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老年,眼睛出現老花,讀書看報、剪指甲、做手工活都模糊了,這時候就該配一副老花眼鏡。但是不少人沒有經過科學驗光,就隨便在地攤上買一副老花鏡湊合用用。記者從市眼科醫院了解到,門診時常發現一些老花眼患者,在戴了一段時間的老花鏡後,出現了視疲勞、頭暈頭痛等症狀,甚至出現了「三稜鏡效應」。
地攤上,半個多小時賣出6副老花鏡
近日,記者在江東區華嚴菜場附近的大步公園門口看到,有一名中年男子在擺攤售賣老花鏡。幾十副眼鏡依次擺放在打開的行李箱裡,上面沒有標品牌、價格和度數。男子開始叫賣,很快就有一些老人圍攏過來。
60歲出頭的董大伯拿起一副副眼鏡試戴,男子遞上報紙讓他「感受」一下。前兩副,老人不滿意,第三副,老人點點頭,說看報紙清楚些了。老人最後看中了一副棕色方框的老花鏡。男子要價50元,一番討價還價後,雙方以40元成交。
一同駐足的還有一位50歲開外的阿姨,她問男子,配鏡不用驗光嗎?男子回答說,不用,老花眼和近視眼不一樣,老花鏡的鏡片就相當於放大鏡,老花程度輕的,就用放大倍數小的鏡片,重的,就用放大倍數大的鏡片,大家憑感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鏡片。
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男子一共賣出了6副老花鏡,每副的價格從三四十元到六七十元不等。
不合適老花鏡易致「三稜鏡效應」
不驗光就配鏡,可行嗎?地攤上的老花鏡,靠譜嗎?
市眼科醫院醫生做過大致的統計,因老花眼來就診的中老年人中,近半數有過在地攤上購買老花鏡的經歷,這些不合適的眼鏡,在一定程度上誘發或加重了他們眼睛的不適。
有的人,明明有300度的老花,卻戴100度、200度的老花鏡,這種矯正不足的現象在門診中最為常見;有的人,混合有散光、近視等問題,但拿出來的老花鏡卻沒有考慮這些因素;絕大多數人雙眼老花的度數都不一樣,但他們的老花鏡卻是「一刀切」……市眼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周宏健表示,戴著這樣的老花鏡讀書看報,很快就會引起視疲勞。
周醫生說,瞳距是否合適,與矯正效果也有密切的關聯。地攤上的老花鏡不是量身定製,框架往往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戴上後,瞳孔的中心偏離了鏡片的中心,即使是幾毫米的偏差,也會大大增加眼睛調節機能的負擔。時間稍長,就會引起眼痛、頭暈、頭痛等症狀。在醫學上,這一現象被稱為「三稜鏡效應」。
配老花鏡也要經過專業驗光
眼視光專家提醒廣大中老年人,人眼的屈光狀態非常複雜,配老花鏡也要經過專業驗光。只有專業的驗光師,通過專業的儀器,才能得出相對精準的結論,最終配出一副適合的眼鏡。大家切不可貪圖方便和便宜,自行購買地攤上的老花鏡。
市第六醫院眼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袁建樹表示,地攤上的老花鏡,鏡片質量較差,存在密度不均、折射率不均、透光率較差等問題。這些僅憑肉眼無法察覺,試戴幾分鐘也不會有明顯感受。但時間一長,就會對眼睛造成損害。
袁醫生指出,隨意購買老花鏡,還可能埋下更大的隱患。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病早期會出現類似老花眼的症狀,不經檢查直接配鏡,會耽誤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