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美國人:「上海已成為我基因的一部分」

2020-11-25 網易財經

(原標題:在滬美國人:「上海已成為我基因的一部分」)

新華社上海9月13日電(記者翔、張建松)由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主編的《在上海的美國人》(第三卷)新書分享會日前在黃浦江畔的建投書局舉行,四位在滬生活多年的美國嘉賓侃侃而談,分享他們在上海創業、紮根的心路歷程。

作為主講嘉賓,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德能、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瑞達、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華強森、上海眾環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史文生代表在滬美國人,表達了希望中美加強友好合作、共築共贏未來的願景。

「這些在滬美國人的經歷生動準確地反映了中美關係的全貌。」該系列叢書主編、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所長吳心伯說,「這是中美關係實實在在的一部分,能讓美國人民更了解中國。」

《在上海的美國人》系列叢書以人物傳記的敘事視角,聚焦在上海生活、工作的美籍人士,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聽取他們對上海未來建設的見解。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中美地方人文交流的成果,推介上海作為國際一流大都市的魅力。此前已經陸續出版了第一卷(中文)、第一卷(英文)和第二卷(中英雙語版)。

《在上海的美國人》(第三卷)新書分享會現場。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供圖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史文生1988年作為交換生來到上海。愛上中國文化的他一留就是近30年,還娶了一位上海妻子,如今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兩個孩子的父親。

「上海已成為我基因的一部分。」史文生說,「這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挑戰的城市,上海變化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在上海的美國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視角來幫助大家了解美國人在上海這個城市經濟、文化、社會和教育各個領域發展中所扮演的積極和多樣化的角色。」美國駐滬副總領事關德琳說。

叢書已收錄了近50位活躍在上海各行各業的優秀美籍人士,其中有的人在改革開放之初便來到上海,投身於上海建設的大潮;有的人在這裡找到了奮鬥的方向,成就了全新的夢想;有的人在這裡收穫了愛情、組建了家庭……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瑞達來自美國紐約,1979年至1981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英語,也在這裡遇見了他的中國妻子。2005年,季瑞達回到上海出任美國駐上海總領事。2008年離任後,與上海有著不解之緣的他選擇留在上海。

「上海是我的第二家鄉,也和紐約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季瑞達說,「相信我們這群人回到美國後,會把對中國的感情帶回那裡,為中美關係的良好發展盡一份力。」

《在上海的美國人》(第三卷)新書分享會現場。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供圖

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華強森的祖父1926年便到上海經商,父親也出生在上海。1995年,華強森來到上海工作。「這個城市是我們三代人生命的一部分。」華強森說。

2013年出版第一卷時,吳心伯覺得在滬美國人研究是個很有意思的選題,卻沒有想到一卷卷堅持做了下來。

吳心伯說,他們的故事各具特色,精彩紛呈。他們口中鮮活生動的「上海故事」,為世界認識中國提供了新窗口。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建投書局共同主辦。來自美國駐滬總領事館、上海美國商會、在滬美資企業等機構的代表和上海高校、科研單位的學者,以及社會各界嘉賓與普通讀者逾百人出席了新書分享會。

