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人對難民從興奮到不安 被難民稱為「德國天堂之門」

2020-11-2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鄭玉屏】德國警方公布的最新消息顯示,9月5日至27日,德國已接納23萬難民。其中,被難民稱為「德國天堂之門」的南部城市慕尼黑接收難民人數最多,每天超過3000人。《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訪這座城市,感受到這裡的變化和不安。

剛到慕尼黑火車站,記者就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一邊是穿緊身連衣裙、皮短褲的遊客,他們為全球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而來,說說笑笑,十分開心;一邊是身著長袍,經歷長途跋涉,既興奮又迷茫的難民。在火車站,志願者和警察忙著接待不斷到來的難民。難民援助組織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慕尼黑有5000名幫助難民的志願者,但人手遠遠不夠,根本忙不過來,很多志願者每天的工作量甚至超過本職工作。」

3周前,慕尼黑市民伸出雙手歡迎難民,有的送巧克力,有的送毛絨玩具,有的送啤酒,還有人送衣服……氣氛幾乎可以用「狂歡」形容。如今,《環球時報》記者沒有在火車站看到一個迎接難民的市民。一名計程車司機說:「誰能從開始就預測到未來?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這讓人不太高興,難民太多,他們的文化、宗教和我們不同,將來也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機會。」

計程車司機的話能代表相當一部分慕尼黑人的想法。在一家銀行工作的克勞迪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慕尼黑市民起初歡迎難民發揚了人道主義精神,我為這座城市感到驕傲。但是,難民源源不斷,我們也很無奈。」她告訴記者,慕尼黑的公共運輸變得有些不方便,火車會停開,公交車人滿為患,一些物品出現斷貨,孩子們對街上的難民感到不適應,有些市民甚至不敢出門。汽車工程師託斯滕則對記者說,德國在處理難民問題上沒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幫助難民體現德國人的責任感,但要量力而行。難民已經影響慕尼黑的經濟,比如旅遊業。」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最讓人擔心的是難民引發的安全問題。據了解,慕尼黑的難民居住地已人滿為患,會展中心、學校體育館、廢棄建築等都被臨時用來給難民過夜。一些臨時難民居住地衛生狀況不佳,許多難民無法適應德國的生活。慕尼黑警官克羅斯告訴記者,難民危機給慕尼黑警方帶來巨大的額外負擔。他們要為新來的難民登記、調解收容機構的衝突、保護難民免受極右分子傷害,「我們的承受力已經到了負荷上限,難民收容所每天幾乎都會發生衝突。」此外,慕尼黑警方還要派出500名警力負責啤酒節安保。

慕尼黑警方的擔憂不無道理。27日,德國卡塞爾市郊一處難民居住地發生鬥毆事件。事件起因是兩名難民發生爭執,後來竟然演變成300人群毆70人的暴力事件。

德國極右翼也不忘添亂。右翼反移民運動「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在慕尼黑舉行多次抗議難民遊行。一些極右翼分子甚至伺機攻擊難民。

面對圍繞難民出現的眾多問題,慕尼黑市長不得不發出呼籲,請求其他聯邦州幫自己一起解決這個「全國性問題」。但許多聯邦州和城市難有良策,紛紛抱怨難民越來越多。

德國社會學者馬塞爾·哈森告訴記者,慕尼黑啤酒節10月4日結束後,可能會迎來新的難民潮。難民潮已經改變這個富裕的城市。市民甚至感到不安。德國和歐洲必須拿出統一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難民危機。

