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理解什麼是核酸檢測?從探索DNA結構背後的故事開始

2021-01-09 英倫雲學

從去年開始,新冠疫情幾乎每天都沒有離開過熱搜榜, 可以說這是近幾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面對全人類共同的災難,你是否想過這也許是孩子們學習和成長的絕佳機會?

在如今這個肉搏的世界裡,孩子們的成長從來不只是課堂課本上的那段時間那點知識,當帶著孩子們去核酸檢測時,你是否想過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理解這種檢測的重大意義呢?

核酸檢測最根本最核心的是檢測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或者RNA,而且每種病毒的遺傳物質各有不同。而這次新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就是單鏈RNA,也是它最核心、最明確最準確的標誌,因此我們檢測到新冠病毒的核酸時就可以確定有新冠病毒的存在。

但是讓孩子們去了解這些就太難了,因為他們對核酸甚至都沒有基本的概念,什麼是DNA?位於人體的那個部位?為什麼DNA有遺傳物質的作用?DNA是如何被發現的?DNA和RNA又有什麼關係?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又有什麼重要意義呢?如何讓孩子們條理清晰地了解這部分知識,激發他們自主探索的興趣?

從DNA結構的發現故事講起...

DNA之父——James Dewey Watson、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和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1951年春天,一直對基因的奧秘深感興趣的Watson,出席了在義大利舉行的生物大分子結構會議。會上,英國著名生物物理學家Wilkins在報告中展示了一張DNA的X射線衍射的幻燈片,給Watson留下了極其深刻印象。

這年秋天,Watson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地什實驗室工作。在這裡,他遇到了同樣對DNA的結構著迷的Crick。

物理學家出身的Crick對衍射圖譜的分析十分熟悉,能夠幫助Watson理解晶體學的原理,而Watson可以幫助Crick理解生物學的內容。

當時,科學界對DNA的認識是:DNA分子是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單位連接而成的長鏈,這4種脫氧核苷酸分別含有A、T、C、G四種鹼基。Watson和Crick以Wilkins和其同事Franklin提供的DNA衍射圖譜的有關數據為基礎,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結構。

Watson和Crick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雙螺旋和三螺旋結構模型,在這些模型中,鹼基位於螺旋的外部。但是,這些模型很快就被否定了。

在失敗面前,Watson和Crick沒有氣餒,他們又重新構建了一個將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鹼基安排在螺旋內部的雙螺旋。在這個模型中是相同鹼基進行配對的,即A與A,T與T對,但是,有化學家指出這種配對方式違反了化學規律,於是這個模型又被拋棄了。

1952年春天,奧地利的著名生物化學家Chargaff訪問了劍橋大學,Watson和Crick從他那裡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於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於胞嘧啶(C)的量。

於是,Watson和Crick又興奮起來,他們改變了鹼基配對的方式,讓A與T配對,G與C配對,構建出新的DNA模型。

結果發現:A-T鹼基對與G-C鹼基對具有相同形狀和直徑,這樣組成的DNA分子具有穩定的直徑,能夠解釋A、T、G、C的數量關係,同時也能解釋DNA的複製。當他們把這個用金屬材料製作的模型與拍攝的X射線衍射照片比較時,發現兩者完全相符。

1953年,Watson和Crick寫出《核酸的分子結構一脫氧核糖核酸的一個結構模型》論文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載,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62年,Watson,Crick和Wilkins三人因這一研究成果而共同獲得了諾爾生理學成醫學獎。

① DNA是由幾條鏈構成的?它具有怎樣的立體結構?

② 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質組成?他們位於DNA的什麼部位?

③ DNA中的鹼基是如何配對的?他們位於DNA的什麼部位?

④ 資料中涉及到哪些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這對你理解生物科學的發展有什麼啟示?

