆發區域,但還得保證這些區域能收到物資。

1月時,菜鳥開通綠色通道幫助全球醫療援助運至武漢,菜鳥為武漢運送了來自39個國家與地區的6900萬噸醫療援助物資。

當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後,菜鳥工作的重點變為對運送物資,把包機數量從260架增加至驚人的1260架,及時彌補了因航空公司停運造成的運力缺口。菜鳥運送了2.5億件醫療防護設備至全球150餘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測試了菜鳥的能力,也催動了很多進步與改進。

萬霖表示:「疫情讓很多人意識到物流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提前預見到未來三年菜鳥的發展。」

快遞行業的新技術

在短期內,最先進的物流系統使得中國製造商更具有競爭優勢,可以抵消國內不斷上漲的勞務成本。

這同時也是一個戰略優勢,類似於《中國標準2035》計劃建立5G、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下一代科技的全球標準。儘管中國在這方面一直穩步發展,例如為5G無線網絡使用設立的協議規範。但菜鳥的物流能力可能是中國首次設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規範。

「物流能力是成為技術驅動型國家戰略舉措的一部分,這個國家的有識之士們深知未來行業走向並為之努力」,中歐國際商學院歐方院長、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院長迪帕克傑恩博教授指出。

據估計,美國95%的電子商務訂單由聯邦快遞、UPS或美國郵政服務交付。同時,來自德國的DHL佔全球物流市場大盤的39%,而最近亞馬遜也開始突出其自營物流服務,包括航空運輸。

儘管這些國際物流巨紮根多年,但菜鳥有望將其超越。因為菜鳥的平臺可以承載全行業想要協同的玩家。菜鳥表示,它已經與UPS和聯邦快遞在倉儲和B2B物流方面進行合作。陶迅指出:「這是歐洲和美國的物流公司的想像力還未到達的領域。」

正如谷歌的安卓系統在全球擁有數以百萬的軟體工程師為其創建產品一樣,菜鳥也在不斷開發應用程式、物流基礎設施以及下一代「小G」無人配送機器人等標準化產品,並出售給與之相關的上千家公司。

陶迅指出,下一階段是將智能學習技術與全球物流體系相結合。「這些機器人會自行移動嗎?這些卡車能自己開走嗎?這個系統有多聰明?」

在中國,餐廳送菜機器人和酒店大堂的禮賓服務機器人已經很普遍。現在輪到物流行業了,這即將成為以前只能在漫畫和電影中看到的先進的試驗場。萬霖指出說:「沒錯,生活在某些方面是在模仿藝術。我們正在打造一個科技奇蹟的未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劉婉如

