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我不告訴他!附史上超全地理計算公式整理,考試一定用得到!

2021-01-08 網易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講解一:首先給你總結簡單點:

  1、東加西減
不分東西經,從劣弧(較小圓心角的那部弧為劣弧)看東西方位,左西右東,知西求東用加法,求西用減法。

  
2、差一個時區就是差一個小時。這是區時。
地方時來說,差15度差一個小時。

  
3、跨日界線,從東經進入西經減一天,西經進入東經加一天。

  時 區 計 算 中 的 技巧

  在初中《世界地理》的最後一章中,編者站在全球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使我們認識到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們應該樹立一種開放的意識和全球的觀念,保護全球的生態環境。在這同時,書中講到了時區和日界線的問題。對於時區的劃分辦法及其意義,大部分同學比較容易理解,但對時區的計算方法,以及日界線的跨越總是比較模糊,有些同學搞不清東、西時區的時間遲早,經常把遲的時間算成早的,或把早的時間算成遲的;而在跨越日界線時,又把日界線東、西方的時間搞混,多數同學認為日界線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的時間早些。

  通過本人在教學上的一些切身體會,並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中歸納總結,覺得如果把時區的計算轉化為數學上的計算,似乎比較清楚,也容易理解,而跨越日界線的問題上則採用歌訣的方式來記憶,既生動又準確,下面就針對這個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時區換算:

  1、採用數學方法計算。

  由於時區分東時區和西時區,而在標準時中又規定東時區的時間總比西時區的時間要早,並且數字越大的東時區時間越早,如當東八區是早上八點鐘時,東九區則是早上九點鐘了;數字越大的西時區時間則越遲,如當西八區是早上八點鐘時,西九區則還是早上七點鐘,這樣我們可以給每一個時區加上一個符號,把東時區看作為正的,如東八區為+8區,西時區看作負的,如西八區看作為—8區,這樣24個時區就可以直接比較大小了,數值大的時區 時間就早,數值小的時區時間就遲,由大數值減去小數值得到的差數也即它們兩個時區相差時間數。時間換算一般是告訴你其中一個時區的時間,要你求另一個時區的時間,這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告訴你大區的時間,要你求小區的時間 ,由於小區的時間比大區的時間要慢,我們就用已知的時間減去差數,所用的時間也即小區的時間;另一種情況是告訴你小區的時間要你求大區的時間,這時的情況剛好相反,我們把已知的時間加上差數也就得到了大區的時間,為便於記憶,我們可以把以上的方法簡化為下列一段話:

  東為正,西為負;時區大,時間早;時區小,時間遲。

  大減小,得差數;求大區,加差數;求小區,減差數。

  如果在加的過程中,時間超過了24小時,也就需要換算成第二天的時,而如果在減的過程中,出現了負的時間,也就需要向前一天借24小時,這時求出來的時間,這是前一天的時間了。下面通過實例來加以具體說明:

  例:已知北京(東八區)的時間為5月21日10時,

  問:

  (1)莫斯科(東三區)是什麼時間?

  (2)華盛頓(西五區)是什麼時間?

  解:

  (1)北京(東八區)

  莫斯科(東三區)

  東為正(+8)

  東為正(+3)

  大(+8)—小(+3)= 差數(5)小時

  現在已知的是大區北京的時間,需求的是小區莫斯科的時間,則用已知 的時間減去差數,就可以求得莫斯科的時間,5月21日10時減去5小時,即5月21日5時。

  

  (2)北京(東八區)

  華盛頓(西五區)

  東為正(+8)

  西為負(—5)

  大(+8)—小(—5)= 差數(13)小時

  現在已知的是大區北京的時間,需求的是小區華盛頓的時間,則用已知的時間減去差數,就可以求得小區華盛頓的時間,5月21日10 時減去13小時,這時結果出現了負數,就需要向前一天借24小時, 即把已知的時間換算成5月20日(24+10)34小時,再減去13小時, 即華盛頓為5月20日21時。

  2、採用數軸方法計算。

  首先畫一條時區線,然後找到已知的時區,在上面標上已知的時間,然後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每往東邊數一個時區則加一小時,每往西邊數一個時區則減一個小時。例如還是上面的題目,我們也可以採用這一種方式來求,結果是一樣的。

  例1:已知北京(東八區)的時間為5月21日10時,

  問:

  (1)莫斯科(東三區)是什麼時間?

