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意識以來,人類就一直幻想浩瀚的星空是另一個世界,由此誕生了許多優美且讓人嚮往的神話傳說。
到了近代,不斷發展的科技力量將人類的視線第一次拓展到了地球之外,而這不僅讓人類對宇宙有了模糊的認識,同時也更加激發了人類對宇宙中其他智慧生命的渴望,畢竟人類天生就是討厭「孤獨」的生物。
到了現代,航天科技的興起不但進一步拓寬了人類的視野,還讓人類能夠親自踏足宇宙,實現了千百萬年探索宇宙的夢想。
然而隨著初入宇宙的興奮感漸漸褪去,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現實擺在了人類面前:宇宙太「安靜」了。
要知道按照科學家的推算,宇宙誕生的100多億年中應該孕育了無數文明,換句話說就是宇宙現在應該是「熱鬧」的,但是外星文明現在都在哪呢?為什麼會是一片「死寂」呢?
這不符合常理的一幕讓許多人感到沮喪,一時間「人類宇宙唯一論」甚囂塵上,得到了很多悲觀者的擁護。
不過很快這個觀點就遭到了主流科學界的駁斥,因為現在沒有找到外星文明並不代表他們一定不存在,也不代表人類一定就是宇宙中的唯一。
而之所以科學家們會對此進行駁斥,一方面在於人類探索宇宙時間太過短暫,而且探索範圍也不夠,如果將宇宙一百多億年的歷史看作一場馬拉松,那麼人類探索宇宙的時間僅僅相當於在繫鞋帶。
而另一方面在於宇宙實在太過遼闊。根據科學家目前的觀察和推算,僅僅銀河系中就至少有2000億顆恆星,而在可觀測宇宙中,像銀河系這樣擁有2000億顆恆星的星系至少有上百億個。
更主要的是,這上百億個僅僅是可觀測宇宙中的數量,而宇宙的實際大小人類還不知道,這也就意味著,可觀測宇宙加上不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數量,可能多到根本無法用數字去計算。
由此可以思考一下,即便每顆行星孕育生命的概率無限等於零,那麼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下,存在生命的概率會是多少呢?科學家們也正是看到了這點,才對悲觀者們的觀點進行了駁斥。
然而,雖然對他們的觀點進行了駁斥,但是人類現在看到宇宙一片「死寂」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這種情況該如何解釋呢?
為了給這個現實情況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科學家們大開腦洞提出了很多假說。例如認為我們生活在虛擬空間中的「虛擬宇宙假說」、認為人類生活在宇宙偏遠地區的「文明荒漠假說」等等。
而經過幾十年的討論,在這眾多假說中要數1973年提出的「動物園理論」支持者最多,同時真實性也最高。
「動物園理論」認為,外星文明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發現了地球,為了某種目的,他們並未干涉地球生物的發展和演化,反而將地球所在區域進行了「保護」,以防止外界的幹擾,就像人類對待動物園中的動物一樣。
就如上文所說,「動物園理論」是所有假說中真實性最高的,而真實性之所以最高,主要是因為地球上有一個真實例子。
在印度洋有個名為「北桑提內爾島」(North Sentinel Island)的小島,該島長12公裡、寬10公裡,總面積約59.67平方公裡,相當於840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島上生活著約50~400名桑提內爾人。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生活在「北桑提內爾島」的桑提內爾人至少有6萬年沒有和外界進行接觸和聯繫,而這也導致他們還停留在石器時代,比外界落後了一萬多年,科學家們將他們稱為「古人類活化石」。
與世隔絕不僅讓他們的文明發展滯後,同時也讓他們的身體完全無法適應外界環境,或許一個對現代人完全沒有影響的現代細菌就會讓他們承受不住。
所以為了保護地球上僅存的一群「原始人」,1996年印度政府將此島徹底封閉,一切的研究只能在島外進行。
就此,北桑提內爾島變成了「人類動物園」,眾多生物學家和社會學家在「外面」默默地觀察著島上桑提內爾人的發展。
看到這裡是不是已經讓人有些害怕了呢?因為按照動物園理論,地球或許就是外星文明眼中60平方公裡的「北桑提內爾島」,而人類則是生活在島上的桑提內爾人。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這個理論現在人類根本沒有能力證偽,或許此時地球的外面就有外星文明正在默默觀察著人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