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人祭、春藥、金錢:阿茲特克人的可可痴迷症

2021-01-16 網易新聞

本文節選自《巧克力:一部真實的歷史》,作者:索菲·D.科、麥克·D.科,譯者:董舒琪,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現代社會中,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能飲用或食用巧克力(雖然品質最高、價格最貴的巧克力肯定還是富裕階層的消費品)。但在阿茲特克和其他中美洲社會中情況卻並不如此:只有精英階層——皇室、貴族、長途貿易商人和戰士,才能夠享用巧克力。唯一來自平民階層,得以一嘗巧克力美味的人似乎只有徵途中的士兵。祭司並不是巧克力的消費者,幾乎可以肯定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必須過著極度樸素、苦修般的生活。對比而言,現代的神父或牧師們常常在進餐時飲用香檳的行為,頗讓人驚詫。

另一點需要提及的是,在精英階層的宴席或更為平常的餐桌上,巧克力是不會出現在就餐過程當中,而是正餐結束後,與煙管一起為人享用,就像是現代西方社會的正式晚餐後才奉上的波特酒、白蘭地和雪茄一樣。巧克力被視為來自富庶異域——阿納瓦克的神賜美味,而不是其他食物的搭配飲品。

阿茲特克宴席最著名的見證者必然是國王自己——蒙特祖瑪·索科約汀。在西班牙徵服者貝納爾·迪亞茲·卡斯楚生動而略欠準確的回憶錄中,國王的宴席簡直可以稱為一項盛事。御廚需要為國王準備超過300道菜餚,但由於國王本身的節儉作風,大部分的菜餚都會賜給皇室的工作人員。據貝納爾回憶,國王的巧克力在用餐的間隙呈上餐桌,而不是用餐結束後才出現。但我們應當謹記,這些內容是一位80歲的老人在瓜地馬拉退休後的回憶之作,其準確性有待商榷。無論如何,貝納爾曾敘述:

……時不時地,他們為他奉上用金杯裝著的可可飲品,他們說這是為成功而準備的;於是我們並無多做他想。但我又看見他們拿來了50多個大罐子,裝著冒著泡的上好可可,而他喝了下去,侍奉他飲用的女人們態度尊敬……

這份「證詞」其中一句有關蒙特祖瑪的可可飲品具有催情功效的可疑陳述,提醒了我們對於貝納爾所言可信性的質疑。既然惠特拉託阿尼像其他的中美洲君主那樣擁有後宮佳麗三千,為何他還需要催情藥物便顯得毫無事實根據。這是西班牙人一種執念的迷思,他們因幾乎全是肉類油脂的飲食而飽受便秘之苦,因此西班牙人一直在墨西哥尋找瀉藥,對於春藥而言也是出於一樣的邏輯。

巴託洛梅·德拉斯·卡薩斯(Bartolomé de las Casas)修士是抵達美洲新大陸的首批多美尼加人之一,曾因為自己對美洲印第安人的同情以及對西班牙殖民者的譴責而受到同胞的羞辱。他對於「國王宴席」的記錄,或許是參考自一個比貝納爾更近距離觀察的西班牙殖民者的資料,因此顯得更為詳細可信。飲用巧克力的杯子,與貝納爾聲稱的不同,並非由金子而是葫蘆製成的,且從裡到外都塗上了顏料。卡薩斯的描述說「任何貴族都會用對待金銀杯子的態度來使用這些杯子」。這樣的杯子在納瓦特語中的名字是「西卡利」(xicalli),在中美洲常被用於盛放巧克力飲品。卡薩斯還說道:「飲品由水和某種名為可可的堅果粉末混合製成,口感濃醇,散熱提神,美味宜人,而且不會中毒。」


出自墨西哥瓦哈卡州的一本米斯特克書籍——《納託爾抄本》(Codex Nuttall)中的細節透露,1051年,米斯特克國王八迪爾從新娘十三巨蛇公主處收到了一罐冒著泡的巧克力飲品。在中美洲的婚禮現場,我們總能看到巧克力的身影。

波奇德卡長途貿易商人們設下的宴席上,常常會出現大量的巧克力飲品。阿茲特克帝國的中心有12個波奇德卡商人行會,成員實行世襲制,每個行會有自己的總部和倉庫。一位有抱負的商人是可以提升他在行業當中的地位,但這個過程耗資巨大。要從行會的社會經濟階梯往上爬,個體商人必須為所有等級的商人設下昂貴、鋪張的宴席。一個商人的地位越高,這種宴席的規模越大、耗資越費。宴席包括豐富多樣的食物、可可飲品,作為祭品的奴隸,甚至有毒的、可使人產生幻覺的蕈類(客人們食用後得以預知自己未來的命運)。薩阿貢極其詳細地描述了宴席中的食物種類,以及宴席結束後,人們如何飲用巧克力:

