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難民毀掉的亞洲富國,昔日繁華堪比瑞士,如今戰亂不息窮困潦倒

2020-12-05 騰訊網

文|格瓦拉同志

基於人道主義精神,某些國家會對飽受戰亂、壓迫或飢餓之苦的難民敞開「懷抱」,允許他們進入本國定居、生活。這固然是一種善舉,但如果對難民資格的審核把控不嚴,或者吸納的難民人數超過社會承受能力,則往往會給本國帶來大麻煩,甚至還會毀掉本國的大好前程。這樣的慘痛教訓,在西亞小國黎巴嫩身上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黎巴嫩地圖

黎巴嫩屬於中東國家,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北部、東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同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國土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10萬,首都為貝魯特。黎巴嫩是個多民族混居、宗教多元化的國家,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約佔總人口的54%,分為遜尼、什葉、德魯茲等3大派別,篤信基督教的人口約佔46%,分屬馬龍派、東正教、天主教等派別。

黎巴嫩文明開化的歷史久遠,早在公元前10世紀左右,境內便陸續出現一些由腓尼基人創建的小邦國。此後,黎巴嫩相繼被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羅馬等帝國徵服,並在羅馬帝國統治的數百年間,成為基督教在亞洲進行傳播的重要基地。從7世紀開始,黎巴嫩先後被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徵服,大批穆斯林遷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的人口和信仰結構。

黎巴嫩美女

1860年,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與德魯茲派穆斯林之間爆發衝突,法國出兵幹涉,由此實際上佔領黎巴嫩。1920年,根據《洛桑條約》的規定,奧斯曼帝國被迫放棄所有的海外屬地,法國正式獲得對黎巴嫩的委任統治權。1926年,在法國的默許下,黎巴嫩成立自治共和國,獲得除國防、外交之外的各項管理權。1943年11月22日,經過友好協商,黎巴嫩正式贏得獨立。

黎巴嫩獨立伊始,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人口比例為6:5,為了維護國內的和平局面,各派別最終在此基礎上達成分配國家領導職務、議會席位的協議。按照這項協議,基督教馬龍派獲得總統和軍隊總司令兩大最重要職位,總理和議長分別由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人士擔任,而德魯茲派則分得軍隊參謀長一職,而在議會99個席位中,基督教派獨佔53席。

黎巴嫩各宗教派系分布圖

此後數十年間,基督教馬龍派和德魯茲派穆斯林結成聯盟,在黎巴嫩國內政治中扮演著領導者、改革者的角色,基本上主導著國家的發展方向。在它們的聯合統治下,黎巴嫩大力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發展本國經濟,而歐美國家出於宗教信仰的原則,對黎巴嫩基督教政府充滿好感,也樂意出資幫助它搞建設。

上世紀50-60年代,黎巴嫩通過大力發展旅遊、金融、過境貿易等行業,由此獲得高額收入,人民生活水平跟周邊石油富國幾乎不相上下,加之政局穩定、環境優美,因此有「中東瑞士」之稱。當時,貝魯特是與瑞士的蘇黎世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大都市和中近東的交通、教育、文化中心,有「近東巴黎」的美稱,而黎巴嫩鎊也跟美元、英鎊、瑞士法郎、西德馬克一樣,成為堅挺的國際貨幣。

貝魯特

當時的黎巴嫩,不僅經濟繁榮,而且在文化方面也全盤西化,走在貝魯特的街頭,幾乎很難發現身裹黑袍、頭戴面紗的傳統女子,而著裝暴露、身材婀娜的女性則比比皆是。不僅如此,黎巴嫩的女性還可以接受教育、參加工作,甚至還被允許參政議政,其開放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作為當時中東最自由的國度,黎巴嫩吸引了大批阿拉伯貴族子弟和追求自由的青年前來學習、生活,甚至還包括很多沙烏地阿拉伯的公主。

然而,隨著穆斯林人口的迅速增長,黎巴嫩的局勢開始變得錯綜複雜起來。原來,在穆斯林人口超過基督徒後,他們便再不滿意現有的權力分配格局,強烈要求控制軍隊並謀求總統職位,而基督教派統治集團當然不肯讓步,遂導致兩大派別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與此同時,大量巴勒斯坦難民的湧進,更加劇了雙方之間的衝突,並最終釀成近乎摧毀黎巴嫩的大規模內戰。

巴勒斯坦難民

上世紀60年代,由於在約旦境內避難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多次發動刺殺、推翻海珊國王的行動,結果招致約旦政府軍的殘酷鎮壓。1970年9月,僥倖躲過約旦政府清洗的巴勒斯坦難民,利用周邊各國的同情心,大規模的湧入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等國,而進入黎巴嫩境內的人數便超過40萬,其中包括1萬多名武裝人員。

巴勒斯坦遊擊隊進入黎巴嫩境內後,不僅在南部地區建立基地,不斷地偷襲以色列,而且還公然支持該國的穆斯林進行武裝鬥爭,由此引發基督教政府的不滿與敵視。與此同時,美國、以色列、法國、敘利亞、伊朗等國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紛紛插手黎巴嫩內政,甚至派軍隊協助其中一方,由此增加了黎巴嫩局勢的複雜性,並最終促成內戰的爆發。