相關焦點

  • 普渡送餐機器人榮登《網際網路周刊》「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網際網路周刊》公布了「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普渡科技作為全球室內智能配送機器人行業的代表,憑藉優秀的室內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和多款明星產品矩陣,成功入選榜單。
  • 除了電商、物流,京東還是中國第二大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
    《Fast Company》,是與《財富》和《商業周刊》齊名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雜誌之一」。該雜誌每年都會發布「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榜單」,而在今年的榜單中,首次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列為「全球十大數字科技類企業」,並且是本年度唯一入榜的中國科技公司。
  • 百度李彥宏登《時代周刊》封面:幫中國贏得21世紀
    據報導,李彥宏登上了新一期《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這也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企業家首次在《時代周刊》上封。「The Innovator (創新者)」,《時代周刊》如此稱呼李彥宏。在文章裡是這樣描述李彥宏和百度的:在2000年,李彥宏成立了百度,如今它已是僅次於谷歌的第二大搜尋引擎;百度20%的市場位於中國,這也使它成為全球第四大受歡迎的網站;這家公司的名字,來源於13世紀的中國詩詞;百度已經發展成了一家市值600多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巨頭,在中國僅次於騰訊(社交媒體集團)與阿里(線上購物帝國)。
  • 2019中國物流企業TOP100
    2019物流企業(網際網路指數)TOP100排名全稱簡稱1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順豐快遞自2004年通過收購卓越網電商進入中國,亞馬遜最輝煌時曾一度佔據國內20%的市場份額,誰能想到15年後的今天,這家叱吒風雲的國際電商卻因不到0.6%的市場份額被迫退出中國市場。對此,諸多業內人士均給出了「水土不服」的解釋,缺乏創新、不了解當地用戶去需求、反應不夠迅速……然而對於一家電商來說,亞馬遜最為致命的弱點,恐怕莫過於物流。
  • 世界最大自貿區誕生 物流企業競速跨境物流
    來源:中國經營報世界最大自貿區誕生 物流企業競速跨境物流本報記者/張孫明爍/童海華/上海報導「海運費又漲了。」一位從事跨境物流工作近10年的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40QH尺寸的貨櫃已從年初的1400多美元躍升至5000美元。
  • 打造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
    未來,我們應牢牢把握全球化和國際格局變化的新特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構建全球物流和供應鏈服務體系,提升全球連接、全球服務、全球解決方案的能力。  世界進入到全球連接的時代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時代特徵之一。
  • 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英《經濟學人》周刊:中國在行動支付的全球軟硬體競爭中勝出新華社北京5月12日消息,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經貿格局下,各國都在搭建數字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中國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 未來機器人柔性物流無人化方案,助力家具企業啟動無人化升級
    在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需求穩定增長等利好因素推動下,中國家具行業正在從以手工業為主的生產方式向機械化、自動化、工業化、無人化的生產方式轉變。  作為視覺導航物流無人化方案提供商,未來機器人正加速對製造業倉儲物流無人化的落地部署,案例中的客戶是一家以家居倉配裝一體化服務為特色服務的企業,在全面提升家居流通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上有著豐富經驗。
  • 鎖定「物流界奧斯卡」,富勒再次摘得「年度最佳企業」殊榮
    LT Summit 20208月11-12日,一年一度的物流科技盛會——第九屆中國物流技術峰會(LT Summit2020)在上海成功舉行。富勒作為G20成員之一受邀參加會議,餘東業副總裁作為代表出席會議,與來自全球的物流技術與裝備頂尖行業領袖共同就「後疫情時代的產業變局」、「新基建下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數智技術在智能製造、智能倉儲、智慧配送等場景下的創新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等主題進行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
  • 2017年全球TOP50機器人公司排行出爐,有一家中國企業上榜
    「RBR50 名單」是動態的,基於整個年度的企業表現,該名單將會有上榜和下榜的調整,以這樣方式所創造出來的名單可以指示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整體方向。 另外,基於這份榜單的成功,《機器人商業評論》還會發布五個獨立榜單,分別評選出以下五個領域的 Top 10:工業製造、供應鏈物流、基礎架構、醫療健康以及應用組件供應商。每隔一個月,我們就會發布這些榜單。
  • G7吳海波:雲時代數據驅動物流轉型
    騰訊雲副總裁曾佳欣(左)和G7 CTO吳海波(右)大數據變革傳統物流目前,中國物流業規模佔據了全球市場的24%,達到2.2萬億美元,空間巨大。在物流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非常機械化,再加上運送的貨物很繁重,對工作效率造成了很大影響。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數據的及時性有了大幅提升,信息共享更加便利。「如果想降低成本,就要深入地看到物流運輸的底層。事實上,實現物流運輸的這些人就是貨車司機。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把業務伸向了車的層面,於是開始從管車這件事情入手。」吳海波說。
  • 深度|後疫情時代航空物流發展正當時
    後疫情時代,如何把握政策機遇,撬動「客強貨弱」現狀,實現有效的長遠規劃,決定了我國航空貨運的發展方向。我國航空物流約七成依賴客機腹倉早上9點多,北京大興機場的東航物流國內營業廳的安檢區,幾家物流公司正在將即將要通過航空腹倉運輸的貨品逐一貼上航空標籤,提前拆箱準備安檢。
  • 新的物流機會來了!國家連續發文,這些企業已搶先布局
    《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提及的鄂州機場,也即「順豐機場」,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該機場是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項目總投資610億元,規劃用地75平方公裡,預計到2025年、2045年,年貨運吞吐量分別達到245萬噸、765.2萬噸。
  • 【工業之美】全球最小的人臉識別無人機 中國唯一當選《時代周刊...
    國產無人機正在引領著世界無人機行業更小巧和便攜的發展趨勢。2017年11月底,美國《時代周刊》按往年慣例評選出該年的25款年度最佳發明。當選的發明包括蘋果公司新近發布的iPhone X、阿迪達斯3D列印運動鞋、蒂森克虜伯的水平移動電梯和米其林的智能輪胎等。
  • 中國造智能假肢登《時代》周刊 中國創業硬核了嗎?
    美國《時代》周刊日前發布2019年「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新發明。除了Facebook的VR產品、太陽能汽車、蘋果AirPods Pro耳機等明星產品,一款名叫BrainRobotics的智能假肢,登上了雜誌封面最顯眼位置。
  • 全球物流軟硬體供應商20強排行榜出爐,美國權威雜誌重磅發布!
    日前美國權威《現代物料搬運》雜誌相繼發布了全球物料搬運系統供應商前20排名、全球工業叉車供應商前20排名、全球條碼自動識別系統集成商前20排名、供應鏈系統集成商前20排名。登上榜單的企業,業務覆蓋範圍極寬,而且這些企業也都是高度集成的。在智能物流盛行的當下,企業需要的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物流系統,而不再是以前的物流單一設備的簡單組合。
  • 物流中臺,讓企業物流「看得清、管得好、花得值」
    導讀:目前而言,物流中臺是破解企業物流管理難題的最佳企業數位化解決方案與最佳承載體,能夠幫助企業物流「看得清、管得好、花得值」,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企業整體供應鏈的智能化、柔性化、協同化能力均面臨著新挑戰和高要求。
  • 安然納米產品之道-安然納米直銷暢談安然納米產品革新
    」的製造強國行動綱領,不斷為「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添磚加瓦。作為納米科技民用行業的領頭羊,安然納米公司要大力倡導「工匠精神」,爭當納米技術精湛、敬業忠誠的能工巧匠,做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推動企業形成崇尚學習、不懈鑽研、努力創新的良好氛圍。2017年安然納米公司已邁進全新的2.0時代,公司將不斷加大科技革新,把智能化產業布局確定為發展的新方向。
  • 第一產業集團:一家特立獨行的物流地產新銳
    2015年,隨著萬科、平安不動產、綠地、萬通、合生等多家企業宣布進軍物流地產行業。一時間,物流地產這個一直以來由外資企業強勢主導的藍海市場開始湧入滾滾資本大潮,其中,有一家特立獨行的物流地產商以絕對黑馬的姿態躍到大眾眼前,它就是第一產業集團。
  • 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到底有多強?
    本欄目由《中國經濟周刊》與俠客島聯合出品這是經濟Ke的第82篇文章12月22日,正值冬至,古語云,「冬至陽生春又來。」春又來。全球化時代,中國企業靠什麼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呢?這一天,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中國經濟周刊》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經濟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論壇的主題正是「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超過400位來自政商學界的重量級嘉賓共聚一堂,探討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之道。方位走向遠方,先要看清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到底有多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