相關焦點

  • 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柏林電影節引關注
    新華社柏林2月17日電(記者田穎 張毅榮)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過境》和《滕珀爾霍夫中央機場》17日在柏林電影節全球首映,2016年以來這一題材一直是柏林電影節關注的焦點。  《過境》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之一,由德國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執導,改編自德國女作家安娜·西格斯194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英國《衛報》上曾刊登這樣一組數字:到2050年全球將有6億「氣候難民」,1.5億「氣候難民」將被迫背井離鄉。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每個馬爾地夫人談起氣候變化時腎上腺素都會上升,這個話題孕育了無盡的衝突;在說到12月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峰會時,他們又大多表示樂觀,尤其對中國的角色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哥本哈根峰會也許是拯救這個「天堂」的最後一次機會。
  • 疫情之下,世界難民將何去何從?
    哈希姆也沒含糊,一口全吐到了右側那個人的身上。他抬起頭來,發現所有人正吐得昏天黑地,每個人的衣服上都沾著別人剛吐出來的東西。為了得到這個能嘔吐到其他難民身上的機會,他們每個人都支付了2000美元以上的費用。哈希姆心中暗想:「就當是參加了一場嘔吐晚會吧。」
  • 曾被默克爾惹哭難民女孩笑了 全家獲德國"永居"
    人民網訊 據德國媒體報導, 曾在默克爾面前哭訴的巴勒斯坦少女雷姆(Reem Sahwil )如今可以笑了,因為她終於被允許無限期留在德國了。德國羅斯託克(Rostock)市政局28日宣布,17歲的巴勒斯坦女孩雷姆已獲得可以在德國無限期居留的許可。
  • 義大利等國拒絕難民上岸 難民組織呼照顧老弱婦孺
    歐聯網4月14日電,義大利基礎設施與運輸部12日宣布,將準備靠港救援船上的所有難民,集中在一艘大型艦船上進行隔離檢疫,暫時將禁止所有難民下船。此舉引發國際人權團體不滿和抗議,國際難民組織則呼籲照顧老弱婦孺。
  • 《木星之衛》,誰是你身邊的「難民」
    (馬太福音 25:45 和合本) 《木星之衛》影片一開始用字幕打出了關於木衛二的介紹。之後開始展開,講述了一個叫阿利安的青年難民,在非法入境時,與父親走散,並在邊境被警察三槍擊中要害。然而,本應死亡的阿利安不但沒死,還擁有了飛升漂浮等能力。阿利安被送到難民營治療時,在難民營臨時為醫的史登醫生發現了阿利安的飛升漂浮能力。
  • 一難民在德國列車上持斧砍人 兇手家裡被搜出IS旗幟
    當地時間7月18日晚上9點左右,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維爾茨堡地區的一輛城際列車上發生惡性襲擊案件,一名17歲的阿富汗難民青年手持斧頭和刀具砍傷數人。根據維爾茨堡地方檢察部門的事後正式通報,此次襲擊事件共造成4人重傷,1人輕傷,另有14名乘客受到嚴重驚嚇。行兇者在案發後企圖跳車逃離,被趕來的警察當場擊斃。
  • 歐洲:嚴寒令難民危機雪上加霜
    天寒地凍令本已飽受磨難的中東難民苦不堪言,也給愈演愈烈的歐洲難民危機帶來新的嚴峻挑戰。歐洲大陸正處在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但惡劣天氣也阻擋不住難民潮。據歐盟機構統計,僅2015年12月,就有超過10萬名難民從土耳其渡過愛琴海進入希臘,今年1月還沒過完,已有3.5萬名難民抵達希臘外島。隆冬季節的愛琴海風高浪急,偷渡船隻更易發生海難事故,且救援難度加大。
  • 阮清越的難民敘事:對美國主流話語的反撥
    短篇小說集《難民》就是這麼一部有關難民的故事集,「小說人物的境遇和情感千差萬別,但均圍繞『難民』這一主題,他們由於過往的經歷,難以掙脫傳統文化和複雜現實的衝突磨難」,其中的八篇小說如同一段段短小精煉的特寫鏡頭,將敘事的焦點投射到了不同階層、不同面向的越南難民帶著創傷記憶的生活當中,勾勒出了一幅越南難民的眾生相。
  • 《外星也難民》S1E2——非穩態灰洞
    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這裡是小愈動漫社,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瑞克與莫蒂》的單元劇——《外星也難民》第二集,本集故事為三條故事線,一條是由酷佛和泰瑞引導,想要博得鄰居們的喜愛;一條由小藍和小綠兩個小孩引導,小綠想讓小藍改變對人類的看法,讓他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類都那麼壞;最後一條則是由未進化的蛹寶引導
  • 2050年,全球氣候難民數量超10億
    氣候變化不僅是關乎環境;它會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政府的穩定性到我們健康和生活地區的經濟穩定性。假如洪水摧毀了你居住的地方,你會去往何處?全球數百萬人一直被迫回答這一問題。根據布魯金斯研究所,2017年時有6860萬人流離失所——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間點都要多。其中超過3分之1的人是因為突然的氣候事件被迫離開家園,包括洪水、森林火災和強風暴。
