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某著名重點師大附中的小升初入學分班考試第14題,共7分。一個圓錐形容器甲與一個半球形容器乙,它們圓形口的直徑與容器的高的尺寸如圖所示,若用甲容器取水來注滿乙容器。問:至少要注水多少次?

這道小升初題,是考立體幾何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這個模型很簡單,事件也很簡單。題中已經告訴了,甲容器是一個圓錐,乙容器是一個半球。也就是說,用圓錐取水倒在半球裡,至少要倒入多少次,才能將半球裝滿。這是這道題的題意。看後,你會做嗎?有的同學看後,覺得很簡單,不就是兩個體積的計算麼,只要把半球的體積計算出來除以圓錐的體積,不就算出要多少次了麼。的確是這樣,思路沒錯,但真正做下來,能得到滿分的還是那些細心的同學。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是哪些地方容易出錯,使這麼簡單的題都沒有得到滿分。

首先,第一步,根據題意,寫出圓錐容器甲的體積。我們都知道圓錐的體積公式,在圖中,已經告訴了我們圓錐的底面圓的直徑為1分米,那么半徑就為二分之一分米。圓錐的高為1分米,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圓錐形容器甲的體積。這一步不難,只要記住公式,都可以寫出這一步,都能得到這一步的分。

其次,在第二步中,就沒有這麼容易得分了,很多同學沒有得滿分,就是因為在第二步出錯了。第二步按照我們的解題思路,就是計算出半球形容器乙的體積。半球形容器乙有直接計算體積的公式嗎?在小學階段,還真沒有。講到小學立體幾何時,很多老師都會補充計算球的體積公式。那麼,半球形容器乙,就是這個球體的體積公式除以2。這就是這道題對於小學生們的難點,很多同學在考試時,寫不出球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原因是這個公式還是很難記憶,或者是對於老師補充的球體計算公式不在意,或者是老師根本沒有補充球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反正原因還是有多種多樣。這道題,既然出現在小升初入學分班考試試卷中,那麼,就說明,我們在小學階段,就是要給學生講球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如果沒有講,只能說明老師在偷懶,不能說學生沒記住。

最後,計算出半球形容器乙的體積和圓錐形容器甲的體積後,只需要將乙容器的體積除以甲容器的體積,就可以得到至少需要注水多少次了。也就是說,每次注水時,甲容器都是裝滿水的,那麼,這些水的體積就是甲容器的體積,這裡我們是忽律了容器的厚度的,要不然,小學生們不能計算。只有甲容器每次都裝滿水,才能得到至少注水的次數。如果甲容器不裝滿水,可能需要更多次數才能裝滿乙容器了。現在理解這道題的解題過程了嗎?講這麼詳細,是因為有的同學對題目中的至少這個詞,理解上要稍微難一些。如果對你有幫助,就請在下面點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