黎巴嫩內戰

1975年4月13日,巴勒斯坦遊擊隊槍擊了一座基督教教堂,打死4名基督教馬龍派軍事組織長槍黨的黨員和數名平民,而為了報復,長槍黨在當天伏擊了一輛載有26名巴勒斯坦遊擊隊員的大巴,並將他們全部殺死。由此為開端,黎巴嫩各派別之間進行了長達15年的內戰,最終導致15萬人被殺、20萬人受傷,約90萬人流離失所,大部分城市淪為廢墟,而國家經濟也由此陷入崩潰,昔日的繁華景象再難重現。

1990年,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交戰各方籤署《塔伊夫協議》,宣布結束內戰、重新分配政治權力。然而,一紙停戰協定根本無法化解基督教、伊斯蘭教兩大派別根深蒂固的矛盾,而敘利亞、以色列兩大鄰國的深度介入,更加劇了黎巴嫩國內局勢的混亂。時至今日,黎巴嫩仍然未能建立起穩固的中央政府,各大派別割據並立的局面難以消除,該國要想實現真正的統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戰亂廢墟之上的黎巴嫩人

作為被難民毀掉的亞洲富國,黎巴嫩的教訓無疑極為慘痛,這也警醒世界各國需要嚴肅、認真地對待難民問題,嚴格限制雖然看上去有些「冷血」,但終究要好過不負責任的全盤接受。就現實來看,今日的西歐尤其是德、法兩國,由於不加限制的吸納難民,已經導致各種惡性社會問題的出現,如果不作出某些改正措施的話,難保不會重蹈黎巴嫩的覆轍。

