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豆生產陷危機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2020-12-05 遼瀋晚報

太殘酷了!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嚇得我趕緊吃了一塊

近年來,巧克力市場增長迅猛!

有的國家,贈送巧克力的對象從戀人,擴大到了家人、朋友、同事等更大的社交圈。

但是!

英國專家帶來了一個「噩耗」:30多年後,巧克力可能要「滅絕」了!可能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

究竟咋回事?

日本:巧克力市場規模逐年擴大

這兩天,記者走訪了東京的一家百貨商店。從進入二月以來,這家百貨店騰出了整整一層,專門設立了臨時的節日巧克力賣場。櫥窗內的巧克力,造型精緻新穎,如同工藝品,價格從人民幣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除了外形別出心裁,許多商家在口味上也下足了功夫。

今年新推出了花椒、生薑、日本清酒等口味獨特的巧克力,還出現了不使用糖分的低熱量巧克力,前來品嘗選購的顧客絡繹不絕。

為了讓消費者送出獨一無二的巧克力,還有商家在情人節期間推出手工製作巧克力的課程,吸引了不少年輕女性前來體驗。

據調查顯示,目前,日本的巧克力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去年已超過5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6億元,遠遠超出了日本一些其他傳統節日裡的食品經濟規模,成為了消費低迷的日本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增長領域。

可可豆生產陷危機!巧克力30年後或將滅絕

看著香甜的巧克力,是不是叫人食指大動。但是,英國專家帶來了一個「噩耗」,30多年後可能就沒有巧克力吃了!

據英國媒體報導,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了,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越來越難以生存。

全球變暖如果持續下去,對於可可樹來說,這可能就是滅頂之災。而供應商的單一也讓巧克力市場更加脆弱。象牙海岸和加納兩國,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每年出口的300萬噸可可支撐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巧克力市場。一旦受到氣候威脅,這些國家因為要保全生態系統切斷巧克力原料供應,那世界巧克力市場可能馬上面臨癱瘓。

而另一面,人們對巧克力的需求量卻在連年增加。另外,巧克力供不應求的另一個原因可能在於種植技術上,因為人們種植可可樹的方法已經沿用了幾百年,落後的生產力自然使得可可樹產量連年下滑。

但對於熱愛甜食的人們來說「戒掉巧克力」又實在太殘酷。為此,全球巧克力巨頭瑪氏公司已經開始和加州大學植物研究團隊合作,希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使得可可樹能夠抵得住未來更加炎熱乾旱的環境侵襲。而基因編輯和精耕技術或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殺手鐧。

