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匪徒——試駕英菲尼迪M35

2020-12-07 咖加車評

作者 —— 咖加用戶:阝東月月鳥宇

寫在開頭

去年夏天的時候筆者曾體驗過一臺日產風雅350 VIP,如今車主又購置了一颱風雅的兄弟/後續車型英菲尼迪M35。本以為兩臺車的駕駛感受是一模一樣的,不過是換標而已,但接過M35後不到一公裡,筆者的預想就崩塌了。

這兩臺車使用幾乎完全一致的機械配方,但實際駕駛感受卻有著不小的區別。本文在分享駕乘體驗之時也將談談筆者對二者區別之拙見,對日產風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筆者微博主頁搜索關鍵詞查看文章。

英菲尼迪M的前世今生

日產的命名體系是不具有連貫性的,不斷的改名換姓給許多經典車型留下斷代史。公爵(Cedric)車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即Cedric 30(注意是30而不是Y30)。初代公爵的後期車型也稱31(注意是31而不是Y31),這一車型的1963年時推出了一個叫做Special 50的高端型號,該版本不久之後衍生出了日產的最頂級政治轎車President(中文譯為總統,與豐田世紀直接競爭)。

公爵車型發展歷史如下:

第一代:30/31,1960-1965

第二代:130,1965-1971

第三代:230,1971-1975

第四代:330,1976-1979

第五代:430,1979-1983

第六代公爵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它標誌著公爵進入Y時代,同時也開啟了公爵車型使用V6發動機的歷史。此後的Y31大批量進入國內,被稱作「公爵王」,和皇冠133也是一時瑜亮。Y時代的公爵發展歷史大致如下:

第六代:Y30,1983-1987

第七代:Y31,1987-1991(Wagon車型一直生產到1999年)

第八代:Y32,1991-1995

第九代:Y33,1995-1999

第十代:Y34,1998-2004

很多人認為Y34就是公爵的絕唱了,事實上後來日產還推出了Y50車型,也就是上圖中的日產風雅,以及本文中的英菲尼迪M35。而Y51則是我們熟悉的M25/M37/Q70(依然有對應的日產標FUGA車型,只不過咱們買不到)。還有一種對公爵後代的解讀是Cima,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Cima從Y31時期就接棒高端車型了。

至於說天籟的公爵版本,筆者個人並不認為它是公爵的後代。誠然3.5天籟很頂,但還是承受不了Cedric的分量,更不用說日後2.5的天籟公爵。事實上天籟公爵版本全身上下的專屬標籤只有VIP而沒有Cedric,所以它不是公爵的正統延續,更像是一種攀親附會式的營銷手段。

國內銷售的Y50英菲尼迪M其實是分為前後期兩個版本的,算上風雅的話,國內能買到的Y50共有三大版本:

前期:日產風雅,VQ35DE+5AT

中期:2008款英菲尼迪M35,VQ35DE+5AT

後期:2009款英菲尼迪M35,VQ35HR+7AT

本主角則是5速變速箱的前期款M35。

豪華感到位,舒適性沒得挑

這是一臺淺內的M35,看起來不如黑內車型動感,但高檔感更佳。儀表臺的布局和風雅完全一樣,做工用料也是同樣的頂級。

老派的行政級轎車營造「豪華氛圍」的理念不同於現在的大多數新款車型。中控屏幕的尺寸大小和解析度高低無關痛癢,質感極佳的實體按鍵和旋鈕所提供的高檔感更讓人著迷。

經歷十幾年風雨的木質點綴質感如初,和現在某些車型華而不實的指紋搜集板比起來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M35和風雅使用的木質也是有細微差別的,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日產的木紋是橫向的,而英菲尼迪是豎向的。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的原因,M35的紫檀木質感要略遜一些,不如風雅的桃木那般溫潤。

前排座椅寬大舒適,也有一定的包裹感。座椅包裹的皮革十分高級,縫線的工藝也相當講究。靠背上的無限Logo彰顯著老派豪華車的風範,給本就高檔的內飾增色不少。

除了一些所謂的高科技配置,M35前排的配置絕不低於目前在售的頂配行政級轎車,通風加熱等等常用且實用的配置一律安排上。如果你想在奔馳E350L上享受前排座椅通風的話,還需另付6000多遠選裝。這可是2020年指導價60多萬元的高端C級車啊,也不知道讓人說什麼好。