然後,他們以巧克力(薩阿貢原文均寫作「可可瓦特」)結束了宴席。一人右手持杯,奉上巧克力飲品。他並沒有碰觸杯子邊緣,而是用手掌託著杯底,左手拿著攪拌棒和杯盞。

這些葫蘆制的杯子是為貴族們準備的,其餘的人則只能使用陶製的杯子。

對波奇德卡飲用巧克力禮儀的一瞥告訴我們,精緻的葫蘆杯子是為高階層的人們所使用的,而地位較低的人們只能用陶製的杯子飲用巧克力。

作為阿茲特克支柱力量的戰士們是另一個被允許飲用巧克力的階層。可可本身就是軍隊的常規供給品。杜蘭的著述表明,磨碎的可可會被壓製成丸子或圓餅,與烤玉米餅、磨碎的豆子和成束的幹辣椒一起發給戰事中的每位士兵。年長的蒙特祖瑪國王,即蒙特祖瑪·伊爾維卡米納,曾制定禁奢法,規定無論是誰,王子或平民,只要不參與戰爭,就禁止穿戴棉、羽毛或花朵,也不許吸食、飲用可可或食用珍稀佳餚。那麼,波奇德卡為何能夠設下奢侈宴席而不觸犯法律呢?因為他們也被視為戰士:他們全副武裝地踏上漫漫險途,抵達市場,還常常要與兇狠的異域敵人進行激戰。所以商人們可以不受禁奢法的約束。

「當樹上長出金錢時」(When Money Grew on Trees)是芮恩·米倫(René Millon)為其開拓性的博士論文所定的絕妙題目,芮恩的論文首次將研究目光聚焦於中美洲的可可。西班牙人首次從瓊塔爾瑪雅人處得知可可豆既可以作為「帝國貨幣」,也可以作為食物和飲品的材料。沒過多久,科爾特斯和他的追隨者們便發現,可可豆可以用來購買物品,可以作為薪酬支付給本土勞工如搬運工人等。那位永遠保持好奇心的米蘭史學家彼德·馬蒂爾(Peter Martyr,義大利文名為「皮埃特羅·馬蒂爾·丹吉埃拉」[Pietro Martire D』Anghiera],創造了「新大陸」這個詞的學者)得知這一信息後,在其撰寫的《關於新大陸》(De Orbe Novo)一書中,添加了一段有關可可豆作為流通貨幣的內容,1612年出版的英譯本中,該內容如下:

但我們很需要了解他們所使用的「幸福的金錢」是什麼,他們的金錢,我稱之為「幸福的」,是因為貪婪的欲望溝壑難填,低俗的渴求無法切阻,永不饜足的胃口和對戰爭的恐懼,都無法割斷對金錢的念想。最終不過亦是歸於塵土,和金子銀子一樣。從樹上長出的「金錢」更能體現這一輪迴。

極為可惜的是,現存資料當中很少有涉及前殖民時期可可豆貨幣價值的內容。但由於殖民時期許多交易和薪酬支付仍然用可可豆作為流通貨幣,因此留存下來大量的文獻資料。我們藉此得以了解可可豆和西班牙金銀貨幣之間的匯率,當然了,這些匯率會隨著可可豆的數量和金屬貨幣價值的變化而有所浮動。

上一章中我們已經讀過奧維耶多關於西班牙入侵不久後,可可豆在尼加拉瓜的購買力如何的闡述。莫託裡尼亞也告訴我們,在他的時代(特蘭城陷落後不久),墨西哥中部一個搬運工的日工資是100個可可豆,對比一份1545年納瓦特語記錄的特拉斯卡拉部分商品價格,我們能夠獲得當時生活水平的大致概念:

l  一隻好的母火雞價值100個新鮮可可豆,或120個已經萎縮了的可可豆。

l  一隻公火雞價值200個可可豆。

l  一隻野兔或森林兔價值100個可可豆。

l  一隻小兔子價值30個可可豆。

l  一個火雞蛋價值3個可可豆。

l  一個新鮮摘下的鱷梨價值3個可可豆;一個完全成熟的鱷梨價值1個可可豆。

l  一個大番茄價值1個可可豆。

l  一個大美果欖,或兩個小的,價值1個可可豆。

l  一隻大墨西哥鈍口螈(蠑螈目動物,阿茲特克的美味佳餚)價值4個可

可豆,一隻小的價值2個或3個可可豆。

l  一份塔瑪利價值1個可可豆。

l  玉米餅卷魚肉價值3個可可豆。

任何時候一種貨幣獲取了某種價值,狡猾的人就開始行騙,阿茲特克人也不例外。薩阿貢從本土人處得到的「情報」顯示,可可豆的造假行為如下:

奸詐的可可豆賣家,奸詐的可可豆交易商,騙子們會偽造可可豆。他把可可豆放在熱灰中烘烤,通過把新鮮可可豆變得白一些來造假;他把它們放在熱灰中攪拌,然後用白灰、白堊土和溼土加工,放在溼土中攪拌。用莧菜麵團、蠟和鱷梨核(打碎成小顆粒使之看上去像可可豆的形狀)偽造可可豆,把可可豆殼包在外層。發白的新鮮可可豆和萎縮的、長得像辣椒種子一樣的,破碎的、空心的、細小的可可豆混雜在一起。他還加入野生可可豆欺騙人們的眼睛。

阿茲特克人的偽造技術堪稱一流,他們還開始將這種能力應用到偽造西班牙金銀幣上。假幣的泛濫使得新西班牙的第一任新西班牙總督安託尼奧·德·門多薩(Antonio de Mendoza)驚慌失措,1537年,總督還寫信向西班牙國王匯報說他無法阻止貨幣的造假行為。

每次一個阿茲特克人用稍微上了色的葫蘆杯子喝巧克力時,可以說都在喝著真金白銀;在我們的文化中,唯一能與之等同的便是用一張20美元紙鈔點雪茄的行為。由此,消費巧克力是精英階層的特權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阿茲特克帝國而言,可可不僅具有經濟和美食兩方面的價值,還肩負著深刻的象徵意義。翻開前殖民時期的一本儀式書《費傑爾瓦利 - 馬耶爾抄本》(Codex Féjérváry-Mayer),其中折起的一頁,繪於後古典期晚期帝國某處的一幅畫中,可可樹作為一個象徵宇宙的陣圖(若你願意,也可稱之為壇場)的一部分,分別放置在四個方位和中間位置。它是南方之樹,南方象徵著死亡之地,與血的顏色——紅色聯繫在一起。樹的頂端有一隻金剛鸚鵡,象徵著可可的來源地——炎熱之地;而樹的一面站著米克特蘭堤庫特裡(Mictlantecuhtli)——死亡之地的主宰。

知識分子階層——祭司、詩人和哲學家,偏好用兩個詞或短語組成的隱喻來暗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其中一個隱喻是約洛特(yollotl)、埃茲特利(eztli),意為「心臟,血液」,這是一個頗為難懂的、僅限某個圈子明白的巧克力隱喻。薩阿貢的本土「情報線人」(知識分子)曾就這個話題提供了許多信息,因此:

這個俗語說的就是可可,因為它非常珍貴,過去前所未有。一般的平民、貧民不能飲用。因此有了這樣的俗語:「心臟、血液使人懼怕。」而且,這個俗語還包含著這樣的意味:巧克力就像曼陀羅草(曼陀羅屬植物,一種強力的致幻藥)一樣;也被視為同蘑菇具有類似的功效,都能令人中毒、沉醉。如果飲用巧克力的是一個普通人,這就是一個不祥之兆。在過去,只有統治者,或是偉大的戰士,或是將軍可以飲用巧克力;也或許兩三個擁有財富之人(如商人)可以飲用巧克力。並且,巧克力難以獲取,他們喝得有限,因為巧克力不能輕率地飲用。

這一段文字難倒了學者們,因為並無證據顯示巧克力,除了可可鹼和咖啡因的興奮效果以外,有任何能夠改變人的精神狀態或使人迷醉的性質。很有可能這些關於這種異域飲品效力的描述,是出於阿茲特克人節制欲望的觀點,為的是強調禁奢法對於巧克力消費的約束。

此外,可可豆莢也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術語,用在儀式當中,指代將人祭的心臟挖出的過程。艾瑞克·湯普森曾做過一份針對瑪雅和阿茲特克的可可的前沿研究,其中顯示,這種象徵可能是來自心臟和可可豆莢兩者形狀有相似之處,但另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解釋是「兩者都是珍貴液體——血液和巧克力的儲存器官」。

