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還有殖民地?扒一扒法國的殖民地
,被迫割讓在印度的殖民地,並在七年戰爭中失去了新大陸的大部分殖民地,但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所作出的調停,使它可以收復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它接收了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黎巴嫩及敘利亞,以及德國擁有的喀麥隆及多哥,使得帝國版圖再次增加,其後更在西非建立了法屬西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
法國會成為第二個「黎巴嫩」麼?
最典型就是黎巴嫩,從一個繁榮的國家,成為現在的悽慘,就是因為如此,而很多人關心的是,未來的法國會是第二個「黎巴嫩」麼?你可能想不到。黎巴嫩本來是中東地區的基督教國家,因為長期受到法國的殖民地影響,所以黎巴嫩主要信仰基督教,而且建立了繁榮的經濟和工業體系。在二戰後,黎巴嫩一度成為中東最繁榮的國家。但是我們知道現在的黎巴嫩已經是一個危險而戰亂不斷,非常悽慘和失敗的國家了。
-
法國變成非洲殖民地,巴黎四處是黑人,還債還是無奈?
和殖民主義側重商業利益截然不同,帝國主義注重擴張領土和瓜分世界,將世界打造成各個帝國的壟斷市場。在拿破崙戰爭結束以後,歐洲重新建立了均衡體系。法國還在其各殖民地,比如塞內加爾、達荷美等地各設有一位副總督,管轄本地區。可見,法國對其下屬的殖民地採取的是直接統治的政策。在統治方法上,法國不但強制在殖民地推廣法語,還拆散了非洲原有的國家、部落結構,在殖民地重建了一套由法國人擔任各級行政官僚的地方殖民政府,希冀通過這樣的形式讓當地人民接受並認同法蘭西文化。
-
當代帝國主義發生質變了嗎
經歷貿易自由化和財政緊縮的南方國家,越來越多的資源被轉用於種植出口作物,人均糧食產量不斷下降,國民營養攝入量不斷減少,這種方式複製了殖民地時期「單向自由貿易」的結構。至2011年,印度和非洲的人均糧食產量每年低於225千克,而美國則超過1000千克。從根本上說,這是南北方不對稱自然生產能力,以及北方國家對於南方熱帶和亞熱帶、農產品單方向需求的結果。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土耳其實力遠低於法國,為何能從法國手中奪走一塊殖民地?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歐洲眾多國家當中,目前法國是最為強大的,並且也是唯一沒有美國駐軍的國家,所以法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美國限制的,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只有自己欺負別人,別人是不可能欺負自己的,但是讓人感到好奇的是,法國不但被欺負了,而且還是被不如自己的土耳其欺負的,土耳其從法國手中硬生生的奪走了它的殖民地
-
黎巴嫩貝魯特大爆炸後——一場西式民主的潰敗
△8月6日,貝魯特爆炸兩天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黎巴嫩當地時間8月15日,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黑爾在訪問貝魯特港大爆炸現場後表示,美國聯邦調查局一支調查小組將在本周末抵達黎巴嫩,參與對貝魯特港大爆炸的調查。
-
世界歷史:亞洲各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它先是通過三次對法國的戰爭,把法國的勢力排擠出印度;然後通過多次與印度各邦的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戰爭,逐步佔領印度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到1849年3月英國通過戰爭完全控制了旁遮普地區,印度全境都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徵服旁遮普地區後,英國作為勝利者掠走了印度的「鎮國之寶」—「光之山」鑽石,並鑲嵌於英國的王冠之上。
-
再次參與打擊IS,法國航母打擊群將部署東地中海與印度洋
法國國防部本周對外宣布,法 「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R91)航空母艦打擊群近期將部署至東地中海與印度洋,參與掃蕩伊拉克及敘利亞 「伊斯蘭國」(IS)殘黨的「夏馬風行動」(法語:Operation Chammal)。
-
貝魯特大爆炸發生後 黎巴嫩亂了
其中,美國CNN就報導稱,黎巴嫩的外交部、環境部和經濟部目前都已經被黎巴嫩憤怒的抗議者所「佔領」,要求黎巴嫩「腐敗」的統治精英下臺。有抗議者甚至還要求「革命」,並把佔領的這些政府部門稱作「革命根據地」。
-
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10萬人幫美國打英國
當我們仔細研究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法國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法國和英國之間有著「血仇」。經過法國軍民的浴血奮戰,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地盤逐漸喪失,英國被迫退守英倫三島。在此後的歐洲局部戰爭中,英法兩國互相站到對立陣營,連續對抗幾個世紀。到了近代,隨著英國開闢海外殖民地,法國漸漸感受到了英國對其歐洲霸權地位的威脅。在北美大陸,英國的擴張更是對法國殖民地加拿大構成了直接威脅。為了遏制英國的擴張,英法兩國各自聯合其盟友,在歐洲大陸展開了長達7年的戰爭。
-
拿破崙打下一塊殖民地,國土大於法國5倍,為何他要低價售給美國
拿破崙打下一塊殖民地,國土大於法國5倍,為何他要低價售給美國?這個被拿破崙賣掉的殖民地就是路易斯安那州,這個路易斯安那州,是拿破崙剛剛從西班牙手中裡奪回來的,還沒有在手中捂熱乎就轉手賣給了美國,讓路易斯安那州成為自己的領土不好嗎?這樣可以擴大自己的統治範圍,但是拿破崙為何要把這座殖民地賣掉呢?
