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說「諾亞方舟」的救助故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2021-01-12 澎湃新聞

吳思敏 設計

二戰期間,猶太人遭到迫害屠殺。當世界各地幾乎都將猶太難民拒之門外時,中國上海向他們敞開了大門。

1933年至1941年,大批猶太難民遠涉重洋,上海給予了他們溫暖的庇護。對他們來說,上海是他們的第二故鄉,是在腥風血雨中庇護猶太人的「諾亞方舟」,由此也留下了一段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故事。

坐落於虹口區長陽路與舟山路交會處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正是當年許多猶太難民在上海的生活之處。

2018年,紀念館啟動擴建項目。歷時近三年,2020年12月8日,擴建後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將重新開館,面積從1000多平方米到4000多平方米,展品從150件到近1000件,近20個復原場景,161個鮮活的人物故事,參觀者可多媒體互動「沉浸式」體驗跨越民族的特殊情誼。

至此,這座全球唯一以大屠殺為背景、以拯救為主題的猶太難民紀念館,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虹口區供圖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內景

「沉浸式」展廳講好中國故事

1933年希特勒上臺之後,納粹德國利用國家機器展開了有組織、有計劃、分階段的迫害猶太人行動。當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對猶太人關上了大門時,中國上海接納了他們。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給予了約2萬名歐洲猶太人溫暖的庇護。

為紀念這段歷史,虹口區於2007年在摩西會堂舊址設立了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並於2007年3月-2014年9月根據摩西會堂的原始建築圖紙進行了全面修繕。

2018年,紀念館正式啟動擴建項目,對摩西會堂舊址西側、南側居民房屋實施徵收,在保留建築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

館內展品 虹口區供圖

經擴建,除摩西會堂舊址原封保留外,紀念館展廳、廣場等部分均進行了擴容和升級,展覽面積擴大至4倍,展陳面積擴大10倍。

據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介紹,經擴建後,紀念館整個展陳共分為「逃亡上海、避難生活、同舟共濟、戰後離別、特殊情誼、共享未來」6個部分,囊括了近1000件展品,近20個復原場景、通過161個鮮活的人物故事,講述了二戰時期猶太人如何逃離納粹屠殺、如何來到上海虹口、如何和中國鄰居友善相處的感人故事。

館內場景  虹口區供圖

與以往不同,整個展廳以「沉浸式」的展現方式,帶著參觀者以「聽故事」的方式,去了解這段歷史往事。

比如,在「逃亡上海」展廳中,有一艘名為「維多利亞」的郵輪模型,參觀者只要觸控螢幕幕,便可看到不同等級內艙的景象。

原來,紀念館通過史料研究了解到,從義大利通過水路逃難的猶太難民,大多數都乘坐一家遊輪公司的四艘郵輪來到上海。猶太人離開德國隨身只能攜帶10馬克,於是少數猶太難民通過購買頭等艙船票,上船後再退票購買低等艙船票,以此賺取現金差價。

為此,紀念館特意打造了這架郵輪模型,並用現代化技術讓參觀者參與互動。而在郵輪模型旁,正是當年猶太人僅能攜帶的10馬克錢幣,以及他們離開德國時使用的皮箱,其逃亡時的艱難可想而知。

館內展品  虹口區供圖

這樣的「沉浸式」體驗與互動還有很多。澎湃新聞記者提前探營時看到,全新亮相的猶太難民紀念館將一張張文件、照片還原成立體生動的場景,通過「水晶之夜」「皮箱牆」「外白渡橋」「難民營」「嘉道理學校」「合屋辦公室」「做土煤」「林道志的故事」「溫馨的年夜飯」「猶太難民隔離區」「尋找親人名單」「羅生特」「別了上海」等13個場景,讓參觀者不知不覺沉浸在這段歷史中。

除了展廳,紀念館廣場也同步進行了擴建,不僅面積更大,功能也更為完善。

原本位於廣場的大西洋咖啡館從半露天模式升級為實體店鋪。歷史原件「大西洋咖啡館」「香腸男高音」「合恩小吃店」店招被整體移入店鋪內部。參觀者在展廳參觀完後,可在其中喝杯咖啡,追憶往昔。

而原本位於紀念館入口通道的上海猶太難民名單牆,此次也被整體移動到了擴建後的廣場上。名單牆設立初期刻有13732個名字,經過數十年的收集與核對確認,名字已增加至18578個。現在,名單牆的最後設有一塊「留白」牆面,等待通過今後的史料徵集,補上更多姓名。