特蘭城一年一度舉行的盛大壯觀的儀式上,可可與剖心的行為直接聯繫在了一起。這個儀式要求每年一次選擇一個擁有完美身體的奴隸,扮演偉大的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40天間,他要穿著代表神祇的衣服和飾品四處走動,被人們當作真正的神祇而崇拜(然而,夜間他卻會被鎖在一個籠子裡以防逃跑)。而後,在獻祭的前一晚,神廟長老們會告知他即將死亡的事實,隨後他必須表演一場舞蹈,並表現出對自己命運的喜悅之情。如果他沒有這麼做呢?杜蘭對可怕的補救措施作出了描述:

……如果他們看見他的臉上流露出悲傷的神情,停止了快樂的舞蹈,無法展現出喜悅和高興,那麼他們會為他準備好一個惡毒可怕的詛咒:他們馬上拿來獻祭用的刀子,洗掉上面沾著的前人血跡,用那骯髒的水衝制一杯巧克力讓他喝下。據說這杯飲料會讓他幾乎失去意識,忘卻別人與他說過的話。然後他會回到之前快樂愉悅的舞蹈當中……人們相信,巧克力飲品的蠱惑性使得他是帶著極大的快樂,心甘情願地赴死。這種飲品被稱為「伊茲帕卡拉特爾」(itzpacalatl),意思是「洗濯黑曜石刀鋒之水」。他們之所以要給他巧克力飲品,就是相信如果一個人因為要獻祭而悲傷,將會帶來極為不祥的徵兆,未來會發生非常可怕的災禍。


《費傑爾瓦利—馬耶爾抄本》的一頁,此書成於前哥倫布時期的阿茲特克帝國,具體地點不詳。書中描繪了宇宙的四個部分,四棵世界之樹,以及九位神祇,還有神聖的曆法。右邊即象徵著南方的可可樹。

胡安·德·託爾克馬達後來評論道,伊茲帕卡拉特爾讓他「閃耀著靈魂與勇氣之光」。巧克力這一冒著血腥氣的象徵意義可能還滲入了軍隊之中,因此才會作為軍隊的補給品(「酒後之勇」的某種前身,雖然沒有證據支持)。儘管如此,在新的「老鷹騎士」或「捷豹騎士」(即最勇敢、俘虜最多敵人的戰士)的受封典禮上,巧克力會作為飲品出現。對於這些猶如華格納戲劇當中的那些騎士英雄一樣,對遭受了漫長的戰爭之苦的戰士們而言,巧克力,帶著如血的象徵意義,為阿茲特克戰士們疲憊的身軀注入了真正的能量。


經過發酵和乾燥,可可豆豆莢中果肉包裹著的種子變成了尖頭狀,進行烘烤和研磨後便成了巧克力飲品。

但是,可可和巧克力還有更深一層的象徵意義。阿茲特克的皇室和貴族熱愛音樂、歌曲、舞蹈和詩歌。偉大的詩歌,許多從阿茲特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歌,韻律都很契合宮廷內樂鼓點的節奏,其中最好的詩歌由特斯科科的詩歌之王內薩瓦爾科約特爾所創作。雖然很多詩歌表達了深深的悲觀主義以及對生命之短暫的痛苦認識,但也有很多詩歌慶頌了生命的愉悅美好。而巧克力,尤其是霍奇可可瓦特——「花朵可可」,即是作為驕奢淫逸的一種隱喻。但即使是這樣的詩歌,也清醒而痛苦地指出,我們終將在這個世界上消逝。我們就以一首內薩瓦爾科約特爾的詩歌來結束對阿茲特克世界的探索吧:

我的朋友們,站起來吧!

王子們已一無所有,

我是內薩瓦爾科約特爾,

我是一位歌者,

金剛鸚鵡之首。

拿起你的花朵和你的扇子,

帶著它們去跳舞吧!

你是我的孩子,

你是約約恩汀(Yoyontzin)。

舉起你的巧克力,

這可可樹上的花朵,

一飲而盡吧!

跳舞吧,

唱歌吧!