(原標題:在滬美國人:「上海已成為我基因的一部分」)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上海律師電競賽四強訪談|滬西天秀戰隊——滬西,要的是一股生命力
    在最後兩次對戰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和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的直播比賽中,我相信大家對廉頗(輔助)的單人搶龍、趙雲(打野)單人護高地、白起(上單)強力推水晶等一定記憶猶新。滬西天秀屢屢上演絕境逆轉,與每個成員的團結努力密不可分,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律師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穩定抗壓的心態。
  • 張生:20世紀美國人在上海的片段經歷
    研究顯示,上海美童公學、社區教堂和美國總會這三個機構,是在滬美國人社區活動的主要載體。資料圖片  美國亞洲協會上海分會1921年表示,上海的美國人尋求「把上海變成一個真正生活的地方」,而不只是一個生存地點。研究顯示,上海美童公學、社區教堂和美國總會這三個機構,是在滬美國人社區活動的主要載體。
  • 千餘盒基因擴增試劑在滬「全速通關」
    原標題:千餘盒基因擴增試劑在滬「全速通關」   (抗擊新型肺炎)千餘盒基因擴增試劑在滬「全速通關」   上海
  • 海門成為滬商投資活躍地區
    待二期項目建成達產後,這裡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產基地。 2017年,海門實施《海門對接服務上海「55580」行動計劃(2017-2020年)》,新增滬海合作重大項目年均60多個。今年,海門以爭當「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示範區」為目標,對接上海產業體系、創新體系,加大園區合作,實施精準招商,推動協同創新,加快融入上海步伐。
  • 中國基因晶片之母——記市勞模、科學家李瑤(組圖)
    「我平時基本是備一課上一課,趁『五一』要多備點,抓些提前量!」  這是一位追求速度和價值的女教授。她曾用半年時間主持創建了國內首個基因晶片技術平臺,被譽為「中國基因晶片之母」,其創造的相關成果為上海引資2.5億元,創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作價之最。  用國際同行的話說,在中國女科學家手中誕生的基因晶片,用「中國速度」跨進了世界科學前沿。
  • [快訊]上海滬工: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滬工焊接集團股份有限...
    [快訊]上海滬工: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滬工焊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終止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並將剩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核查意見 時間:2020年12月28日 17:05:45&nbsp中財網   CFi.CN訊: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18]1900號」《關於核准上海滬工焊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許寶瑞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批覆
  • 上海新增確診病例排除「人傳人」 基因測序與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
    央視網消息:據上海市衛生健康部門介紹,22日上海新增的2例確診病例為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在對此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排查中發現的可疑病例。目前,相關病例居住地已被列為中風險地區。截至目前,上海有四地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均位於浦東新區。病例曹某某,男,46歲,系11月20日確診病例吳某某在浦東機場西區貨運站同事。病例張某某,女,30歲,系11月21日確診病例王某妻子。22日下午,經上海市、區疾控中心對上述2人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
  • 上海簡稱滬或申,車牌第一個字,為啥用滬,而不用申?
    我們都知道,上海有兩個簡稱,一個是滬,一個是申。但是,奇怪的是,上海的車牌則是以「滬」開頭,比如滬A*****等等,這是為什麼呢?,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滬」。「滬」,是一種捕魚的工具,系用繩編結的一排竹柵,插在河中,以攔捕魚蟹,即江浙一帶人所稱的「魚籪」。唐陸龜蒙 《漁具詩》序:「列竹於海澨曰『滬』,吳之『滬瀆』是也。」因為上海是由漁村發展的城市,所以人們習慣上也用」滬「來代表上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申和滬是並行的。
  • 「行知求真 以文化人」 上海寶山打造特色教育文化平臺
    10月18日,在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鄉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上海「行知讀書會」恰好走過一周年,成為「行知基因」融入寶山教育文化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上海寶山弘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崇高精神,打造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構建多樣化、系統化、立體化的教育文化平臺。
