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危機?到2070年,將有超過30億人生活在酷熱之中

2020-08-26 子桑獵奇

真的假的?

各位看官,你們知道嗎?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地球溫度慢慢升高,到2070年,將有30多億人生活在溫度「接近不適宜居住」的地方。人類整體的生活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對於人類生活來講是一次巨大的危機。

圖:大地龜裂

適宜居住?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增加,那麼很多人生活的平均氣溫將超過29°C。這個溫度被認為是在「適宜居住」溫度之外,在過去的6000年裡,人類在這種「適宜居住」溫度繁衍生息。也是在這個溫度帶集中了幾乎全球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人性化看待?

因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人們也希望這項研究能從更人性化的角度來看待氣候變化。即它確實會給我們人類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科學家使用了來自聯合國人口預測的數據,以及基於預期全球氣溫上升的3°C變暖情景。一份聯合國報告發現,即使各國遵守「巴黎氣候協議」,全球氣溫仍將上升3°C。

根據這項研究,人類人口集中在狹窄的氣候帶,大多數人居住在平均氣溫在11-15°C左右的地方。少數人居住在平均氣溫在20-25°C的地區。人們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生活了數千年。

然而,如果全球變暖導致氣溫上升3度,大量的人將生活在被認為是「適宜居住」之外的溫度。

圖:瀝青融化

人類分布南移?

研究人員發現陸地比海洋變暖的更快,所以陸地升溫將更快超過3度。

據估計人口的增長將出現在已經炎熱的地區,主要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們的整體分布轉移到更熱的地方,而這些地方本身也在變得越來越熱。

科學家們估計發現2070年,地球上的人平均生活在比現在高7°C的環境中,世界溫度比現在高3°C。

預計將受到影響的地區包括澳大利亞北部、印度、非洲、南美和中東部分地區。

有錢人和窮人?

但是這項研究引起了人們對那些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人們的擔憂,他們將無法躲避炎熱。

對有錢人來說,他們可以呆在有空調的房子裡,把自己和任何東西隔離開來。兩手一攤,葛優躺起來。

但是對於窮人的講,結果往往很糟糕。

當然科學家做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證明限制氣候變化可以在減少預計處於「適宜居住」氣候之外的人數方面帶來巨大的好處。

根據研究結果,氣溫每上升一度,就會造成大約10億人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如果控制溫度升高哪怕只有1°C,我們都可以改變它可能帶給人們生活的巨大變化和影響。

但問題是:各個國家的領導人為了國家經濟的發展願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嗎?

