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 折射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2021-01-14 瀟湘晨報

上海,特別鍾情於咖啡的一座城市。小小一杯咖啡,在這裡已撬動起一個千億元級市場。特別近五年,滬上咖啡館快速增長,隨著個性化需求潛入城市角角落落,門店總數已過萬家。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折射出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據《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第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咖啡經濟作為新興產業,被視作判定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一項具體指標。

一些學者更是以「咖啡經濟活躍度」來評判一個園區、一座城市的產業興旺程度。在上海,咖啡已跳脫出單一的經濟指徵,更被烙上獨特的海派文化印記,浸入城市肌理,涵養成為獨特的城市氣質。

更令人意外和驚喜的是:他們也同樣賦能著城市的人文觀照與精細化治理——從嵌入社區公共空間的迷你咖啡館、以殘障員工為主角的「公益咖啡館」,到專為認知障礙老人設立的記憶咖啡館等等……咖啡已不止於一種經濟指標、文化符號,她更成為人與人、情感與情感、文化與文化的連結和產業樞紐——集聚著溫暖與包容,更播散出熱度與智慧。

品質生活的樞紐:咖啡館的「慢」調和著城市中的「快」

咖啡之所以在上海擔得起「文化」二字,關鍵在於有一批講求品質的人。

高級咖啡師陸開記得,自己第一次喝到爺爺衝的咖啡是在1984年。那一年,他八歲,家裡來了貴客,爺爺從壁櫥深處掏出鐵罐,拈出深色咖啡渣,搗碎、倒開水、加糖、加奶、攪拌,動作連貫一氣呵成。這杯飲料體現著主人的熱忱與重視。

咖啡之於上海,早已鐫刻在城市的歷史長卷中。上世紀30年代,老上海的咖啡館成為無數文人墨客的「心頭好」,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海派文學作品,就是海上墨客「孵」在一家家咖啡館寫就的。

不論時代怎樣發展,咖啡館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妥帖的立身之處。它們巧妙地調和了都市生活的「快」與「慢」。

這些年,陸開最直觀的感受是——精品咖啡館越來越多了。這些精緻、有格調的咖啡館通常都避開鬧市,選址在臨街或緊挨著居民區。源自日本的咖啡品牌阿拉比卡,就將上海首店選在了經典海派街區——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

情感的樞紐:舒適共處的都市空間為精細化治理賦能

散發著馥鬱香氣的咖啡館不僅留存著城市記憶,更催生出一個個舒適、自由、充滿藝術感的都市新空間。美國社會學家雷伊·歐登伯格指出,家庭居住空間為第一空間,職場為第二空間,城市的咖啡館就似都市中的第三空間。

在上海,咖啡館不僅開進黃金商圈、產業園區,更嵌入一方方社區之中——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專職研究員熊競看來,這些咖啡館重塑了城市的社會空間、人文空間和心理空間,再造了全新的人際關係、社會關係。這些充滿人情味的小小咖啡館,不再只是一個社交空間,更成為一種連結各方的所在,為城市中的精細化治理提供了一個現實載體。

嘉瀾庭,永嘉路309號的「口袋公園」,在新一輪城市更新中,一方庭院廣場嵌入社區之中,不僅有噴水裝置、休憩長廊,更涵納了一個時髦的迷你咖啡館,成為周邊鄰裡「客廳的延伸」。

溫度的樞紐:不斷釋放傳遞出滿滿溫情與善意

咖啡館,成了人們品質生活和海派文化的樞紐,成了情感交融和社區治理的樞紐,也成為都市溫度和能量的樞紐——不斷釋放、傳遞出滿滿溫情與善意。

咖啡館的本質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給人們創造交流活動的場所。在滬上咖啡館的眾多標籤中,除高品質、個性化以外,不得不提「溫暖」二字。

