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上海諾亞方舟》在滬首發 反映猶太人在上海避難經歷

2021-01-12 華龍網

新華網上海5月4日電(記者張建松)70多年前,當猶太人在歐洲遭受納粹瘋狂迫害成為沒有國籍的「國際孤兒」時,東方的上海成為唯一一個他們不需要護照就可以抵達的城市。這座當時同樣飽受戰火蹂躪的城市,共給3萬多猶太難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生存空間和儘可能的人道援助。

70多年後,70歲的作家於強根據這段真實歷史創作的長篇小說《愛在上海諾亞方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4日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首發。小說以「愛」為主題,講述了1939年幾位逃過死劫的猶太難民來到上海避難,結成船友、知己、戀人,互相慰藉、互相關心,直至離開上海的故事。其中,既有猶太人與中國人之間熾熱相戀的愛,也有大劫大難中人們捨生忘死的愛,還有逆境中猶太同胞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更有飽受戰火蹂躪的中國人民對另一個需要幫助的民族所給予的無私大愛。

「作為一個難民後裔,我深懷感恩之心,感謝虹口、感謝上海這片土地,感謝她曾經收留過成千上萬的猶太難民。感謝一切給過猶太人幫助、曾為他們的苦難而付出過憐憫的偉大的中國人民。」在滬猶太裔作家沙拉在《愛在上海諾亞方舟》的序言中寫道,「感謝於強先生等人的辛勤創作,讓世界了解中國人和猶太人的患難扶持、恩情往來,進一步加深中華民族與猶太民族之間的世代友誼。」

1945年出生於江蘇南通的於強,在多年的創作中一直對歷史現實題材情有獨鍾,曾著有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留下陰影和惡果的長篇小說《風媒花》《翰墨情緣》《異國未了情》《櫻花璀璨》等。

「在戰爭的大時代背景下,刻畫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戰爭之殘酷、和平之可貴,也更讓我們堅信無論什麼時候,人性中依然存在愛、理解和寬容。」於強說。

《愛在上海諾亞方舟》雖是一部虛構的小說,但於強在創作過程中高度尊重歷史。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幫助下,他閱讀了數百萬字的資料和書籍,走遍了曾是猶太難民居住的石庫門屋,走訪了一些猶太難民後裔。全書共30萬字,被列入2014年度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項目。

