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真菌保護可可樹 —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巧克力好吃,可可樹難栽,它非常容易受病害侵襲。科學家最近發現,健康的成年可可樹葉子上的真菌,可以增強幼苗對一種重要病菌的抵抗力,幫助提高可可產量、保障巧克力供應。

這種病菌稱為棕櫚疫黴,它是可可黑果病的病原體之一,會導致果實發黑、腐爛,還會侵襲莖葉和幼根,每年使全球可可產量損失10%到20%。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的科學家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報告說,實驗表明母樹樹葉上的真菌可使棕櫚疫黴給可可幼苗帶來的損傷下降一半。

研究人員對可可種子進行滅菌處理,在無菌室中培養成幼苗,確保它們不攜帶微生物。然後分成3組,其中一組的種植盆中放上健康可可樹的落葉,一組放上森林裡取來的多種落葉,另一組不放樹葉,幼苗都放置在森林環境中生長一段時間。

隨後,研究人員將幼苗移回溫室,用棕櫚疫黴感染它們。3組幼苗都受到了侵害,其中沒放樹葉的一組受損最嚴重,放置健康可可樹落葉的幼苗情況最好。微生物培養和基因測序都表明,起保護作用的是可可樹葉上的一種常見真菌。

研究人員說,人類嬰兒經產道出生時,會沾染母親體內的一些細菌和真菌,這對增強嬰兒免疫力有重要作用,這項研究顯示植物中也有類似情況。投放特定真菌不僅有助於可可生產,還可能提高其他農作物的產量。

