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託:上半年寬信用扶持作用明顯,下半年重心將向「高質量發展...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近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43萬億元,優於預期且大幅超出去年同期,同比多增0.8萬億元;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81萬億元,同比多增0.15萬億,略超預期的1.76萬億元。

2020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22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33萬億元,同比多增2.31萬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71.80萬億元,同比增長12.76%,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自4月份以來增速均在12%上方。

中融研究分析認為,社融數據連續多月的優良表現表明寬信用效果明顯,疫情後國內經濟活動逐步回暖,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改善,經濟持續修復。根據央行的表述來看,下半年貨幣信貸以及社融將保持平穩增長,貨幣政策重心或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結構調整。

上半年決策者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遺餘力」,且伴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進一步有針對性地調整惠及人群。

2020年上半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都明顯高於去年,全社會的流動性合理充裕。根據央行的表述來看,下半年貨幣政策將會更加靈活適度,這一方面意味著總量上要適度,信貸的投放節奏要和經濟復甦的節奏相匹配;另一方面則是價格適度,套利問題將會被重視。

總體來看,下半年寬信用或仍會延續,特別是考慮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疫情後仍是以復甦穩步發展為主的市場氛圍。但同時應注意的是,經過上半年各種扶持政策的出臺和落地,下半年或有邊際收緊,政策重心將在扶持的基礎上向高質量發展的結構調整。

二、信託行業概況:集合信託上半年反彈收工

用益信託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市場雙雙迎來明顯反彈,其中發行端反彈規模破千億。

2020年6月共有57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54家信託公司成立產品;其中發行產品數量2211個,環比上漲4.1%,成立產品數量2089個,環比輕微下滑1.1%;發行和成立產品規模重新回升至2000億元上方,其中發行市場規模2976.47億元,環比上漲51.7%,同比上漲42.1%,成立市場規模2210.94億元,環比上行16.9%,同比上漲57.7%,發行市場創新高,成立端也為年內第二高點。

中融研究:集合信託6月出現了明顯反彈跡象,這與市場討論的資產荒有所出入,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或源於兩方面,一是融資類業務在受限前項目加速落地,從而推動了相關規模增長。二是存在季節性因素,以往幾年半年業績收官也均為年內相對高點。總體來看,無論哪種因素,都難以長期對信託產品形成持續推動,下半年信託公司轉型需求更為迫切,證券投資類、股權投資類等真正體現主動管理能力的信託業務是值得關注的領域。

三、資金投向:金融類信託穩步增長

1、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規模反彈。6月基礎產業類信託整體較5月有所回暖,成立市場規模佔比反彈明顯。其中6月發行規模676.22億元,環比上漲46.9%,同比增長49%;募集規模555.32億元,環比上行37%,同比漲幅超過90%。從規模佔比來看,6月基礎產業類信託發行端雖有增長,但佔比仍小幅下滑至22.72%,創年內新低。

中融研究:綜合來看,基礎產業類發行和成立在6月雙雙迎來上漲,我們認為基本邏輯未有太大變化,一方面,基礎產業類仍會是信託公司展業的重點領域之一,上半年規模也一直徘徊在高位,另一方面,低成本資金對信託資金的擠壓將會持續存在,基礎產業類信託一定程度上已經達到天花板,需要尋找新的破局機會。

2、房地產規模年內新高。6月房地產類信託發行和成立規模均創年內新高,其中6月發行規模1043.34億,環比增加65.9%,同比上漲3%。從規模佔比來看,發行端房地產類信託上漲至35.05%,遙遙領先其他分項,也是年內最高值;成立市場募集規模660.24億元,環比上漲10.5%,同比上漲6%,規模佔比至29.86%。

中融研究:房地產業務正處於業務的轉型期,嚴監管下傳統業務模式受限,無論是模式還是規模均受到較大限制。目前來看,信託公司正尋求以新的方式開展房地產業務,包括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等方式越來越多地被採用。與以往不同的是,新型業務模式對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信託公司參與業務程度也將進一步深入。

3、金融類信託逐月遞增。金融類信託在上半年呈現逐漸走高趨勢,發行和成立市場雙雙錄得增長。其中6月金融類信託發行規模755.38億元,環比上漲17.6%,同比上漲68%,規模佔比上升至25.38%,排在信託資金投向第二位。

四、資金運用方式:權益類信託創新高

從6月信託行業的資金運用方式來看,有如下主要特點:

1、權益類信託規模佔比創新高。資金運用分類下,權益類信託規模佔比進一步增長,成立規模佔比超過6成。具體來看,6月發行規模1775.34億元,環比上漲71.4%,同比上漲超過90%,規模佔比創年內新高,上升至59.65%;成立規模1389.59億元,重新回到千億上方,環比增加41.2%,同比上漲101%,規模佔比則突破6成,升至62.85%。從發行和成立佔比來看,權益類信託迅速從5月反彈,發行和成立雙雙增長,且大幅度超過去年,規模佔比也遙遙領先其他分項。

