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有「龍」嗎?從《山海經》中燭龍說起

2020-12-02 挖史人

《山海經》作為中國的先秦經典四大奇書之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神話、宗教、天文、地理及民俗等方面的知識,可謂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在各個領域都極具可挖掘性的研究價值。其中,《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話傳說,著力於刻畫與凸顯了「龍」這種流傳於上古傳說中的神秘物種,並保存和記載了與「龍」相關的山、水地理志及大量豐富詳實的遠古神話,著實可謂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這些大膽詳確的記載與描述,既為後世學者探究中國的「龍文化」存留了許多接近原始狀態的神話傳說資料,同時也為後人帶來了豐富見聞、開闊視野與思維的文化影響力,堪稱為「中國文學的寶礦」。

《山海經》不啻於一部「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式的奇書;對於古人而言,它亦可謂是一部「古之巫書」,大概是古代楚國或楚地的巫師們編纂流傳下來的一部書。「巫以記神事」,《山海經》中保存了許多可貴的神話傳說資料;而有關「龍」形象的古樸神話記載,又是其中不容小覷的重要一環。雖就部分治學嚴謹的學者看來,《山海經》中包括龍神話在內的詭異怪獸及各種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不異於是荒誕不經的無稽之談;然撇開保守古板且一成不變的學術觀點,當我們站在探究歷史文化的制高點,試圖去接受和解讀遠古先民對於龍文化的敬畏與崇拜,深入探索該文化現象的動因和緣由,或許方可真正拋開認知上的局限,意識到《山海經》作為一部遠古地理書的價值,以及對於後世學者研究海內外山、川、鳥、獸及神話傳說等自然科學與人文現象的深層歷史價值。 在本章中,將對「燭龍(燭陰)」與「龍魚(陵魚)」此二者形象進行著重討論。其一,將著力分析「燭龍」、「燭陰」的相關性,並對「燭龍」的解釋、批評進行深入探討;其二,力圖探究「龍魚」和「陵魚」之間的關係,併集中討論《山海經》中所記載出現過人魚的山水之地。

章尾山之神「燭龍」,長得「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而鍾山山神「燭陰」,則「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二者間頗多神似之處,而「燭龍」又被稱為「燭九陰」。以下,就「燭龍」、「燭陰」的特性與居住地之間的異同,探究二者間存在何種關聯。

一、 燭龍

(一) 《山海經·大荒北經》中關於燭龍的描述

《山海經·大荒北經》云:

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在西北海外、赤水以北的地方,有座章尾山。山上有位神明,長得人面蛇身且渾身呈赤紅之色;其眼豎立生長,眯成一條直縫。當他閉上眼時,天地間就變為黑夜;睜開眼時,天地就轉換為白晝。他不吃、不睡、不休息,只吞咽風雨。它能照亮一切幽暗陰深之處,這便是燭龍。

「章尾山」,《山海經·海外北經》作「鍾山」;「章」、「鍾」聲近而轉。對於「直目正乘」,郭璞釋為:「直目,目從也;正乘未聞。」畢沅云:「乘恐朕字假音,俗作眹也。」袁珂案:「朕義本訓舟縫,引申之,他物交縫處,皆得曰朕。此言燭龍之目合縫處直也。」

「暝」,《文選·思玄賦》李善注引《山海經·大荒北經》云:「鍾山之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裡,其眠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將「暝」寫作「眠」,後者應為「暝」之俗字。「其暝乃晦,其視乃明」,郭璞云:「言視為晝,眠為夜也。」「風雨是謁」,郭璞云:「言能請致風雨。」畢沅註:「謁,噎字假音。」在此點上,袁珂的看法與畢沅相同,認為「燭龍」以風雨為食。

「燭九陰」,郭璞云:「照九陰之幽陰也。

(二) 古籍中與燭龍有關的神話記載

關於燭龍的神話,以下古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記載:

1.《楚辭·天問》云:

西北闢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2.《楚辭·大招》云:

魂乎無北,北有寒山,逴龍赩只,代水不可涉,身不可涉只,天白顥顥,含凝凝只,魂乎無往,盈北極只。

3.《淮南子·地形訓》云: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

4.《太平御覽》卷九引《括地圖》云:

鍾山之神名燭龍,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噓為夏,息為風。

5.《太平御覽》卷三十八引《玄中記》,又見《古小說鉤沉》云:

北方有鍾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為日,右目為月,開左目為晝,開右目為夜,開口為春夏,閉口為秋冬。

綜觀上述對於「燭龍」神話的描述,可對燭龍形象作出如下概述:在西北方日光照不到的幽冥之處,棲息著一種龍神——他長著人面蛇身,能夠照亮九陰;有著赤紅色的身體,且身長千裡,常如蛇行般蜿蜒於高空。它不吃、不喝、不休息,能呼風喚雨;他睜開眼睛時是白天,闔上眼睛則變成黑夜。他居住在鍾山,又名為「燭陰」。

二、燭陰

《山海經·海外北經》云:

