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九陰又名燭龍,《山海經》最強異獸,出自《山海經·大荒經》!
《山海經》中燭九陰的外貌與能力已經超越了「異獸」這個詞所能涵蓋的範圍,甚至達到了「神」的境界。 本文將通過剖析燭九陰的形象、能力、名稱來抽絲剝繭,還原上古神獸燭九陰的真實面貌。
形象—古人對「生殖繁衍」的崇拜
燭九陰生活在赤水之北的章尾山上,作為一山之神的燭九陰有著人面蛇身的奇怪外貌, 燭九陰身長千裡,一身赤紅,如滴了閃亮滴眼液一般,眼中光芒四射,整體造型就像是一輛潑了紅色油漆的高鐵。
燭九陰的形象與「女娃」「伏羲」「共工」「九相」非常相像,都是人面蛇身。
「蛇」是人類神話史中最普遍的形象之一,在古埃及蛇象徵著最高權力的法老,在古印度蛇象徵著無所不能的神,在古希臘蛇又化身為美豔危險的美杜莎。
蛇文化之所以能夠貫穿人類文明,是因為蛇擁有著極高的生育、繁殖能力,古人將蛇看做是「生殖之神」,
《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大神」大多都是人面蛇神的形象,由此可知燭九陰在中國神話體系中的地位是超越炎黃二帝的存在,他的存在代表了人類最原始的「生殖欲望」。
能力—光明與黑暗的混沌之神
燭九陰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尾巴粗又長」,他的體型巨大,頭顱也很大,眼睛自然不會小, 他睜眼時天地一片光明,閉眼時世界將會陷入黑暗, 燭九陰的能力與他所生活的地方有著很大的關聯。
燭九陰生活在「赤水之北的章尾山」,北譯為「北冥」,章在漢字中有「數之終也」的含義,尾則是「末尾」的意思, 所謂「章尾山」就是「北冥之地的終末之山」。
兩晉時期的風水學家郭璞先生在《詩含神霧》 中說過「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遠古時期的西北幽冥之地並沒有太陽,所以也沒有陰陽之分。「故有龍銜火精以往照天門中也」所以呢有一隻能夠照亮天地的燭龍在掌管著那裡的陰陽更迭。
由此可知,燭九陰不僅僅只是一個造型怪異的「巨型手電筒」,還是一尊掌管著陰陽的混沌之神。
名稱—照亮極致的黑暗
「火」,「蟲」,結合為「燭」,「燭者」微弱之光也。 在「燭九陰」的命名中,燭字象徵著「微弱的光芒」,因為燭九陰畢竟不是太陽,他所發出的光芒雖然能照亮北冥之地,但與太陽相比卻僅僅只是「燭火之光」。
「九」是個位數字中最大的整數,有著「大、極、最」的含義,而「陰」字的意思是黑暗,「九陰」則意味著「極致的黑暗」,將三個結合起來,燭九陰的含義就是「照亮極致的黑暗」,非常浪漫的名字。
現代學者推測,燭九陰其實是古人看到「極光」之後,通過豐富的想像力,加工出來的藝術形象。
「照亮黑暗的神獸」也好「美麗的極光」,燭九陰所留給我們的除了深深的疑問,還有美好的浪漫,畢竟它象徵著光,有光明,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