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正加快爭奪10萬億級市場速度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金投網

在傳統業務限制的背景下,信託公司正在加快爭奪10萬億級市場的速度。

招商銀行發布的《 2020年中國家庭信託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對家庭信託感興趣的人數約為24萬人,預計到2023年將超過60萬人。 上述人可以投入家庭信託的資金估計約為7.5萬億元,預計到2021年底這一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

記者指出,截至2019年底,已有40家公司明確提到他們已經開展了家族信託業務。 預計到2020年底,家族信託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左右,幾乎所有的信託公司都將參與家族信託業務。

同時,銀行,保險公司,第三方財富公司等機構也在加快家庭信託業務的部署。 記者的調查發現,在這場爭奪家庭信託「蛋糕」的鬥爭中,一些信託公司以「零手續費」進入局,以鎖定客戶。 一些地區出臺了優惠稅收政策以吸引家族辦公室; 還有一些三方財富機構或資產管理公司「賣狗肉」 ...

信託公司的「零費用」條目

家庭信託的管理費率低至千分之一,有些甚至免費。

一家信託公司的家庭信託業務負責人最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家庭信託的管理費率相差很大,高達1.5%,低至千分之一, 並且一些信託公司免費提供此服務。」

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零收費」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信託公司要先鎖定客戶,以搶佔家族信託業務的市場份額。 另一種是在家庭信託級別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是將家庭信託投資於基礎資產可以收取費用,例如針對家庭信託客戶定製產品的更高費用。

另外,目前信託公司的家族信託業務仍然以銀行-信託合作為主導,信託仍然無法擺脫作為渠道的命運。 「在這種類型的業務中,銀行佔主導地位,信託公司只建立結構並收取非常低的費用。為了防止信託公司撬動客戶,服務期間通常必須有銀行經理在場。」 上述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一些合作機構收取推薦諮詢費,並要求家族信託投資其自身的基礎資產。

除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監管政策的指導外,百瑞信託家族和慈善辦公室總經理,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張永認為,信託公司在中國加速家庭信託業務的另一個原因是 過去兩年是他們可以綁定客戶很長時間。 ,這有助於減輕信託公司的營銷壓力。

「如果一家信託公司每年擁有數億至數十億的家庭信託客戶,那麼這些產品就不必擔心出售。」 張永說,從現有客戶的角度來看,他從購買信託產品轉為家庭信託客戶,不僅可以減少每次購買信託產品的繁瑣手續,而且可以享受優惠購買的便利,特別是現在固定 收入信託產品配額很受歡迎。

記者梳理了64家信託公司的年報,其中有40家公司明確提到已經開展了家族信託業務。 該數據在2013年僅為6個,在2019年則超過35個。五礦信託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北京聯合發布的《家庭財富管理十年回顧與前景-家庭財富管理調查報告(2020)》 據估計,到2020年底,家庭信託的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左右,幾乎所有的信託公司都將參與家庭信託業務。

實際上,隨著對家庭財富保護和高淨值個人繼承的需求不斷增加,除信託公司外,私人銀行,律師,稅務代理,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和獨立家族辦公室也將重點放在 「大家庭的信任」。 蛋糕」。

例如,友邦保險最近成立了家族辦公室,宜信財富還成立了瑞成家族辦公室; 總部位於香港的萬方家族辦公室以及新加坡上市公司奕豐集團附屬公司奕豐中國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也來到了中國「挖金」。市場在上海建立了萬方中國家族辦公室。

家族辦公室藏有「李鬼」

一些以「家族企業」為旗號的家族企業實際上從事灰色基金的對外業務。

業內人士認為,從成為銀行渠道到獨自做生意再到建立家族辦公室,這實際上是家族信託業務服務逐步系統化的過程。

根據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的說法,市場上目前有三種主要的家族辦公室類型:一種是家族企業中的內置家族辦公室;另一種是家族企業中的內置家族辦公室。 另一家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和第三方財富機構等。 第三是由一組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建立的獨立的家庭辦公室,主要由聯合的家庭辦公室組成。