在英國初中教育中,生物老師讓孩子們通過文本閱讀初步了解DNA的雙螺旋結構,體會到科學家們通過團結協作,共同研究發現真理的過程。

物理、化學、生物多學科的合作才能發現DNA的平面結構和立體結構。這也更好的理解了為什麼DNA能夠儲存遺傳信息,在親代和子代的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同時,老師帶領孩子們動手製作DNA雙螺旋結構,讓理論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會得到提高。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DNA結構的密碼,深刻體會團隊協作的力量,逐漸形成工程學的思維,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和成長意義重大。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到底是什麼?
    RNA 全名為核糖核酸,核酸檢測,針對的就是它。組成 RNA 的最小結構叫核糖核苷酸,有 A、U、C、G 4 種。組成 RNA 的最小結構叫核糖核苷酸,有 A、U、C、G 4 種。SARS2 病毒,已經完成測序,它大約有 3 萬個字母組成。這些年測序技術確實發展很快,02 年 的 SARS 病毒用了 5 個月完成測序,這次據說僅用了 10 天。
  • 石家莊萌娃「預習」核酸檢測,面對挑戰這樣幫孩子最有效
    寶媽幫萌娃「預習」核檢獲網友稱讚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條視頻,石家莊七歲的小女孩波妞,即將要面臨核酸檢測。相信做過檢測人都知道,雖然檢測不疼不癢,但是可能會造成乾嘔,讓人不舒服,看看那些明星核檢的表情就知道了。對於小朋友來說,核酸檢測更是像打預防針一樣,充滿未知的恐懼。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什麼意思?如何進行核酸檢測?試劑盒是什麼?
    目前核酸檢測是確認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也是患者確診的重要流程之一,但你知道新冠病毒是如何進行核酸檢測的麼?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核酸檢測全過程。第二,樣本準備區,負責對樣本的核酸進行提取、貯存,擴增反應管制作。第三,擴增區則是擴增複製核酸樣本,擴增反應體系的配置和核酸的提取加入要在擴增區內進行。第四,擴增後分析區就是分析樣本內核酸能能否與標準樣配對,通過儀器檢測的到,就判斷成陽性,如果檢測不到就是陰性。
  • DNA雙螺旋結構背後的悽美故事
    一堆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克裡克科班出生的從事蛋白和多肽X射線晶體衍射;威爾金斯雖然在1950年最早研究DNA的晶體結構,當時卻對DNA究竟在細胞中幹什麼一無所知,在1951年才覺得DNA可能參與了核蛋白所控制的遺傳;弗蘭克林也不了解DNA在生物細胞中的重要性;鮑林研究DNA分子,則純屬偶然——他在1951年11月的《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看到一篇核酸結構的論文,覺得荒唐可笑
  •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一種特殊的核酸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利用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對dna序列分析的一種必要的核酸與鹼基的學生測定方法。晶片技術可以對物種起源發育情況進行系統的檢測,不僅能直接檢測到遺傳學特徵,同時還可以反映受檢者的基因突變情況、相關的基因功能是否發生了改變,發育的完整程度以及代謝的變化等等。德國能源、醫藥等公司正在利用晶片技術預測風險發生時間及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全球基因晶片的普及,源於基因測序的發展。
  • |核酸|核酸檢測|核糖核酸
    圖片來源:微信朋友圈不日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北京出現反彈,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手段緊急應對嚴格防控,「核酸檢測」一詞由此從專業科研人員的交流中走入了尋常百姓的對話。那麼核酸是什麼?核酸檢測又是為哪般?我們將如何解讀檢測結果?核酸是啥?通俗的講核酸就是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是遺傳物質。
  • 樊春海:框架核酸,一個由DNA組成的納米世界
    「我們在同行工作的基礎上,做了初步的探索。我們當時想,『笑臉』是一個對稱的結構,我們可以嘗試一個不對稱的結構。」在實現對DNA形貌的充分控制後,樊春海和團隊開始超越形狀的概念,進一步思考如何對它們進行功能化的應用。對於如何實現功能化,樊春海闡述了充滿哲學思想的理念,「在宏觀世界中,最廣泛使用的材料模式之一就是框架材料,比如,我們住的房子就是一種框架結構。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句話,非常好的詮釋了框架的應用價值,『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到底檢測了啥?
    我國衛健委頒發的新冠診療方案第五版中也指出,新冠肺炎臨床確診可參考病毒核酸檢測指標,那麼方案中所指的實時螢光RT-PCR到底是什麼呢?PCR示意圖RNA和DNA的結構有差別,但是總體合成過程類似,通過RNA合成DNA就叫RT-PCR。有了基礎知識的鋪墊,咱們再來理解實時螢光RT-PCR就比較簡單了,簡單來說,就是在RT-PCR中加入特殊螢光物質,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實時觀察目標基因的表達情況。
  • 青島全民核酸檢測,這個核酸是什麼,為什麼檢測它?
    青島政府迅速做出全民核酸檢測的決定,短短幾天時間,做了1000萬人的核酸檢測。最後的結果也確實讓人欣慰,1000多萬的檢測結果,無一成陽性,全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那麼今天的問題來了,什麼是核酸,為什麼又要做核酸檢測呢?筆者查閱資料,把什麼是核酸及核酸檢測的相關原理及過程等相關問題,歸納如下。
  • 關於核酸檢測 你了解嗎?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 北京海澱區核酸檢測採樣現場。來源:新華網作為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操作?檢測結果又代表什麼?1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病毒有遺傳物質。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RNA,這是它最核心、最明確也最準確的標誌。我們檢測到有新冠病毒的核酸,那麼,就肯定能說明,的確是有新冠病毒。這也是它被作為給感染病人確診的金標準的原因。