  • 「黨的誕生地」發掘工程讓紅色基因融入上海城市血脈,根植於市民...
    該工程自2016年啟動以來,全市各相關領域形成合力,深入發掘紅色資源,生動呈現建黨故事,大力弘揚建黨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如今,各項工作成效突出:一批革命舊址修繕開放,一批展覽展陳功能得以提升,一批理論課題實現突破,一批活動項目蓬勃開展,一批文藝作品深入人心,上海「紅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來越亮,「黨的誕生地」成為這座城市鮮亮的名片。
  • ...遺傳病基因檢測、民用基因檢測(比如採集點口水看你的祖先是誰...
    ,比如胎兒遺傳病基因檢測、民用基因檢測(比如採集點口水看你的祖先是誰),可靠度高嗎?我個人對國內的民用基因檢測服務的感覺是質量有些良莠不齊,一般而言,祖源分析,一些常見性狀和罕見遺傳病的檢測是有遺傳學依據的,但如果有公司號稱可以測智力,測性格這種比較「玄」的特徵,可能就不太靠譜了。但也不要對基因檢測過於迷信,以為它能診斷疾病,因為大多數常見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的遺傳因素都是非常複雜的,不是單一基因決定的,所以不能指望通過基因檢測來獲知這些疾病的患病傾向。
  • ...的基因混入人類基因池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畢竟中國人都有CCR5...
    我想問一個更深遠的影響,這一對女嬰的基因混入人類基因池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畢竟中國人都有CCR5基因,這對嬰兒沒有),混入基因池後會不會帶來惡劣影響?我個人是十分反對這對女嬰進行生殖繁衍的(雖然殘忍且不人道)。這種缺失CCR5 的基因序列會不會導致中國人在未來產生不可預知的變異?比如1000後?女嬰被修改的基因是否有可能在自然選擇中淘汰掉?
  • 世界這麼大,能阻擋複製人的出現?我國不是有基因編輯嬰兒了嗎?有人...
    X 世界這麼大,能阻擋複製人的出現我國不是有基因編輯嬰兒了嗎?有人罵他們為瘋子科學家,但有人認為他們是敢為天下先的先鋒科學家?
  • 上海交大培育圓葉葡萄品種滬上結碩果[圖]
    上海熱線報導 上海熱線訊,上海人注意啦!美味可口的圓葉葡萄品種在滬上結碩果了!就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農業與生物學院大樓對面的籬笆後面的神秘葡萄園!    原來葡萄還分為真葡萄和圓葉葡萄兩大類。真葡萄包括歐亞葡萄種、北美葡萄種群和原產我國的東亞葡萄種群。
  • 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 折射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上海,特別鍾情於咖啡的一座城市。小小一杯咖啡,在這裡已撬動起一個千億元級市場。特別近五年,滬上咖啡館快速增長,隨著個性化需求潛入城市角角落落,門店總數已過萬家。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折射出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技術轉化已創下過億收入
    政策紅利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主要從事傳染病基礎研究,並利用這些知識,加緊抗體、疫苗、小分子藥物的研發。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不僅在病原學和免疫學等基礎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更是在開發禽流感疫苗、諾如疫苗、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手足口病藥物方面不斷取得突破。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有上海戶口是否算上海人?
    4、近些年,上海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積極吸引外地高層次人才入滬。為了建設上海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緩解外省市勞動力過剩而引發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改革開放後第十年,上海開始不加控制的引入大量外省市人口,而由於外省市人員不斷湧入上海,其中一部分精英在上海紮根發展,成為上海社會一股新生力量。在此背景下,主流媒體上開始出現了「新上海人」的稱謂。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新上海人算是上海人嗎居住在上海的哪裡?
    上海就要有容納世界最 人才的海量,同時又該成為人才自如來去的一湖活水。上海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現在要在人才的柔性流動中成為新的移民城市。」     上海壹周2010年1月26日的文章《"新上海人" 需要正名嗎?》曾援引上述說法。
  • 美國的江浙滬皖正式啟動獨立公投
    總統選舉結果,床破當選,不合我的意,這家沒法呆了,那麼我就選擇離家出走。 為啥床破當選,加州就家裡呆不下了? 從政治立場上,這裡是民主黨也就是希大媽的鐵票倉,這裡連續七屆總統選舉,都是支持民主黨的。希大媽在加州足足贏了床破350萬張選票。支持希大媽的人數是床破的幾乎兩倍。
  • 《愛在上海諾亞方舟》在滬首發 反映猶太人在上海避難經歷
    新華網上海5月4日電(記者張建松)70多年前,當猶太人在歐洲遭受納粹瘋狂迫害成為沒有國籍的「國際孤兒」時,東方的上海成為唯一一個他們不需要護照就可以抵達的城市。這座當時同樣飽受戰火蹂躪的城市,共給3萬多猶太難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生存空間和儘可能的人道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