近年來,「家族辦公室」的概念一直很熱門。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2017年的家族辦公室數量是十年前的十倍。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最近的分析還顯示,中國大陸和香港越來越多的高淨值家庭正在設立家族辦公室,以管理資產並應對將資產傳給下一代帶來的潛在挑戰。

天眼查數據顯示,有800多家公司以「家族辦公室」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今年已經增加了近200家公司。 從企業信息看,註冊資本大部分在1000萬元左右,有的企業股權滲透到國內,有的是國內實體企業家。 新成立的家族辦公室主要在廣州,香港,青島和成都等城市註冊。

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海南,青島等地區都採取了稅收優惠政策,以吸引家族辦公室登陸。 例如,香港金融發展局在今年7月8日舉行的有關香港對新業務投資的視頻會議上表示,香港有機會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的首選。 在此之前,香港監管部門已經發布了有關家族辦公室組織獲得金融許可證的準則。

但是,業內人士提醒說,市場上的家族辦公室是混雜的,有「李逵」和「李鬼」,有一些以「本壘打」為旗幟的家族式公司實際上從事的是不同的業務。

例如,私人銀行,信託公司和其他常規軍事行動對於某些灰色資本外發企業來說很難經營,但某些家族辦公室則更容易經營。

雪松信託家族辦公室總經理陸炫對本報記者說:「過去幾年,一些家族辦公室實際上幫助客戶配置了香港的保險。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國家的海外資產配置也有所增加。 以及作為澳門,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區的業務;或作為中介服務機構,為國內高淨值客戶提供服務,以滿足海外信託基金和留學兒童的需求。」

據記者了解,許多三方財富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也在市場上設立了家族辦公室。 上面採訪的家庭信託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擁有三方財富背景的家族辦公室工作時,他工作的信託公司將非常謹慎。 他進一步指出,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這類機構通常需要部署自己的金融產品,這可能不符合信託公司資產分配的風險控制標準; 第二是某些三方財富的資格較弱,甚至可能懷疑有諸如資本池和自負盈虧之類的風險。

一些接受採訪的行業內部人士向記者指出:「這些家族辦公室中的大多數出售金融產品來賺取佣金,而以產品銷售為導向的思維可能會引起與客戶的某些利益衝突。」

銷售思維迫切需要改變

「家族信託業務確實已經經歷了面向產品銷售的階段。」

陸炫進一步表示,監管劃定人民幣1,000萬元作為家庭信託的門檻,實際上已將高淨值個人與超高淨值個人區分開來。 可以花費一千萬元作為家庭信託的客戶,其可投資金融資產應在五千萬元以上,甚至一億元以上。 這些客戶的信息非常透明,他們可以從自己的角度選擇最合適的服務機構。

上述業內人士還認為,家族信託業務應該從1.0時代過渡到2.0時代,從渠道業務的角色轉變為主動管理,從產品銷售思維到構建多元化的綜合服務能力。

但是,專業金融服務能力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 張永對記者進行了分析,認為家庭信託非常靈活,而且期限非常個性化。 例如,有些客戶在子女成年後需要本金的30%,有些客戶要求如果受益人未滿30歲,則受益人不能繼續賺取收入。

「這需要家族信託業務擁有專門的系統來長期跟蹤信託利益的分配和服務內容的實現。同時,家族信託業務團隊需要具有各種專業知識背景。」 張永進一步指出,無論是系統還是團隊建設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家族信託業務必須考慮長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和中期利潤。」 五礦信託家族辦公室總經理尹璐表示,信託公司在發展家族信託業務時應考慮戰略業務的觀點。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應根據傳統的思想和方法來評估家庭信任。 至少在業務開始的前幾年,信託公司應給予家族信託業務一定程度的寬鬆評估政策。 在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將深入探索客戶需求,與家庭客戶緊密聯繫,為家庭客戶提供全面,多元化的服務。 我們認為,家族信託業務的利潤增長點將逐步明確。