  (2)華盛頓(西五區)是什麼時間?

  例2 :已知倫敦(中時區)的時間為5月25日18時,

  問:

  (1)北京(東八區)是什麼時間?

  (2)舊金山(西八區)是什麼時間?

  3、已知經度求該地所在的時區。

  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o,當餘數小於7.5o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餘數大於7.5o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

  如已知某地位於145o E,用145/15,商數為9,餘數為10>7.5,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數,所以該地位於東10區。再假如某地位於67 o W,用65/15,商數為4,餘數為5< 7.5,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則該地位於西4區。

  4、已知時區數求該時區的中央經線。

  用時區數乘以15o,所得的值即為該時區的中央經線。如東8區的中央經線為東8×15o=120oE,西3區的中央經線為西3×15o=45 o W

  二、跨越日界線問題:

  由於日界線(180度經線)是東、西十二時區的共同中央經線,因而東、西十二時區的鐘點是相同的,只不過日期剛好差一天,而在前面我們講過了東時區總比西時區要早,因而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要早24小時,也即整整一天,同時還要特別注意日界線東邊是西十二區,日界線西邊是東十二區,見示意圖:

  這樣從西向東跨過日界線就等於從東十二區進入西十二區,也即從早時區進入遲時區,很顯然日期要減去一天,而從東向西跨過日界線的情況剛好相反,因而需要加上一天。

  因此可以把它們歸納為這樣幾句話:

  日界線兩邊,日期差一天。

  東為西十二,西為東十二。

  跨過日界線,牢記這一點。

  向西用加法,向東必用減。

  

  講解二

  地方時和區時的內容,在初中和高中的教材中都有,但由於本身知識點有較高難度,且教材中安排的篇幅又不長,給老師的教、學生的學都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性。然而又因為這一類題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科綜合能力等素質水平,因此顯得越來越重要。為此,學霸菌歸納了以下一些有關地方時和區時的解題技巧,相信會給面臨高考複習的學生有所幫助。

  一、經線和中央經線

  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經度上的微小差別,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之差,因此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國際上採取了全世界統一的時區劃分和區時計時的辦法: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

  

  因此,要弄懂地方時和區時,首先得弄懂經線和中央經線的關係和轉化。中央經線的度數是15°的整數倍,而該時區就是以這個整數來命名的,如60°E是東4區的中央經線,0°是零時區的中央經線;而那些不是15°整數倍的經線,到底位於哪個時區,就得由其經度除以15的餘數來決定:大於7.5就進,小於7.5則舍。如99°W,除以15得6餘9,表示99°W位於西7區;172°E除以15得11餘7,表示172°E位於東11區。同樣道理,北京的地方時是指其所在經度116°E的時刻,北京時間是指其所在時區東8區的區時,即中央經線120°E的地方時。

  二、0點經線和12點經線

  0點和12點分別是夜半球和晝半球中間這條經線的地方時,因此有關晝夜長短的題型中,要巧妙地用好這兩個時間及所在經線。如某地某天晝長為14小時,則意味著以正午12點為界,上下午各為7小時,就可推知該地該天是5點鐘日出,19點鐘日落。同樣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時間,利用12點和0點分別是晝夜時間的中間性,可推知該地的晝夜長短情況。如已知3點日出,則可推知21點時日落,晝長為18小時,夜長為6小時等。

  三、晨線和昏線

  大家知道,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其中日出線是晨線,日落線是昏線。在許多題目中,都有晨昏線的出現,但裡面暗藏著一個條件,很多學生往往容易忽略。這就是赤道上是終年晝夜平分的地方,即終年是6點鐘日出,18點鐘日落。利用赤道上晨線和昏線的這個特點,就可計算出所要求的地方時和區時,以及晝夜長短等問題。

  

  四、日期的時空線

  日期的界線有兩條:一條是時間界線,即0點,它是隨著地球自轉而自東向西移動的日期分界線,是前一天結束和新一天開始的經線;另一條是空間界線,即日界線,是人為統一規定的基本上沿180°經線為永久固定的日期變更線,它的西側(東12區)總比東測(西12區)的日期早一天。這兩條線絕大多數時候把地球分成兩個區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著兩個日期。除非這兩條日期界線重合,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即當日界線上剛好為0點時,則全球剛好同一日期。

