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談|三重危機,正在撕裂歐洲
三重危機,正在撕裂歐洲尹繼武 姜靜雅飽受新冠肆虐的歐洲,又籠上了恐怖主義的陰霾。11月3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中心城區發生槍擊,槍手將槍口對向了新一輪「封城」前聚集街頭的民眾。10月29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一座聖母院教堂發生了持刀襲擊。同月18日,巴黎郊區一名教師因在課堂上援引《查理周刊》中的諷刺漫畫而被「斬首」。
-
疫情之下,世界難民將何去何從?
2014—2015年,大約有120萬人搭乘破舊又漏水的小船橫穿地中海,抵達歐洲。歐盟認為,由於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連年內戰,迫使空前數量的人湧向歐洲,2016—2018年,還將有超過300萬人緊隨其後。多年來,承受全球難民危機重擔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聯合國聲稱86%的難民都集中在這類國家。而現在,歐洲也逐漸意識到了這種危機。移民歐洲本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
歐洲多國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數十人死傷
歐洲多國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數十人死傷 2016-01-05 23:24:3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綜合消息:波蘭、德國等歐洲多個國家近日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
-
慕尼黑人對難民從興奮到不安 被難民稱為「德國天堂之門」
剛到慕尼黑火車站,記者就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一邊是穿緊身連衣裙、皮短褲的遊客,他們為全球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而來,說說笑笑,十分開心;一邊是身著長袍,經歷長途跋涉,既興奮又迷茫的難民。在火車站,志願者和警察忙著接待不斷到來的難民。難民援助組織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慕尼黑有5000名幫助難民的志願者,但人手遠遠不夠,根本忙不過來,很多志願者每天的工作量甚至超過本職工作。」
-
氣候危機、難民、邊境牆:我們已經進入了「氣候動亂」時代?
庫特哈德理解這種基於土地展開的直接鬥爭形式將長期持續,並導致了娜奧米·克萊恩(Naomi Klein)在其關於環境危機的著作中所說的「堵路運動」(blockadia)。與此同時,庫特哈德在2014年寫到,這種以封鎖為主要構成的行動,是出現在「過去四十年來關於土著人民權益範圍和內容的所有談判」中的關鍵特徵,他的筆觸一直回溯到上世紀70年代。
-
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歐洲一體化為何遭遇「離心力」?
另一方面,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之後,歐洲經濟陷入蕭條,英國不得不採取經濟緊縮政策,失業率高企,民眾腰包漸癟,福利也遭到削減。一直與歐洲一體化保持著一定距離、連歐元區都並未加入的英國,對於向歐盟讓渡諸多權力態度謹慎。從歐洲委員會的官僚主義到巨額的歐盟經費,從邊境管控到商業規則,都令英國不滿。今年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與其他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達成協議,若公投決定留歐,英國將獲得對「空前緊密的聯盟」的豁免權、對移民福利的7年「緊急剎車令」等其他自主權。
-
難民違法引爆歐洲治安問題 極右派抗議:不歡迎難民狼
涉案的大部分人都是「難民身份申請者」和非法移民。據《歐洲時報》1月11日消息,雖然歐盟和成員國領導人拒絕將難民汙名化,但庇護申請者的違法犯罪問題越來越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德司法部長:有計劃犯罪1月10日,德國司法部長馬斯(Heiko Maas)表示,科隆市除夕發生駭人的集體性騷擾事件,屬有計劃犯案。
-
暴雪嚴寒席捲歐洲 專家稱全球或遇20年小冰河期
據媒體報導,連日來,歐洲東部、中部和北部地區出現了強降雪和極端嚴寒天氣,白天氣溫降至零下10℃到20℃左右,到晚上可低至零下20℃至30℃。烏克蘭、波蘭、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國有至少58人被凍死,許多人尋求凍傷和體溫過低等疾病的治療,不少城鎮交通癱瘓、電力供應中斷。世界氣象組織對歐洲東部、中部和北部的許多國家發布了天氣警報。
-
義大利等國拒絕難民上岸 難民組織呼照顧老弱婦孺
歐聯網4月14日電,義大利基礎設施與運輸部12日宣布,將準備靠港救援船上的所有難民,集中在一艘大型艦船上進行隔離檢疫,暫時將禁止所有難民下船。此舉引發國際人權團體不滿和抗議,國際難民組織則呼籲照顧老弱婦孺。
-
被乾旱侵襲的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令全球變暖雪上加霜!
