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難民冒著戰火徒步亡命敘利亞

2021-01-10 央視網
  黎巴嫩難民冒著戰火徒步亡命敘利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9日 10:53 來源:
專題:黎以爆發6年來最大規模衝突

     

在敘利亞的黎難民臨時居住地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

    隨著黎以衝突的不斷升級,已有30萬黎巴嫩難民紛紛逃離戰爭地帶,湧入鄰國敘利亞避難。8月8日,數百名攜老扶幼的黎巴嫩平民和外國人迎著以軍空襲的炮火徒步踏上了逃難路程。

    據美聯社報導,以色列軍隊連日來的空襲炸毀了貝魯特至大馬士革公路的絕大部分路段,導致車輛無法行駛。徒步行走已成為穿越黎敘邊境的唯一方法。

    此前,以軍為切斷真主黨補給路線而對邊境地區馬斯納通道發動過數次猛烈轟炸。這不僅給難民逃亡增加了重重風險,也使得向黎運送石油及食品等必要物資的車輛無法通行。陷入困境的黎巴嫩民眾不得不獨自前往敘利亞購買生活必需品。

    缺醫少藥、飢餓難耐的難民穿過馬斯納通道後,還必須繼續前進1000英尺(大約300米)才能找到前往敘利亞邊境亞布斯通道的計程車或公交車,而亞布斯距離大馬士革還有20英裡(大約32公裡)的路程。