Bose音響的效果不錯,但筆者發現在播放女聲時座椅肩部的小揚聲器不怎麼出聲。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同為Bose音響,但這塊小揚聲器是風雅車主沒法享受的配置。

後排座椅幾乎是完美的,真別拿皇冠比,論後排座椅本身的話,12代皇冠是不如風雅和M35的。關於後排的體驗,筆者就引用此前寫風雅時的感受吧。

日產風雅車廂內部

進入後排,空間其實並不算大,目前市面上許多大尺寸的A級轎車或許都能在腿部空間這一項上吊打風雅(M35)。要想舒舒服服地翹個二郎腿,還是得將副駕座椅收到最前面。雖說空間一般,但這個座椅的舒適度或許是筆者坐過的所有行政級轎車中最好的那一檔,寬大的靠背就像是給筆者量身定製的一般舒服,無論是角度還是軟硬都無可挑剔。非要給風雅(M35)後排挑毛病的話,或許就是頭枕位置過軟且太靠後,以及座墊對高個子乘客的大腿支撐稍顯不足。

作為一臺正兒八經的行政級轎車,舒服可是遠遠不夠的,後排乘客還得享受到足夠豐富的配置以及對車子的一定控制權。左右兩張座椅都可以獨立調節,座椅加熱,電動遮陽簾,空調音響控制更是不在話下。車頂上的電視機在當年絕對算是高級中的高級,Bose音響和Bose藍牙耳機也統統安排上。現如今許多高端車型的後排扶手一放下來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按鍵旋鈕,而風雅(M35)的按鈕全都隱藏在兩塊蓋板下面,頗有種才美不外現的感覺。

駕駛感受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這臺車駕駛感受與風雅存在不小的差異。中低速時有些差異更是讓人無法相信這倆車的硬體和結構都是近乎一致的。總的來說M35底盤之感相比風雅更緊緻,動力爆發相比風雅略顯矜持。

前期M35和風雅一樣,搭載一臺VQ35DE發動機,最大馬力280匹,最大扭矩363N·m。雖說動力參數完全一致,但踩起來卻很不一樣。筆者之前曾讚美風雅油門響應特別快,而M35在中低速時是不容易感受到這種「一踩就來」的暢快的。

一番觀察之後筆者猜測有三大原因:

其一是風雅喜歡保持在較高的轉速,大約2000轉,而M35通常是在1500轉。

其二是風雅更喜歡揚轉速,而M35要慵懶一些。

其三是M35油門初段的虛位比風雅略長一些,大約有1/8踩下去都是沒反應的。

說通俗一點,風雅對駕駛員的右腳有些過於諂媚,就像那些喜歡分析揣測老闆言外之意的「上進」員工。有些時候駕駛員只是想稍微提速一點,但右腳剛搭上油門風雅就把轉速揚得老高了,這對於後排乘客而言或許不是一件好事,對於油耗而言亦是如此。而M35明顯矜持許多,它同樣「有眼力見」,但它會先確認駕駛員是否真的需要激烈駕駛。當然筆者這種喜歡別人拍馬屁的人自然是更喜歡風雅的調校。

M35中後段的動力感受就和風雅幾乎沒區別了。同樣的渾厚有力,持續加速時的動力綿綿不絕,絕非四缸機能比。不過這畢竟是DE機器而非HR,更不是VQ37,在3、4000轉感受一下充沛的動力就很滿足啦。真正去到高轉時並沒有特別誇張,感受不到G37拉到6000轉之後那種火山噴發般的蠻橫爆發。

兩臺車變速箱的表現也有些許差異。M35的液力變矩器鎖止範圍更廣,鎖止頻率也比風雅略高,而風雅明顯更愛滑動。但即便如此M35的平順性也更好,風雅足夠優秀但出現小頓挫的頻率要略高一些。M35稍微多給點油門降擋也非常堅決,並不會仗著扭矩大就憋在高速擋硬拉,快節奏駕駛時動力很跟腳。