2、證券類信託成立遇挫。證券投資類信託在6月表現遇冷,未能延續此前的上漲勢頭。其中6月證券投資類發行規模152.65億元,環比下滑2.2%,同比增長77%,規模佔比降至5.13%,下滑近3個百分點;6月募集資金 115.77億元,環比下滑28.2%,規模佔比從5月高點回落,下滑至5.24%,為年內第二低值。

3、貸款類信託規模增加。貸款類信託在6月迎來上漲,其中6月貸款類發行端規模809.90億元,環比上漲38.3%,同比上漲14%,募集市場同樣有所反彈,6月成立規模572.19億元,環比上漲4.2%,同比上漲18%。從規模佔比來看,6月發行市場規模佔比達到27.21%,較5月略有下滑,成立市場規模佔比則為25.88%。分類中貸款類信託牢牢佔據第二的位置,僅次於權益類信託。

五、產品收益率及期限:產品收益率下滑 平均期限有所提升

總體來看,6月集合信託延續了此前的收益率下滑趨勢,收益率從5月7.52%進一步降至7.29%。6月收益率排在前兩位的為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類,所有產品平均收益率均在8%以下,貸款類信託以及權益類信託收益率則並列排在第二位,二者收益率均為7.49%;組合運用和證券投資類則排在後兩位,前者收益率為6.2%,後者收益率則為5.74%,雖然較5月有輕微提升,但整體收益仍然排在末位。

從產品流動性來看,6月信託產品平均期限2.06年,較5月進一步提升。從結構來看,6月集合信託1.5年內的產品升至1144款,1.5-2年期的產品從526款微降至513款;2年期以上的產品則有338款。從佔比來看,1年期以下的產品佔比達到44.2%,1-1.5年區間產品佔比13.2%,1.5-2年區間的產品佔比下滑至25.7%,2-2.5年以及2.5年以上產品佔比則2.1%和14.8%。

