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豆來源,印第安人最初把可可豆當貨幣用於交換

2020-12-04 無名狂客

可可起源於美洲熱帶地區,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利用史。瑪雅人、阿茲特克人除了食用之外,還把可可豆作為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哥倫布第四次美洲探險時(1502-1504),曾在宏都拉斯海域碰到一隻載有20多個瑪雅人的獨木舟。

哥倫布發現他們對船上一堆可可豆特別珍惜。如果誰丟落了幾顆,他會立刻小心翼翼地撿起來(像拾錢幣一樣)。可可豆是製作可可脂和巧克力(朱古力)的原料。西班牙徵服者科爾特斯在墨西哥見到了這種備受歡迎的飲料,稱作巧克力(chocolate),是由碾碎成粉的可可豆和香料配製而成。

可可豆隨後傳入西班牙,再傳入法國。後由樞機主教、首相黎世留(1624-1642年執政)推薦給法王路易十三的王后瑪麗亞·特雷莎,得到她的喜愛。可可遂在法國傳開,並傳到歐亞非各國。阿茲特克王蒙提祖馬的臣民飲用的巧克力是苦味的。西班牙人在這種飲料中加入了糖並對飲料配方保密了約100年。

1700年左右,英國人進一步改進了配方,加進了牛奶。此後,又有人加進了果仁。現在,巧克力系列糖果糕點飲料已風靡全世界。我國廣東、海南、臺灣、福建等沿海熱帶地區也栽種可可。可可晚至1922年才被引種至臺灣,1954年引種至海南。

除了可可,咖啡也是因地理大發現才傳播開來的重要作物,並成為中國、歐洲、印度等文明圈的新食品。咖啡現在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廣泛喜愛的三大飲料之一(咖啡、茶葉、可可)。 咖啡樹起源於東非衣索比亞,後傳至南阿拉伯。傳說9世紀中葉時,阿拉伯牧人卡爾迪(Kaldi)見他的羊吃了一株野生果樹上亮紅的果實異常歡躍,便也試著品嘗此果實,仍有同樣感覺,於是發現了咖啡。

公元900年左右阿拉伯醫學家拉熱斯(Rhazes)首次在文獻中記載了咖啡。雖然伊斯蘭教的正統派因認為咖啡醉人而加以禁食,但種植食用咖啡仍在阿拉伯世界傳播流行。不過這時還是作為食物和藥物使用。13世紀時,阿拉伯人將咖啡豆焙製成飲料,並出口贏利。地理大發現開始後,咖啡飲料的製作法1554年由阿拉伯傳到土耳其,1615年由土耳其傳到義大利,1644年由義大利傳到法國,接著便傳到各歐洲國家。17世紀50年代倫敦出現首家咖啡屋,17世紀80年代在北美的波士頓、紐約、費城也出現了咖啡屋。但阿拉伯人長期壟斷和封鎖咖啡樹的種植,不準將咖啡種子或樹苗帶離阿拉伯。

17世紀中葉荷蘭人首先搞到了咖啡樹苗。他們將其種在荷蘭的植物園裡。咖啡樹由此傳入歐洲各國。荷蘭人又於1658年將咖啡樹移植於錫蘭,1696年移植於爪哇,以後逐漸在南亞、東南亞普及。1723年,在加勒比海馬提尼克島服役的法國軍官德·克利尤(de Clieu)把從巴黎的植物園弄到的咖啡樹移植在馬提尼克島。此後這批樹的後代逐漸遍布西印度群島,甚至到了南美洲。以後咖啡樹遍布於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咖啡樹於1884年被引種到臺灣,1908年引入海南,以後相繼引種到雲南、廣西、福建等地。

今天,咖啡廳(館、屋、店)已遍布於全世界的大街、賓館。 花生、向日葵、可可、咖啡的傳播和普及為人們提供了新的優質植物油,可口的零食和風味獨特的飲料,改善了人們的飲食生活。前兩種食品尤受到東方人的歡迎,後兩種果實更得到西方人的喜愛。