M35的底盤質感也和風雅不太一樣。用通俗的話講,風雅整體更「散」一些,而M35更為緊繃。或許是因為車輪尺寸差異的緣故(風雅17寸,M35為18寸),M35在低速壓過連續坑窪和細碎起伏時的顛簸過於明顯,駕駛員屁股感受到的路感異常清晰。這種清晰的路感和老寶馬還不太一樣,E46的清晰路感是相對柔和的,而M35的路面信息傳遞相當粗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低速舒適性。

把車速提起來過後舒適性反而會提升一些。這倒是讓筆者聯想到豐田霸道,低速壓減速帶能明顯感受到大梁車型獨有的「硬碰硬」,但提高車速通過卻如履平地。M35以80km/h以上的車速壓過諸如路面接縫之類的小顛簸時的舒適性非常棒,前後懸掛的處理都是乾淨利落充滿韌勁,傳遞到車裡的振動也很小。筆者駕駛過的幾臺日產雙叉臂車型都多多少少有點這種低速跳高速穩的感覺。

雖說屁股下面的路感異常清晰,但M35方向盤傳遞的路感卻相對模糊一些,低速壓過顛簸的時候,不會像風雅一樣有點「打手」。對比兩臺車反倒是讓人覺得風雅的轉向和M35的底盤更搭、

至於操控嘛,筆者認為在行政級轎車裡算是最棒的那一檔了。車頭指向性很好,車尾的動作讓人感覺這是一臺緊緻的B級車。連續變向和高速過彎時的側向支撐極佳,能滿足99.9%駕駛員的激烈駕駛了。這完全不像是一臺給後坐老闆準備的行政級轎車,反倒像是給那些熱愛駕駛的車主打造的一臺大尺寸運動車,而這也是筆者心中風雅與十二代皇冠本質差異之所在。

小結

這是一臺非常不錯的大排量自然吸氣車型,駕駛起來動力澎湃,乘坐起來溫馨舒適,除了空間小點油耗高點之外不遜色於如今的新款車型,高檔的做工用料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是接受二手車且對大牌量有執念的玩家可以考慮入手,雖說近幾個月價格小漲但相比皇冠依然具有不錯的性價比。

此前筆者曾在保時捷Macan的文章中駁斥過泛濫於汽車媒體口中的「換殼論」。對比風雅和M35之後,筆者更是堅信同平臺同架構車型的差異並不僅僅是換標換殼那麼簡單。即使是Y50的雙生車型,日產和英菲尼迪的兩款車子駕駛感受差異也並不小,更別提那些設計之處調校風格就大不相同的「換殼」姊妹車。

撰寫此文的間隙,筆者在微博上刷到一條的新聞,大意是說英菲尼迪的營運長考慮到銷量的下降或將主動降低英菲尼迪的定位至「日產plus」。回味著曾今的那個豪華運動全面發展的「無限」,再細看如今泥潭之中的英菲尼迪,令人唏噓不已。本該打響翻身仗的QX50難以讓人滿意,Q50之後又是否還有拿的出手的運動轎車?作賤自己謀求生存這種事,只要幹了一次,就永無翻身之日了。

