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SCI期刊3本,人工智慧、計算機網絡

2020-12-06 IAASET

愛思德學術新增三本SCI期刊版面,均為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SCI期刊,期刊質量優秀,學界認可度高。

首批版面已錄滿,第二批版面預約進行中……

期刊一

中科院三區,影響因子2.7,計算機通信網絡領域

期刊二

中科院四區,影響因子0.7+,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領域

期刊三

中科院二區,影響因子2.9,人工智慧領域

以上期刊均為CCF最新公布的推薦目錄內期刊;

以上期刊均為SCI與EI雙檢索期刊。

若有興趣,請私信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我們將及時與您取得聯繫。亦可私信獲取我方聯繫方式,隨時為您服務,長期歡迎合作夥伴。

關於CCF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成立於1962年,為全國一級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目錄》是計算機界研究者們發表研究成果的推薦列表,對計算機學界具有重要意義和參考價值。

當前所用目錄為第五版,於2019年發布,第四版目錄發布於2015年。

相關焦點

  • 第五版《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目錄》今日公布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成立於 1962 年的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一直為計算機領域專業人士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提供服務,並不斷進行學術評價,引領學術方向,由 CCF 發布的《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目錄》也一直是值得計算機領域人士參考的學術評價風向標。
  • 37本!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首次發布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
    新智元報導來源:CCF編輯:肖琴【新智元導讀】CCF首次發布了《CCF 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從 347 本中文科技期刊中遴選37本推薦期刊,其中,A 類期刊 7 本,B 類期刊 11 本,C 類期刊 19 本。
  •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期刊丨協助修改,保證錄用
    愛思德學術(IAAST)編輯部多本計算機SCI正在徵稿,均為SCI源刊,含CCF(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期刊若干。加急處理,協助修改,保證錄用,計算機各相關領域均有版面,預計發表周期45-60天。期刊詳情期刊檢索:SCI資料庫,Article影響因子:IF=2.7+檢索歷史:40年以上發文歷史:每年約200篇領域偏好: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網絡, 電子學與信息系統
  • 中文期刊排名來了!
    CCF中文目錄分為A、B、C三類,A為最頂級期刊,B為非常優秀期刊,C為優秀期刊。其中,A類期刊7本,B類期刊11本,C類期刊19本。本次「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完成:期刊遴選階段、領域責任專家審議和初審推薦階段,以及終審核准階段。根據CCF的授權和工作安排,整個「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在CCF出版工委主持下,組織CCF各專業委員會專家完成。
  • CCF第35屆中國計算機應用大會 大會特邀講者
    本屆會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CCF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湖北文理學院聯合承辦,湖北省計算機學會、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單位協辦。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CCF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評獎分委員會主席、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高性能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普適計算專委會常務委員/服務計算專委會常務委員/大數據專委會常務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
  • 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中文期刊目錄,讓業內學者不再盲目投稿
    中國計算機學會在最近完成了《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的遴選工作,現予發布。就在今年4月,中國計算機學會決定啟動《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遴選工作,這次遴選的原則就是:把握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不同類型科技期刊的功能,充分中國計算機學會的學術公信力和影響力,按照領域學科特色、發展目標,引導國內科技期刊堅持以價值導向辦刊、引導期刊專注提升學術水平、引導優秀科研成果在高質量中文期刊首發。
  • 「學會實踐」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日前完成了《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下文簡稱「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現予發布。2019年4月,CCF決定啟動《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遴選工作。CCF中文目錄分為A、B、C三類,A為最頂級期刊,B為非常優秀期刊,C為優秀期刊。其中,A類期刊7本,B類期刊11本,C類期刊19本。本次「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完成:期刊遴選階段、領域責任專家審議和初審推薦階段,以及終審核准階段。根據CCF的授權和工作安排,整個「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在CCF出版工委主持下,組織CCF各專業委員會專家完成。
  • 大工金博教授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傑出會員
