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古希臘的汙點:文明源頭也曾流下人祭鮮血

2021-01-15 網易新聞

本文節選自:《BBC世界史》,作者:[英]安德魯·瑪爾,譯者:邢科、汪輝,後浪出版社策劃,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米諾斯文明是第一個歐洲文明(從大約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1160年)。儘管如此,米諾斯文明的中心克裡特島位於希臘半島的南方,遠離希臘本土。米諾斯人是善於貿易和航海的民族,他們製作的陶器遠播埃及,其藝術也深受埃及人的影響。米諾斯人有自己的文字,但我們尚未破譯。他們看上去並不尚武善戰。米諾斯的藝術和建築令人矚目,宮殿的牆壁繪有躍出海面的海豚。在人們的最初印象中,這裡是一個快樂、平和、由女性主導的社會。在粗大的紅色廊柱和完備的排水系統之間繪有公牛起舞的圖案,還有人們採集番紅花的場景。不過,米諾斯文明作為一種有關歷史的警示——而非來自歷史的警示——尤其有用,它警示我們如何喜歡將歷史浪漫化。

克裡特島的克諾索斯王宮是地中海東部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之一,被發掘面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克裡特島是一個散發著迷迭香氣味的炎熱小島,觀光者都會愛上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島嶼。克裡特島曾毀於一場大地震,震中就在聖託裡尼島。人們竊竊私語,認為這裡簡直就是「失落的亞特蘭蒂斯」。許多現代歐洲人都會如此想像自己的先祖:他們崇尚和平、愛好藝術、無憂無慮,卻慘遭厄運。這個故事一半是伊甸園,一半是鐵達尼號。不過,這些都是胡扯。

至少以我們的標準衡量,克諾索斯王宮有著一定的年頭。它的建造日期可以追溯到1905年到1930年之間——不是公元前,而是公元後。一位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克裡特島上第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與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和勒·柯布西耶設計的現代建築一樣,克諾索斯宮也飽受非議。如今,日益擴張的城市正逐漸蠶食這片遺蹟。但凱茜·吉爾發現,克諾索斯王宮恰好適合這種局面:「今天,全希臘到處都是爛尾的現代主義廢墟,低矮醜陋,『瘦骨嶙峋』,幾乎沒有攀爬的餘地。」

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爵士終其一生都致力於重建一座半真半假的青銅時代王宮——其中充斥著各種仿古畫。克諾索斯王宮是由一位希臘當地的古物學家發現的,並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發掘。伊文思受過良好的古典學教育,其從事造紙生意的家庭非常有錢。在克裡特島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後,伊文思就買下了整個王宮遺址。伊文思的朋友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裡曼在1871年發現了特洛伊城遺址(但不慎毀掉了其中一部分)。與他這位朋友一樣,伊文思也把自己視為溝通古今世界的橋梁。他認為,古典時代更質樸、更高尚,喚醒這段記憶有助於抹去骯髒的工業社會給現代歐洲留下的汙點。正如吉爾所言,精神的渴望為伊文思注入動力,令他神採奕奕,希望在現代世界中「重現異教文化的魅力」。

為實現夢想,伊文思首先用木料和石膏加固嚴重受損的建築物。隨後,他又逐步運用新近發明的具有柔韌性的鋼筋混凝土改造這些建築。從某種程度上說,伊文思重新構想的克諾索斯王宮建築群精確、合理。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些建築只是現代人的臆想。伊文思正在尋找一處安靜祥和、沒有性禁忌的天堂。在克裡特島,他沒有發現任何軍事要塞存在的證據。不久之後,他委派了一批現代藝術家去「潤色」那些古老的壁畫。但這些人的工作太過徹底,簡直是在創作全新的畫作。有一對瑞士裔的法國人父子,他們的名字都叫埃米爾·吉耶隆。這對父子創作了許多仿古畫,但這些作品完全沒有事實依據,與米諾斯文明相去甚遠。儘管如此,這些仿古畫在世界各地一再被複製,而他們的造假工作從未中斷。