上海猶太難民名單牆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每件展品背後都是一段往事

記者發現,館內展示的千件展品中,既有「貝蒂的婚紗」、「約瑟夫的玩具獨輪車」等老展品,也有很多首次展出的「新品」。

在「避難生活」展區,有一件特別的婚紗,它講述了在上海發生的一段衝破隔閡、終成眷屬的佳話。對於曾在滬避難11年的猶太難民貝蒂來說,這件婚紗意味深遠,更是她家族中的「傳家寶」。

「避難生活」展區  虹口區提供

1948年,她結識了一名俄國青年奧列格,兩人幾個月後就在國際飯店舉行了婚禮。貝蒂當時穿的這件婚紗,是她婆婆親手縫製的,可以看到上面繡著非常漂亮的百合花圖案,在中國百合花有著百事順心、百年好合的寓意。

貝蒂非常珍視這件婚紗,以至於她的兩名女兒結婚時穿的也是這件婚紗。2013年,她將這件珍藏了幾十年的婚紗捐贈給了紀念館。2019年,紀念館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舉辦「猶太難民在上海」巡展活動,貝蒂在女兒陪伴下,特地從邁阿密飛來參加開幕式並作了演講。

館內展品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在「同舟共濟」展廳內,一個略有些破舊的手袋正等待著它的主人出現。手袋的背後,同樣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原來,上海居民金文珍的祖父曾在東長治路500多號開了家米店。當時,住在周邊的不少猶太人生活困難,常常會來米店借米、借面。金老先生總是有求必應,有時借了錢沒打收條,有時對方還不出他也不計較。1940年的一個傍晚,一對猶太人夫婦抱著發高燒的孩子找到金老先生借錢,並拿出一個漂亮的手袋作為抵押,表示一旦有錢了就贖回去。金老先生給了那對猶太人夫婦相當於當時米店一個月營收的錢款,但之後再也沒有見過他們。

金老先生一直惦念著他們的安危,後來便把這個手袋轉交給金文珍,並囑託她繼續好好收藏,希望有一天能找到那對猶太人夫婦。金文珍找到了紀念館,將手袋交於紀念館保存,希望能藉助紀念館的力量找到手袋的主人,完成祖孫三代的心願。

館內場景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讓兩棟老房子「開口講歷史」

與展廳內部現代的布局相比,新展廳的外觀依舊是老房子的舊時模樣。為了在保護歷史建築風貌的同時,讓老房子開口「說故事」,虹口區動了不少腦筋。

近年來,紀念館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成為上海猶太難民研究的重要平臺。如何在推進北外灘地區新一輪開發的同時,守護好這一重要文脈,展現好這段獨特的歷史?為此,上海和虹口區決定對紀念館進行擴建。通過舊改徵收,將位於紀念館西南面兩幢猶太難民曾居住過的建築納入了擴館範圍,讓見證了歷史的老房子來開口說歷史。

被納入新館的這兩幢民居「來頭不小」,一棟為上海市歷史保留建築,一棟為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這就意味著,想讓老房子「開口說故事」並不容易,必須按照房屋原有的格局進行修繕和布展。

「亭子間」「客堂間」「廂房」「天井」將整個建築分割成數十個小空間。如何在這數十個小單間布展?又如何讓展覽在兩幢樓間實現連接呢?

館內場景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館內場景  虹口區供圖

經過「頭腦風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終,北樓作為歷史保留建築,在不改變外觀的前提下打通內部展示空間,採用大空間展示手法,通過4個漸進的大空間展示猶太難民逃亡上海的過程,重點打造多媒體場景復原,突出展覽視覺衝擊力。

南樓作為歷史保護建築,建築外觀和內部結構均被完整保留。設計者根據建築特點,將二樓走廊實行封閉處理,通過迴廊連接,將二樓串聯成一個整體展廳。一樓則避開花園,通過連貫的350米內循環式展線,根據小房間地形,採用小場景展示輔以史料,最終實現了在狹小空間中展示史料和研究成果的需求,讓承載歲月記憶的老房子說出了虹口往事。