圖:二氧化塔排放

全球氣候溫度上升的問題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各位看官覺得在這種溫度下,你能好好的生活嗎?針對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好的方法對策嗎?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警告:2070年,35億人或被驅逐到不宜人類繁衍的環境中
    ,在2070年後,將會有35億人被驅逐到「被認為不適合人類繁衍生息的氣候環境中」。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地球上目前有約0.8%的陸地氣溫極高,超過了29攝氏度,環境極為惡劣,這樣的氣候條件被認為不適合人類的生息繁衍,這些地方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附近,包括沙特的麥加。
  • 科學家警告:2070年,35億人或被驅逐到不宜人類繁衍的環境中
    、生態學家和氣候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周一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警告稱,人類如果再不住手,沒有克制地燃燒化石燃料,在2070年後,將會有35億人被驅逐到「被認為不適合人類繁衍生息的氣候環境中」。
  • 美國家科學院稱:到2070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將遭遇酷熱!
    據一份周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論文顯示,在未來50年內,地球將會經歷一個史無前例的升溫過程,屆時將會有超過五分之一的面積變得像撒哈拉沙漠一樣酷熱!根據研究顯示,地球將有20%的陸地的氣溫將在未來50年內升高到類似撒哈拉沙漠的那種炎熱氣候,這表示年平均氣溫將會高於29℃,但在目前,地球山谷只有0.8%的區域達到這個「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嚴酷條件!
  • 到2070年,真有30億人要生活在像撒哈拉那麼熱的地方嗎?
    資料來源:Yarr65 / shutterstock人類是神奇的生物,因為他們證明了自己可以在幾乎任何氣候下生存。想想生活在北極的因紐特人,或者生活在北非沙漠中的貝都因人。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和任何動物或植物一樣,都有一個偏愛的氣候或環境生態位,在這個生態位中,人類可以茁壯成長,而氣候變化將使數十億人離開這個舒適區。
  • 科學家研究發現:50年後30億人無家可歸,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未來50年地球繼續以目前的水平變暖,可能有多達30億人的生活區域由於過熱而無法生存。即到2070年,地球上的一半人群將面臨著生存危機。在周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結果中,一個由考古學家、氣候科學家和生態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表示,如果溫室氣體的熱吸收排放繼續保持目前的速度,到2070年人將失去在過去6000年地球上最為繁榮昌盛的環境,並進入更熱的環境中。研究發現,每升高1攝氏度(1.8華氏度),10億人要麼必須遷移到較冷的地區,要麼必須適應極端高溫條件。
  • 2070年10%~30%寄生蟲可能滅絕 對人類並非啥好事
    對於大規模滅絕危機,人類通常都傾向於考慮體型較大和有魅力的瀕危物種。較小的生物,如,微生物、軟體動物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幾乎沒法在人類議程上找到位置。政客、新聞界和民眾幾乎忽略了它們的生存危機。
  • 2070年,中東海灣將會因太熱而不適合人類居住
    2070年,海灣將會因太熱而不適合人類居住如果全球氣候持續變化,夏季氣候將在60C以上杜拜中華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杜拜:一項新的科學研究表示:如果氣候變化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在阿拉伯海灣和伊朗部分地區將經歷酷熱期,這種氣候超出了人類的生存極限。這一極端天氣將會影響阿布達比,杜拜,多哈和伊朗沿海城市。
  • 2070年極限高溫降臨
    由國際考古學家、生態學家、氣候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警示:如果碳排放繼續快速累積,地球將越來越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35億人居住環境將不宜生存近6000年來,人類在宜居的氣候條件下繁衍生息。全球大多數人口集中生活在狹窄的氣候帶,這些區域年平均氣溫為11~15℃,只有少數人口生活的地區年平均氣溫為20~25℃。「人類對適宜氣候條件的持續需求令人驚訝,這也表明了人類生存和繁衍的基本約束條件。」荷蘭瓦格寧根大學教授馬汀·謝弗爾說。謝弗爾與中國南京大學教授徐馳共同開展了這項研究。
  • 荷蘭專家:2070年氣溫將上升到59度,留給人類的時間已不多
    據《每日郵報》5月6日報導,一項新的氣候研究表明,如果人類不及時應對氣候變化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2070年時,全球將有數十億人處於「幾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環境」當中,人類必須即刻行動來阻止這種糟糕情形的發生。
  • 荷蘭專家:2070年氣溫將達59度,熱到沒法活
    據《每日郵報》5月6日報導,一項新的氣候研究表明,如果人類不及時應對氣候變化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2070年時,全球將有數十億人處於「幾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環境」當中,人類必須即刻行動來阻止這種糟糕情形的發生。