據權威機構的業內科學家研究認為,遭受乾旱影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將逐漸失去熱帶雨林的特徵,最終很可能變成乾燥的熱帶森林,這將是嚴重的退化現象,地球之肺的功能將減弱,與曾經儲存巨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相反,亞馬遜雨林將向空氣中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從而加劇全球變暖,令溫室效應雪上加霜。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已經不再是科幻 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越來越多的「氣候難民」正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2001年,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消息稱,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宣布,由於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國家所有的努力均告失敗,全國1.1萬國民將不得不放棄家園。吐瓦魯已經與紐西蘭籤訂協議,全國國民將陸續「搬遷」到紐西蘭。
-
2050年,全球氣候難民數量超10億
所以最常用的術語是「環境難民」。專家們認為這一術語和其定義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研究員Essam El-Hinnawi的功勞,在1985年標題為《環境難民》的聯合國報告中,他將環境難民定義為:……由於顯著的環境破壞(自然及/或人為造成)而危及生存及/或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而被迫暫時或永久離開傳統居所的那些人。
-
危機!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甲烷洩露將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說到全球變暖,人們通常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但其實甲烷排放也是加快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甲烷的排放量和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度都在增加。 甲烷溫室效應非常高,且生命周期相對較短。
-
危機!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甲烷洩露將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說到全球變暖,人們通常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但其實甲烷排放也是加快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甲烷的排放量和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度都在增加。甲烷溫室效應非常高,且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因此,控制甲烷排放,可以有效控制全球升溫。
-
歐洲嚴寒凍死兩百人 全球或迎20年「小冰河期」
新華社發嚴寒2日繼續襲擊歐洲,部分地區出現歷史最低氣溫。在歐洲東部,公路、航空、鐵路交通因大雪受阻,多座村莊、數以千計民眾受困。截至北京時間3日下午,嚴寒在歐洲多國確認致死202人。烏克蘭大多數遇難者凍死街頭在烏克蘭,大批民眾前往政府設置的臨時避難所。
-
英法邊境上的難民潮:在神聖化與妖魔化之外,如何呈現難民?
近年來歐洲的難民危機,掀起了巨大的輿論風波。剛剛過去的1月18日,在英國舉行的英法首腦會議上,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籤署了關於英法邊界安全、移民的新條約。英法邊境在一紙條約之外,是怎樣的景象?國境線上的難民除了作為官方口徑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外,又正在經歷著怎樣的生死困局?
-
嚴寒天氣席捲歐洲 4天已致至少24人死亡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法國《巴黎人報》2月27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稱,當地時間2月27日,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歐洲依然處於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的影響下,嚴寒天氣4天內已造成至少24人死亡。27日夜間至28日凌晨,歐洲地區的氣溫依然極低,德國的溫度可能達到零下24度,愛沙尼亞為零下29度,捷克也將迎接零下18度的低溫。至2月23日以來,嚴寒天氣在歐洲已造成至少24人死亡,其中波蘭死亡9人、法國死亡4人、立陶宛5人,捷克也有3名流浪者因低溫離世。報導稱,溫度驟降導致整個歐洲的供暖設施都在全力運轉。
-
多重治理難題考驗歐洲政黨
歐洲國家內部民眾對政治參與的熱情不斷減退,各國政黨的黨員數量和黨員佔選民比例普遍出現下滑。主流政黨的「精英黨」傾向弱化了其所宣揚的群眾性政治組織特徵,加大了與民眾的裂痕,使得政黨作為國家與社會橋梁的功能受到削弱。從整體上看,歐洲政黨缺乏穩定可靠的選舉財源和選民基礎,基層組織建設面臨危機。 組閣困難增多。近年來,歐洲許多國家的選舉結果打破了中左和中右政黨輪流坐莊或聯合執政的格局。
-
西風不相識︱折中與重構:歐洲與異質移民的妥協
二是難民和非法移民。戰後歐洲雖然失去了全球霸主地位,但相對周邊來說,越來越像一個和平富裕的孤島。在1950年,埃及、摩洛哥和土耳其的人均GDP相當於葡萄牙的80%,但到1988年則降到了46%。東南歐與中亞的對比也比過去更為明顯。自然地,歐洲成為偷渡客的首選。此外,每當歐洲周邊發生動蕩,都會有大量難民湧入歐洲。
-
歐洲嚴寒天氣已致逾550人死 數十萬人交通受阻
嚴寒已在歐洲肆虐了12天,數百村莊由於暴雪阻斷交通與外界失去了聯繫。據悉,此次嚴寒已導致歐洲超過400人死亡。而歐洲最主要的河道——多瑙河也有部分航道被凍住。 嚴寒已在歐洲肆虐了12天,數百村莊由於暴雪阻斷交通與外界失去了聯繫。據悉,此次嚴寒已導致歐洲超過400人死亡。而歐洲最主要的河道——多瑙河也有部分航道被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