根據伊文思的臆想,這些仿古畫加入了非洲黑人戰士的形象。他們受米諾斯人的僱傭,侵入希臘本土。伊文思經常把希臘人與日耳曼人的窮兵黷武聯繫在一起。精明的觀察者一定感覺事有蹊蹺。在參觀伊拉克利翁博物館展出的畫作時,英國小說家伊夫林·沃寫下了自己的疑惑:「這些畫家將精準重現米諾斯文明的狂熱與偏好《時尚》封面的癖好混在一起了。」即使是「米諾斯」這個名字也源於伊文思的信念,他認為這座宮殿是著名的米諾斯王迷宮的原址。在這裡,古典神話英雄提修斯殺死了半牛半人的怪物米諾陶洛斯。這則神話將米諾斯王安置在克裡特島,而米諾陶洛斯在迷宮中會吞食雅典的童男童女。這個故事聽起來實在有些血腥。至於米諾斯人如何稱呼自己,我們已不得而知。

從這些殘垣斷壁中,我們能獲知哪些有關米諾斯人的真實信息?他們的文明存續了大約1300年。米諾斯人經歷了一系列自然災害,其中包括一次極具破壞力的大地震、一次火山大爆發,以及一場大海嘯。這場海嘯摧毀了沿海的居民區和他們所有的重要船隻。近期的考古發掘表明,克裡特島經歷過類似2004年亞洲大海嘯造成的巨大破壞。米諾斯人的「宮殿」分布在克裡特島各地,由石子路連接在一起。那裡是城市中心、宗教中心和貿易中心。米諾斯人的商品包括錫、繪有圖案(而非仿製)的精美陶器、各種食物和油品等日用必需品。他們的農業生產很發達。人們信奉公牛崇拜,通常由女祭司主持宗教活動。在娛樂活動和宗教儀式中,米諾斯人會縱身躍過公牛,抓住牛角以控制公牛的身體——我們可以在古代壁畫中看到這一場景。與現代的鬥牛相比,這種行為要危險得多。即使他們的藝術品沒有後世贗品那般華麗,其線條的繁複程度已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

米諾斯文明也有黑暗的一面。當代人認為,米諾斯人確實爆發過戰爭,也確實有用於防禦要塞的城牆。在克諾索斯王宮附近,有一處名為阿尼莫斯皮利亞的考古遺址,那裡挖掘出一座神廟,它質樸無華,一如伊文思想像中克諾索斯王宮的樣子。1979年,由希臘人領銜的考古隊在神廟中發現了三具骸骨。顯然,這些人死於火山爆發的餘波。考古人員認為,其中一具骸骨屬於一位28歲的女祭司,另外一具骸骨屬於一位男祭司,而第三具骸骨則屬於一個18歲的男孩。男孩被綁縛著,身體蜷縮成胎兒的姿勢,身上插著一把精美利刃。黑色的骨頭與白色的骨頭排列在一起,這說明在災難來臨時,他已失血過多,瀕臨死亡。顯而易見,這個男孩是人祭,用來平息火山爆發。

米諾斯文明遠不是一個寧靜祥和、羅衫飄逸和喜愛海豚的社會,其血腥程度不亞於任何社會。就像最早的克羅馬農人一樣,他們可以將藝術之美與同類相食融合在一起。同樣,在歐洲文明初始階段,人們也會將美麗事物和活人獻祭融合在一起。大自然反覆無常,人們難以適應氣候,狩獵—採集者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應對大自然的挑戰。同樣,他們的後裔米諾斯人也要努力應對大自然的威脅,而這些威脅足以毀掉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此之後,人類才開始學習如何改造自然。然而,除一些宜居的河谷外,人類能否取勝還是未知數。

米諾斯文明的結局撲朔迷離。大多數學者認為,米諾斯文明不可能毀於某一場大災難,而這是在導遊那裡常見的說法。儘管如此,反覆出現的火山爆發和大地震使米諾斯人元氣大傷。因此,對於從希臘本土入侵克裡特島的邁錫尼人來說,米諾斯人簡直就是個「軟柿子」。講希臘語的民族取代了已經滅亡了的米諾斯精英階層。但好景不長,希臘人的文明也很快神秘消失了。正如我們即將看到的那樣,地中海世界生機勃勃的青銅時代戛然而止,留下的謎團不斷撩撥人心。