  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著,一般來說,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說東邊的地點要比西邊的地點的時刻早。

  
2.地球作為一個近似的球體(360度)每24小時自轉一周。即1小時轉過經度15度,那麼每隔15度就劃1個時區。國際上規定,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度到東經7.5度,劃為中時區或叫零時區。在中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度,合為一個時區。

  
3.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叫做該時區的「標準經線」,標準經線上的時間便是整個時區的「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整一個小時。相差幾個時區就相差幾個小時。

  
4.分清一天24小時的時間表示方法:
凌晨、上午用0:00~12:00點表示,
下午、晚上用13:00~24:00點表示。

  
5.區時計算用東」加」西」減」法。

  

  
當理解以上幾個問題後:

  不同時區的區時計算參照以下方法進行:

  
(一)知道「西」求「東」,用西的時間「加」上東和西相隔的時區即可,但有兩種情況:

  1.如果兩數之和在0:00~24:00之間,那麼該數即為所求地的時間,並且日期不變。
例如:
已知:A:東四區為 3月24日,下午15:00點;
求:B:東九區的區時。(3月24日晚上20:00點)
解:A和B兩地相隔5個時區,即兩地相差5個小時,並且B地在A地的東邊,故B地的時間為:A地的時間(15:00)「+」相隔時區(5),即15:00+5=20:00點。由於兩數相加之和(20:00)在(0:00~24:00)間,故B地的日期不變,同樣為3月24日。

  
2.如果兩數之和大於24:00,那麼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時間為:兩數之和減去24的差。例如:
已知:A:西九區為3月24日,上午9:00點;
求:B:東八區的區時。(3月25日凌晨2:00點)
解:A和B兩地相隔17個時區,即兩地相差17個小時,並且B地在A地的東邊,故B地的時間為:A地的時間(9:00)「+」相隔時區(17),即9:00+17=26:00點。由於兩數相加之和(26:00)大於(24:00),故B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即為3月25日;時間為:26:00-24:00=2:00,即凌晨2:00。

  
(二)知道「東」求「西」,用東的時間「減」去東和西相隔的時區即可,同樣有兩種情況:

  1.如果兩數之差在0:00~24:00之間,那麼該數即為所求地的時間,並且日期不變。
例如:
已知:A:東三區為3月5日,晚上19:00點;
求:B:西四區的區時。(3月5日上午12:00點)
解:A和B兩地相隔7個時區,即兩地相差7個小時,並且B地在A地的西邊,故B地的時間為:A地的時間(19:00)「-」相隔時區(5),即19:00-7=12:00點。由於兩數之差(12:00)在(0:00~24:00)間,故B地的日期不變,同樣為3月5日。

  
2.如果兩數之差為一個負數,那麼所求地的日期首先減少一天,時間應為:兩數之差加24的和。
例如:
已知:A:東八區為3月5日,下午13:00點;
求:B:西十區的區時。(3月4日晚上19:00點)
解:A和B兩地相隔18個時區,即兩地相差18個小時,並且B地在A地的西邊,故B地的時間為:A地的時間(13:00)「-」相鄰時區(18),即13:00-18=-5:00點,由於兩數之差(-5:00)為一個負數,故B地的日期首先減少一天,即為3月4日;時間為:-5:00+24:00=19:00,即晚上19:00。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求區時稍有難度的是:兩數之和大於24:00和兩數之差為一個負數的情況,只要實踐中多練習,我們便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應用!