-
西方全球史中的帝國主義_國際縱橫_論壇_海疆在線
特別是在歷史編纂學領域,西方始終有一些學者為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辯護,或者有意地淡化西方帝國主義的殘酷血腥色彩。例如,1932年出版的由美國史學家海斯、穆恩、韋蘭三人合著的《世界史》一書,將帝國主義解作「文明國家要統治較弱的或者『落後的』民族,如非洲的黑人和印度各民族,這種欲望和政策就叫做帝國主義」。
-
一戰對英國的影響:殖民地與自治領離心力加劇,英帝國即將崩潰
一戰期間,英國損失慘重,為維持並取得戰爭的勝利,英國在獲得美國援助的同時,不得不依賴其帝國內各殖民地和保護國的支持。戰時,英國經濟在國家的嚴密管制下實行全面軍事化。國家預算支出在1913年—1918年間,從19.750億英鎊增加到25億英鎊。
-
法國雷諾-日產原總裁戈恩從日本逃至黎巴嫩 被發「紅色通緝令」
黎巴嫩外交部發布聲明稱,尚不清楚法國雷諾-日產原總裁戈恩如何從被軟禁的日本東京住所逃離併合法地入境黎巴嫩。黎巴嫩公安總局表示,戈恩持有法國護照和黎巴嫩身份證合法進入黎巴嫩,不會承擔任何法律後果。據新浪財經援引媒體介紹,現年52歲的卡羅爾是戈恩第二任妻子,擁有美國護照,在法國及黎巴嫩人脈深厚。戈恩在日本被監控後,卡羅爾曾為戈恩積極奔走。另據中國新聞網報導,法國官方當地時間2日對外表態說,如果戈恩返回法國,法國稱不會將他引渡回日本,「法國永遠不會引渡其國民」。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比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新加坡等。當然,也並非所有前英國殖民地都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埃及等非洲國家。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幾乎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英國殖民地的地理條件好。
-
二戰印度幫英國打德國,獲得自治權,法國殖民地就沒那麼幸運了!
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不過很多人都對法國能夠成為五常之一很有意見,要知道在二戰初期,德國閃電戰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就瞬間拿下了法國,而這樣的法國又有什麼樣資格能夠在二戰之後成為五常之一呢?
-
相比英國快速非殖民化,為什麼法國放棄殖民地過程這麼複雜?
法國也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雖然跟英國相比差那麼一點,但法國的殖民地同樣遍及各大洲,面積比法國本土大了差不多二十倍。 二戰後,兩國同時要面臨的就是殖民地的問題。經歷過戰爭創傷的兩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但英國在放棄殖民地的道路上相對順利且快速。法國卻不同,法國不僅不放棄,反而還想著重新染指。
-
美航母與B-52在阿拉伯海聯合演練,模擬打擊伊朗
(觀察者網訊)伊朗局勢持續緊張,美國人也在為潛在的戰爭做準備。 在抵達美國中央司令部轄區兩個星期後,「林肯號」航母打擊大隊進入阿拉伯海,配合空軍B-52轟炸機進行了「聯合模擬打擊」演練,向伊朗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