到此為止,夏娃的後代已經奠定了現代世界的基礎。在長達5萬年的時間裡,那些我們叫不出名字的人類完成了大部分奠基工作,而他們使用的大多數語言至今仍難以索解。他們清理森林、發明農業、建造第一批城鎮,並且在數學和文字領域向前跨了一大步。發明文字之後,人類才能留下名字和故事。他們創建了一整套等級制度,培養出軍事精英。是的,他們已經發明了戰爭!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 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古希臘神話中女神形象的源頭:從愛琴文明到古風時代
    引言「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薩蠻》在古希臘文化中,女神的形象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女性的代表,女神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融入了許多社會現實因素,雖然說女神這一人物並不是真實存在於人類社會中的,但是,通過古希臘人對於女神形象的描繪,我們也能夠分析出當時的社會對於女性有著怎樣的寄託。
  •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時期,希臘人民在贏得「希波戰爭」的勝利之後,開始了文明大發展,先是在政治、文學、藝術、經濟、宗教神話、哲學等文化方快速地走向了繁榮,於是,「希臘文明」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
  • 古希臘眾神的混亂家族史,武大教授趙林:那是古希臘文明的光芒
    武漢大學教授趙林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書中,為我們將「古希臘神話」做了一個總結: 古希臘神話是在對神和英雄的崇拜過程中產生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古希臘故事的文化魅力和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甚至是文明傳承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 想要了解古希臘文明?那首先得聽他們的神話故事!
    說起古希臘,我們最先想到或許是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但是作為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希臘就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奧運會。雖然古希臘文明早已被羅馬帝國終結,但卻對後世卻有著無法企及的影響。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就是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作為標杆的。即使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身邊仍然有著古希臘文明的影子。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不光這些文化符號和隱喻,就連現代的哲學,科學,社會制度,無一不能從古希臘文化中找到源頭。換句話說,讀懂了古希臘,我們不僅會對很多現代文明中的意象和符號會豁然開朗,而且還能更加深刻得認識人類文明的歷史與現狀。現在網際網路上關於希臘文化的信息可謂琳琅滿目,魚龍混雜,我們當然不會滿足於瑣碎零星,或者難辨真假的知識。
  • 一束古希臘文明的光,帶你穿越歷史,與諸神共返古老的精神家園
    這部電影使我與古希臘文明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一直希望弄懂古希臘文明是怎麼回事,以及古希臘人如何從0到1創造出驚艷后世的制度和文明。最近拜讀了趙林教授編著的《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上下兩冊書,自己才了解到原來古希臘文明被稱為」西方文明的搖籃」,是整個西方文明的源頭。換句話說,全面了解古希臘文明,就等於拿到了一把解開西方文明之謎的金鑰匙。
  • 西方文明發源地,不是古希臘也不是古羅馬而是這裡
    提起西方文明的發源,你會想起什麼?古希臘?古羅馬?這些都沒錯,古希臘和古羅馬對於西方文明的影響無可替代,那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的文明是從哪裡來的?而是從這兩個地方: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古埃及,尤其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 許凱的遊記//在古希臘文明的映照下
    許凱老師的遊記,把我們帶進了古希臘的文明世界, 使我們對古希臘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這篇散記值得一讀。作者認為:古希臘歷史完全是西方人憑空捏造出來的,古希臘的一切典籍都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偽高手炮製杜撰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不可能在古希臘時代寫出上百萬字的著作,那時的文獻是寫在羊皮紙或者埃及紙草上,根本無法保存。在他看來,古希臘哲學根本不存在,是一種文化虛構。
  • 古埃及人是白種人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古埃及有何關係?
    歐洲人從來沒有說過古埃及人是白種人;再者,古埃及人也不是「黃種人」。從古埃及的壁畫和雕像來看,他們的膚色偏向於「棕紅色」從壁畫中來看,古埃及人的膚色完全不是黃色,尤其是與其他同色物體對比來看。實際上,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人的膚色和古埃及人的膚色最為接近,因此推測,人的膚色和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中間這老頭兒是義大利人,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安妮—海瑟薇的映襯下,他的皮膚明顯偏棕紅,與古埃及人非常相似。回到正題,即便承認古埃及人不是白種人,對歐洲人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 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丨文稿