觸摸按鈕可以「講故事」的裝置、可以和觀眾實現交互的大型觸控螢幕……經過擴建改造,兩幢老房子裡匯集了大量「高科技」。基於豐富史料推出的展陳內容,以藝術表現和科技支持緊密結合的方式,為觀眾帶來一場歷史、科技和藝術的交融的視覺盛宴。

「在當年猶太難民居住過的建築中重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新館,展現了上海在新時代都市建設中,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和決心。」虹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裡講述的是人類一段跨越民族的友善與包容的故事,保存的是人類的正義和文明之光。

澎湃新聞記者從虹口區了解到,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將自2020年12月8日起向公眾開放。目前因疫情防控需要,紀念館實行預約參觀制。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場。參觀者可通過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後購票進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愛在上海諾亞方舟》在滬首發 反映猶太人在上海避難經歷
    新華網上海5月4日電(記者張建松)70多年前,當猶太人在歐洲遭受納粹瘋狂迫害成為沒有國籍的「國際孤兒」時,東方的上海成為唯一一個他們不需要護照就可以抵達的城市。這座當時同樣飽受戰火蹂躪的城市,共給3萬多猶太難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生存空間和儘可能的人道援助。
  • 上海又一歷史街區走紅,曾是監獄的代名詞,80年前卻是猶太人的諾亞...
    不同於武康路歷史街區這樣的資深「網紅」,隨著2020年底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大家對於這片歷史街區的關注度才慢慢提升。 猶太人的諾亞方舟 1848年,提籃橋區域被闢為美租界美僑居留地,19世紀中期形成集鎮,越來越熱鬧。直至19世紀末,提籃橋地區儼然成了當時上海的交通樞紐之一,1908年末上海首通有軌電車後,6條線路中就有3條經過這裡。
  • 永遠的諾亞方舟——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央廣網上海8月18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昨天(17日)在上海書展首發。該書展現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之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
  • 《倖存者之歌》紀錄片開拍,重現猶太民族在上海的生命圖卷
    由SMG籌拍的同名紀錄片還原真實故事與史料背景,講述了大衛與朵拉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1941年,邁克誕生於上海,二戰時期,父親大衛和母親朵拉在上海戀愛結婚,並和成千上萬的猶太難民一樣受到上海的庇護,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歲月。摩西會堂舊址是上海僅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二戰期間,是在上海的猶太難民經常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
  • 新書|《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出版,其實是一個關於上海的故事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以其包容和博愛向這個身處苦難的民族張開懷抱。8月17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在上海書展首發。書中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描繪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
  • 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
    雖然很多網友小時候都聽過這個故事,但是諾亞方舟再一次受到熱議應該是在2012年,瑪雅人預言2012年12月世界末日只有諾亞方舟可以拯救人類。但是很多人對於諾亞方舟也許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吧。
  • 中美合拍動畫電影《諾亞方舟》亮相坎城電影節
    記者獲悉,中外合拍動畫電影《THE ARK &THE AARDVARK》(《諾亞方舟》暫譯),於法國時間2017年5月21日亮相坎城國際電影節。中美出品方針對該片的進展進行匯報。記者了解到,《諾亞方舟》被譽為動物世界版的《阿甘正傳》。
  • 諾亞方舟的歷史記載
    《聖經故事》裡的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是出自聖經《創世紀》中的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由於偷吃禁果,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此後人世間充滿著強暴、仇恨和嫉妒,只有諾亞是個義人。上帝看到人類的種種罪惡,憤怒萬分,決定用洪水毀滅這個已經敗壞的世界,只給諾亞留下有限的生靈。