在靜安區,首個自閉症患者社會實踐基地「愛咖啡」暖心營業;在浦東新區,「默咖啡」讓殘障員工擔綱主角;在上海首個心智障礙支持性就業基地,「夢工坊咖啡」讓不少困難家庭圓了就業夢;也有網紅咖啡館,在氤氳咖啡香中為聽障人士營造體面就業的環境。帶著公益基因的咖啡館正在創新探索一種可持續的社區共融公益方式。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小三線時代寧國的海派文化
    早在20多年前,寧國就有「小上海」的雅號。外地遊客來到寧國,第一感覺就是這座縣城有著與眾不同的現代氣息。其實,山城寧國的繁華遠不能與大都市相類比,「小上海」稱謂所要表達的內涵,準確地說,是指寧國文化多元、思想開放、工商活躍、生活時尚。也就是說,寧國城市氛圍帶有海派文化的品味。說來也不偶然,寧國人的開放與包容本來就有歷史底蘊。
  • 咖啡文化,品的是上海街景風情的豐富味道
    編者按: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日前公布《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咖啡館和茶館總數排名第一。去年秋天,上海地區第800家星巴克門店在智慧灣科創園開業,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貨櫃門店……  近年來,中國在世界咖啡消費市場的佔比越來越高,年複合增長率達15%以上,其中上海的市場銷量約佔50%。「滲透在上海咖啡產業各個環節的創新元素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日益形成一個完整的咖啡文化生態圈。」
  • 海派城市品格,淬鍊於你手邊的這一杯咖啡
    這正是上海,她的美好和獨特,深藏於其品格:開放、創新、包容。每一個「非標」的個體,每一種「迥異」的生活方式,都能在此得到包容與安慰,實現融合與延展。有人說,上海城市品格最直觀、形象、傳神的體現,就在於遍布街頭巷尾的小小咖啡館,經由一杯杯香氣滿溢的咖啡傳遞而出。最新數據,上海有超過一萬家咖啡店,數量居全球各大城市第一。
  • 復旦大學教授稱周立波無法代表海派文化
    2009年5月,他又推出了 《笑侃大上海》,30場演出票很快售罄。周立波還為理財博覽會的專業人士量身定造專場海派清口劇《我為財狂》。 2009年4月,周立波推出海派清口劇DVD。周立波曾聲稱演出不出上海,不上電視,不上廣播,沒有免費戲票。他堅持用普通話夾帶上海方言演出,但並沒有影響他的海派清口劇在全國大江南北乃至海外華人圈中廣為流傳,迅速走紅。
  • 第十五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探討「上海之源」
    第十五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探討「上海之源」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首席記者王蔚
  • 長三角文博會|出圈破陣,在文博會看到多元化的上海報業集團
    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如期開幕。集聚海內外優質文化資源,文博會開幕當日就熱鬧有序,亮點不斷。上海報業集團、上海文廣集團、上海圖書館、騰訊、嗶哩嗶哩等一大批領軍企業帶來最新文化業態;由貴州遵義等6個上海對口支援地區以「展中展」形式集體亮相;展館裡隨處可見直播間、發布會,處處「帶貨」,助力交易……相比去年,今年文博會參展單位超過1000家,同比增幅達10%。此次展會獲最高國際展覽UFI認證,持續吸引一大批國外文創企業參展,同時還賦能周邊,帶動長三角乃至全國多地文化產業共同繁榮。
  • 上海有個「宇宙電競中心」?靜安區與上海報業集團合作推動電競產業...
    當天,靜安區人民政府與上海報業集團籤署了《關於共同推進電競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報業集團作為上海市級層面電競產業的主要推動力量,新華園一期內已經集聚了一批電競及遊戲周邊企業。集團將以滬太路751號(新華園二期)的改造更新為契機,呼應靈石中國電競中心建設。
  • 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辦 參展單位超過1000家
    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儘管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展會依然熱度不減,參展單位超過1000家,同比增幅達10%。此次展會還獲得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吸引一大批國外文創企業參展。
  • 與民共享咖啡紅利——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造血式」扶貧讓咖啡豆變「金豆子」
    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職工麥祥梅正穿梭在其中,忙著為果樹修枝剪葉。麥祥梅說,自從家裡種植了咖啡豆,不僅摘了「貧困帽」,日子過得也越來越紅火。近年來,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重新調配資源,擴大咖啡種植規模,完善生產鏈條,多渠道帶動發展周邊村民、貧困戶就業增收。
  • 咖啡主題遊 給上海文旅業加溫