  1.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餘數。

  如果餘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餘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鐘、經度1分/4秒鐘),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3)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

  =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範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2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

  13.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一。

  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值上表現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並非面積的縮放。

  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14.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緯網圖上:

  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

  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15.外流區的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16.耕作制度、複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

  複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

  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反映出某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耕地重複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17.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該地常住人口(人)/該地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該地常住人口數/該地耕地面積

  20.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總人口/總人口

  22.人口計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之比。

  計算公式: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

  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用於說明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和速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年自然增長人數/該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總和生育率: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表示。

  反映育齡婦女在15至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為如果一批婦女按照目前各年齡的生育水平度過整個生育期,則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數。

  

  23.人口總負擔係數

  指被撫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撫養人口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24.性別比

  性別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

  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106:74。

  25.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術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總面積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可耕地面積之比。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及時看到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獲取更多學習資源請點擊【閱讀原文】為了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的更多精彩推送,請四連點擊:

相關焦點

  • 【計算專題】史上超全地理計算公式整理,還不趕快收藏!(附專題練習)
    計算公式: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於說明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和速度的綜合性指標。
  • 高中地理常用計算公式大盤點,建議地理小白收藏記憶
    同學家長們大家好,我是來自清北助學團隊的晶晶學姐,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好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技巧,來幫助大家提升成績。今天來說說地理,地理可以說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僅僅有大量知識點需要記憶背誦,還有需要理解靈活運用的計算題。
  • 高中地理,常用計算公式大盤點,高中滿分特輯!
    學好高中地理需要高中生具備一定的理科思維,地理中的計算題每年都是以中等偏上的壓軸題的形式出現。學會了這部分的題等於掃平了高考地理難的難題。高考地理計算題匯總:時區、區時、地方時、太陽高度角、日出日落時刻、正午太陽高度、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極晝極夜的範圍、某地晝長、某地夜長、晝長夜長、兩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比例尺、實際距離、外流區降水量淨流量和蒸發量、耕作制度、耕地比重、人口密度、人口耕地密度、人口增長率、城市人口比重、人口計算公式、人口總負擔係數、性別比、
  • 老師整理:七年級下冊地理總複習題,全班期末考試不下90
    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總複習題(附答案),90%要考原題,建議列印地理是學生們升入初中之後到初二必學的一門課程,它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除此之外,初中地理也是高中地理的基礎,因此,學生務必要將其掌握,不能因為是副科就將其忽視。
  • 2018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重要知識點:年均增長率的計算
    QQ交流群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公務員常識40000問匯總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特別整理了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山東省考行測備考資料,行測考點匯總等,供考生參考。)和公式(2)計算年均增長率時,計算結果是比實際結果偏大的,選答案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稍小的。
  • 高考地理「萬能答題公式」!給孩子備一份