相關焦點

  • 原來早在瑪雅人時期就開始吃巧克力了 你了解可可豆嗎
    與其他古典文明不同的是,瑪雅獨特的貨幣是可可豆,可可豆不僅成為商業繁榮的種子,也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芳香飲料。小可可豆讓我們可以從一個很小的角度來看待瑪雅文明。瑪雅地區的自然資源分布不平衡,因此不同城市之間的商品交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一個發達的貿易網絡,瑪雅文明就很難作為一個整體存在。
  • 感受來自AI的幸福:可可豆、巧克力與人工智慧
    500年前的,當地生活的印第安人將這種植物的果肉曬乾、研磨,衝泡成飲料。由於這種植物稀疏分布在叢林中,在部落裡,只有首領級的人物才可以享用其美味。後來,這種原料被帶到歐洲、大量的被新定居的美洲人食用,製作成甜美而略帶苦味美食。看到這裡你也許知道了,這種植物就是製作美味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
  • 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果」,一起見識下!
    巧克力大家相信都不會感覺到陌生,或多或少吃過一些。巧克力問世之初,只有貴族才能享用。不過如今它早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中。同時也繁衍出了很多的品種,好的巧克力,吃起來會讓人有戀愛的感覺,是味覺與視覺的享受。大家都吃過巧克力,但一定不知道巧克力是如何製作而成的把!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果」,一起見識下!
  • 可可豆是如何變成巧克力的
    未加工的可可豆製作巧克力的第一步是獲取可可豆,種植園的工人們會在每年的10-12月份從可可豆樹上採摘下來可可豆莢,可可豆就包裹在豆莢內白色柔軟的果肉中。接下來,他們將可可豆連同白色的果肉一起取出,簡單的去除果肉後,把可可豆夾在兩層香蕉葉之間放置6天左右,讓殘留的果肉發酵,產生獨特的風味。然後經過幾天的日曬自然乾燥,可可豆就可以打包送往巧克力工廠加工了。運到工廠後,可可豆將通過傳送帶進入連續烘焙機,烘焙溫度和時間取決於想要得到什麼樣的風味,一般設置在120°C-135°C 30-90分鐘。
  • 非洲最「怪」現象:出口全球70%可可豆,為何當地人不知巧克力?
    可可豆——巧克力的原材料巧克力,這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常見的一種零食,在過去,年輕的情侶們會把送對方巧克力當作是甜美愛情的象徵。因為巧克力很甜很甜,就像熱戀中的彼此一樣,你儂我儂。而製作巧克力的原材料,是可可豆。
  • 非洲盛產巧克力,出口全球3分之2可可豆,為何當地人卻吃不起?
    待到果實成熟,科爾特斯讓人把可可豆磨成粉,加入糖和水等,做成了升級版「可可飲料」,查理五世一喝,讚嘆不絕,於是「可可飲料」成為西班牙上流社會最流行的飲料,甚至還被皇室當成嫁妝,於是它傳到了歐洲各地,經過人們不斷加工,巧克力正式誕生,在當時,能吃得起巧克力的,非富即貴。
  • 可可豆到巧克力的變身之旅,可可豆烘乾機及其焙炒太重要!
    巧克力是由可可製品(可可液塊、可可粉、可可脂)、白砂糖、乳製品和食品添加亮晶晶等基本原料,經混合、精磨、精練、調溫、澆模成型等科學加工而成。其中可可製品的加工非常重要,金澳君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可可豆成為巧克力之前的變身之旅吧!
  • 非洲地區盛產可可豆,為何當地人吃不起巧克力?原因讓人沉默
    非洲地區盛產可可豆,為何當地人吃不起巧克力?原因讓人沉默非洲地區盛產可可豆,為什麼當地人吃不起巧克力呢?原因讓人沉默,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大家都知道,巧克力是一種非常好吃的食物,平時人們經常將其當作小零食來解解饞。非洲就是一個盛產可可豆的地方,可是當地人幾乎不會吃巧克力,這是因為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首先是經濟原因,非洲屬於熱帶氣候所以當地的資源比較豐富,每年可以向世界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 非洲奇葩怪象:盛產可可豆,當地人卻吃不起巧克力,令人唏噓
    非洲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適合種植可可豆,盛產可可豆 而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豆就是出自非洲。非洲的炎熱氣候,以及土壤都非常適合可可樹生長,要知道,可可豆可不是那麼容易長成的。新種植的可可樹樹苗,需要10年才能開始結果。而且一顆可可樹的結果的時間也就二十幾年,當這些可可樹失去結果的本能之後,就需要種植新的可可豆去替代它們。
