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數學考試中,有時會出現一些難度較大的計算題,這些計算題除了檢驗一個學生的基礎計算能力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測評知識的整合能力和思維方式的變通能力。而事實上,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地通過這些計算題的測試,用正確的結果展示令人滿意的「戰績」,也並非易事。
計算能力的提高不僅要靠嚴謹務實的學習態度,或者做大量的重複運算;還要依靠靈活而有邏輯的思維延展,依靠廣度的知識連結。要經常歸納和總結計算題中隱含著的一般性規律,熟知由這些規律演化而出的運算技法。方法熟則技巧生,技巧等同於捷徑,技巧是智慧的化身。
今天,筆者精選幾道小升初數學考試中的計算題,探究一下隱含於其中的規律,分享一下簡單而方便的運算技法。
考題整合:
第①題:既然是求一個算式結果的整數部分,而非精確結果,就沒有必要進行細緻運算。從算式中我們看到,分母部分是10個分數相加,最大的一個是1/10,最小的一個是1/19。我們假設這10個分數全部是1/10,那麼相加的和是1,整個算式的結果也是1。
10×1/10=1,1/1=1。
我們再假設這10個分數全部是1/19,那麼相加的和是10/19,整個算式的結果是1.9。
10×1/19=10/19,1÷10/19=1.9。
綜上所述,可以確定這道題的結果大於1,且小於1.9,所以整數部分為1。
規範書寫:
解:1÷(10×1/10)<結果,
結果<1÷(10×1/19),
1<結果<1.9,整數部分為1。
第②題:此題涉及分數的大小比較問題,可以將3個分數變成分子相同的分數,然後對分母進行比較,最後確定n的取值範圍。
1/2=8/16,4/5=8/10。
規範書寫:
解:由1/2<8/n<4/5,
可得8/16<8/n<8/10,
n的取值範圍:10<n<16,
n可取的自然數為11、12、13、14、15。
第③題:觀察算式,發現只要將1.25、0.125、125這3個數的小數點稍加移動,就會變成相同的數,有了相同的因數,整個算式就能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那麼怎樣將上述3個數變成相同的數呢?很明顯,用積不變的規律來進行變形處理。
規範書寫:
解:原式=1.25×67.875
+1.25×678.75+1.25×53.375,
=1.25×(67.875+678.75
+53.375),
=1.25×800
=1000。
第④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內項之積等於兩個外項之積,可將原題變形後計算。
規範書寫:
解:原式為0.25:1.25=1.6:m,
0.25m=1.25×1.6,
m=1.25×1.6÷0.25,
m=8。
熟悉了這類題的運算方法後,也可將第一步略過,把原式直接交叉相乘。
第⑤題:此題與上一題幾乎是同樣的解法,但需先將帶分數化為假分數。
規範書寫:
解:原式為8/5:8=m:7/2,
8m=8/5×7/2,
m=8/5×7/2×1/8,
m=7/10。
第⑥題:首先要知道被省略的部分還原後的樣子,這是個找規律進行簡便計算的題,整個算式中包含的分數,其分母是有規律排列的連續奇數3、3、5、5、7、7、9、9……99、99。而將每一個小括號內計算完後,就會發現:這個算式變成了一個能夠通過約分快速得出結果的連乘算式。
規範書寫:
解:原式=5/3×1/3×7/5×3/5×……×
101/99×97/99,
=1/3×101/99,
=10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