相關焦點

  • 壓降萬億"影子銀行"融資類業務 信託公司年末大考
    數據顯示,從2018年2季度到2020年2季度,融資類信託已經連續2年持續增長,比重也從20%左右擴張到30%附近。在壓降融資的背景下,整體規模卻在2020Q2達到6.45萬億的頂峰,這或許是年中會出現暫停融資類業務傳聞的原因。今年3季度末,融資類信託減少了4966.43億,直接跌破6萬億。不過,這也只是回到了與去年年末接近的水平,離年初設定的1萬億的壓降目標相去甚遠。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26.25萬億大幅壓縮4.97萬億至21.28萬億,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從15.65萬億大幅壓縮6.07萬億至9.58萬億,單一資金信託規模從12萬億大幅壓縮4.63萬億至7.37萬億。因此整體上看目前信託行業正陷入「縮表格局延續+風險資產項目與規模逐步暴露+不良率不斷攀升」的轉型困境中。
  • 2020年集合信託違約超1600億,未來3年還有9.2萬億信託到期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20年全年,集合信託產品共發生310多起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項目金額超過1600億元。業內預計,2021年信託行業日子依然不好過,信託產品2021年到期規模將有3.8萬億元。1月11日,中國信登數據顯示,2020全年新增辦理完成初始登記的信託募集金額為6.82萬億元,新增產品筆數為2.79萬筆,辦理完成終止登記的募集金額為6.73萬億元,清算產品筆數為1.74萬筆。同時,未來3年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分別為3.8萬億元、3.37萬億元和2.01萬億元。
  • 「影子銀行」信託正在「消亡」!
    數據顯示,從2019年下半年度開始,市場上發行和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率持續走低。轉型並非易事,相比具備天然渠道和宣傳方式優勢的銀行理財,保險資管等專業做標準化業務的機構,信託公司的競爭力將徹底不足,資管新規出臺後,信託公司將直面業務結構調整的壓力和利潤空間縮小的打擊。有人正瞄準信託騰挪出的市場份額。
  • 2019年度信託行業十大關鍵詞
    這一年,信託行業在史無前例的強監管氛圍中踐行「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資產規模從22萬億回歸至21萬億。與此同時,信託公司極盡主動管理之能事,在頗為複雜的經濟形勢中顯得艱難又可貴。作為行業觀察者,信託百佬匯特此盤點2019年度的信託行業,用十大關鍵詞總結回望,記錄歷史進程中的中國信託業。
  • 三季度信託業資產規模下滑5.16% 去通道顯著、融資類信託餘額年內...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今年三季度信託行業整體表現情況數據現身,12月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2020年三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末,信託行業管理信託資產規模同比下降5.16%
  • 溫度驟降 房地產信託近四年首現季度負增長
    在監管數次「出手」嚴控信託公司房地產新增業務的背景下,三季度房地產信託產品發行市場「驟冷」。翻看此前的數據,2019年由於房地產信託產品有相對高的收益率和相對優質的抵押品,使這一領域保持了吸引資金的市場優勢,也導致房地產信託資金餘額持續攀升。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餘額2.81萬億元,佔比14.75%,較2018年四季度末上升0.56個百分點。
  • 中融信託:上半年寬信用扶持作用明顯,下半年重心將向「高質量發展...
    二、信託行業概況:集合信託上半年反彈收工用益信託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市場雙雙迎來明顯反彈,其中發行端反彈規模破千億。2020年6月共有57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54家信託公司成立產品;其中發行產品數量2211個,環比上漲4.1%,成立產品數量2089個,環比輕微下滑1.1%;發行和成立產品規模重新回升至2000億元上方,其中發行市場規模2976.47億元,環比上漲51.7%,同比上漲42.1%,成立市場規模2210.94億元,環比上行16.9%,同比上漲57.7%,發行市場創新高
  • 央行報告:信託業風險存外溢可能 推動信託法修訂和信託公司條例出臺
    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信託業風險加速暴露,少數信託公司已劣變為高風險機構,引發央行關注。央行11月6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首次將信託業以專題形式呈現,分析了其風險成因並給出發展建議。「信託業風險暴露加快,存在外溢可能。」央行在上述報告中稱,信託業強監管、嚴排查使行業風險暴露更為充分。