    一、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的由來 (一)文明的含義 我們比較古希臘文明和華夏文明,首先要知道文明是什麼。 (二)文明的判斷標誌 我們目前已知的人類歷史大約有250萬年,但是文明史只有五千年,可以說是非常短暫的。因此,許多歷史學家、哲學家認為五千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都處在同一歷史階段上。因為未來人類文明的歷史還可能有一千個五千年、一萬個五千年,我們目前還處在人類文明史的嬰幼兒或童年時期。
  • 走進幾千年前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探究古希臘神話起源與文明歷史
    奧運會的全稱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雖然這個兩千多年前面積並不大的國家對當今世界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一提起「古希臘」這個名字,很多人首先想起來的還是它那些有關於神話的傳說。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也涉及到神話。
  • 公元前457年,古希臘人雕刻了奧林匹亞宙斯巨像,如今巨像去哪了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四大古國中不容被忽視的一個燦爛文明,從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146年,在6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古希臘以自己獨特的魅力,成功的影響了西方文明。古希臘時期是文明大爆發的時代,西方最早的文學,科技,藝術等,都在此時有了奠基性的發展,當然,古希臘的神話也同樣顯得尤為亮眼。
  • 古希臘的高度理性主義
    其實所有商朝的人都像商王一樣,很迷信,都很自然地認為整個世界所有事情都是神靈支配的。而在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宗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不那麼起眼,神廟只是神來暫住幾天的地方,不是人們宗教集會的固定場所,也沒有其他古老文明裡面專職的祭司群體,古希臘的政治權利也不是神權統治。
  • 書摘|《為權利而鬥爭》
    他畢生以法學為志業,儘管他頗有音樂天分,且後曾領導過吉森音樂協會。高中畢業後,他像其幾乎所有的長輩一樣步入法學大門,先後求學於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慕尼黑大學,最後在柏林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那是1842年。3年之後,他被瑞士巴塞爾大學聘用 為正教授,時年僅27歲。
  • 「書摘」韋伯|《儒教與道教》結論:儒教與清教
    同真正的古希臘人一樣,儒家也沒有任何倫理的先驗寄留,沒有超凡的神的戒命同被造物現世之間的任何緊張關係,沒有對來世目標的任何嚮往,沒有任何原惡概念。誰遵循為人的平均能力設置的戒命,他就無罪了。哪裡有這種不言面喻的前提,基督教傳教士要想在那裡喚起有罪感只能白費力氣。一個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會斷然反對永遠被「罪」牽制。
  • 智慧樹《古希臘文明》2019最新答案學習指南
    智慧樹 古希臘文明 答案古希臘文明作為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恆久意義和獨特魅力,古希臘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獨樹一幟,是西方文明的根源,創造了哲學和科學、民主政治,對現代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隨著中國發展成為世界性大國,國家對具有世界視野的優秀人才的需求
  • 書摘|人祭、春藥、金錢:阿茲特克人的可可痴迷症
    唯一來自平民階層,得以一嘗巧克力美味的人似乎只有徵途中的士兵。祭司並不是巧克力的消費者,幾乎可以肯定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必須過著極度樸素、苦修般的生活。對比而言,現代的神父或牧師們常常在進餐時飲用香檳的行為,頗讓人驚詫。
  • 「似動非動」的靜態之美,古希臘雕塑從無到有的鮮活姿態
    古希臘時代的雕塑藝術創作歷經了一個漫西方藝術的起源說起來是從古希臘時代說起,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的源頭,其早期思想藝術體現在西方藝術發展的方方面面,現如今在各大歷史博物館,還有不少古希臘時期留下來的藝術品,至今仍然在訴說著古希臘藝術的輝煌
  • 遠古文明曾高度發達!人類文明只是一個死循環?
    部分專家認為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人類還沒有進化完成,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出現在大約七百萬年前,對於這個假設,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是從元謀人會用火來看,三百萬年是比較靠譜的。那麼在很久很久的以前,在人類存在的那麼多年裡,難道就沒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嗎?某些人說的遠古文明曾高度發達,人類文明只是一個死循環這是可能的嗎?時尚圈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那文明圈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看下那些我們解釋不了的東西。
  • 穿越去古希臘:宙斯誘拐歐羅巴,王子好細腰,揭開古希臘神秘面紗
    馬克思曾說:「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為什麼古希臘神話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古希臘文明又是如何發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