  • 徐馳課題組研究揭示人類的氣候生態位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如果全球人口想要繼續維持在該氣候生態位上,按當前氣候變化的發展趨勢,到2070年時約1/3的人口將面臨移民壓力;在假設不發生大規模氣候移民的前提下,同時考慮人口增長的因素,屆時可能將有約30億人生活在與當前撒哈拉沙漠腹地類似的酷熱溫度(年均溫)條件下。而有效緩解氣候變化則可以顯著減弱這種負面影響。
  • 2070年,海洋生命的進化源泉或將滅絕
    英國《自然》雜誌9月18日刊登了數名科學家撰寫的評論文章,建議全人類應採取新的且大膽的方式來解決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問題,不然全世界的珊瑚礁很可能在2070年完全消失。在深海與淺海之中均有珊瑚礁的存在,它們是成千上萬的由碳酸鈣組成的珊瑚蟲的骨骼,在百年甚至千年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一般常見於太平洋中西部。
  • 溫室效應加劇,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一部分人將生活在高溫環境下
    根據報告研究,按照目前地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到了2070年的時候,地球上需要生活在極端高溫天氣的人口將會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過去六千年的時間裡,根據科學家們統計的數據,地球上每一個人平均生活在20攝氏度左右的氣溫之下。然後在溫室效應的驅使下,地球的平均氣溫不斷走高。
  • 到2070年你可能永遠看不到美麗的珊瑚礁了,它有多重要你卻不知道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張浴陽(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如果全球變暖以目前的速度繼續,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會全部消失。這些行動將能「減少全球排放,提高碳捕獲,防止農業徑流流向沿海珊瑚礁,改善人類生活和食品安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很多人不解,為什麼要如此大刀闊斧的制定政策保護珊瑚呢?面臨世紀危機的珊瑚礁說到珊瑚礁,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澳洲大堡礁了。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珊瑚礁,遭受到海水升溫的持續影響,在2016和2017年連續出現珊瑚大量白化的事件。
  • 中國現有14億人口,到2070年還剩多少?專家給出意外答案!
    中國現有14億人口,到2070年還剩多少?專家給出意外答案!我國如今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之所以人口眾多,這和我國人口政策的調整息息相關。從全面開放二胎,到獨生子女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對我國的人口結構有著重大的影響。隨著我國政策的深入進行,加上經濟發展的需要,如今的政策又進行了相應的放寬。如今的中國已經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擁有著14億的人口,那麼到了2070年我國會有多少人呢?專家倒是給出了意外的答案。專家預測中國未來的總人口會比現在還要低,大約維持在12億左右。
  • 到2070年你可能永遠看不到珊瑚礁了,它有多重要你卻不知道
    這些行動將能「減少全球排放,提高碳捕獲,防止農業徑流流向沿海珊瑚礁,改善人類生活和食品安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很多人不解,為什麼要如此大刀闊斧的制定政策保護珊瑚呢? 面臨世紀危機的珊瑚礁 說到珊瑚礁,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澳洲大堡礁了。
  • 專家預測2070年,全球五分之一陸地平均氣溫超29℃,人類該咋過?
    科學家在最近的研究中表示,50年以後,也就是2070年,全球將會有超過1/5的面積成為熱帶地區,1/3的人口將遭遇高溫洗禮。科學家預測在207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超過29度科學家的推測並不是空穴來風,他們使用了一個氣候發展模型,研究了從遠古時期到現在地球的氣溫變化,統計得出了這個結論。
  • 30億年後,地球徹底失去月球,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
    文/行走天涯30億年後,地球徹底失去月球,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人類已經做了地球上的統治者很多年的時間了,久到人類就快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生活在地球上,其實有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人類的生命太過於短暫了,百十年的光陰顯得幾萬年、幾十萬年的時間都相當的長久。
  • 若不加大碳減排,50年後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可能面臨極限高溫
    該論文稱,鑑於地表升溫速度高於海洋,而且熱帶地區的人口增長更快,因此在碳排放持續增加的情景(RCP8.5)下,到2070年,全世界人類生活環境的平均氣溫將較距今300年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7.5攝氏度,約為全球平均溫升的2.3倍。 50年後地球會有多熱?
  • 【科教融合系列】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生態位偏離
    據估計,地球上生活的真核生物可能高達近900萬種。那麼這些物種生活在哪裡?從地理分布上來看,生物幾乎遍布全球無處不在,但所有的物種都有其偏好的環境條件:例如,仙人掌生長在乾燥的荒漠而杉木需要降水充沛的環境;大象喜歡生活在熱帶而馴鹿生活在相對寒冷的地區。生態學家用「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這一概念來描述物種的環境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