日產和英菲尼迪的稜角早就被磨平了,曾今的驕傲倔強今何在?嗚呼哀哉,那個美好的年代啊,隨著大排自然吸氣發動機,一去不復返啦。

相關焦點

  • 試駕英菲尼迪M35h混合動力車
    試駕英菲尼迪
  • 微分哲學——試駕英菲尼迪EX35
    循規蹈矩似乎永遠都不是英菲尼迪的造車理念,跑車化的轎車、SUV化的轎車、轎車化的SUV……任何單一的理念都不足以來定義其各個系列的車型,它似乎總是在尋找著各種基本車型之間的空隙,來完成其對於細分哲學的深刻理解。而對於EX35,CROSSOVER的定位甚至已經使其由細分上升到了微分哲學。
  • 英菲尼迪M35存熄火隱患 4S店將啟動召回
    近日,網通社從國家質檢總局了解到,日產中國官方宣布對旗下部分進口的英菲尼迪M35和日產風雅車型實施召回。原因是由於油門踏板傳感器缺陷可能導致車輛加速不良或熄火兩種隱患,據統計此次將有3782輛車受到影響。
  • 1E館:英菲尼迪豪華出徵廣州車展 M35首次亮相
    作為Infiniti英菲尼迪中國市場策略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此次Infiniti英菲尼迪不僅帶來了已經在中國上市的重量級車型Infiniti G35豪華運動型轎車和Infiniti FX系列豪華SUV,更令人們矚目的是,新近在北美發布的Infiniti英菲尼迪重量級車型2008款M35也在中國首次璀璨登場,這款北美大熱的高端豪華轎車在現場營造了一場「優雅的力量」體驗之旅,引起眾多與會者的格外關注,成為車展上的火熱看點
  • 日產穿"馬甲"變英菲尼迪 風雅與M35技術參數對比
    而與此同時,懸掛英菲尼迪標識的M35以略高出風雅原價的定價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銷售。     在M35上市後的專訪中,無論是日產中國負責人,還是來自日本的日產首席產品專員都異口同聲地說,「日產的風雅和M35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品牌,這次上市的2008款M35是一款全新的車。」
  • 試駕老款英菲尼迪M35 3.5L感受當年這款豪華車的駕駛品質
    英菲尼迪原廠在2007年8月,趁著發表全新EX車系的時機,同步揭露2008年式的小改款M35。在動力架構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小改款M35著重在外觀和車室內的細節修改;而在總代理裕隆日產的規劃下,小改款M35也更強調駕馭便利和豪華舒適等面向,讓M35原本偏向前座買家的性格,也發酵出吸引後座買家的車型特質。想要強調後座買家,不外乎從乘坐空間或是後座配備加以下手。
  • 奧迪A4和英菲尼迪Q50L怎麼選 哪個更值得入手
    【太平洋汽車網】英菲尼迪Q50L(詢底價|查參配)在外觀,售價上更有優勢。奧迪A4L在品牌,保值率和動力上會更強。如果喜歡優雅又兼具動力操控的精緻座駕,不妨就考慮一下Q50L,如果還是對德系品牌情有獨鍾,或者喜歡德系品牌這種橫平豎直的嚴謹範兒,那就選擇A4L。至於該怎麼樣選擇,具體看個人的偏好和需求。
  • 【特寫】英菲尼迪的「無限」和「有限」
    2014年對英菲尼迪的意義非凡——2014年,英菲尼迪正式國產,銷量飆升。英菲尼迪中國銷量佔比從2007年的1%提升至20%。而在此之前,英菲尼迪為這個國產節點做了不少準備。當時就擁有多家英菲尼迪4S店的周浩說:「對於經銷店的發展,英菲尼迪竭盡所能提供一系列輔導、培訓,幫助我們提升經營實力,這促使我們決定與英菲尼迪再次合作。」從2012年開始就接觸英菲尼迪的周浩還參與了深圳第一家英菲尼迪經銷店和東莞第一家英菲尼迪經銷店的籌建。「高峰時期,有一個周六的日來店客流將近70人,這對於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周浩說。
  • 英菲尼迪VS infinity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備受各方關注的英菲尼迪車主肇事案17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被告人陳家因酒駕致兩人死亡、一人重傷,被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英菲尼迪標誌 上文報導中的肇事司機所開的Infiniti就是最近大熱的「英菲尼迪」品牌汽車。
  • 英菲尼迪QX30發威了,英菲尼迪又出好車...
    這個價位的車可能會挑花了眼,不知小編推薦的英菲尼迪QX30和森林人能否入你法眼?現在就讓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有哪些表現吧。 車型: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時尚版指導價:22.78萬元 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時尚版前臉風格看起來非常時尚動感,格柵使用了雙拱形的設計,加上簡潔銳利的大燈,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口味。
  • 英菲尼迪沒有食言,英菲尼迪QX30性價比不錯!指導價22萬元,還有胎壓...