參考書目:《列國志:黎巴嫩》。

相關焦點

  • 這裡曾是上海的「紡織重鎮」,如今昔日繁華景象褪去,卻備受冷漠
    利用古代漕運的優勢,三林塘古鎮,在古時候也是浦東地區的經濟重鎮,這些歷史印痕斑駁的古建築,仿佛在訴說著她曾經有過的繁華時光。如今,昔日的繁華景象褪去,不僅令人心頭微微一顫,有種隱隱作痛的感覺!如今的這裡,大街上沒有人潮如湧的景象,也沒有嘈雜的叫賣聲,有的只是花開傾城的冷清,一陣寒風吹來,河畔的法國梧桐落葉颯颯。
  • 亞洲年薪最「高」的國家:人均年收入30萬,卻經常戰亂不斷!
    亞洲,對於我們來說是很熟悉的,畢竟我們都生活在亞洲,平時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鄰國的信息,而在我們的印象之中,能稱得上富國的國家,是比較少見的,更別說是發達國家。 從何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呢?
  • 哈爾濱昔日最繁華的街道,如今風光不在,背後原因讓人惋惜
    哈爾濱有很多景點,其中最著名的是亞洲第一步行街--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防洪紀念塔,冰雪大世界構成了冬季哈爾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雖然現在中央大街已經很有名了,但曾經有一條街讓它黯然失色,是城市的發源地,承載著幾代老哈爾濱人的記憶,這條街外的老街。
  • 短命的非洲富國:人均GDP曾非洲第一比肩發達國家,如今入不敷出
    人均GDP也一度達到了2萬美元以上,與部分發達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也同時是當時的非洲第一富國,只不過這個非洲首富沒當多久就遇到了問題。還沒過幾年就從非洲第一富國的位置跌了下來,可以說是是一個非常短命的非洲首富了。
  • 昔日繁華的長沙下河街,今日只剩一個門口羅雀的舊市場
    騎行去逛長沙的下河街,往返42公裡,昔日大名鼎鼎的這條街,如今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個破舊的市場,門口羅雀。提起下河街,其代名詞就是商品齊全,價格便宜,在明崇禎《長沙府志》就有記載,而在清朝時已是牙行雲集之地。
  • 什麼原因使河西走廊失去了昔日的繁華?
    如今祁連山仍然有水草豐美的山丹馬場、皇城草原等草場。我們衷心期望這一片歷史上的富饒美麗之地,能夠逐步恢復昔日的繁華,依託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政策,儘快帶領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民脫貧致富。
  • 昔日荒地上萬人踏出來的小徑,如今卻是拉薩最繁華CBD,不可思議
    日益繁華的街道,周遭密布著玲琅滿目的小商鋪,集合吃喝完樂為一體,獨屬於拉薩老城區的CBD。 如今八廓街的老藏式建築旁,一座座標新立異的新式建築拔地而起,在古老與新潮的交替之中,八廓街熠熠生輝。
  • 123名富國高銀業主何其無辜!誰來接盤天津117大廈?
    2016年的這個時候,我和很多媒體朋友一起受邀參加富國高銀中秋晚宴。尚記得,露天草坪賞月的浪漫。如今,轉眼4年過去,中秋將至,卻已是物是人非。 天津117大廈,何時才能再現往日榮光?
  • 上海曾經是怎樣遠超東京和香港,成為亞洲「最繁華」都市的
    如今,上海是中國大陸最大最繁華的都市,被稱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最具國際化、最受外國友人追捧的城市之一,但今天的上海顯然不是他建城史上光芒四射的時刻,在亞洲甚至在中國並不是笑傲群雄,現在國際上公認的亞洲最大的城市是東京,而在國內,香港和上海也是不可多得的大都市,但在上個世紀的上半頁
  • 安徽將消失的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消失,再不去就看不到了
    章渡是一個古老的集鎮,就像一個經歷過滄桑的老人,漫長的時光河在舊街道的石板和鵝卵石之間靜靜地流動,過去的繁榮已成為烏雲密布,如今的章渡早已空無一人。除了老人和兒童,該鎮再也沒有昔日的繁榮景象,沿河高聳的房屋處於殘舊狀態,沿青衣河的建築,古老街道上的石路和斑駁的木房仍然保留著古老的回憶。
  • 義大利等國拒絕難民上岸 難民組織呼照顧老弱婦孺
    歐聯網4月14日電,義大利基礎設施與運輸部12日宣布,將準備靠港救援船上的所有難民,集中在一艘大型艦船上進行隔離檢疫,暫時將禁止所有難民下船。此舉引發國際人權團體不滿和抗議,國際難民組織則呼籲照顧老弱婦孺。
  • 在瑞士當窮人是一種什麼滋味
    我很感興趣地讀了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這篇名為《我在瑞士當了一個月窮人-很難過》的文章,作者的出發點值得稱道,但是方法卻不大得當。貧窮真的能夠當做實驗來體驗,然後寫一篇報導嗎?我認為不能。
  • 湖北房縣「西關印象」開街 古鹽道再現昔日繁華
    房縣城關鎮西關街始建於唐,成於宋元,盛於明清,全長1500米,現存建築大多屬於明清風格,曾是一條貫通鄂豫川陝的古鹽道,繁華熱鬧的古商埠,富紳巨賈雲集。歌舞表演《關雎》 郜靜枝 攝隨著時光更迭,昔日明清繁華的西關日漸成為房縣搬遷數量最大的棚戶區、基礎設施最差的老舊小區和典型的危舊房集中區。
  • 亞洲市場召喚瑞士葡萄酒
    Asian Market Beckons for Swiss Wines 摘要: 瑞士葡萄酒在亞洲算是比較新奇的事物
  • 資源價值99萬億的國家:石油全球第一,卻從富國變得比非洲還窮
    比如沙特、俄國、澳洲等等,但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例外的,你能想像目前全球石油儲量第一的國家,如今卻窮困潦倒,窮得還不如一些非洲國家嗎?這個國家就是委內瑞拉。 而這個國家其實也的確因為其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富裕過一段時間,一度算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小富國
  • 昔日閨蜜文詠珊、楊穎,當年一別兩寬,如今各自歡喜
    所以如今事業婚姻雙得意的文詠珊,不僅是幸運也有自己的努力。經歷過一段暗淡退隱的日子,再出場驚豔眾人的不僅是形象還有實力。而說到文詠珊,就不得不提到她昔日的好姐妹baby。雖然過大禮這樣的場面中,沒有曾經姐妹的身影和祝福,但她與楊穎的過往被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如今大家都是三十而立的年紀,即使曾經有過誤解,如今也應該早就看透和化解了。
  • 亞洲昔日的最大湖泊,如今卻成為了船隻墓地,到處是荒漠
    但實際上,如今的的鹹海超過9成的面積都已經乾涸了,只有最後一小部分還有點湖水。鹹海的惡化,其實就是在最近的半個世紀裡發生的。在20世紀的50年代前後,鹹海依舊是中亞地區最大最美的湖泊之一,不僅水域廣闊,裡面的各種動物和生物都非常豐富,甚至成為了前蘇聯最重要的漁業基地之一。
  • 介紹越南堅江省的富國島縣:在遠離中國的地方,全縣凸出越柬邊境
    富國島是越南的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富國島在越南屬於「最遠離中國的地方」,它也位于越柬兩國的邊界處,不僅距離中國遙遠,而且距離柬埔寨很近。按照越南的行政區劃,富國島以及附近的小島,在行政區劃上面屬於越南堅江省的富國島縣(富國縣),本縣包括了2個鎮、8個鄉。
  • 都說黃種人智商高,為何非洲唯一黃種人國家窮困潦倒?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以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面積3020萬平方公裡。非洲是人類文明最悠久的大洲,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以來,世界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非洲尤其是東非和南非,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
  • 東半球唯一由夫妻共治的國家,資源豐富卻很窮,因戰亂被四分五裂
    然而,由於常年的戰亂,加之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水平落後、貪汙腐敗現象嚴重、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導致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限制,民眾生活水平提升緩慢,情況令人憂心。 巴庫夜景 亞塞拜然之所以戰亂不息,緣於跟鄰國亞美尼亞爭奪納戈爾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