不是在我們的房子裡,

我們並不居住於此,

你也終將離去。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 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巧克力裡的「可可」其實營養好?減憂鬱還能護心保養?
    巧克力中含有香濃的可可,一般人會把巧克力視為糖果零嘴,但撇除糖分等額外的調味,巧克力中的可可是一種具有保養健康的食材與成分,裡頭的營養不容小覷!據說可可能幫助抑制胃口、讓人變快樂,還能保養心臟?巧克力中的可可營養超多,在早期卻不作為食物,反而當作貨幣?
  • 歷史:可可豆在瑪雅以及歐洲的歷史!
    Maya將烤好的可可種子糊與水,辣椒和玉米面混合在一起,在罐子之間反覆轉移混合物直到頂部被厚厚的泡沫覆蓋,從而調味巧克力。瑪雅人對可可有很多用途。它被用於官方儀式和宗教儀式,節日和節日,作為喪葬儀式,作為貢品和用於藥用目的。可可本身以及用於製備和供應可可的器皿和器具都被用作重要的禮物和貢品。可可豆被用作貨幣,從鱷梨到火雞再購買任何東西。
  • 可可飲料起源於公元前1千年
    從可可樹(Theobroma)中提取而製作的飲料,在阿茲特克人(Aztecs)及其同時代的各種社會及宗教儀式中被廣泛應用,至此在16世紀的中美洲可可成為最珍貴的商品之一。
  • 尋找可可的故鄉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喝一杯熱可可,溫暖頓生。獨特的香味既縈繞在鼻尖,又充盈於味蕾,可可不僅是老少皆宜的飲品,還是風靡世界的巧克力的主要原料。然而又有幾人知道,這種不起眼的棕色粉末,它的家鄉在哪裡?歐洲雖被譽為巧克力工廠,但細心的人卻發現,歐洲大陸並沒有可可樹種植園,幾乎全球的巧克力原料——可可皆來自拉美地區。
  • 阿茲特克人眼中的日食
    眼中,與同時代的歐洲人與亞洲人相比,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儘管如此,知道年份(特別是知道阿茲特克人如何紀年)也足夠了。我們可以結合現代天文學工具精確地重現幾個世紀前的日食事件,也可以結合其他文明的歷史日食記錄,從中選擇阿茲特克人可以看到的那些,以供對比參照。關於日食的迷信 阿茲特克人在他們歷史上記下了一些重要的日食事件。
  • 消亡的阿茲特克人 遺失的國王神秘寶藏
    這棟樓的原址是已經消亡的阿茲特克人的國王宮殿。今天雖然已看不到任何宮殿的痕跡,但墨西哥人希望通過這棟摩天大樓來記錄阿茲臺克人的偉大與不朽。不僅是這棟摩天大樓,阿茲特克人所留下的痕跡在墨西哥幾乎無處不在。他們的國徽便是阿茲特克人的典型象徵。傳說中,阿茲特克人在天神的啟示下,當發現仙人掌上有一隻雄鷹吃一條蛇的地方,就是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 食用可可有哪些好處?跟咖啡有區別嗎?
    我和一群其他來客坐在一起,一旁的火苗熊熊地燃燒著,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一杯可可。主持人先是讓我們感謝火焰(火),感謝天空(空氣),感謝地面(大地),以及感謝彼此(水)。然後我們同時開始喝杯中的飲料。 不知道它是怎麼調製出來的,但是非常的可口。我們被告知要小口啜飲,慢一點喝,但我很快就全都喝光了,因為太好喝了。它的口感既甜又辣,具有濃鬱的可可味道。
  • 尿液漱口、人泥春藥,古羅馬人的「噁心」程度超乎你想像……
    4.人血做藥魯迅先生筆下的「人血饅頭」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樣的怪現象也能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的羅馬人認為角鬥士的血有治療癲癇的功效,所以戰敗死去的角鬥士,血就會被當藥的搜集起來。甚至還有人會把角鬥士的肝挖出來生吃。在羅馬禁止角鬥士活動之後,這藥物取材轉移到了被斬首的囚犯身上。
  • 無味春藥馬來西亞面市 試飲女郎昏迷10小時
    聯合晚報5月17日報導:馬來西亞巴生出現中國人兜售春藥的事件已屢見不鮮,最近,又有新款春藥如「美國辣姝」、「紅蜘蛛」全新面市,而且藥力奇強,可以使女性昏迷狀況持久,恐怕會成為瞥伯和不法之徒加埔四哩華人協會會長陳學璋指出,該名女郎曾兩度試藥,飲下兩小瓶無色無味的春藥,馬上全身發燙和口渴,然後進入10小時的昏迷狀況;女郎發現事態嚴重,將這些春藥交給他處理,避免落入不法之徒手中。「這位蕭小姐向我說,她時常都會泡迪斯科,有喝酒和有吃搖頭丸的習慣。儘管如此,她還是抵抗不了有關春藥的奇強藥力,更何況是普通的少女,一旦喝下後,將更容易令人擺布。」
