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內可可樹滅絕再也吃不到巧克力?專家:此說法並不準確

2020-12-04 澎湃新聞

40年內可可樹滅絕再也吃不到巧克力?專家:此說法並不準確

2019-02-19 21: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最近,一條全球變暖會導致可可樹在40年內「滅絕」的消息在網絡熱傳,網文稱可能30多年後我們就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其中提到,象牙海岸和加納兩國,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一旦受到氣候威脅,這些國家因為要保全生態系統切斷巧克力原料供應,那世界巧克力市場可能馬上面臨癱瘓。為此,全球巧克力巨頭和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希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使得可可樹能夠抵得住未來更加炎熱乾旱的環境侵襲。「滅絕」說法引得巧克力愛好者「一片哀嚎」。這是真的嗎?

網傳文章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查證發現,「可可樹將滅絕」的這個說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去年曾被熱炒過一次,但已被加州大學闢謠。

去年流傳較廣的是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我們是不是快吃不到巧克力了?》,發布於2018年1月1日,稱「專家預測巧克力將在30年後消失」。

每日郵報網頁截圖

文中提到,在全球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可可樹越來越難以生存——

可可樹只能在緯度低於南北緯20度的地區生存,而且需要特定的條件,比如高溼度和大量降水。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說,未來30年間全球變暖即便僅使氣溫升高2.1攝氏度,將給可可樹帶來致命打擊,繼而影響全球巧克力產業。隨著溫度的上升,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會逐漸減少。這就意味著,到2050年,可可樹種植區將不得不遷至山上的野生生物保護區,那裡的海拔比目前的種植區高數千英尺(1英尺約合0.3米)。象牙海岸和加納(全世界逾半數可可豆的產地)等國的官員將面臨一個兩難境地:到底是維持全球的巧克力供應,還是拯救自己瀕危的生態系統。

一方面是可可樹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卻是全世界巧克力消費量越來越大,「巧克力短缺」(ChocolateShortage)越來越嚴重。每日郵報這篇文章提到——

研究顯示,普通西方消費者平均每年會吃掉286根巧克力棒,生產286根巧克力棒所需的可可粉和可可脂,需要10棵可可樹來提供。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國的10億多人進入了巧克力市場。總部設在倫敦的研究公司哈德曼農業公司的道格·霍金斯表示:「所有的指標都表明,今後幾年我們可能會面臨每年10萬噸的巧克力短缺。」

如此「一進一出」,因此專家預測,要不了40年我們可能就沒有巧克力可吃了。

每日郵報文中所配地圖對比:到2050年,可可種植區將被推到高數千英尺的山坡上,而這裡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然而,在「可可樹40年內會滅絕」的報導在網上被反覆傳播報導之後,2018年1月,一家德國媒體「德國之聲」隨後發布一篇闢謠文章《不,到2050年巧克力不會消失(No,theworldwon'trunoutofchocolateby205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傳播主管MeganHochstrasser在接受採訪時對網傳說法闢謠:「可可樹40年內會滅絕」說法是不準確的,巧克力也不會在未來40年內消失。

文中指出,巧克力會消失這個說法最初可能是來源於《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在2017年的一篇報導。該報導指出,氣溫上升和乾燥的天氣條件對可可樹的生長產生了威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正在與著名糖果生產商瑪氏合作,以「設法保存作物,以免為時已晚」。

MeganHochstrasser解釋,其實他們的目標不是培育出在較高溫度下生長的可可樹,而是使植物能夠抵抗病毒和真菌病,因為這幾十年中,在南美一直有一種真菌在「折磨」可可樹,科學家們試圖利用基因編輯來調整可可樹的DNA,使其更耐病。

USATODAY網站轉載的這篇報導的截圖

著名事實核查網站SNOPES在2018年1月也對此進行過查證。結果顯示,所謂的巧克力會在40年內滅絕是謠言。因為,《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引用的那份權威報告中其實說的是「可可樹的適宜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並沒有說這個物種會滅絕。而且,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IngridParker也表示,雖然氣候變化可能使象牙海岸和加納的可可種植更加困難,但其他國家也有能力種植這種作物,比如澳大利亞。