  • 難民違法引爆歐洲治安問題 極右派抗議:不歡迎難民狼
    【環球網綜合報導】德國科隆跨年夜大規模性侵事件繼續發酵。德國警方目前已經接到了516個與科隆和其它城市跨年夜暴力行為有關的報案記錄,大大超過之前公布的170個。其中40%涉及性侵。涉案的大部分人都是「難民身份申請者」和非法移民。據《歐洲時報》1月11日消息,雖然歐盟和成員國領導人拒絕將難民汙名化,但庇護申請者的違法犯罪問題越來越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
  • 訴說「諾亞方舟」的救助故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坐落於虹口區長陽路與舟山路交會處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正是當年許多猶太難民在上海的生活之處。2018年,紀念館啟動擴建項目。歷時近三年,2020年12月8日,擴建後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將重新開館,面積從1000多平方米到4000多平方米,展品從150件到近1000件,近20個復原場景,161個鮮活的人物故事,參觀者可多媒體互動「沉浸式」體驗跨越民族的特殊情誼。至此,這座全球唯一以大屠殺為背景、以拯救為主題的猶太難民紀念館,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 英法邊境上的難民潮:在神聖化與妖魔化之外,如何呈現難民?
    而後一種全然相反,以人道主義敘事把難民塑造成「無辜」、「無助」的生命,暗示著難民是均質化的群體,其危險性在於把觀看者和被觀看者置於「拯救者」和「被拯救者」的等級制上。在這兩種呈現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可能?加萊是法國最北的城市,和英國隔海相望,英法海底隧道和加萊港所在地,是難民從法國進入英國的必經之地。
  • 黎巴嫩難民冒著戰火徒步亡命敘利亞
    黎巴嫩難民冒著戰火徒步亡命敘利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9日 10:53 來源: 專題:黎以爆發6年來最大規模衝突       在敘利亞的黎難民臨時居住地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    隨著黎以衝突的不斷升級,已有30萬黎巴嫩難民紛紛逃離戰爭地帶
  • 「黑人的命也是命」,美國黑人移民的血淚史,大致分為三種!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洲大陸基本沒有戰火,歐洲和亞洲等飽受戰爭災難地區的大量難民大量湧入美國。 美國黑人其實是美國法律禁止的稱呼,美國聯邦法律規定在稱呼少數族裔時,不再使用「黑人」或其他「具有歧視性」的詞彙,「美國黑人」也由「非洲裔美國人」取代。 「非洲裔美國人」來源大致分為三種:1.歷史上被歐洲殖民者劫運到美國的非洲黑人奴隸及其後裔;2.黑人新移民及其後裔;3.難民或其他非法移民。
  • 美國:「卡特裡娜」颶風導致25萬「氣候難民」
    美國:「卡特裡娜」颶風導致25萬「氣候難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7日 16: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8月16日電(記者張忠霞)根據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地球政策研究所16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一年前因「卡特裡娜」颶風背井離鄉的美國人中至少有25萬已打算在別處安家,這將成為全球範圍內首批大規模的「氣候難民
  • 聯合國難民署:2019年全球難民超7900萬人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18日公布的有關2019年移居情況的報告中稱,全球超79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據該處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被迫移居者有7950萬人,佔全球人口的1%。其中2960萬人被迫遷移到境外。
  • 希臘薩摩斯島新建難民營 緩解安置壓力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當地時間15日,約380名滯留在希臘薩摩斯島上的難民乘船被轉移至雅典等地。不過目前該島上仍有數千名難民。而目前島上僅有一座正在運行的難民營。薩摩斯島上唯一一座難民營已經運行了近4年,按照原來的設計,它只能接納不到700名難民,但是近年來入住人員數量基本都在5500人以上。由於嚴重超員,不僅難民之間糾紛不斷,難民與薩摩斯島當地民眾也時常發生摩擦和衝突。
  • 剛果內戰致逾三萬剛果(金)難民逃入烏幹達
    (記者盧娟田野)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幹達辦事處7日發表聲明稱,由於剛果(金)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近日在東部北基伍省激戰,已有3.5萬名剛果(金)難民逃入烏幹達避難。  聲明說,截至5日晚,進入烏幹達的剛果(金)難民人數升至3.5萬人,其中絕大多數難民滯留於基索羅行政區布納加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