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喝一杯熱可可,溫暖頓生。獨特的香味既縈繞在鼻尖,又充盈於味蕾,可可不僅是老少皆宜的飲品,還是風靡世界的巧克力的主要原料。然而又有幾人知道,這種不起眼的棕色粉末,它的家鄉在哪裡?歐洲雖被譽為巧克力工廠,但細心的人卻發現,歐洲大陸並沒有可可樹種植園,幾乎全球的巧克力原料——可可皆來自拉美地區。
傳統觀點認為,可可作為農作物的歷史可追溯到哥倫布到達美洲前2000年左右。在今天的墨西哥、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三國所在的中美洲地區,考古學家發現可可最早作為農作物種植的相關遺蹟。隨著拉美地區考古學的新進展與科技在歷史研究領域的應用,人類與可可樹的友誼延伸至5000多年前:科學家們發現,在5000多年前的亞馬孫高原曾經種植過至少一種可可屬農作物。
儘管如此,可可的身世依然存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面積約佔全球總面積的13.5%,在20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陸上,究竟哪裡才是可可的家?一種主流觀點認為可可最初種植於委內瑞拉或秘魯,雖然依舊未成定論,但可可與印第安農業文明間的淵源卻毫無疑問。
可可的種植以美洲熱帶地區為主,地跨多個拉美國家,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尼加拉瓜和瓜地馬拉的部分省份和亞馬孫地區。同時,在中美洲大西洋沿岸以及當時名叫多拉達的島嶼上,一些可可樹也自然生長於林地中。抵達美洲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最早從印第安人那裡獲得關於可可果的知識,在此之前,印第安人獨立掌握著可可的種植和製作技術,從未外傳於其他民族。
可可的全球化進程始於印第安人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西班牙探險家。在遠古時代,居住在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將壓碎了的可可種子製成名為「肖克拉提」的飲品。1519年,西班牙人埃爾南·科爾特斯在美洲東海岸墨西哥登陸時,印第安人將這一包含了美好祝願的飲品贈與他。西班牙人得到了這種珍貴的飲料,其成分不僅包含從可可豆中提取的糊狀物,還融合了其他不同植物的香氣。如此美味、令人愉悅的飲料甚是符合西班牙人的口味。有記載表明,在17世紀末,委內瑞拉種植的可可從梅裡達出口至西班牙。僅以1701年至1703年的大帆船貿易統計數據為例:從委內瑞拉出口至歐洲的可可豆年均規模為600至2230噸。
可可傳入歐洲500餘年,在那裡,它的推廣並非一帆風順。引入西班牙的可可獲得皇室認可,深受國王夫婦和公主喜愛。羅伯特·查爾斯在他的著作《關於巧克力的一切》一書中寫道:「1600至1700年之間,巧克力還是一種奢侈的食物,只提供給教會和官員等權力部門,可可在歐洲的身份由此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起初被認為是西班牙特權經濟階層的獨家飲料,隨後因其美洲身份,在教堂、商店和住宅區遭法令禁售。」另有阿森松·埃爾南德斯在題為《巧克力:納瓦特爾的歷史》的著作中回憶道:「西班牙將這一新型飲料的名字從『肖克拉提』改為『巧克力』,繼而獲得歐洲社會認可。」
近300多年是可可進入工業化生產與全球化貿易的重要時期。在17世紀,人們發明了進行大規模工廠化可可研磨的技術,隨著產量的快速提升,可可成本飛速下降。在18世紀,得益於蒸汽巧克力研磨機的發明,工廠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快速生產大量的巧克力。
於是,歐洲,這片不曾出產一粒可可豆的大陸,成為源於美洲印第安農業文明的古老作物——可可的現代化與全球化之地。1777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建成第一個生產巧克力的機械工業生產線;1819年,瑞士弗朗索瓦—路易斯·甘椰創建了第一家巧克力工廠;1830年,瑞士人查爾斯—阿梅德·科勒發明了第一款榛子巧克力;1847年,英國弗萊父子公司發明並生產了第一個巧克力塊產品。此外,1875年,瑞士人丹尼爾·彼得和亨利·雀巢公司將牛奶加入巧克力中,製造了世界上首款固態牛奶巧克力。隨後,比利時製造商諾豪斯推出首款夾心巧克力糖。
人們探索可可特性與製作方法的歷程從未停歇。在製造商的不懈努力下,巧克力製作工藝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拓展,巧克力也逐漸成為與各種香料和乾果相結合的產品。
今天,巧克力專家已經證實,想要製作出最好的巧克力,需要來自委內瑞拉克裡奧爾品種的可可豆。可可的家鄉也許不止一個拉美國家,但歐洲巧克力的香味卻無疑源自拉美印第安人的農業文明。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