    原標題:咖啡主題遊 給魔都文旅業加溫清末民初,上海人就開始了端著咖啡、悠閒聊天的品質生活。海派文人與咖啡館更是猶如日月合璧,不少新思想、新文學都在這裡迸發出火花。在上海,喝咖啡講的是腔調和情調,消磨的是自由、文藝的時光。
  • 今夜,上海這個特色小鎮廣邀「朋友圈」,相聚「浦江第一灣」共賞...
    今夜,數百市民相聚浦江第一灣,共賞樂與月…… 9月29日晚,一場主題為「涇花水月中秋圓 蝶變浦江第一灣」的中秋賞月音樂會,在「浦江第一灣」全國科技時尚特色小鎮吳涇鎮浪漫上演。音樂會通過「水、月、人」三大篇章,娓娓敘述依附著母親河黃浦江成長發展的吳涇和上海的故事,為上海市民、區域英才呈現了一場有文化、有情懷、浪漫又溫情的音樂盛宴。
  • 上海文創50條主撰稿人曾原: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隻飛翔的鳥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上述論壇匯聚了來自金融界、文化科技界專家學者、行業領袖等大咖級嘉賓,論壇圍繞如何將文化科技帶入金融資本的視野,聚合文化科技與金融創新的產業融合力量,共暢融合與發展,讓文旅產業活起來,點亮文旅產業的詩和遠方。構建文化科技與金融三者互聯互通 寬解融合機制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上海金融業持續改革開放創新,始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原。
  • 宗馥莉: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
    流變時代,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刻印在消費者腦海中?如何使品牌成為一種文化在歷史洪流中奔湧向前?2020年12月5日,在《銷售與市場》舉辦的以「奪冠:新生態,新算法,新賽道」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我們邀請到了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宗馥莉做了以《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為主題的演講。
  • 啡嘗西安——高新區讓咖啡+創業成為雙創時尚新名片
    咖啡是一杯飲品,更是一種文化。它將中西方文化融合,用不一樣的風味、情懷與故事,描繪現代都市人不一樣的生活態度。此外,咖啡也是現代、創業的代名詞。當咖啡橫向搭建起創業主體的交流合作時,咖啡文化便以立體輻射的姿態帶動起整個區域的雙創氛圍。
  • 五五購物節|首批21家上海消費體驗館公布,你去過幾家
    該體驗中心從文化、技術、藝術、時尚等層面,針對不同用戶需求,依據上海真實戶型為各類人群定製的8大智慧家庭實景樣板間,將智慧家庭完美融入家居設計,對應不同家電,進行家居家電一體化場景設計。蔓樓蘭海派旗袍錦江迪生店蔓樓蘭錦江迪生店是海派旗袍知名品牌蔓樓蘭的品牌體驗店,以「海派潮流風向標」為核心設計理念,加入海派潮流元素,集品牌展示、服務體驗、高級定製、VIP沙龍於一身,是品牌VIP以及海派文化愛好者的專屬會所,店內陳列了眾多高級定製專屬款旗袍,讓消費者對於海派文化和海派旗袍有更深入地了解。
  •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海派風格家具,這些你看了會喜歡的
    海派家具是中國近代家具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海派家具的萌發、形成和發展產生於中國近代的上海,是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被迫開放以及遠洋航運發達所到來的西風東漸的結果。——《海派 藝術家具發展典籍》海派家具俗稱上海老家具。
  • 粉絲文化流變:媒介變遷背景下中國粉絲的成長簡史
    更具有現實況味的是,隨著打榜、直播、內容付費等業態的日漸成熟,粉絲及其文化的公共意義和商業價值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國內粉絲文化的40年流變在宏觀視角下,回溯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社會歷程中粉絲文化的流變,我們基本能夠理出一條完整、連續且清晰可見的粉絲演化路徑,此間粉絲實踐與媒介、商業之間的深入契合尤為值得關注。
  • ...明代書畫作品亮相復旦 上海名人手跡傳承海派風尚[圖]-徐光啟...
    東方網記者徐程5月27日攝影報導:由復旦大學文化建設委員會和臺灣何創時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文明﹒夢想——明代名士筆下的中華傳統文化」專題展覽展示活動今天在復旦大學蔡冠深人文館開幕。在復旦大學迎來109周年華誕當日,弘揚復旦精神,堅持文化傳承。  據悉,此次展覽共展示了徐光啟、顧炎武、黃宗羲、李時珍、張居正等明代名士的書畫作品52件。
  •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2010年08月24日 13:37:00來源:中國新聞社   「緣聚浦江·相約世博——2010年滬臺青年夏令營」23日在此間舉行開營儀式。
  •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2019-09-2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