    大工金博教授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傑出會員 2020-10-04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1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
  • 新增8篇計算機SCI論文正式見刊
    經核實,愛思德學術新增8篇論文正式見刊,來自某計算機類SCI期刊。現新一期計算機SCI正待送交,含多本CCF(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期刊。正在徵集(計算機SCI)影響因子:0.5-4.0檢索類型:Article出版單位:Elsevier, Springer, Wiley等接收領域:智能技術,大數據與雲計算、計算機算法、無線傳感網絡、物聯網
  • 清華發布新版計算機學科推薦學術會議和期刊列表,IJCAI降級
    《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推薦學術會議和期刊列表》與《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目錄》這兩份推薦列表,都將計算機學科劃分為10個研究方向,在某些方向略有區別,比如CCF分為計算機體系結構/並行與分布計算/存儲系統,清華計算機系統一稱為高性能計算;清華在人工智慧方向增加模式識別,而CCF統一稱為人工智慧;在系統軟體與軟體工程方向,CCF還有程序設計語言方向。
  •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領域重要學術會議合集
    文/超腦智能儘管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及全球各國家的會議活動都改為線上直播方式,但並沒有阻礙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為了方便關注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技術人員了解今年國內召開的重要學術會議,超腦智能整理了10月前的會議信息,希望讀者喜歡。
  • 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 CCF-GAIR 峰會,凝聚全球前沿科技創新力量 | G...
    為了更好地連接「產、學、研」的技術創新,推動各界人士的交流、溝通與協作,由深圳市政府指導,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第二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將於今年 7 月 7 日到 9 日在深圳隆重舉辦。
  • ACM數字圖書館免費開放:計算機頂級期刊、會議論文免費下載
    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持續,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研究人員、從業人員、學生許多都被迫宅家,遠程辦公、學習。 為了在這一特殊時期支持大家的科研工作,ACM決定開放數字圖書館—— 接下來的3個月(至6月30日)中,訪問、下載ACM出版的作品將不收取任何費用。
  • ACM數字圖書館免費開放:計算機頂級期刊、會議論文免費看,還有系列...
    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持續,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研究人員、從業人員、學生許多都被迫宅家,遠程辦公、學習。為了在這一特殊時期支持大家的科研工作,ACM決定開放數字圖書館——接下來的3個月(至6月30日)中,訪問、下載ACM出版的作品將不收取任何費用。
  • 愛奇藝創新CDN系統奇速播榮獲中國計算機學會 「CCF科學技術獎科技...
    10月17日-19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創辦的2019中國計算機大會在蘇州舉辦,愛奇藝融合邊緣雲的新一代CDN系統——奇速播獲得了「CCF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傑出獎」,其他獲得「CCF科學技術獎」的公司與機構還有清華大學、平安科技、螞蟻金服、聯想研究院等。
  • 北工大校友張曉東獲得2010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
    2010年8月,經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獎勵委員會投票,2010年度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由北工大校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張曉東教授獲得。張曉東教授1982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並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8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Boulder)主校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 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10月舉行聚焦「人工智慧」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趙竹青)「人工智慧背後的核心是計算。」記者從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獲悉,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7)將於今年10月26-28日在福州舉行。30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企業家將與6000餘參會者共話當前熱門課題——人工智慧。
  • 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王者與榮耀丨CCF-GAIR 2018
    在這背後,安防視頻監控與醫療影像,也成為眾多AI從業者尤為青睞的兩大行業。當計算機視覺研究與落地大潮湧動之際,第三屆CCF-GAIR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計算機視覺專場」,眾多科技巨頭首席技術官、獨角獸首席科學家、國際學術頂會主席、世界名校AI實驗室主任將會公開分享最前沿的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究與商用成果。
  • 廣州大學本科生2篇創新成果被SCI期刊錄用,真牛!
    近日,我校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2018級創新班陳煜、羅芳、邢慈湃、陳卓榮、陳樂昕等本科生的兩篇創新成果,先後被知名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和《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