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難民署呼籲世界各國採取更多的行動,為世界數以百萬計的難民和其他因衝突、迫害或嚴重擾亂公共秩序的事件而流離失所的人找到他們的「家園」。難民署發布的報告顯示,被迫流離失所正影響著超過1%的人類,即每97人中有1人逃離家園,但他們當中能夠「回家」的人越來越少。
難民署的年度全球趨勢報告在6月20日世界難民日之前兩天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流離失所人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7950萬人。報告還指出,對於難民希望儘快結束其困境的期盼,前景卻越來越暗淡。在上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有150萬難民能夠返回家園。在過去十年中,這一數字已降至38萬5000人,這意味著當今流離失所問題的增長遠遠超過了解決方案。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格蘭迪說:「我們正在目睹現實的改變,因為如今被迫流離失所不僅更加廣泛,而且不再只是短期和暫時的現象。」他指出,沒有人能夠連續多年處於顛沛流離的動蕩狀態,沒有機會回家,也沒有希望建設自己的未來。「我們需要對所有的逃離者採取一種全新的、更加接納的態度,並需要更加堅定的動力來解決持續多年的衝突,這些衝突是造成這種巨大苦難的根源。」難民署的《全球趨勢》報告顯示,在去年年底處於流離失所的7950萬人中,有4570萬人是逃往本國其他地區的人。其餘的則逃到其他國家,其中有420萬是在等待庇護申請結果的人,而2960萬是難民和其他被迫在國外流離失所的人。與2018年底的7080萬相比,2019年流離失所者增長了70萬人,這是兩個主要因素的結果。首先, 2019年流離失所者令人擔憂地增加,主要是由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非洲薩赫勒地區、葉門和敘利亞的暴力和衝突。敘利亞正處於衝突的第十個年頭,該國有1320萬難民、尋求庇護者和國內流離失所者,佔世界總數的六分之一。第二因素是委內瑞拉難民的情況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其中許多人沒有合法註冊為難民或尋求庇護者,但需要對他們進行保護安排。在所有這些數字中,是許許多多有血有肉的人,以及他們各自的非常現實而具體的危機。流離失所者中有許多兒童,估計有3000萬到3400萬之多,相當於澳大利亞、丹麥和蒙古國的人口之和,而且其中約1000萬是無人陪伴兒童。同時,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流離失所者佔總數的4%,這一比例遠低於這一年齡段人口,佔世界人口12%的比例,這一統計數字的後面是難以言狀的與骨肉分離的傷心、絕望和犧牲。在過去十年中,至少有1億人被迫逃離家園,他們要麼待在本國其他地方,要麼到境外尋求避難。這一數字超過了世界第14大人口國埃及的全部人口。
自2010年以來,被迫流離失所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從4100萬增加到現在的7950萬人。
世界80%的流離失所者來自受到嚴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其中許多國家面臨氣候和其他災害風險。
世界77%的難民陷入長期流離失所的境地,例如,阿富汗難民問題已經處於第五個十年。
每10個難民中就有8人以上居住在發展中國家,通常是與其祖國相鄰的國家。
三分之二的跨境流離失所者來自五個國家:敘利亞、委內瑞拉、阿富汗、南蘇丹和緬甸。
《全球趨勢報告》統計了所有主要的流離失所者和難民人口,其中包括受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照顧的560萬巴勒斯坦難民。
得益於聯合國統計委員會今年3月批准的一項關於難民的新指標,現在「不將任何人落在後面」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承諾明確包括了難民。
本文轉載自【中南Humanrights】
親愛的爸爸,他是我心中永遠的溫暖
為眾人抱薪者:聚焦後疫情時代的1200萬醫護人員 | Mr.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