  • 史前大洪水全世界人都進了諾亞方舟,為何唯獨沒有中國?
    根據《聖經·舊約全書·創世紀》記載:在很久遠的年代,上帝耶和華見人類愈發放縱不羈與不圖進取,而且犯下了許多令他不能容忍的罪行,於是,他想以一場從未有過的巨大洪水來毀滅人類, 再重新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彼時有個叫諾亞的人,心地善良,正直無私,還很勤勞能幹,上帝對他說:「念你醇厚善良,與眾不同,所以決定幫助你和你妻、兒、兒媳。你可以用歌斐木製造一艘大方舟,帶上各種動物,每一種生靈雌雄各七隻,躲進方舟裡,然後天將連降四十天滂沱大雨,大地將變為一片澤國」。製造體積如此龐大的方舟,對諾亞是個嚴峻的考驗。他花了很長時間(猶太民族傳說為120年)才造好。
  • 諾亞方舟的傳說,一個傳奇的故事
    方舟製成後,諾亞及其家人和一些動物就乘上了船。不久,天上果然下起了大雨。大雨持續下了40天,地上的一切都被水衝走了,水勢不斷上漲,洪水逐漸淹沒了高山的山頂,方舟在一片汪洋之中漂到了阿美尼亞的艾亞特拉山頂。
  • 諾亞方舟,是傳說故事還是歷史事實?
    諾亞方舟是一個出自《聖經》「創世紀」中的傳說故事,講述的是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地上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劃用洪水消滅惡人。同時他也發現,人類之中有一位叫做諾亞的好人。隨即耶和華神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並帶著他的妻子、兒子(閃、含與雅弗)與媳婦。
  • 災難科幻電影《2012》,世界末日中的諾亞方舟
    ——珠穆拉瑪峰,並成功避難的故事。原來各國高層,都已經提前獲悉了災難必將到來的信息,共同聯手制定了諾亞方舟計劃,這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生存艙,裡面儲備了足夠的生存資源。傑克遜駕駛飛機開始找尋諾亞方舟生命倉諾亞方舟雖然是一個安全的避難場所,但是畢竟空間是有限的,只能保證有限的人在裡面生存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這座城市以其包容和博愛向一個深處苦難的民族張開了溫暖的懷抱。歷史將兩個古老的民族聯接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他們友好相處,患難與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成就了兩個民族間的一段佳話。
  • 「諾亞方舟」今在龍山被發現
    題記:諾亞方舟,曾是西方《創世紀》裡面的一個神話傳說故事,說的是上帝選中了善良的好人諾亞,告訴他七天後要實施毀滅地球。要他帶著家人及數只可愛的動物進入方舟遠航避難,等大地毀滅後重新創造世界。
  • 兒童 諾亞方舟的故事(下)
    現在,在風暴肆虐的方舟之內,大家都感覺到不適和生活困難. 許多人甚至後悔自己被救了. 他們說: "沒有什麼比這更糟了."And Noah's heart was heavy.諾亞的內心感到很沉重.絕望的怨言充斥著方舟. 就連屋頂也開始漏水. 一切都變得沉悶起來.And life became a burden to the Noah family.方舟上的生活成了諾亞一家人的負擔.
  • 諾亞方舟遺址是真的嗎?諾亞方舟遺址具體位置在哪裡
    解答:諾亞方舟是西方的某個傳說,主要就是一個叫做諾亞的人成功製作了一艘大船,成功在洪水中拯救了人類文明和重要的火種。很多人覺得諾亞方舟確實存在,並且找到了很多所謂遺址,但是最終證實是虛假的。2010年某隻考察隊稱成功尋找到諾亞方舟遺址,下面探秘志帶大家共同了解下。
  • 諾亞方舟的故事是真的?與中國大禹治水時間一致,是這樣嗎
    歷史傳說中,讓人們感到最好奇的事情之一就是諾亞方舟是否真實存在,而最著名的關於洪水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今天我們來看看二者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有人說諾亞方舟的故事是真的?與中國大禹治水時間一致,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 諾亞方舟故事有可能被佐證
    考古學家認為,這兒曾是人口眾多的古城,它們被大洪水淹沒,這可能為《聖經》中提到的大洪水和諾亞方舟故事提供佐證,因而把此次發現稱為「海底龐培古城出土」,很可能將改寫中東甚至世界古文明史。他們此前曾在黑海17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7000多年前的淡水貝類化石,這表明古時黑海曾經是淡水湖。一些學者認為,約1萬年前,歐洲冰川融化,地中海水上漲淹沒了中東,古人類和動植物遭滅頂之災。
  • 人類發現了諾亞方舟遺蹟,《聖經》中故事是真實的?一起來看看吧
    方舟遺址諾亞方舟講的是什麼故事?《創世紀》第6—9章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上帝耶和華見到人世間充滿各種低劣行為,於是準備發洪水消滅世間惡人。但是他發現,人類中一個叫諾亞人心地純良。上帝便暗示諾亞造一艘方舟,並帶著他的家人和世上所有動物(雌性與雄性)進入方舟。隨後大洪水來臨,洪水淹沒了最高的山峰,路上的動物全部死亡,諾亞方舟成為了最後的生命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