  • 廈門國際信託創新發展譜華章穩健經營成大業
    2007年,按照新的信託法規,申請換取新金融許可證,同時公司名稱變更為「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2009年,註冊資本由87968萬元增加至10億元。成立北京業務部和上海業務部,正式邁出了異地展業步伐。2012年,公司股權結構變更為:廈門市金財投資有限公司持股80%;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
  • 扎堆備案變悄然離場 信託公司私募熱退潮
    來源:北京商報經過幾年的沉澱,信託公司熱衷申請備案私募基金牌照的熱度正逐漸退去。12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一個月內就有陝西省國際信託、國投泰康信託兩家信託公司主動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資格。整體來看,2016年11月至今,已經有16家信託公司退出了私募基金市場。
  • 稜鏡|最神秘信託公司董事長為何上演武鬥?「他把公司看成唯一愛好」
    「華信主要在於戰略失誤,當地市場環境變差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家族化管理僵化等問題。」吳銘進一步表示。資料顯示,現年35歲的董永成之子董福航自2015年起任華信信託副總裁。華信信託方面表示,事件發生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公司班子成員團結帶領全體員工,確保公司正常運轉。
  •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資本市場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上市公司破4000家總市值全球第二「十三五」以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數量跨越3000、4000兩個千級門檻,相比資本市場建立初期10年上市1000家的進度,A股擴容速度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日益繁榮。
  • 「卓越競爭力信託公司」獎頒發 民生信託蟬聯三屆
    在同期舉行的「第十二屆卓越競爭力金融機構評選」頒獎盛典上,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生信託」或「公司」)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信託公司」獎。本次獲獎是民生信託連續第三年獲得「卓越競爭力信託公司」獎,是公司綜合實力獲得行業認可的有力體現。
  • 30年融資超15萬億 分紅逾10萬億|a股|上市公司|...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 上市前公司股份信託方興未艾 管窺小米六層信託架構
    「很多中國高科技企業老闆上市前會做信託,目前很多在籌劃上市的客戶也會考慮做前期的規劃,不僅是在二級市場融資,而且進行一個完整的上市前的稅務規劃、法律規劃,很多國家都開始啟動CRS(金融帳戶涉稅信息自動資訊交換),這也是推動(企業主建立)上市前信託的一個因素。」新加坡銀行李文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
  • 政策力挺跨境電商 萬億級市場空間漸顯
    來源:經濟參考報圖集 政策力挺跨境電商 萬億級市場空間漸顯跨境支付、電商平臺、跨境物流等產業鏈利好加速釋放疫情之下,52.8%的高速增長成為我國跨境電商逆勢增長的新標註《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目前相關部門以及跨境電商綜試區正在就推進上述利好落地研究具體舉措,其中跨境支付、電商平臺、物流公司等多個產業鏈有望獲得更多利好。
  • 從魚米之鄉到工業強市 沅江遊艇爭奪千億市場
    沅江遊艇爭奪千億市場「公司現投入了1.2億元募集資金擴大產能,到2012年上半年,將增加產能200艘。」在沅江太陽鳥遊艇公司董事長秘書張馳看來,隨著海南遊艇政策的鬆綁,中國人對遊艇的需求將迅速增長。《2010胡潤財富報告》也顯示,中國現有87.5萬個千萬富豪,半數人有購買遊艇的願望,一旦政策放開,市場需求將超2000億元。
  • 五路資金有望為A股輸送萬億元「活水」;特高壓工程審批建設進程加快
    市場人士認為,在政策引導下,預計今年公募、外資、銀行理財、險資和社保等五路中長期資金,將為A股帶來萬億元增量資金,公募和外資仍為主力資金,銀行理財和社保有望成為長期資金的新增來源。為何開展20億元低量逆回購,一種觀點認為,跨年後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此時沒有必要大規模「放錢」;另一種觀點認為,從近期操作特徵看,央行可能將保持高頻操作的慣例,表明溫和態度,同時穩定釋放政策利率信號。  供應趨緊稀土公司利潤釋放有望加快  2021年以來,主流稀土品種價格呈上升態勢,重稀土主流品種漲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