  • 《創造與魔法》可可豆在哪裡有 可可豆位置分布
    ▍可可豆作用 可可豆可以用於製作各種菜餚 巧克力醬(食物+40) 可可豆+牛奶+小麥 巧克力曲奇(+50食物) 柑橘+可可豆+小麥 柑橘可可蛋糕(+50食物) 可可豆+牛奶+小麥 巧克力蛋糕(食物 +65,水分-5)
  • 吃那麼多巧克力,你知道巧克力是怎麼做的?帶你走進可可豆的世界
    同時瑞士也被稱為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難怪這個國家的人喜歡巧克力,瑞士的巧克力種類非常豐富,價格也很適中,最適合作為禮物。牛奶巧克力就是瑞士發明的。後來被瑞士人尼爾.彼得於1875年發明了製作方法,十九世紀初的時候巧克力對於瑞士的人還是一種舶來品。
  • 可可豆含有對大多動物有毒的物質,但人們把它變成了美味的巧克力
    我們國家就不一樣了,許多人吃甜食時會克制。一是為了健康著想,其次就是想保持優雅的體型,避免發胖。而採摘可可豆成為了部分非洲人不可多得的養家餬口的方式,可可豆就是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豆在這片貧瘠的大地上,不光是人,連動物也活得很艱難。
  • 可可豆短缺 巧克力40年內絕種?
    (圖片來源:Pinterest專頁提供)【大粵網‧香港】下個月情人節將至,準備送巧克力嗎?惡秏來了!有研究指出巧克力有機會在未來40年內絕種,情人節便不可以送巧克力了,巧克力控要哭了嗎?這個震撼的消息其實已經不是近日才被發現的,事出必有因,而且原因有兩個。
  • 非洲地區盛產可可豆,當地人卻吃不起巧克力,答案讓人沉默!
    非洲地區盛產可可豆,當地人卻吃不起巧克力,答案讓人沉默!其實我們經常吃到的巧克力零食,它的原材料可可豆的味道都是偏苦澀的 ,如果將其製作成美味的巧克力,就要進行一系列的複雜家庭,但是我們都知道,非洲的人口數量龐大,而將進行發展並不發達,最後的最後勝利都會變的能力的能力進行,再然後讓他們完成了完成簡單的課可作處理。
  • 帶你到東京體驗「世界一流巧克力」,從可可豆到巧克力的製作過程
    日本做為甜品之都,在烘焙、甜品,巧克力、糖果等的製作技術上,在整個亞洲乃至世界都是公認的非常出色的國家,與歐洲同步的技術,再加上日本人世世代代的匠人精神,勤勤懇懇、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使日本在烘焙領域的發展,一直在領導著亞洲的潮流,主導烘焙市場的發展。
  • 一顆可可豆的的漫漫旅程
    大家好,我是一顆可可豆,我是如何變成巧克力的呢,這是一條漫漫長路啊。一.我還是一顆可可豆時。1.可可樹開花結果後,需要大約半年後才能收穫成熟的可可果。品種不同的果實顏色有所不同,同比如說黃色,橙色,紅色,一年大約能收穫兩次。
  • 可可豆產量因伊波拉下降 明年可能會漲價
    眼下,又到了巧克力的銷售旺季。但最近巧克力因伊波拉要漲價的消息卻讓吃貨們的心不禁在寒風中顫抖起來。近日,有消息稱在非洲伊波拉疫情的影響下,可可豆產量大幅度下降,導致以可可豆為原材料的巧克力面臨漲價。伊波拉真的會讓我們的「心頭好」巧克力更貴嗎?
  • 做巧克力沒那麼容易,可可豆有它的脾氣,從選材到加工都讓人著迷
    在世界各地,有一種流行的美食,憑藉無與倫比的味道和口感,俘獲了無數人的心。但很少有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法國人Vincent和Samuel,在胡志明市經營著越南唯一一個Bean to bar巧克力品牌。為了做出最好的巧克力,他們不但要掌握整個製作流程,還要回到叢林,認識巧克力最初的模樣。一早,Vincent和Samuel,為了獵取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再次踏上旅程。「幾千公裡,我們開了幾千公裡的車,去尋找可可。」對於Samuel和Vincent來說,每一次獵取可可的旅程都是冒險,也總能帶來驚喜。「六十個,五十個乘以五百克,這還有更多。
  • 可可豆裡有巧克力味嗎?小夥切開嘗了一下,猜猜結果如何
    巧克力是人們很喜歡吃的一種零食,尤其是小孩子,幾乎對巧克力沒有半點的抵抗力,但是你知道這麼好吃的巧克力是怎麼製成的嗎?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巧克力是以可可豆為原料製成的,於是有很多人摘下可可豆,想品嘗一下可可豆裡到底有沒有巧克力味!
  • 趣新知丨巧克力的配方曾經是國家機密
    現在你去趟超市或者走下樓便利店就能買到的巧克力,居然一度身價昂貴,配方更是列為國家機密!巧克力chocolate,原產地是中南美洲,祖宗是"xocolatl",意為"苦水"。其主要原料為可可豆,產自赤道南北緯18度以內的狹長地帶。是的,可可豆是可可樹的果實,可可樹只生長在潮溼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