  • 成人保健品店大賣春藥 初中生書包裡暗藏催情粉
    25日,記者在長沙市一些「成人保健品店」暗訪,發現一些成人保健品內販賣春藥,「催情粉」、「暗香」、「紅蜘蛛」等春藥隨處可見。省衛生監督所負責人介紹,這種行為顯然是違法的。門口寫著「性保健、春藥」的招牌。記者推門進入,在不足4平方米的店內,擺滿了印有赤裸人體外盒包裝的「夫妻藥品盒」,各式「保健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記者在櫃檯靠右側看到,「紅蜻蜓」、「暗香」等產品,粉狀、片狀、水劑一應俱全。記者注意到,「紅蜻蜓」等性藥寫得非常露骨,諸如「本品無色無味,可迅速溶解於任何酒水及飲料中而不易被發現」等。
  • 可樂加味精等於春藥?喝可樂有哪些危害?
    當然這些傳言大多都被證實只為博眼球並無科學依據,固然西瓜和桃子一起吃不會有問題,可也有人說可樂加味精等於春藥,這又是真的嗎?供圖/cfp可樂加味精等於春藥?網上有傳言說「可樂+味精=春藥」,並且還有人還言之鑿鑿:「試用過這個配方,的確能夠激發性慾,只是水平不一」等等,日常的吃喝混合起來能催情,這是真的嗎?可樂是常見的飲品,味精在家庭的廚房也可以輕易找到,雖然一般不會將兩者直接混合飲用,但用常理推測可知,如果兩者加一起真能起到春藥般的效果,那麼相關社會案件早就泛濫成災了。
  • 「書摘」韋伯|《儒教與道教》結論:儒教與清教
    數不勝數的禮儀枷鎖卡著中國人從胎兒到死祭的生活。瑣碎之極,尤其是一切細節都得信守不渝,簡直到了無以倫比的地步。(P286)這些禮儀約束構成了民族學研究的一大寶庫,W.格魯伯的研究就充分利用了這一寶庫。其中一部分顯然來源於巫術,特別是驅邪術。另一部分則成為道教和還要進一步討論的民間佛教的包袱,這兩種宗教在民眾的日常生活領域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 鄭州火車站性用品商店用春藥冒充「迷幻藥」
    「這不是迷幻藥,而是泰國春藥」 性用品店售違禁藥蒙人被查時店主極力狡辯  一男子來鄭州出差時曾被人用「迷幻藥」迷倒,前兩天他再次來鄭州出差時,發現路邊有賣「迷幻藥」的小廣告,遂向本報反映。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鄭州火車站附近一些性用品商店,用春藥冒充「迷幻藥」蒙人。
  • 書摘|古希臘的汙點:文明源頭也曾流下人祭鮮血
    米諾斯人是善於貿易和航海的民族,他們製作的陶器遠播埃及,其藝術也深受埃及人的影響。米諾斯人有自己的文字,但我們尚未破譯。他們看上去並不尚武善戰。米諾斯的藝術和建築令人矚目,宮殿的牆壁繪有躍出海面的海豚。在人們的最初印象中,這裡是一個快樂、平和、由女性主導的社會。在粗大的紅色廊柱和完備的排水系統之間繪有公牛起舞的圖案,還有人們採集番紅花的場景。
  • 古代人的「春藥」讓人大吃一驚!而且有的我們常能看見
    現代男生女生從戀愛到結婚,少不了男歡女愛的過程,這是兩性之間的結合,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歡娛,很多人為了讓這種歡娛變得更激烈更長久,會服用春藥輔之。那麼有人會好奇在古代有沒有類似「春藥」的東西讓男女結合更加持久呢?下面小編就簡單介紹一些古代人的「春藥」製品。1 生菜。
  • 神奇的存在:可可茶
    喝茶確是一種養生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有一些人,想喝又不敢喝。  有人說,「凡醉三分醒」,而有人,卻害怕,「清醒到天明」,說的就是那些喝茶睡不著的人。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王登良說: 可可茶不含咖啡鹼, 只含可可鹼, 喝茶後睡不著覺的人喝這種茶比較適合。
  • 「心上人我在可可託海等你」什麼歌?《我在可可託海等你》誰唱的
    近段時間以來,在網上有一首十分火的歌,這首歌當中有一句歌詞是:心上人我在可可託海等你,這是一首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我在可可託海等你》,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1、心上人我在可可託海等你是什麼歌  「心上人我在可可託海等你」是歌曲《我在可可託海等你》,演唱者是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