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30年後或有逾10億人流離失所

2020-09-15 SG新加坡投資圈


(倫敦路透電)國際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的研究顯示,由於人口快速增長、糧食與用水短缺與自然災害增多,到2050年全球可能有超過10億人流離失所。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根據聯合國與其他機構的數據評估了八種生態威脅,並預測哪些國家與地區面對的風險最大。

全球人口料增至近100億
導致資源爭奪態勢加劇

報告指出,全球人口預料在2050年增至近100億,這將導致對資源的爭奪態勢加劇,並助長衝突;到2050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亞和中東脆弱地區可能有多達12億人被迫遷徙。

相較之下,去年約有3000萬人因生態因素與衝突而流離失所。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創始人基利亞(Steve Killelea)說:「這不僅會給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會給發達國家帶來巨大的社會與政治影響。大規模的流離失所將導致更多難民湧向最發達的國家。」

報告中把威脅分為兩類:第一種是糧食缺乏保障、用水不足與人口增長;第二種是自然災害,包括洪水、乾旱、颶風、海平面與溫度上升等。

報告分析了約150個國家所面對的威脅,以及它們應對這些威脅的能力。其中,缺水是印度與中國等一些國家在未來數十年面對的最大威脅。其他一些國家,如巴基斯坦、伊朗、莫三比克、肯亞和馬達加斯加等則面對多重威脅,應對能力也在弱化。

基利亞說,相較於50年前,現在世界可用的淡水已減少60%;未來30年,全球糧食需求預料將增長50%,這主要是受亞洲中產階級擴張驅動。

自然災害或更頻繁發生

與此同時,自然災害很可能會因氣候暖化而更頻繁發生。這意味著,即使是目前穩定安全的國家,到了2050年也可能變得脆弱。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表示,希望這項研究有助於各國制定援助和發展政策,並促使它們投入更多資源和資金應對氣候相關因素帶來的衝擊。

(聯合早報)