作為一個資深吃貨,

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編輯 韓宇

相關焦點

  • 巧克力30年後或將滅絕!全球變暖威脅可可豆生產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嚇得我趕緊吃了一塊)近年來,巧克力市場增長迅猛!有的國家,贈送巧克力的對象從戀人,擴大到了家人、朋友、同事等更大的社交圈。但是!英國專家帶來了一個「噩耗」:30多年後,巧克力可能要「滅絕」了!可能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究竟咋回事?
  • 全球變暖加劇可可豆生產危機:可能30年後就吃不到巧克力了
    據媒體報導,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可能30年後就沒有巧克力吃了!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越來越難以生存。一方面,供應商的單一讓巧克力市場更加脆弱,據悉象牙海岸和加納兩國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每年出口的300萬噸可可支撐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巧克力市場。
  • 闢謠:可可樹滅絕,30 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真相在此
    IT之家2月15日消息 情人節剛過,一些幸運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嘴邊的巧克力味道。今天,網上盛傳一條消息稱「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經過IT之家調查,這一說法很可能是謠言。IT之家調查得知,「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這一則消息可能來自英媒《每日郵報》2018年的一篇報導。
  •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巧克力是一種香甜可口的糖果,既美味又能補充體力還能提神醒腦,因此廣受歡迎。然而最近有個研究發現令人驚訝:再過三四十年,人類可能沒巧克力吃了!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若沒了可可樹,巧克力就沒法做了。
  • 可可豆短缺 巧克力40年內絕種?
    (圖片來源:Pinterest專頁提供)【大粵網‧香港】下個月情人節將至,準備送巧克力嗎?惡秏來了!有研究指出巧克力有機會在未來40年內絕種,情人節便不可以送巧克力了,巧克力控要哭了嗎?這個震撼的消息其實已經不是近日才被發現的,事出必有因,而且原因有兩個。
  •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全球變暖威脅到可可樹的生存
    近年來,巧克力市場增長迅猛!巧克力也是大眾喜歡的零食,然而,最近英媒報導,受全球變暖的影響,30年後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了,嚇得小編往嘴裡塞了一塊巧克力。 據英媒,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了,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下越來越難以生存。供應商的單一也讓巧克力市場更加脆弱。
  • 可可豆是如何變成巧克力的
    未加工的可可豆製作巧克力的第一步是獲取可可豆,種植園的工人們會在每年的10-12月份從可可豆樹上採摘下來可可豆莢,可可豆就包裹在豆莢內白色柔軟的果肉中。接下來,他們將可可豆連同白色的果肉一起取出,簡單的去除果肉後,把可可豆夾在兩層香蕉葉之間放置6天左右,讓殘留的果肉發酵,產生獨特的風味。然後經過幾天的日曬自然乾燥,可可豆就可以打包送往巧克力工廠加工了。運到工廠後,可可豆將通過傳送帶進入連續烘焙機,烘焙溫度和時間取決於想要得到什麼樣的風味,一般設置在120°C-135°C 30-90分鐘。
  • 感受來自AI的幸福:可可豆、巧克力與人工智慧
    看到這裡你也許知道了,這種植物就是製作美味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圖2,切開的可可果實,圖片來自wikipedia今天,人們為了獲得足夠數量的原料、製造出優質的巧克力,在可可豆種植、培育、工業生產過程應用到了大量的人工智慧技術。
  • 巧克力將消失?全球變暖或使可可豆40年內絕跡
    浙江在線1月2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馮一倫)隨著全球變暖,製作巧克力的原物料可可豆面臨最快在40年內絕跡的危險。全球氣溫的上升將導致當前可可樹種植區域不再合適可可樹生長,而不得不向高山區域轉移。因此出口可可豆的國家,如象牙海岸、加納等或將陷入維持可可豆供應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兩難境地。
  • 原來早在瑪雅人時期就開始吃巧克力了 你了解可可豆嗎
    在農村市場上,鄰居之間出售和流通多餘的食物,比如幾十個雞蛋或一袋袋玉米,是當地的貿易;區域貿易是為來自可能屬於不同生活領域或由不同專業工匠生產的社區的商品進行的;以及銷售原產地有限但需求量大的產品。活動屬於長途貿易。
  • 40年內可可樹滅絕再也吃不到巧克力?專家:此說法並不準確
    40年內可可樹滅絕再也吃不到巧克力?「滅絕」的消息在網絡熱傳,網文稱可能30多年後我們就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去年流傳較廣的是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我們是不是快吃不到巧克力了?》,發布於2018年1月1日,稱「專家預測巧克力將在30年後消失」。
  • 非洲最「怪」現象:出口全球70%可可豆,為何當地人不知巧克力?
    可可豆,是可可樹的果實,其實它的味道很苦。我們吃到的巧克力的大部分都是甜的,因為裡面加了糖。如果是不加糖,可可豆製作出來的巧克力也是很苦。可可樹適宜生長在氣候炎熱多雨的環境當中,產地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緯約20度以內的區塊。1922年,中國臺灣的嘉義和高雄等地最早引種可可樹。如今我國大陸也有種植,主要分布在海南地區。
  • 可可豆到巧克力的變身之旅,可可豆烘乾機及其焙炒太重要!
    巧克力是由可可製品(可可液塊、可可粉、可可脂)、白砂糖、乳製品和食品添加亮晶晶等基本原料,經混合、精磨、精練、調溫、澆模成型等科學加工而成。其中可可製品的加工非常重要,金澳君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可可豆成為巧克力之前的變身之旅吧!
  • 吃那麼多巧克力,你知道巧克力是怎麼做的?帶你走進可可豆的世界
    兩世紀後的今天,瑞士卻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巧克力王國,其中原因就是因為瑞士人善於革新,一次次完善了巧克力的製作方法,使巧克力實現了從昂貴的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的轉變,小編想以後有了錢一定移民到這兒,哦不,當然只能是想想。
  • 巧克力基礎系列知識之三--- 巧克力的生產過程
    從一個幼嫩的小苗苗變成入口即化,絲滑爽甜的巧克力,是經歷了怎麼的過程呢?其實您品嘗到的每一塊驚豔味蕾的巧克力是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生產過程的。一顆可可樹生長至2到3年時開始開花,它每年開花幾次,花朵多為紅色和白色,同時也會生長出果實,每顆果莢有20-60個紅褐色可可豆,長達一英寸,通常排成五行,由含有糖度的果瓤包裹,豆莢通常在雨季或者雨季結束時收割,生產1磅幹可可豆大概需要7-14個可可果莢。
  • 2050年巧克力恐消失!全球暖化造成巧克力種植量大減!
    應該沒有人是不喜歡巧克力的,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只能說巧克力真的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甜點之一!但是萬一有一天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呢?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可可豆都來自西非,象牙海岸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產國。
  • 帶你到東京體驗「世界一流巧克力」,從可可豆到巧克力的製作過程
    這一次來到東京,有幸能夠來到連續三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贏得國際巧克力大賽「國際巧克力獎」的非常出色的巧克力製造商,能夠親眼目睹從可可豆一步一步變成巧克力的全部過程,同時我也把這個過程展示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懂得、並喜歡巧克力的文化。
  • 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豆來源,印第安人最初把可可豆當貨幣用於交換
    瑪雅人、阿茲特克人除了食用之外,還把可可豆作為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哥倫布第四次美洲探險時(1502-1504),曾在宏都拉斯海域碰到一隻載有20多個瑪雅人的獨木舟。哥倫布發現他們對船上一堆可可豆特別珍惜。如果誰丟落了幾顆,他會立刻小心翼翼地撿起來(像拾錢幣一樣)。可可豆是製作可可脂和巧克力(朱古力)的原料。
  • 氣候變暖威脅可可樹生長 巧克力或30年內絕跡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日報導,隨著全球變暖,製作巧克力的原物料可可豆或將最快在30年內絕跡。全球氣溫的上升將導致當前可可樹種植區域不再合適可可樹生長,而不得不向高山區域轉移。因此出口可可豆的國家,如象牙海岸、加納等或將陷入維持可可豆供應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兩難境地。
  • 可可豆今後將減產,巧克力及糖果的價格或被推高
    雨果網從美國《洛杉磯時報》4月7日的報導中了解到,市場研究調查公司Mintel Group發布的數據表明,作為一個龐大的行業,全球巧克力每年的市場份額約為900億美元,僅僅美國一國的市場總額就高達190億美元。 在價格增長和產品革新的雙重推動之下,巧克力的市場總額從2007年到2012年增長了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