    地理老師分享:高考地理「萬能答題公式」,2021年高考生請列印!高考是每年最重大的一項考試,也是萬眾矚目,話題爭議最多的。有的在高考中取得了滿意的成績去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完整了自己的夢想。而有的人名落孫山從此一蹶不振。
  • 高中地理:地理常用計算題公式大盤點,一輪複習地理通關必備!
    各位同學,家長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說高中地理計算題怎麼學才能學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在高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中,計算永遠是一個繞不過的坎。這類題目主要目的在於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和邏輯思維能力。因而這類題又可以被稱為地理中的數學題。
  • 教師資格考試:高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相關計算
    >點擊加群)2019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524574854(點擊加群)聯創世華統一客服熱線:4001105311教師資格考試:高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相關計算>1.計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度從等高線地形圖上讀出任意兩點的海拔,就可以計算這兩點的相對高度:H相=H高-H低。
  • 小學1—6年級:必背數學公式大全!孩子學習用得上,一定要收藏好
    小學1—6年級:必背數學公式大全!孩子學習用得上,一定要收藏好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總體來說難度不會太大,大部分知識點內容都是非常基礎的,一方面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解題思路,同時也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學這門科目充滿學習興趣,要知道興趣可是學習當中最好的老師,試想一下都不喜歡這門科目,在考試當中還能取得好成績嗎?
  • 全概率公式怎麼考?
    有同學說,我看到別人拿到手就會摸,什麼時候我會摸呢?也有同學看到老師講一個題目有n種摸法,不由得對講解的人露出羨慕的眼神,轉回頭又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甚而至於抑鬱了,摸還是不摸以及摸到什麼難度都是個問題!其實衡量一個考試的難易程度必須要看它的出題,有同學經常來問我,他報考的專業課考概率統計(報考學校自己出題),問聽我的課行不行?要掌握到什麼難度?我說你把你收集到的歷年真題拿來我看看我才能回答你。
  • 《原神》傷害計算介紹 傷害計算公式是什麼
    導 讀 《原神》傷害是怎麼計算的,很多小夥伴不知道,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關於《原神》傷害計算詳解,供大家參考
  • 素食的10個好處 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素食的10個好處,一般人我不告訴他素食可使頭腦清醒,腦細胞得到進一步發揮,從而擁有較高的智慧。素食還可以淨化血液,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養顏美容,並且安定情緒。和肉食比起來,素食在養生方面實在益處多多。 在現代生活中,提倡素食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人素食,是為了宗教的需要而吃素,更多的人則是為了健康,還有人是二者兼顧,一舉兩得。其實,素食的好處是很多的,概括起來,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處。
  • 記者用蟋蟀叫聲計算溫度:多與多貝爾公式不符
    蟋蟀我們知道得最多的也就是它適合賞玩,很多古詩文中對其也有涉及,蒲松齡寫的《促織》一文就是其中的經典,但什麼時候蟋蟀還有「溫度計」這一妙用,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所以當這一說法提出後,很多網友便紛紛在微博上響應起來,甚至還有人自己做了實驗,但是實驗做完後發現上面的公式並不適用。
  • 監理工程師計算公式整理匯總
    監理工程師計算公式匯總提供給大家,監理工程師計算公式較多,考生查找起來很麻煩,建設工程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匯總,希望考生持續關注!全額收取關稅,不收此項。等額資金的終值計算公式(點擊查看例題>>)  ◆已知等額資金A,i、n(圖3-4),求終值F的計算(推導)式為:  F=A(1+i)n-1+A(1+i)n-2+…+A
  • 【物理公式】世界上最偉大的10個公式,其中一個人盡皆知
    英國科學期刊《物理世界》曾讓讀者投票評選了「最偉大的公式」,最終榜上有名的十個公式既有無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簡單的圓周公式,又有複雜的歐拉公式……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厭惡數學?這些東西原本如此美麗,如此精妙。這個地球上有多少偉大的智慧曾耗盡一生,才最終寫下一個等號。每當你解不開方程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想,暫且放下對理科的厭惡和對考試的痛恨。
  • 教師招聘考試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學論講義八
    這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對地理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就是其中的一種。這是因為,地理教師的教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教學思想。比如透過地理教師對地理教學目標的制訂、教材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與調控等外顯的教學行為,就可以評價其地理教學思想。評價的進行,能幫助教師端正教學思想,樹立正確的地理教學觀。
  • 備戰小升初有妙招:論計算題的裂項求和法及其幾個變形公式的應用
    把基礎較差的小孩分到一起,打打基礎,事實上基本如此。小升初分班標準基本參考三類考試,一個是四到六年級歷年來期中和期末大型考試結果,這個應該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成績單記錄。第二個就是小升初統考,既然是分班的一個依據,這次考試肯定要有難度。第三個就是有的學校安排的開學前摸底考試,一般安排在開學前一天,即8月31號,這次摸底考試考試範圍還要涉及到初一上學期知識點。
  • 我的天啊!全網最全高中九大科思維導圖匯總,高中三年都適用
    高中數學的成績,不刷題是不行的,有人一天刷一張試卷,有人兩天完成一份,這些學生刷題成績還是沒有提高,癥結在於不會在總結題目中整理自己的思考過程!數學學習可以從概念上畫出思維導圖,首先梳理出脈絡來,提到某個知識點,那麼關於這個知識點相關的所有知識你都要弄明白,這樣你就成功了一半!
  • 高中地理:利用經緯網估算距離的方法
    如何利用經緯網估算地球上兩點的距離?初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計算題讓有些同學感覺到頭疼,過去文科選科思維就是對理科的一種逃避,有人常說我具有理科思維,所以我學文,而在文科中,數學和地理計算題確實是很多文科學生難以跨越的鴻溝,如果把這兩門搞定,那麼幾乎都是重點大學的苗子。
  • 2018高考大綱及考試內容說明(全科匯總)
    中國教育在線整理了2018高考大綱及考試說明(全科匯總)詳細如下:  理科數學  (5)了解球、稜柱、稜錐、臺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  2.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1)理解空間直線、平面位置關係的定義,並了解如下可以作為推理依據的公理和定理.  •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此平面內.  • 公理2: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