免責申明

1、刊載的文章由平臺用戶所有權歸屬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2、因平臺信息海量,無法杜絕所有侵權行為,如有侵權煩請聯繫我們,以便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三重威脅致環境惡化加速,30年內將有10億人流離失所
    文章援引了150多項研究結果,指出這三重威脅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內逐漸升級。文章指出,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的阻止全球變暖目標實際上已經破產,去年全球平均氣溫要比人類工業化前高2.3°C,而聯合國2010年制定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基本目標也未實現。自1萬多年前農業文明開始以來,地球上已經有50%的陸生植物滅絕,動物多樣性則衰減了20%。
  • 全球氣候危機就在眼前
    大陸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12日湖水水位超過1998年洪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而更多的國家則是遭受高溫襲擊。世界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將迎來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夏天。臺灣持續高溫天氣,昨日臺北地區觀測到38.9度溫度,為臺北設站以來7月新高。連遠在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維科揚斯克,在6月就測到逼近38度的高溫。
  • 科學家模擬地球未來500年,中國殖民火星,110億人口,大...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了在如今發展模式下,500年內地球會發生的各種變化,可謂觸摸驚心,細思極恐!現在是2100年,地球溫度比2017年上升了2.5攝氏度,上百種物種慘遭塗炭。在夏季,非洲,南美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區平均溫度超過的45℃,每年數千人死於缺水,高溫環境。
  • 外媒: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10億人被要求待在家
    【海外網3月23日】據法新社23日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0億人口被要求待在家中。 (原標題:外媒:全球逾10億人被要求待在家,涉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新研究稱,2050年後全球人口開始減少,到2100年將減少10億
    在很多人看來,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世界人口應該變得越來越多才是,調查數據也證明了一個事實:在最近幾十年中,全球人口正呈爆發式增長,2006年全球人口66.01億,2007年人口增加到66.83億,2008年人口達到67.66億,到了2017年,全球人口增加到75.30億,也就是說
  • 80年後新加坡東部會被淹沒!?新加坡豪斥巨資緊急搶救~
    的確,國際知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由於格陵蘭和南極洲的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可能遠遠超過預期,新加坡、倫敦、紐約、上海未來都可能受到威脅……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3年提出了一個最具爭議的話題「保守估計,如果不大幅度減少排放,到2100年,地球將持續變暖,海平面將上升52cm至98cm。許多研究冰融的科學家們認為這一數據太過保守。
  • 漢語拼音推廣50年 逾10億中國人基本掌握
    自1958年中國在全國小學普遍推廣漢語拼音教學以來,目前已有逾10億中國人基本掌握這項重要知識技能。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二司司長鄭富芝24日在北京舉行的「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上說,通過50年的學校教育,漢語拼音已應用於成人掃盲識字、編序和檢索、編制產品型號及其他代號、手旗和燈光通信,作為少數民族創製文字的基礎,成為電子計算機和移動通訊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中文輸入法。
  • PNAS前沿:悲觀預測50年後全球氣候,35%的區域不再宜居
    而如果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按照當今的趨勢繼續增加,那麼到2070年,預計全球平均氣溫上升7.5°C,加之陸地相較於海洋升溫更快,會導致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區域由黑色變為圖中陰影區域。屆時,年度平均氣溫高於29°C的區域將會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9%,包含南亞、東南亞等人口密集區域,在此區域預期會有35億人居住人口。
  • 最愛生孩子的10個國家——2020全球人口增長率排名
    它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理事會於1989年設立的,目的是將我們的焦點轉向人口問題。 在第一個世界人口日時,約有52.5億人在地球上行走。2020年,全球約有76億人。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85億,到2100年,人口將超過110億,比30年前第一個世界人口日的人口增加一倍多。 龐大的人口會給社會的許多不同領域帶來壓力。
  • 聯合國難民趨勢報告:全球每100個人中就有1人流離失所 | Mr.Data
    難民署發布的報告顯示,被迫流離失所正影響著超過1%的人類,即每97人中有1人逃離家園,但他們當中能夠「回家」的人越來越少。難民署的年度全球趨勢報告在6月20日世界難民日之前兩天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流離失所人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7950萬人。報告還指出,對於難民希望儘快結束其困境的期盼,前景卻越來越暗淡。在上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有150萬難民能夠返回家園。
  • 公告匯總:八一鋼鐵淨利增長逾30倍 擬10轉10
    【年報業績】八一鋼鐵:2017年淨利增長逾30倍 擬10轉10八一鋼鐵披露2017年報,實現營收167.57億元,同比增長69.44%;實現淨利11.68億元,同比增長3047.86%;基本每股收益1.524元。另外,公司擬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式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
  •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從ROE(淨資產收益率)來看,過去10年滬深300指數ROE呈整體下滑走勢,2019年僅有10.51%;標普500指數ROE2015年起逐年上升,並於2016年超過滬深300指數,最新ROE達15.35%。兩者相比,滬深300指數ROE正處於歷史低位,標普500指數ROE處於歷史高位。
  • 國際最新研究發現,微生物在海底可存活逾1億年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微生物學研究論文發現,在海底能量貧乏的深海沉積物中,有微生物群落維持了長達1.015億年的代謝潛力。這也意味著,微生物在海底可存活逾1億年。
  •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30年融資超15萬億 分紅逾10萬億|a股|上市公司|...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 未來學家預測30年後機器人數量將超人類:達94億
    但一名專家今天預測,到2048年——即30年後——機器人在數量上可能超過人類。據「知名未來學家」伊恩·皮爾森(Ian Pearson)博士稱,未來30年,地球上的機器人數量將由目前的約5700萬增長至94億。皮爾森表示,到2028年,機器人可能變得「能理解人的感情」。
  • 科學家研究發現:50年後30億人無家可歸,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未來50年地球繼續以目前的水平變暖,可能有多達30億人的生活區域由於過熱而無法生存。即到2070年,地球上的一半人群將面臨著生存危機。在周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結果中,一個由考古學家、氣候科學家和生態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表示,如果溫室氣體的熱吸收排放繼續保持目前的速度,到2070年人將失去在過去6000年地球上最為繁榮昌盛的環境,並進入更熱的環境中。研究發現,每升高1攝氏度(1.8華氏度),10億人要麼必須遷移到較冷的地區,要麼必須適應極端高溫條件。
  • ...或創逾11年最大周陽線;美元荒如何破解?參考三十五年前的案例!
    匯通網3月20日訊—— 3月20日,現貨黃金大幅反彈逾3%,美元指數在刷新2017年1月上旬以來高位後回落。但美指回調幅度有限,本周累計上漲仍高達約3.5%,有望錄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周漲幅。美元荒甚至強化了全球主要央行將採取聯合行動的猜測,他們可能會推動一份新的廣場協議。1985年籤訂的廣場協議就是主要央行聯合出手幹預,削弱大漲的美元。
  • 研究稱80年後全球人口或比聯合國預測少20億,中國人口將是7.3億
    據法新社15日報導,周三公布的一項重大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球將有88億人居住,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了20億人。該研究預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將塑造新的全球格局。此項預測稱,80年後中國人口將從現在的14億減少到7.3億。與此同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口將增加兩倍,達到30億左右,僅奈及利亞一國的人口將在2100年增至近8億,僅次於印度的1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