    儘管逃亡的路程漫長而又艱險,但一位難民說,「以色列對公路和邊境通道的持續轟炸並不能阻止我們用一切手段跨過邊境線。」

    敘利亞政府已在邊境地帶設立救助點以幫助這些逃避戰火的難民。目前,已經越境的黎巴嫩難民已在敘利亞的旅館、學校和那些願意接納他們的民眾家中安定下來。

責編:孫帥

相關焦點

  • 通訊:「我坐著輪椅,從霍姆斯逃到黎巴嫩」
    新華社貝魯特4月1日電 通訊:「我坐著輪椅,從霍姆斯逃到黎巴嫩」  新華社記者李良勇  距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東南大約40公裡的一處山谷中,一片山坡上的橄欖樹叢間,雜亂地搭建著幾十個破舊的難民營帳篷。
  • 敘利亞難民將吃上舟山水產 受助33噸金槍魚罐頭
    近日,一批重33噸、貨值8萬美元的油浸金槍魚罐頭經檢驗合格後運往黎巴嫩貝魯特。記者了解到,貨物實際進口商為世界糧食計劃署,作為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將主要用於救助安置在黎巴嫩邊境的敘利亞難民。敘利亞危機爆發5年多來,累計有逾百萬敘利亞難民湧入鄰國黎巴嫩。
  • 黎巴嫩貝魯特大爆炸後——一場西式民主的潰敗
    △1922年,法國統治下的黎巴嫩與敘利亞地區邊界,其中綠色地區史稱大黎巴嫩。一戰後,法國佔領了敘利亞和黎巴嫩,對兩國的領土進行了調整,將敘利亞一部分屬於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的地方劃入了黎巴嫩,於是,黎巴嫩的教派結構變得更加複雜,主要包括基督教馬龍派、基督教東正派、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斯蘭教德魯茲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這五大勢力。
  • 疫情之下,世界難民將何去何從?
    在中東所有人們正在遭受苦難的地方中,敘利亞伊德利卜省(Idlib)可能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新冠病毒不僅威脅著那裡的人民,而且它像敘利亞衝突本身一樣,對中東及其他地區造成了威脅。在敘利亞西北部,政府尚未採取禁止飛行、關閉邊界、暫停貿易以及實施宵禁等任何有效隔離措施,而且也不太可能在未來及時作出調整——畢竟那裡是一個戰區。
  • 被難民毀掉的亞洲富國,昔日繁華堪比瑞士,如今戰亂不息窮困潦倒
    這固然是一種善舉,但如果對難民資格的審核把控不嚴,或者吸納的難民人數超過社會承受能力,則往往會給本國帶來大麻煩,甚至還會毀掉本國的大好前程。這樣的慘痛教訓,在西亞小國黎巴嫩身上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與此同時,大量巴勒斯坦難民的湧進,更加劇了雙方之間的衝突,並最終釀成近乎摧毀黎巴嫩的大規模內戰。
  • 以色列對敘利亞不宣而戰,為何與阿拉伯國家有如此深仇大恨?
    以色列對敘利亞不宣而戰,以色列為何同阿拉伯國家如此敵對呢?如果尋找根源那可能還要提到英國,1947年英國提交聯合國通過了一項決議,將當時由國際聯盟委託英國暫時統治巴勒斯坦進行分治,提出建立兩個臨時國家,一個猶太人政權,一個阿拉伯人政權,同時建立耶路撒冷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管理。
  • 敘利亞成美俄角力場
    自國際調查委員會負責人梅利斯有關黎巴嫩前總理哈裡裡遇害案的調查報告出臺後,美國一直呼籲國際社會制裁敘利亞,而俄羅斯已明確表態,堅決反對制裁敘利亞。  布希催聯合國制裁敘  美國總統布希25日在華盛頓的博靈空軍基地發表演講時說,敘利亞正在破壞黎巴嫩的穩定,並允許恐怖分子通過其邊境進入伊拉克,聯合國必須就此對敘利亞採取行動。
  • 美軍一把火燒掉敘利亞麥田,慘無人道
    美國任由疫情蔓延,對本國人民生命極度不負責,美軍又在敘利亞放火焚燒麥田,等於屠殺敘利亞老百姓。外媒5月17日報導,美軍阿帕奇直升機在敘利亞投放燃燒物質,焚燒兩萬公頃以上的成熟麥田。有人說這個是犯下了反人類罪行。自古以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不屠殺百姓。而美國他們不但糾結一些小混混去別國本土上練把式,造成曉得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弄出一些無家可歸的難民。
  • 土耳其效仿美軍展開「焦土」作戰,燒毀敘利亞數十萬畝麥田
    但是,美國軍隊在5月17日又發明了一種新的「燒光」戰術,出動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敘利亞投拋燃燒彈燒毀大片麥田,從而達到遏制敘利亞政府軍推進的目的,被認為新時代的「焦土」作戰策略。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土耳其聯軍就效仿美軍展開了更大規模的「燒光」作戰行動,在敘利亞哈薩克省北部農村燒毀了56.6萬公畝麥田。
  • 法國妄圖恢復黎巴嫩殖民地,聯合美國一起打擊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令人觸目驚心的大爆炸發生在8月4日,至少有190人喪生,並使30萬人暫時無家可歸,這場風暴席捲了整個世界。但是,儘管自爆炸發生以來令黎巴嫩政府感到擔憂的是,黎巴嫩的苦難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國家所忽視,而且由於西方對黎巴嫩實施的制裁所造成的黎巴嫩經濟衰弱,人民絕望,黎巴嫩已經完全被封鎖。
  • 出兵敘利亞,土耳其究竟為啥要趟這渾水?
    上周,土耳其軍方為了打擊庫德武裝,不惜冒著全世界罵名,跨境攻入了敘利亞東北部。在敘的庫德人被打得很慘。結果昨天又傳來新消息,庫德武裝和敘利亞政府軍達成協議,敘利亞政府已向前線派兵,幫助庫德人共同抵禦土耳其的攻勢。戰局為何又發生轉折?各方勢力背後讓人無法忽略的大國力量又是什麼考慮呢?庫德人是分居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的少數民族。
  • 敘利亞介紹
    東側山地與敘利亞-黎巴嫩邊境的前黎巴嫩山一線以東為廣闊高原。其北半部屬乾草原,為兩河平原的西北部,有幼發拉底河及其支流哈布爾河等流貫;南半部屬敘利亞沙漠,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公元前第3千紀的最後幾百年,塞姆人中的阿莫雷人進入敘利亞,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形成敘利亞的第一次塞姆人化。公元前2000年前後,第二支大規模移入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塞姆人為迦南人。他們在地中海東岸及內陸建立了一些各自為政的城邦,創造了迦南文化。公元前2000年末葉,敘利亞進入鐵器時代。
  • 義大利等國拒絕難民上岸 難民組織呼照顧老弱婦孺
    歐聯網4月14日電,義大利基礎設施與運輸部12日宣布,將準備靠港救援船上的所有難民,集中在一艘大型艦船上進行隔離檢疫,暫時將禁止所有難民下船。此舉引發國際人權團體不滿和抗議,國際難民組織則呼籲照顧老弱婦孺。
  • 睚眥必報:黑門山被炸,以色列空軍猛烈還擊,反殺敘利亞飛彈基地
    位於黎巴嫩、以色列和敘利亞三國邊境的黑門山,又名赫爾蒙山,其頂峰最高處海拔在2814米左右,並且主體部分位於黎巴嫩和敘利亞境內,但在1967年以色列的六日行動中,黑門山南麓和西麓軍備以色列控制。目前,山脈的主體部分已經被以色列單方面宣布和附近的戈蘭高地合併,並且被以色列強行佔有。
  • 黎巴嫩的貴族政治①:奧斯曼時期的教派紛爭與世襲權貴
    因此他聯合敘利亞當權派扎伊達尼家族的扎希爾·烏馬爾(Zahir Al-Umar,1688~1775)一起反對奧斯曼帝國,結果他自己被廢黜,扎希爾也在多年後遭遇奧斯曼帝國的「屠夫將軍」查薩爾(Ahmad Jazzar,1720~1804)襲擊並殺害,查薩爾在1790年以後實際操控黎巴嫩與敘利亞的政治。
  • 歐洲:嚴寒令難民危機雪上加霜
    天寒地凍令本已飽受磨難的中東難民苦不堪言,也給愈演愈烈的歐洲難民危機帶來新的嚴峻挑戰。歐洲大陸正處在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但惡劣天氣也阻擋不住難民潮。據歐盟機構統計,僅2015年12月,就有超過10萬名難民從土耳其渡過愛琴海進入希臘,今年1月還沒過完,已有3.5萬名難民抵達希臘外島。隆冬季節的愛琴海風高浪急,偷渡船隻更易發生海難事故,且救援難度加大。
  • 聯合國難民署:2019年全球難民超7900萬人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18日公布的有關2019年移居情況的報告中稱,全球超79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據該處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被迫移居者有7950萬人,佔全球人口的1%。其中2960萬人被迫遷移到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