  • 帶你了解一下什麼是核酸檢測!
    其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就是快速、準確的生命科學分子診斷技術——核酸檢測,如果核酸檢測是陽性,那麼就可以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是當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方法。      所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其實就是對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RNA進行檢測。     新冠核酸檢測全過程包括採集樣本、提取病毒RNA、反轉錄成cDNA、cDNA的擴增與檢測、檢測結果分析(理想狀態下,如果樣本中有新冠病毒,那麼在完成預訂次數的擴增後,檢測儀記錄上就會形成一個逐漸上升的S形曲線,檢測結果為陽性;如果沒有類似的S型曲線,檢測結果就為陰性)。完成以上所有工作,通常需要4~6小時。
  • 記者現場探訪:移動P3實驗室裡如何進行核酸檢測
    早上6點多,北京市豐臺區疾控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員楊曉雯和同事準備進入移動P3實驗室,開始一天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楊曉雯早已習慣了這些工作。工作人員在裡面是如何操作的?很多人都充滿了好奇。6月20日,科技日報記者現場探訪了中國疾控中心移動P3實驗室,近距離接觸、感受,為您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到底什麼區別?快來漲知識啦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這兩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核酸和抗體檢測1什麼是核酸檢測圖源:圖蟲網(ID:910923213051920428)目前,核酸檢測是最早確定病人是否感染病毒,是早發現、早治療最有效的檢測方法
  • 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
    無創dna檢測對於很多寶媽來說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其中一個問題很是受寶媽們的關注,那就是其檢測的價格,那麼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下面裕力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個備受寶媽們關注的問題。
  • 科學隨筆:核酸體外擴增及核酸檢測那些事兒
    但藉助於分子生物學的檢測手段,對它們進行尋蹤早已不是難事。嚴格來講,病毒並不算是真正的生命,它們沒有細胞結構,離開生命體不能自我複製,但具有複製生命所必須的核酸。人類不僅搞清了核酸這種特殊生命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在體內的作用方式,也掌握了在體外對核酸進行複製增殖操作的一些高超本領。
  • B肝病毒核酸(HBV DNA)陽性檢測意義
    B肝病毒是一種部分雙鏈 DNA(核酸)病毒,也就是說它的遺傳物質是DNA,它載有病毒所有遺傳信息,B肝病毒靠它才可以複製、增殖、繁衍後代。   研究證明,B肝病毒的裸DNA(沒有蛋白質包裹DNA)就有感染性,完成對宿主的侵襲,造成宿主體內出現完整的B肝病毒顆粒。也就是說 HBV DNA相當於完整的B肝病毒顆粒。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金標準」,只有通過核酸檢測陽性才能確診。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採用的是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的方法,理論上這種檢測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即陽性率很高。然而,之前媒體多次報導,這次新冠肺炎病毒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即核酸檢測結果出現了假陰性。比如,英雄李文亮醫生的前兩次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是陰性,直到第三次檢測才是陽性,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病情的診斷治療。
  • 科普丨什麼是核酸檢測?你關心的在這裡!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只有通過核酸檢測為陽性才能確診。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核酸檢測是如何進行的?……關於「核酸檢測」的這些問題,專家的解答來了。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同樣,新冠肺炎的核酸檢測陰性(-),不是指肯定沒有感染病毒,可能是沒有感染病毒,也可能是感染了病毒但因各種原因未檢測出來。那麼陽性(+)結果怎麼看?一般情況下,陽性代表有問題的存在,某些化驗指標超出了正常範圍。比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診斷病例或疑似病例,如果核酸檢測陽性,就可以確定感染了病毒,為確診病例。什麼是IgM,IgG檢測呢?
  • 《核酸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
    這些內容與本書後面的「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章關係密切。為配合這些重點知識的學習,教科書安排了一系列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組織安排好這些活動,使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探索實踐中深刻理解有關核酸結構特點、功能,同時得到實驗、探究、觀察、比較、分析等專業技能的訓練。
  • 進博會核酸檢測如何進行?現場圖來了——
    進博會核酸檢測如何進行?核酸檢測怎樣進行?這些牽動人心的大事,小編帶來第一手消息 了!>採樣中10月19日,相關工作人員就開始現場安排和工作布置;今天早上5時30分,他們早早就趕到現場開始準備工作。據介紹,現場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開展工作,進門「三碼」查驗,嚴格控制現場人流量,有序排隊。此次,通過採集咽拭子和鼻拭子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