相關焦點

  • 永遠的諾亞方舟——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央廣網上海8月18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昨天(17日)在上海書展首發。該書展現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之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
  • 上海又一歷史街區走紅,曾是監獄的代名詞,80年前卻是猶太人的諾亞...
    猶太人的諾亞方舟 1848年,提籃橋區域被闢為美租界美僑居留地,19世紀中期形成集鎮,越來越熱鬧。直至19世紀末,提籃橋地區儼然成了當時上海的交通樞紐之一,1908年末上海首通有軌電車後,6條線路中就有3條經過這裡。
  • 新書|《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出版,其實是一個關於上海的故事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以其包容和博愛向這個身處苦難的民族張開懷抱。8月17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在上海書展首發。書中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描繪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這座城市以其包容和博愛向一個深處苦難的民族張開了溫暖的懷抱。歷史將兩個古老的民族聯接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他們友好相處,患難與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成就了兩個民族間的一段佳話。
  • 訴說「諾亞方舟」的救助故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對他們來說,上海是他們的第二故鄉,是在腥風血雨中庇護猶太人的「諾亞方舟」,由此也留下了一段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故事。坐落於虹口區長陽路與舟山路交會處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正是當年許多猶太難民在上海的生活之處。2018年,紀念館啟動擴建項目。
  • 《倖存者之歌》紀錄片開拍,重現猶太民族在上海的生命圖卷
    為創作「猶太人在上海」系列小說,她用近20年時間遍訪曾在上海居住過的猶太人,留下大量一手史料和100多萬字的記錄、提綱與素材。她以此作為自己永遠的故鄉夢與文學夢,寫作《倖存者之歌》,獻給最愛的故鄉——上海。貝拉表示,她希望用文學和小說的載體,表現自己對這個大千世界的愛,發現生活中的美,也揭露深刻的人性。
  • 為什麼諾亞方舟僅有諾亞一家人願意上船避難呢?其他人並不傻
    ​眾所周知,諾亞方舟是出自聖經《創世紀》中的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傳說中上帝要求諾亞用歌斐木建造方舟,並把舟的規格和造法傳授給諾亞。此後,諾亞一邊趕造方舟,一邊勸告世人悔改其行為。諾亞在獨立無援的情況下,花了整整120年時間終於造成了一隻龐大的方舟,並聽從上帝的話,把全家八口搬了進去,各種飛禽走獸也一對對趕來,有條不紊地進入方舟。7天後,洪水自天而降,一連下了40個晝夜,人群和動植物全部陷入沒頂之災。除諾亞一家人以外,亞當和夏娃的其他後代都被洪水吞沒了,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都低於水面7米。
  • 「諾亞方舟」招聘實為陷阱
    本報訊 (簡工博 石方凝)打著滬上知名「夜店」旗號,招募網絡「槍手」瘋狂發布虛假招工信息實施詐騙。日前,閘北警方破獲系列網絡招工詐騙案,抓獲犯罪團夥成員18人,其中團夥主要成員劉某以及骨幹成員塗某、蔣某已被刑事拘留。今年3月,閘北警方接到市民陳先生報案稱:上海諾亞方舟娛樂有限公司以招工名義巧立名目詐騙錢財。
  • 永遠的諾亞方舟 ——《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展現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之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邁克·麥德沃的名字在好萊塢幾乎無人不曉,他曾憑藉《飛越瘋人院》《與狼共舞》《西雅圖不眠夜》《沉默的羔羊》《黑天鵝》等影片獲得八次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本書作者貝拉(Bei La)是加拿大籍華裔作家,出生於上海,2006年起專注於「猶太人在上海」系列長篇小說,英譯者均為美國首席漢學家葛浩文夫婦。
  • 再尋「諾亞方舟」之愛——重訪綿陽九洲體育館
    新華網成都4月24日電 記者手記:再尋「諾亞方舟」之愛——重訪綿陽九洲體育館    新華社記者 史春東     車下成綿高速,入綿陽先要路過的就是九洲體育館。這裡成為受災群眾緊急避難所,世界把目光投向了這裡。這裡被當地人稱作「當代的『諾亞方舟』」。     灰色的巨型鋼架支撐著體育館完美造型,鋼屋頂飄逸如彩虹。在那一段艱難日子中,來自海內外的大愛裝滿了「諾亞方舟」,今天當我們再尋大愛之路時,一年的記憶全湧上心間。
  • 這張著名吃蟹照片出自他的手 美國攝影師拍下了1945年的上海
    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每年,這張「1945上海貧民勉強吃螃蟹度日」的照片都會走紅。這張照片確實是1945年的上海,攝影師是美國人Walter Arrufat,說是貧民,是網友的意淫,而Walter Arrufat一不小心拍下了1945年真實的上海。
  • 「諾亞方舟」登上《新聞聯播》(圖)
    CFP圖片晨報記者 高磊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搖滾天團五月天以一連兩場的演唱會,將北京鳥巢打造成了史上最大「諾亞方舟打鐵還需趁熱,昨日,記者從上海演唱會主辦方處獲知,繼之前宣告的10月4日虹口足球場一站外,五月天將於10月5日在同地加開一場,為防止黃牛倒票,同樣採取網上預約售票。
  • 災難科幻電影《2012》,世界末日中的諾亞方舟
    ——珠穆拉瑪峰,並成功避難的故事。原來各國高層,都已經提前獲悉了災難必將到來的信息,共同聯手制定了諾亞方舟計劃,這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生存艙,裡面儲備了足夠的生存資源。傑克遜駕駛飛機開始找尋諾亞方舟生命倉諾亞方舟雖然是一個安全的避難場所,但是畢竟空間是有限的,只能保證有限的人在裡面生存
  • 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
    雖然很多網友小時候都聽過這個故事,但是諾亞方舟再一次受到熱議應該是在2012年,瑪雅人預言2012年12月世界末日只有諾亞方舟可以拯救人類。但是很多人對於諾亞方舟也許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吧。
  • 2010年,土耳其稱發現諾亞方舟的殘骸
    《聖經》是"文學符號的起源之一",是猶太人和歐洲人信仰的經典,它以神學思想、道德標準講述了古代猶太人、耶和華的歷史,並記載了許多預言性的預言。今天,傳遍世界的諾亞方舟的傳說來自《聖經》。幾千年來,由於《聖經》的預言性質,尋找諾亞方舟的活動充滿了巨大的激情。遺憾的是,千百年來,人們始終沒有發現。
  • 2050年上海等地恐被淹 專家:建方舟難度不大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電影《2012》中的諾亞方舟館內展示的「漂移農場船」是海上城市的食物供應站 新華社資料圖片熱門展館先睹為快:世博園裡談天 諾亞方舟昨天,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類似《2012》電影中的諾亞方舟建造起來並不難,但人類應該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地球的警告]如果海面上升6米,上海大部分被淹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德國不萊梅案例館,放置了2張模擬冰桌,其中放了一個聽筒,播放著來自南極海洋的聲音。
  • 諾亞方舟找到了?科學家在土耳其冰川中,發現船隻碎片!
    科學家在冰川中發現船隻碎片,已有4484年歷史,疑似諾亞方舟!在西方的書籍當中,曾經提到過一個龐大的建築物叫做諾亞方舟,在傳說當中,諾亞方舟的作用是來抵抗洪水,是村民們避難的場所,據說在古代,人類道德敗壞,上帝要滅絕所有可以會呼吸的生物,而諾亞為了保存物種,可以讓人類繼續延續下去,共同打造了一艘船叫做諾亞方舟。
  • 五月天3D《諾亞方舟》發預告 248萬人感動現場
    五月天3D《諾亞方舟》發預告 248萬人感動現場 《諾亞方舟》首發預告     五月天的3D演唱會電影《諾亞方舟》昨天以公布首款預告片的方式,宣告將再次用舞臺魅力〝近逼〞影院觀眾。
  • 發現諾亞方舟遺址,諾亞方舟不是神話傳說,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那諾亞方舟聽過嗎?在西方,關於諾亞方舟的傳說非常流行。其實,諾亞方舟是出自《聖經》,說的是為了讓諾亞、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地生物能夠順利逃過一場上帝故意製造的洪水災難而建造的。有人堅信諾亞方舟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在滬美國人:「上海已成為我基因的一部分」
    月13日電(記者翟翔、張建松)由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主編的《在上海的美國人》(第三卷)新書分享會日前在黃浦江畔的建投書局舉行,四位在滬生活多年的美國嘉賓侃侃而談,分享他們在上海創業、紮根的心路歷程。 作為主講嘉賓,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德能、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瑞達、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華強森、上海眾環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史文生代表在滬美國人,表達了希望中美加強友好合作、共築共贏未來的願景。「這些在滬美國人的經歷生動準確地反映了中美關係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