《中國科學報》 (2017-07-11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真菌保護巧克力"媽媽"可可樹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巧克力好吃,可可樹難栽,它非常容易受病害侵襲。科學家最近發現,健康的成年可可樹葉子上的真菌,可以增強幼苗對一種重要病菌的抵抗力,幫助提高可可產量、保障巧克力供應。
  • 科學家發現首個真菌多組分DNA病毒—新聞—科學網
    FgGMTV1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學功能分析 植保所供圖 真菌病毒是一類以真菌為宿主的病毒4月3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首個三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FgGMTV1,這種病毒的寄主是小麥赤黴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發現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研究員郭立華團隊,利用克隆載體成功構建了該病毒的侵染性克隆。 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此前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
  • 40年內可可樹滅絕再也吃不到巧克力?專家:此說法並不準確
    40年內可可樹滅絕再也吃不到巧克力?每日郵報網頁截圖文中提到,在全球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可可樹越來越難以生存——可可樹只能在緯度低於南北緯20度的地區生存,而且需要特定的條件,比如高溼度和大量降水。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說,未來30年間全球變暖即便僅使氣溫升高2.1攝氏度,將給可可樹帶來致命打擊,繼而影響全球巧克力產業。
  • 甲蟲用酒灌溉真菌花園—新聞—科學網
    甲蟲用酒精種真菌。圖片來源:KATJA SCHULZ 沒有人喜歡發黴的桃子,所以一些農民通過在酒精中浸泡這些果實阻止真菌生長。但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蟲道真菌。使用這些真菌的甲蟲可以在「花園」中用乙醇培育出這些菌。一項新研究表明,酒精不僅能幫助這種真菌生長,而且還能抑制與真菌爭奪資源的微生物「雜草」。 食菌小蠹通過靠鑽進樹木和正在生長的真菌生存。它們更喜歡受到重壓或枯死的樹,因為會有更多乙醇在樹木組織中流動。這些乙醇是植物自然加工而成的。
  • 如果可可樹消失了……
    巧克力堪稱人間美味,製作巧克力的可可則是「幕後英雄」。象牙海岸、加納等西非國家,是世界上可可豆的主要產區,其可可樹的種植面積佔了全世界70%多。  最近一則報導稱,隨著全球變暖,可可樹的生存環境將受到威脅,40年後,人們可能再也吃不到香甜絲滑的巧克力了。
  • 全球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未來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巧克力是一種香甜可口的糖果,既美味又能補充體力還能提神醒腦,因此廣受歡迎。然而最近有個研究發現令人驚訝:再過三四十年,人類可能沒巧克力吃了!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危及可可樹生存,若沒了可可樹,巧克力就沒法做了。
  • 氣候變暖威脅可可樹生長 巧克力或30年內絕跡
    因此出口可可豆的國家,如象牙海岸、加納等或將陷入維持可可豆供應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兩難境地。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調查發現,全球氣溫在未來30年內將上升2.攝氏度,給可可樹種植和巧克力產業帶來巨大破壞。專家稱,到2050年熱帶雨林將不再適合可可樹生長,可可樹種植區域需向高山區域轉移,而那些區域大多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2017年專家預測,由於發展中國家對巧克力的需求與日俱增,巧克力市場將供不應求。
  • 非洲掠影之可可樹
    可可果實生長在樹幹或粗枝上,呈橢圓狀卵形,初期綠色,成熟後變成紅色或黃色此後,歐洲開始流行飲用可可飲料,直到1674年由法國人製造出固體巧克力。可可才逐漸變成一種大眾飲料和食品。可可樹根入地很淺,樹枝易折,工人不能爬樹摘果,多數人用大砍刀採摘。
  • 【十萬個為什麼】如果可可樹滅絕.......
    可可樹原產美洲熱帶的常綠喬木,梧桐科,可可樹的種子是製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營養豐富,味醇且香,是世界上三大飲料植物之一。可可也廣泛地分布在我國廣西、廣東的局部,福建的一小部,另外,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海南、雲南、臺灣也有種植。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歡飲用咖啡和可可。有些朋友還常常會混淆這兩種飲料的原料是一樣的,傻傻分不清。
  • 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新聞—科學網
    巨首芭切葉蟻兵蟻是切葉蟻族群中中最大的一種,它正將下顎伸向切葉蟻工蟻Acromyrmex echinatior,而後者主要工蟻身上有一層富鎂方解石可做「盔甲」,保護它們免受襲擊。圖片來自Caitlin M.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首個細胞發育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與國內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 巧克力原料或絕跡 可可樹只在全球少數地點生長
    巧克力原料或絕跡 可可樹只在全球少數地點生長時間:2018-01-03 19: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巧克力原料或絕跡 可可樹只在全球少數地點生長 中新網1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隨著全球變暖,天氣越發乾燥,製作巧克力的原物料可可豆或最快在40年內就將絕跡。
  • 「毀滅性病害」核盤菌對禾本科植物有益—新聞—科學網
    該項研究揭示,核盤菌可以在小麥、水稻、大麥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上內生生長,是禾本科植物的互惠性內生真菌,為尋找新型有益微生物資源控制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論文通訊作者姜道宏介紹,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典型的死體營養型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寄生75個科400多種植物。自1837年首次被描述以來一直都是以毀滅性病原菌的面目出現。
  • 美媒:遮蔭種植可可樹 能生產巧克力還能「拯救」地球
    然而與露天種植相比,可持續性、遮蔭種植可可樹對環境更加友好,也對維持可可種植者的生計更為有利。據美國《科學美國人》網站2月12日報導,可可豆生長在常綠灌木的豆莢中,通常露天種植,但也能在雨林大樹的樹冠下茁壯生長。
  • 小鳥「哨兵」保護黑犀牛免遭偷獵—新聞—科學網
    研究者猜測牛椋鳥之所以演化出這種適應性行為,是為了保護它們的食物來源——犀牛。但牛椋鳥的種群數量已大大下降,在一些地區甚至消失,因此如今大部分黑犀牛生活的環境中都沒有牛椋鳥。該研究提示,如果將牛椋鳥重新引入犀牛群體中,或許有助於對犀牛形成更有效的保護。 Plotz還強調,正是牛椋鳥的斯瓦希裡語名稱啟迪了上述發現,這表明本地知識在科學研究中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 解密可可珍貴,不負珍稀
    比如多雨,可可豆酸味會明顯。法芙娜將影響可可種植的因素稱之為Terroir(譯為風土),包括陽光、溫度、土壤以及人為因素等,例如生長環境的溼度要不低於80%,對溫度要求在25℃以上的同時卻不能讓陽光直射。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GT1的參考基因組序列,並揭示了大戟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膠乳生物合成與橡膠樹的馴化。「但是,這些研究依然沒有突破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如何進化、為什麼橡膠樹能高產膠乳、橡膠樹在近一個世紀如何被馴化重大科學問題。與此同時,橡膠樹的高產、抗病、抗旱、抗寒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組選擇育種與優異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也亟需獲得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高立志表示。
  • 可可--- 墨西哥美味之源!
    雖然當時人們種植可可樹已有百年的歷史,但瑪雅人的發現才使得巧克力文化變得完整且神聖。而墨西哥,才是可可豆故事真正開始的地方。 墨西哥擁有全世界最接近原始可可樹基因的樹種,也因此墨西哥可可樹所生長的果實數量少於其他地域的可可樹,
  • 《真菌多樣性》期刊影響因子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2017年6月,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公布了2016版《期刊引證報告》,昆明植物研究所主辦的《真菌多樣性》(英文)最新影響因子為13.465
  • 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新聞—科學網
    通常在少量的土壤中就能發現數百萬個物種和數十億個生物個體,包括一些微小的生物,例如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線蟲等,以及一些肉眼可見的土壤動物,例如馬路、蜈蚣等。體型大小是生物的基本屬性之一,決定了生物個體的生活史特徵。通常,較小的生物具有較短的代時和較快的突變速率,從而導致其具有較大的種群數量和物種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