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往年慣例,逢五月份將進行六年級統考,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課程有所影響,估計會推遲原定的統考時間。這次考試比較難,涉及到小升初升學後的分班問題,所以可以定義為一種選拔性考試,相比六年級期末考試而言,難度要大得多,畢竟期末考試作為小學六年課程的結業考試,沒有人願意難為即將小學畢業的孩子們,即便是學習最末等的學生,基本上也能順利通過期末考試的。
但小升初統考並非如此,一般而言,各小學生升到初中後是要分班的,雖然名義上我們不允許分重點班,普通班,特長班,提高班等等,畢竟是要保證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實際上每個升入初中的小孩學業水平,理解能力都有差距,試想均分90以上的小孩和均分50以下的小孩如在一個班學習,那毫無疑問是一種互相傷害,兩者皆輸的安排。所以各個初中都有相應分班標準,總體而言,把優秀的小孩分配到一個班,提高教學難度。把基礎較差的小孩分到一起,打打基礎,事實上基本如此。
小升初分班標準基本參考三類考試,一個是四到六年級歷年來期中和期末大型考試結果,這個應該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成績單記錄。第二個就是小升初統考,既然是分班的一個依據,這次考試肯定要有難度。第三個就是有的學校安排的開學前摸底考試,一般安排在開學前一天,即8月31號,這次摸底考試考試範圍還要涉及到初一上學期知識點。畢竟小學課程6月份已經結束了,暑假假期兩個多月,那些有計劃在初中階段有一番作為的學生,提前預習下初一上學期知識是肯定的。我們今天所研究的計算題裂項求和法,是一種在課外學習的,解決一個類型計算題的有效方法。我會詳細講解幾個變形題目,希望對大家計算題改善有所幫助。
這是裂項求和法比較常見的幾個變形公式,我們在下面題目中,一一講解類似的題目。我們不妨把這四個公式分別稱為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先看第一題。
一般而言,如涉及到數學計算題目較長的情況,都會有運算技巧。看這道題目,整整99項分數相加求和,我們不太可能通分合併,這時候我們這篇文章所講的方法就可以利用了,利用裂項求和法公式一計算如下。
很簡潔方便,每項都按公式一分拆成兩項,前後項分別抵消,合併後得出結果。一定要記住這類題型是對稱存在的,即前面餘一項沒消掉,最後肯定也餘一項沒消掉,前面如是最大項,後面即是最小項,中間大小的項都會兩兩合併抵消掉。
第二題是第一題的變形,我們看得出,第一天分母部分兩個數是相鄰的,這道題的兩個數不相鄰,我們根據公式二得知,如分母兩數不相鄰,運算時每項都要乘以後數與前數差的倒數。比如這道題5-1=4,9-5=4,……101-97=4,那我們計算時前面展開每項都要乘,同樣如相差7,就乘以七分之一,以此類推。
一般情況下,項數較多的計算題,只需寫前面的三項和倒數最後一項,但切記一定在中間加上省略號。試想,如果有幾百幾千項求和,不可能每一項都展開來。
但分母的每個數都是有規律的,並非是隨意的一個數,比如上題,就滿足上面這個規律,並且要標註好自變量取值範圍,本題即是正整數。
這道題是第二題的變形,有時候出題人不一定把這道題設計的就符合公式之一,這道題就是,它需要一步變形,才能符合公式二。數學學習貴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很淺顯的道理,一個學生如果廢寢忘食,發奮苦讀,他可以學好語文,英語,歷史,政治等文科科目。但絕對不可能學好理科科目,比如數學和物理。理科科目關鍵在思維能力的加強,腦袋轉的快的小孩,可能一愣神功夫就解出一道難題,思維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想破腦袋也看不明白這道題。所以才說,文科重積累,理科重思維。
我們接下來我第三題變化一下,可能得出以上步驟,我想大部分小孩都能看明白,因為僅僅一步變化,第三題和第二題就是同一題型了。學數學要重在總結題型,靈活運用公式變化。
第四題看起來數字比較大,至少不太簡便,初一看到這道題,可能看不出來和四個公式有什麼關係,我們進行一點細微的變化後,即提取各項整數部分,可以感覺到豁然開朗。當然這道題是整數1,但設計題目的時候也可能是整數2,整數100等等。但如果不是一個整數,而是一個分數,那麼難度肯定會上升,畢竟整數很容易看出來,分數卻不一定能看出來。
第五題運用的是公式四,先提取相同的分子部分,然後分母再拆分成兩項合併即可。有時候出題人故意把數字出的很大,其實這就是故意設計的一個陷阱,數字大反而技巧性強。凡是看到計算題目數字比較大的,第一時間不要著急動筆,先思考有沒有簡便方法。凡直接考慮通分合併的,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凡事三思而後行,考試時間雖有限,但數學高手都會提前完成,且考高分。這就是利用方法利用解題技巧走捷徑解題的結果,相反,數學成績不佳的小孩,考試時間範圍內完不成題目,也不會得到高分。
第六題稍微複雜一點,因為它還涉及到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所講的首尾相加法運用,當然這道題整數部分也可以手算完成,畢竟項數比較少。
但如果有幾十項或幾百項,肯定要用首尾相加法合併求和,再說明一下,首尾相加法適用於等差數列求和題目中,有不清楚的家長或學生可以參考我的前面一個文章,也是講小升初計算技巧的那篇文章。
我們再進行一點變化,比如這道題,看似曾相識,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按常規展開,你會發現和以前的幾道題目不太一樣,因為不能相鄰相消了,要隔幾個數才能消掉一對,這怎麼回事?如下圖計算部分。
你會發現和以前的題目很不一樣,這就是數學的魅力,千變萬化,無所固形。很多小孩覺得數學不好學,這就是原因所在,一個公式可能有多種變形,但小孩只掌握常見的一兩種類型,遇到新變化的一些題型,不會做沒有思路,是在太正常不過了。到這塊一定要注意,運算是對稱的,前面餘幾項,後面就餘幾項,前項大後項就小,同理前項小後項就大。
出一道題目,大家如有興趣可以做做看,解題步驟和答案可以留言給我。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此文章適合小學五六年級,初一學生和高一學生學習。因為這是六年級計算題所用方法,但初一學到有理數計算也要學習,高一學到數列也要學習。數學知識點就是這樣,都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過程,區別就是題目設計的難度以及知識點的多少及複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