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溫因人類排放在極短的地質時期內急劇升高已是不爭的事實,一個由考古學家、生態學家和氣候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周一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警告稱,人類如果再不住手,沒有克制地燃燒化石燃料,在2070年後,將會有35億人被驅逐到「被認為不適合人類繁衍生息的氣候環境中」。
這項研究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研究機構,科學家們回顧了過去的6000年歷史,發現人類生存的最佳溫度點,也就是地球氣溫的「宜居帶」,或者說「生態位」,是全球年平均氣溫在11至15攝氏度之間。在這樣的氣溫下,地球表面大氣層擁有合適的能量,氣候環境溫和,萬物生長繁榮,適合人類的繁衍生息。包括人類生存所需的農業生產和牲畜養殖,也需要在這樣的「溫度位」下,才能得到最好的適應。
當然,生命的彈性很強,人類也不例外,我們實際可以在氣溫更高,氣候更惡劣的地方生存,只是活得不那麼自在,不那麼舒服。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地球上目前有約0.8%的陸地氣溫極高,超過了29攝氏度,環境極為惡劣,這樣的氣候條件被認為不適合人類的生息繁衍,這些地方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附近,包括沙特的麥加。
然而,科學家們的模型發現,在最壞的極端情況下,即人類放任碳排放,溫室氣體濃度在大氣中達到極高的水平,到50年後的2070年,這種環境惡劣的地方將擴大到全球陸地面積的19%,多達35億人將生活在這些不適合人類繁衍生息的惡劣地帶,這些地方分布在北部非洲,中東,南美北部,南亞和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
科學家們認為,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就會有大約10億人被「趕到」地球氣溫「宜居帶」或「生態位」外,忍受幾乎無法生存的酷熱環境,而且還會讓社會失去應付新流行疾病等未來危機的能力。這種氣溫「宜居帶」的位置變化,未來50年將比過去6000年來的總和還要多。
其實我們已經在這個人類氣溫「宜居帶」的邊緣了,如果沒有空調和取暖設備,相信現在很少人能承受氣候急劇變化帶來的酷暑酷寒,至少我相信在夏天,如果沒有空調帶來的涼爽,我自己是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和睡眠的,我估計絕大多數人也是這樣。你能想像在即將到來的夏天,如果所有降溫設備,包括空調和電扇都沒有了,有多少人能安然活到秋天嗎?全球經濟和社會秩序能穩定運行到秋天嗎?而就在上個世紀,這樣的夏天其實還是我們的標配,僅僅過了二三十年,我們就已經被趕出了地球「宜居帶」,這樣的日子還要經歷多久?
科學家們認為,溫度一旦上升,就很難再降下來了,但我們如果儘快採取行動,快速減少碳排放,那麼到2070年可以把「趕到」氣溫「宜居帶」的人減少一半。這還是有十多億人,希望我們,或者是我們的後代不會成為其中一員。
但人類對能源無止境的需求和渴望,實際使這種可能變得非常渺茫,更有可能是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甚至成指數式增長,導致比最壞結果更為可怕的災難,那時可能就不是35億,而是整個地球所有生命都被趕到宜居帶外,我們又能夠去哪裡呢?
參考:
PNAS:Future of the human climate ni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