SNOPES闢謠文章

因此,40年內可可樹將滅絕的說法是不科學的,我們自然也不用擔心吃不到巧克力了。

微信編輯:小P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原標題:《我們可能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40年內可可樹將會滅絕?外媒早就闢謠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闢謠:可可樹滅絕,30 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真相在此
    IT之家2月15日消息 情人節剛過,一些幸運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嘴邊的巧克力味道。今天,網上盛傳一條消息稱「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經過IT之家調查,這一說法很可能是謠言。這則報導援引專家說法稱,由於氣候變暖,生產巧克力用的植物可可(Cacao)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難以生存,40年之內世界上可能就不會再有巧克力。
  • 可可豆生產陷危機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嚇得我趕緊吃了一塊近年來,巧克力市場增長迅猛!有的國家,贈送巧克力的對象從戀人,擴大到了家人、朋友、同事等更大的社交圈。但是!英國專家帶來了一個「噩耗」:30多年後,巧克力可能要「滅絕」了!
  • 巧克力30年後或將滅絕!全球變暖威脅可可豆生產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嚇得我趕緊吃了一塊)近年來,巧克力市場增長迅猛!有的國家,贈送巧克力的對象從戀人,擴大到了家人、朋友、同事等更大的社交圈。但是!英國專家帶來了一個「噩耗」:30多年後,巧克力可能要「滅絕」了!可能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究竟咋回事?
  •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巧克力是一種香甜可口的糖果,既美味又能補充體力還能提神醒腦,因此廣受歡迎。然而最近有個研究發現令人驚訝:再過三四十年,人類可能沒巧克力吃了!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若沒了可可樹,巧克力就沒法做了。
  • 氣候變暖威脅可可樹生長 巧克力或30年內絕跡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日報導,隨著全球變暖,製作巧克力的原物料可可豆或將最快在30年內絕跡。全球氣溫的上升將導致當前可可樹種植區域不再合適可可樹生長,而不得不向高山區域轉移。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調查發現,全球氣溫在未來30年內將上升2.攝氏度,給可可樹種植和巧克力產業帶來巨大破壞。專家稱,到2050年熱帶雨林將不再適合可可樹生長,可可樹種植區域需向高山區域轉移,而那些區域大多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2017年專家預測,由於發展中國家對巧克力的需求與日俱增,巧克力市場將供不應求。
  • 可可樹滅絕!番禺人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朱古力吃了?
    英國專家帶來了一個「噩耗」:30多年後,巧克力可能要「滅絕」了!可能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究竟咋回事?從進入二月以來,這家百貨店騰出了整整一層,專門設立了臨時的節日巧克力賣場。櫥窗內的巧克力,造型精緻新穎,如同工藝品,價格從人民幣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除了外形別出心裁,許多商家在口味上也下足了功夫。
  • 如果可可樹消失了……
    巧克力堪稱人間美味,製作巧克力的可可則是「幕後英雄」。象牙海岸、加納等西非國家,是世界上可可豆的主要產區,其可可樹的種植面積佔了全世界70%多。  最近一則報導稱,隨著全球變暖,可可樹的生存環境將受到威脅,40年後,人們可能再也吃不到香甜絲滑的巧克力了。
  • 2050年巧克力恐消失!全球暖化造成巧克力種植量大減!
    應該沒有人是不喜歡巧克力的,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只能說巧克力真的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甜點之一!但是萬一有一天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呢?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可可豆都來自西非,象牙海岸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產國。
  • 巧克力原料或絕跡 可可樹只在全球少數地點生長
    巧克力原料或絕跡 可可樹只在全球少數地點生長時間:2018-01-03 19: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巧克力原料或絕跡 可可樹只在全球少數地點生長 中新網1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隨著全球變暖,天氣越發乾燥,製作巧克力的原物料可可豆或最快在40年內就將絕跡。