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鍾山的山神,名為「燭陰」。他睜開眼時是白天,閉上眼則變為黑夜。當他對著天地間吹氣,天下就變為冬天;當他用嘴呼氣時,則為夏天。他不飲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化為風。他身長千裡,可抵達無啟國的東方;長著人面蛇身的樣子,且渾身通紅,居住在鍾山腳下。

「燭陰」,郭璞云:「燭龍也,是燭九陰,因名雲。」《山海經·大荒北經》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據此可知,「燭龍」即是「燭陰」;「鍾山」,《山海經·大荒北經》作「章尾山」,「章」、「鍾」,一聲之轉。《楚辭·天問》云:「日安不到?燭龍何照?」郭璞注引《詩含神霧》云:「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往照天 門中也。」故稱之為「燭陰」。任昉《述異記》卷上云:「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廣博物志》卷九引《五運歷年記》云:「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由此可知,盤古為開天闢地之神,在這一點上與燭龍(燭陰)極為相似。《大招》曰:「魂乎無北,北有寒山,逴龍(燭龍)豔只。」因「鍾山」不見日照,氣候寒冷,故有「寒山」之稱。

相關焦點

  • 燭龍是創世神嗎?燭龍出生於何時?你真的知道嗎?
    現在網上很多視頻、文章,有說燭龍不是龍的,有說燭龍誕生於混沌,有說燭龍是開闢世界之神的,甚至有說燭龍是盤古的根器所化。然而這幾個說法純屬胡言亂語。先說盤古。盤古神話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漢末。漢末晉初的《三五曆紀》中,才最早出現盤古開天的神話。原文:「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
  • 到底誰才是《山海經》中最強大的神?不是燭龍
    說到這件事,稍微看過神話故事的都覺得是燭龍或者是應龍,看得多的就覺得是五帝,其實另有其人,當然大多數人都認為燭龍應該是最強的,因為畢竟描寫得厲害,巨大的身體,鐘山的神靈,張開眼天亮,閉上眼天黑,吹起就是冬天,呼氣就是夏天,還能呼風喚雨,感覺就和自然規律已經結合在一塊了,而且燭龍還一度被稱為是創世之神,就這麼以為神難道還不是《山海經》中最強的嗎?
  • 《山海經》最強兇獸排行榜!燭龍、饕餮、夔牛到底誰更厲害?
    《山海經》是國人的一個遙遠的夢。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把《山海經》稱作「古之巫書」。兩千多年來,書中描繪的那些神秘的動物、奇異的美玉、縹緲難及的山脈、湖泊一直沉澱在國人夢中,似乎有一種力量不斷引導著人們去探求它的奧妙。
  • 在山海經中的「龍」
    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大荒經》由東開始,故有學者認為是南、西、北、東的方位順序與遠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經》由東開始,則可能是後人的改動調整),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 王者榮耀:四款山海經皮膚來襲,東皇化身燭龍,你最期待哪一款?
    1、燭龍-東皇太一燭龍在神話故事中,是人面蛇神(一說是龍神)的身,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睜開眼是白天,閉上眼就是夜晚,吹氣為冬,呼氣為夏,能呼風喚雨。「燭龍」的形象和東皇可謂是如出一轍,所以他倆的搭配非常合適,而且海報中東皇左手捧日,右手捧月,顯得格外的高貴。
  • 終於證實,他才是《山海經》中最厲害的神,比盤古的來頭還要大
    《山海經》是一本很古老的書了,即使大家沒有看過這本書,也聽說過很多裡面的神話故事和神仙神獸。這本書裡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神明,那麼最厲害的是哪位你知道嗎?燭龍,又被叫做燭九陰,是《山海經》中非常厲害的神。燭龍長著人臉蛇身,全身通紅,身形長達千裡,是鐘山之神。
  • 《山海經》中的事物被是真實存在,你覺得上古文明是真實存在嗎?
    《山海經》中的事物被是真實存在,你覺得上古文明是真實存在嗎?《山海經》中最早被證實的就是扶桑樹,考古學家們在三星遺址堆中發現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這些東西裡面就有著一棵用青銅打造的神樹,這顆神樹共有8層,每層有3個樹枝,每個樹枝上都結有一顆果實,連起來就和《山海經》中記載的扶桑樹是一樣的。
  • 《山海經》並非虛構?異獸豪彘、鸚鵡等已被證實,龍真的存在?
    這句話的意思是:「竹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細而尖端呈黑色,名稱是豪彘。」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而毛像簪子一樣粗,尖端是黑色的,這不正是咱們現在所看到的豪豬嗎?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意思是:「黃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鬱鬱蔥蔥的竹叢。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名稱是鸚。」是一種像貓頭鷹的鳥,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還能學人說話,這不正是咱們現在的鸚鵡嗎?
  • 三星堆出土,《山海經》被古樹證實,縱目面具的背後會是燭龍嗎?
