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未來50年地球繼續以目前的水平變暖,可能有多達30億人的生活區域由於過熱而無法生存。即到2070年,地球上的一半人群將面臨著生存危機。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生活在一個狹窄的&34;內,那裡的平均溫度是社會繁榮的理想條件,並且有利於種植糧食和飼養牲畜。
在周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結果中,一個由考古學家、氣候科學家和生態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表示,如果溫室氣體的熱吸收排放繼續保持目前的速度,到2070年人將失去在過去6000年地球上最為繁榮昌盛的環境,並進入更熱的環境中。
研究發現,每升高1攝氏度(1.8華氏度),10億人要麼必須遷移到較冷的地區,要麼必須適應極端高溫條件。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華盛頓大學考古學家蒂姆·科勒(Tim Kohler)說,這些發現可以被視為&34;的最壞情況或&34;的情景。
研究人員利用全球歷史溫度和人類種群分布的數據發現,與其他動物一樣,人類在全球範圍內的狹窄&34;內最為繁榮。
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居住在年平均氣溫11至15攝氏度(51.8至59華氏度)的地區。一個20至25°C(68至77°F)的較小範圍包括南亞地區,這些地區受到印度季風的影響——每年的降雨灌溉大片農田,而這些農田對糧食生產至關重要。
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說,在過去的6000年裡,人類一直喜歡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儘管最近的技術進步,如空調,使我們能夠推動這一界限。
科勒說:&34;那當然是真的。但事實證明,有一個獨特的氣候帶,我們的人口最多,而且在這個氣候帶內,我們的經濟生產力也最高。&34;有理由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某種東西在6000年內保持穩定,我們不會無痛或迅速地改變它。&34;這些國家大多位於全球南部,人口增長速度最快,如印度和奈及利亞。這兩個國家預計將在極端溫度條件下容納最多的人口。&34;政治發展、體制變革和社會經濟狀況&34;如果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壞的情況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許多有效的氣候緩解和地方適應措施將有助於減輕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負面影響。"
人類還有50年的時間,去面對已知或未知的地球,珍惜宇宙賜予人類最美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