    接下來出場的英菲尼迪QX30和奇駿都是高配置選手,實力不容小覷。至於它們都有哪些優勢,還是請大家往下看吧。 車型: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時尚版指導價:22.78萬元 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時尚版車頭呈現出時尚動感的設計風格,格柵運用了雙拱形的設計,輔以亮銀鍍鉻飾條,再配合簡潔銳利的大燈,提升了整車的檔次
  • 英菲尼迪又搞事,英菲尼迪QX30究竟實力如何? 寶馬3系...
    今天推薦的英菲尼迪QX30和奧迪S3都是以配置豐富見長,應該符合你們的口味。言歸正傳,下面就來好好介紹一下它們。 車型: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2.0T 四驅極限版指導價:35.68萬元 車頭呈現出時尚的設計風格,配合犀利的大燈,看上去較為個性,視覺效果不錯。
  • 英菲尼迪發力了,大家覺得英菲尼迪QX30如何?指導價22萬元,還有胎壓...
    這個價位的車可能會挑花了眼,不知小編推薦的英菲尼迪QX30和蔚攬能否入你法眼?優劣是通過對比才出來的,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結果吧。 車型: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時尚版指導價:22.78萬元 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時尚版前臉呈現出時尚動感的設計風格,為其提升了一定的檔次,加上亮銀鍍鉻飾條,點綴比較到位,從而有效的突出了精緻感。
  • 英菲尼迪藝術渾然天成 IREDI引領豪華體驗
    從遠處欣賞剛剛落成上海永達Infiniti 英菲尼迪特許經銷店,整個外形構造由通透的鋼化玻璃一氣呵成,頂部不規則的弧線圓潤飽滿,仿佛一隻迎風揚展、獵獵作響的風帆,醒目的Infiniti 英菲尼迪標識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 英菲尼迪「豪華」難「無限」 前路仍漫長
    儘管上半年史無前例的高增長,使得英菲尼迪一時風頭無二,但仍舊改變不了作為「高端」「豪華」車的高處不勝寒。而隨著前法拉利中國區銷售總監呂徵宇轉任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總經理,業內猜測這將預示著英菲尼迪更加高端化、小眾化、運動化的品牌定位趨勢將越發明顯。  這是一個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要高端、要奢華就要遠離大眾。
  • 一文看懂史前巨獸—英菲尼迪QX80
    首次亮相的英菲尼迪客戶關懷理念讓我們在客戶滿意度方面迅速成為行業標杆。英菲尼迪帶來了一個強大的創新成果:智能巡航控制系統(ICC)。(LDW)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首次應用在英菲尼迪FX車型上。
  • 英菲尼迪不再是豪華品牌,要做高端「日產」
    日前,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顯示,日產汽車正在醞釀對其旗下的豪華品牌英菲尼迪進行一輪徹底的改革。據英菲尼迪營運長Ashwani Gupta在接受採訪時的信息顯示,英菲尼迪的定位將轉變成為「日產Plus」,新的品牌定位將使得英菲尼迪在未來將更多的使用日產的平臺和動力技術,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高端化的升級。
  • 英菲尼迪終於升級英菲尼迪QX30,網友直呼內行!年薪20萬超值之選...
    接下來出場的英菲尼迪QX30和沃爾沃XC40都是高配置選手,實力不容小覷。現在就讓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有哪些表現吧。 車型: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極限版指導價:27.38萬元 英菲尼迪QX30 2018款 1.6T 兩驅極限版採用了飛翼式格柵設計,加上鍍鉻飾條,造型走了穩重路線。大燈呈現出凌厲的設計風格,算是前臉上的點睛之筆。
  • 英菲尼迪IREDI標準 重新定義了豪華體驗
    從遠處欣賞剛剛落成上海永達Infiniti 英菲尼迪特許經銷店,整個外形構造由通透的鋼化玻璃一氣呵成,頂部不規則的弧線圓潤飽滿,仿佛一隻迎風揚展、獵獵作響的風帆,醒目的Infiniti 英菲尼迪標識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 專訪日產:M35將為中國市場帶來什麼?
    ——就英菲尼迪豪華車品牌問題走訪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問:日系三大豪華車品牌都已進入中國,英菲尼迪是否視其他兩大品牌為主要競爭對手?  萱島幸久(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其實我們的競爭對手不簡單的是剛才說的日系三大品牌,可能還有一些傳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