    翻閱典籍,誦讀《山海經》我們能夠在其中找到關於所謂樹的影子,原文:扶桑若木,一根大木頭,九居其下,一日居期上。這裡中所提及的是為扶桑樹,單論名諱與青銅古樹並不吻合,但其中的描述卻與青銅古樹不謀而合,有著驚人的相似。根據出土的青銅古樹與文中的扶桑進行對比,出土的青銅古樹共有八棵,而其中,修復最為完整的一株高近四米,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單件最大的青銅文物。
  • 三星堆出土,《山海經》被古樹證實,縱目面具的背後是燭龍?
    翻閱典籍,誦讀《山海經》我們能夠在其中找到關於所謂樹的影子,原文:扶桑若木,一根大木頭,九居其下,一日居其上。這裡中所提及的是為扶桑樹,單論名諱與青銅古樹並不吻合,但其中的描述卻與青銅古樹不謀而合,有著驚人的相似。根據出土的青銅古樹與文中的扶桑進行對比,出土的青銅古樹共有八棵,而其中,修復最為完整的一株高近四米,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單件最大的青銅文物。
  • 《山海經》中的鐘山之神是誰?關於他的記載有兩種,哪種可信?
    如果說看過山海經的人,一定都會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因為,山海經這本書記載了非常多十分神奇的事情,並且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現在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因此它所呈現出來的一個世界就是光怪陸離的世界,一個具有神話色彩的世界,對於書中所記載的一些奇珍異獸,我們都是很難理解的,不僅僅是我們難以理解而已,這本書經歷了很多個朝代,每個朝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所以,有人稱它為地理書
  • 南水北調挖出「巨龍」,距今超六千年,考古家:龍的存在鐵證如山
    我國有一本名為《山海經》的志怪地理書籍,堪稱中國古人的一本「動物世界」之書,但因為大多數動物無蹤可覓,所以有人說書中的上古神獸是古人虛構出來的,不過也有人說是因為這些動物早已滅絕或進化。比如,這本書中就收錄了非常多的龍,比如燭龍、蛟龍、應龍、夔龍等等。因此,也引發了後世人們的思考,龍到底存不存在呢?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是真實的嗎
    二是:很多異獸太過神奇,比如「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有個神人,人臉蛇身,全身赤紅,身長1000裡,只有一隻眼睛,長在面部正中央,閉上眼睛是黑夜,睜開眼睛是白天,不吃不睡不呼吸,能呼風喚雨,照亮黑暗,人稱「燭龍」。這是動物還是傳說中的天神?
  • 世界神話傳說中最有名的5條龍,你認識幾個?中國佔了兩個位置!
    世界神話傳說中最有名的5條龍,你認識幾個?中國佔了兩個位置! 1.塵世巨蟒:西方神話的龍就是大海蛇的翻譯,別看這條是大蟒蛇,實力實在恐怖,這條塵世巨蟒環繞著整個北歐世界,嘴銜著尾巴,頭尾相接,象徵永恆。
  • 中國龍和西方龍有什麼區別?《山海經》揭示其中奧秘
    西方龍最早記載於《聖經·啟示錄》,記載著龍是魔鬼撒旦的坐騎,而魔鬼撒旦是基督教中邪惡的神。西方中的龍通常被描述為類似美洲獅或蜥蜴形態,兩隻巨大般的蝙蝠翅膀,羽翼及四條腿,尾巴如蜿蜒,末端有刺,每條腿上有巨大的鷹爪,能噴火,釋放強大的魔法力量。
  • 《山海經》真的是我們丟失的「異世界」嗎?
    估計對方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三個字「故事書」。有人說山海經中的異獸是存在的,畢竟地球已經存在了不知多少億年,出現過其他文明的機率很高,就好比亞特蘭蒂斯、古巴比倫、瑪雅,這些古老的文明不都存在過嗎?保不準那些異獸沒準就是,出現在那些文明中的物種,曾經也像如今非洲草原上的獅子、鬣狗、角馬一樣,數量龐大,只是隨著文明的熄滅而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已。
  • 山海經裡面的神獸是真的嗎?山海經異獸圖以及實力排名
    山海經裡面的神獸是真的嗎?那些深受吧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古人將常見的獸類,拼合對接,再放大若干倍之後的文字描述。《山海經》簡介:《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 《山海經》中的中國神獸,你了解幾個?
    《山海經》中的中國神獸,你了解幾個?關注「育兒常識多」,了解山海經故事,,這裡將給大家介紹山海經的神奇故事,喜歡山海經可以關注我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奉上有關山海經的異獸、神話傳說、圖文趣事等文章,了解山海經帶你一起漲知識,一起來看看今天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山海經》中的中國神獸,你了解幾個?應龍。
  • 《山海經》裡十大魔神,各個稱霸一方,你認為這個排位對嗎
    前言:在上古奇書《山海經》裡的記載中,有很多上古神、人、獸、怪等類似記載,而神妖也有好有壞。有的製造災難,有的危害世間,有的與造福世間的大神為敵,總之都有各自人設。雖然世間沒有絕對的東西。但所有事物都有正反面。就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待了。在上古時代,很多大神其實本不算魔,也為世間做過有益的事。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夫龍所生之,見於何時,已難考證,蓋有二說。第一種是,人之蛇與魚過千百年之長,則能脫胎換骨,化而為龍。五百年為蛟蛇,再五百年為龍,又五百年為龍。神龍復稱天龍,為有神籍是編之仙,則未免龍耳。如《西記》者四海龍王,當是已過了上萬年之修,後有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