  • 巧克力將消失?全球變暖或使可可豆40年內絕跡
    浙江在線1月2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馮一倫)隨著全球變暖,製作巧克力的原物料可可豆面臨最快在40年內絕跡的危險。全球氣溫的上升將導致當前可可樹種植區域不再合適可可樹生長,而不得不向高山區域轉移。因此出口可可豆的國家,如象牙海岸、加納等或將陷入維持可可豆供應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兩難境地。
  • 全球變暖加劇可可豆生產危機:可能30年後就吃不到巧克力了
    據媒體報導,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可能30年後就沒有巧克力吃了!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越來越難以生存。一方面,供應商的單一讓巧克力市場更加脆弱,據悉象牙海岸和加納兩國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每年出口的300萬噸可可支撐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巧克力市場。
  • 【十萬個為什麼】如果可可樹滅絕.......
    可可樹原產美洲熱帶的常綠喬木,梧桐科,可可樹的種子是製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營養豐富,味醇且香,是世界上三大飲料植物之一。可可也廣泛地分布在我國廣西、廣東的局部,福建的一小部,另外,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海南、雲南、臺灣也有種植。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歡飲用咖啡和可可。有些朋友還常常會混淆這兩種飲料的原料是一樣的,傻傻分不清。
  • 巧克力,是雨林大敵還是生態之友?
    原創 瑤華 物種日曆掰開一板巧克力糖、挖一勺巧克力蛋糕、啃掉雪糕外的巧克力脆皮……總有一種你喜歡的吃法。從瑪雅貴族的禁臠到現代人舌尖上的美味,儘管數百年來改變了食物形態和調味方式,巧克力仍然是幾乎所有人都無法抗拒的誘惑。
  •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全球變暖威脅到可可樹的生存
    近年來,巧克力市場增長迅猛!巧克力也是大眾喜歡的零食,然而,最近英媒報導,受全球變暖的影響,30年後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了,嚇得小編往嘴裡塞了一塊巧克力。 據英媒,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了,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下越來越難以生存。供應商的單一也讓巧克力市場更加脆弱。
  • 巧克力或將滅絕 常吃巧克力有哪些好處與壞處
    巧克力作為一種美食,現在逐漸成為了戀人之間互相贈送的禮物,這也使得巧克力的市場日益增長。但是最近英國的科學研究專家卻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壞消息,在30年以後,巧克力可能就要滅絕了,因為目前全球的氣溫日漸變暖,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逐漸難以生存,如果全球變暖一直持續下去,對於可可樹來說可能是滅絕之災。
  • 尋找可可的故鄉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喝一杯熱可可,溫暖頓生。獨特的香味既縈繞在鼻尖,又充盈於味蕾,可可不僅是老少皆宜的飲品,還是風靡世界的巧克力的主要原料。然而又有幾人知道,這種不起眼的棕色粉末,它的家鄉在哪裡?歐洲雖被譽為巧克力工廠,但細心的人卻發現,歐洲大陸並沒有可可樹種植園,幾乎全球的巧克力原料——可可皆來自拉美地區。
  • 巧克力是由什麼做成的?可可做成的?可可到底是什麼?
    可可來自亞熱帶可可樹之果實可可豆,營養豐富,可加工成多種美食。其特點是脂肪含量高,屬於高能食品。可可豆經發酵、粗碎、去皮等工序得到可可豆碎片(通稱可可餅),由可可餅脫脂粉碎之後的粉狀物即為可可粉,多用於咖啡和巧克力、飲料的生產,也是朱古力蛋糕的重要製作成分。
  • 一篇文看懂巧克力的「套路」有多深!
    因為巧克力中含有可可鹼和苯乙胺,能增加血流量並且能提高人體內「愛情激素」多巴胺的分泌。所以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來上一塊巧克力調節情緒。就像是電影《濃情巧克力》中說的,你不能拒絕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絕愛情。巧克力的濃鬱香醇都會讓人慾罷不絕,流連忘返。
  • 巧克力這麼好吃,但是可可居然這麼難種?
    可可這種植物它能夠做出很多各種各樣的東西來。比如說像巧克力這種東西就是由可可做出來的。這種東西是一種非常好吃的東西。小編今天就教大家如何來種植可可。雖然說方法比較難。但是種植時間長了之後你會發現非常的簡單。可可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產量僅次於咖啡和茶葉。
  • 非洲掠影之可可樹
    此後,歐洲開始流行飲用可可飲料,直到1674年由法國人製造出固體巧克力。可可才逐漸變成一種大眾飲料和食品。可可樹根入地很淺,樹枝易折,工人不能爬樹摘果,多數人用大砍刀採摘。可可豆是製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