上述信息源自網絡 由中融信託匯總整理

相關焦點

  • 中融信託消費金融崛起 領軍人陸媛:做一名心流黑客
    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消費金融信託資產規模超過 100 億元的信託公司有6 家,分別是外貿信託、雲南信託、渤海信託、中融信託、中航信託和中泰信託。多位信託業人士昨日向本網記者表示,外貿信託消金業務屬於長期戰略積累型,而中融信託消金業務屬於近年來異軍突起,迅速自建科技系統,與BATJ巨頭合作流暢,技術對接能力不輸巨頭,很有特色。
  • 2020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改革創新護航持續反彈
    從物價看,上半年 CPI 呈現前高后低、高位回落態勢,疫情對經濟的長期需求抑制作用開始超過短期供給壓抑帶來的價格推動作用;工業領域陷入持續通縮,6 月有所好轉。從就業看,6 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 5.7%,連續兩個月小幅下降。從金融環境看,信貸社融處歷史同期高位,寬信用成效顯著。從金融市場看,人民幣匯率整體貶值,債券市場收益率先降後升。
  • 中融信託董事長劉洋:一場由內而外的自我變革之路
    中融信託董事長劉洋在此環節發表了題為《忠實履行受託責任 打造健康投資文化》的演講。他提出,如何從根本上轉變投資者觀念培育良性健康的投資文化,進而實現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信託行業面臨的關鍵難題。他表示,培養良性健康的投資文化,不應當是由投訴、「爆雷」等負面事件推動,由外而內的一種倒逼行為,而是由金融機構主導,從理念到產品再到投資者,一場由內而外的自我變革。
  • 溫度驟降 房地產信託近四年首現季度負增長
    11月26日,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3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餘額為2.78萬億元,環比下降5.05%,這是近四年來房地產信託首現季度負增長。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在餘額管理的方式下,房地產信託規模自然會形成下降態勢。但房地產信託限制是階段性的,在經歷調控之後,還是會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
  • 2020年集合信託違約超1600億,未來3年還有9.2萬億信託到期
    截至2020年上半年,安信信託需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27.34億元,其中主要包括,貸款類資產減值準備約3.5億元,債權投資類資產減值準備約20.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約0.41億元,應收及其他應收款資產減值準備約-0.22億元及預期信用減值損失約3.67億元。
  • 海通固收:信用重塑 行穩致遠——2021年信用債年度投資策略
    從槓桿情況看,經過了17年以來的金融去槓桿,我們金融槓桿與實體槓桿均得到控制,今年因受疫情衝擊,寬貨幣、寬信用政策發力,我國企業部門槓桿走高,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發布的《宏觀槓桿率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槓桿率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槓桿率飆升最多的前兩個季度主要是由企業部門推動。
  • 2019年度信託行業十大關鍵詞
    另一方面,2019年信託公司累計收到的處罰金額已經接近2000萬元;年內累計收到200萬元以上罰單的公司已有4家。行業老大哥中信信託下半年連收3次罰單,累計處罰金額190萬元也從側面反映出監管機構的雷霆手段。風險排查年初、年中、年尾三次風險排查將成為行業很難忘卻的記憶。
  • 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中國人民銀行1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2020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 2020下半年宏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昨天我們內容回顧了2020上半年的經濟形勢,這期內容我們談一下,2020下半年宏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繼續復甦是有條件、有基礎、有信心的。隨著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持續推進,以及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消費市場將逐步回歸正常。從政策目標來看,是保市場主體,保基本民生。從政策取向上看,是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以定向政策為主,達到精準滴灌的目標。下半年降息降準可能還會有,但不管是頻率還是幅度都將明顯小於上半年。國家持續擴大在金融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力度,有助於提振製造業投資。
  • 中信建投:穩增長任務有所淡化 政策重心再回高質量發展
    與之前相比,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更為樂觀,也未明確提出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內容,意味著「穩增長」任務有所淡化。第二,政策重心偏向「高質量發展」。部署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包括: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房地產「因城施策」+「房住不炒」、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安全生產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用大幅篇幅論述,為重中之重)。從這些表述看,「高質量發展」等長期性問題的重要性提升。第三,短期觀望後重提「房住不炒」。
  • 壓降萬億"影子銀行"融資類業務 信託公司年末大考
    幾位中部地區的信託公司人士均表示,公司這方面業務本來就規模不大,不像有些公司那樣有較大的壓降任務目標。融資類信託,是指將受託資金以融資的方式借給資金需求方,多屬於類信貸業務,以利差作為信託報酬,具有「影子銀行」的特徵。為了吸引投資者,信託公司向投資者支付預期固定收益率,類似於吸收存款,對受益人承擔了類似銀行的信用義務,但是卻並沒有受到與銀行的存貸業務監管要求。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同時信託行業的發展歷程也承載著金融業的發展痕跡,有過繁華亦曾留下遺夢,是我國最具創新能力與訴求、歷經整頓最為頻繁的一類金融行業。在防範金融風險、回歸金融業務本源的嚴監管政策導向下,處於轉型軌道中的信託行業明顯更加分化,之前的存量風險相繼暴露,部分信託公司自今年以來開始被各類風險事件擾動,因此可以基本確定的是目前信託行業正處於艱難的轉型變革過程中。
  • 王一鳴: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
    來源:新華網思客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多項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如何評價我國經濟上半年的運行情況?下半年如何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繼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就上述問題發表了看法。
  • 上半年山東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
    數據發布上半年山東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山東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千方百計穩住經濟基本盤,上半年經濟呈現回升向好、好於預期的總體運行態勢
  • 小熊U租CEO:信用賦能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一直努力尋求資金,在向多家國有銀行申請貸款融資的時候,因為缺少徵信數據以及抵押物,始終無法獲得銀行審批。 老闆坦言,公司的現金流已經告急。 信易+賦能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往往是需要錢卻借不到,借到了卻價格貴,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信用數據少、經營風險大。因此,面對2020年中小企業的生存難度幾何級上升,解燃眉之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為企業「賦能」,助力其實現高質量發展。
  • 「影子銀行」信託正在「消亡」!
    「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旨在將非標比例限制在50%以內,這相當於給信託公司非標資金池業務下達了「死刑」,意味著信託公司要進行大規模的騰籠換鳥。去通道業務之後,信託行業開始以不太明顯的節奏「消亡」,由於存量非標業務眾多,地方融資平臺資產多,且周期均較長,有人稱目前10%的不良率在信託業內司空見慣。但剛兌打破後,過往借新還舊的遊戲不能繼續,信託業不斷積累的風險項目,正在一個接一個的「炸開」。
  • 鋼材半年報:宏觀提振 VS 驅動壓制 下半年關注結構性機會
    下半年需求的主要風險點在基建資金到位情況、A股市場對衝力度、設備更新周期結束時間以及海外疫情發展。貨幣方面,信用周期尚未進入擴張周期,主要抑制因素是地產銷售的擴張強度不足和民企信用利差偏高,這將對鋼價形成壓制,後期鋼價能否開啟趨勢上行需要關注三季度信用周期指標的表現,尤其是M1增速能否加速提升。
  • 能源局發布會介紹上半年能源經濟形勢下半年走勢
    今天將發布上半年能源經濟形勢和下半年走勢,還將就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情況做一個介紹。並就相關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周喜安先生,國家能源局規劃發展司司長江冰先生。江冰司長是第一次與新聞界的朋友們正式見面。我是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曾亞川。現在,我們請周喜安司長向大家介紹上半年能源經濟形勢和下半年走勢的有關情況。
  • 北京和聚投資展望2021:上半年經濟築底 下半年與全球...
    隨著國內經濟回歸到潛在增長水平,通脹壓力和地產泡沫風險的回升,國內寬鬆政策將面臨收緊,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或持續到21年上半年。綜合來看,和聚投資認為上半年經濟築底,下半年與全球共振恢復。 2020年宏觀回顧一、風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新冠疫情爆發1周年。
  • 山東發文:將農民合作社納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範疇
    ,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堅持以農民為主體,以促進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為目標,完善農民合作社運行機制和經營模式,強化指導、扶持和服務,加大扶持力度,創新服務方式,以優示範,由點到面,探索整縣提升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的路徑方法,樹立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