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派祖師之三茅真君

2020-12-05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三茅真君,是漢代得道成仙的三兄弟。史料記載其道舉於江蘇句容境內的句曲山,因其修道山中駐世建下無上之功德,所以世人易名此山為茅山。《茅山志》記載,晉代之前人們就在茅山之巔建石室祭祀並詠諸民謠歌頌他們。由於歷代崇奉,茅山至今建有專祀他們的莊嚴巍峨的殿堂。三兄弟中以大茅君盈最為知名。

大茅君盈,字叔申,誕於舊曆十月初三,趙宋時封「東嶽上卿九天司命」、「太元妙道」、「衝虛聖佑真應真君」。二茅君固,字季偉,誕於舊曆六月二十五日,被封為「地仙上真定籙右禁」、「至道衝靜德佑妙應真君」。三茅君衷,字思和,誕於舊曆臘月初二,被封為「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衝慧神佑神應真君」。

晉代,茅山興起著名的道教上清派系,且綿延不絕,三茅兄弟亦被該道派奉為創派祖師。對於三茅兄弟之功德和無上神通,道書更是極力渲染。《茅山志》中說:茅盈道舉後,天天太帝封他以「太元」為號,屈宰上卿,總括東嶽,又加司命之主,以領錄圖籍,給玉童玉女各四十人,出入太微,受事太極。並根據茅盈修道之德行,同時賦予他九大法力:

其一報以玉鉞綠旌,八威之策,使徵伐邪源,折衝萬神;其二報以紫髦之節,藕敷華冠,使君招驅千靈,封山招雲;其三報以繡羽紫帔,丹青飛裙,使君從容霄階,攜命玉真:其四報以斑龍之輿,素虎之駢,使之浮宴太空,飛輪帝庭。

其五報以曲晨寶蓋,瓊闈綠室,使君遊盼九宮,靜神沉密:其六報以執神流火,雙珠月明,可以上聞太極,通音上清;其七報以錦族繡蟠,白羽玄竿,可以呼召六陰,玉女侍軒:其八報以鳳鸞之嘯,金鐘玉磬,可以和神虛館,樂真舞靈;其九報以紫琳之艘,玉漿金罌,可以壽同三光,刻簡丹。

道書載:茅盈飛舉後,「天皇太帝」敕其治宮赤城玉洞玉府,而將茅固、茅衷留治茅山。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十二月初三,太元真人茅盈才隨眾仙真鸞返茅山,遊盼視察,考校道俗。故茅山稱為「三春鶴會」,屆時四方之羽流好道之士,以及善男信女,必來朝山進香,瞻仰真容。茅山道觀在此日清晨也必淨壇開經,頌《三茅經》,拜《三茅懺》,上《三茅表》,夜晚則有《鍊度》、《施食》、《鬥母焰口》,以度亡魂。

相關焦點

  • 道教上清派祖庭茅山,上清派祖師「三茅真君」指的是哪三位尊神?
    三茅真君,即「太元妙道衝虛聖佑真應真君茅盈」、「地仙上真定錄右禁衝靜德佑妙應真君茅固」、「地仙至真三官保命衝惠仁佑神應真君茅衷」三兄弟,居華陽洞天,全稱為「九天司命三茅應化天尊」。茅氏三兄弟為西漢景帝時人,茅山上清派奉為祖師。據《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裡。
  • 三兄弟得道,是道教一個派系的祖師,神仙體系裡是東嶽大帝手下
    在道教史上,上清派其實是由是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所創,但尊「三茅真君」為祖師,因此得名茅山。茅山雲海三茅真君,指的是「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西漢景帝時期的人(前156-前140年)。出生在鹹陽南關。大茅君茅盈十八歲學道於北嶽恆山,四十五歲得道而歸。
  • 武當始祖,道家內丹祖師,張「真人」的「真仙」到「真君」之路
    據說這一事件早被張真人洞見,早在沈萬三學成下山之時,張真人就告訴沈萬三,「我們以後會在西南相見」。果不其然,幾十年後,師徒二人真的在西南相見了。沈萬三跟著張真人在道家勝地福泉山修真論道,最後在張真人的指點下,死後葬於福泉山。張真人真正名氣大漲是在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起,明朝歷代皇帝都在尋找張真人的蹤跡。
  • 純陽演政 玉清內相 恭祝呂洞賓祖師千秋聖誕
    可以說呂洞賓祖師橫跨各個領域,縱橫往來而毫無障礙。清代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說:「佛菩薩中之觀音,神仙中之純陽,鬼神中之關壯謬(即關羽),皆神聖中之最有時運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舉天下之人,下逮婦人孺子,莫不歸心嚮往,而香火為之佔盡。」。
  • 楊任死後有清虛道德真君相救,為何比乾死後卻無人搭救?
    帝辛大怒,將楊任處以剜目之刑。 原文道:他忠肝義膽,實為紂王,雖劑二目,忠心不滅,一道怨氣,直衝在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面前。 清虛道德真君救了楊任。 再用兩粒仙丹放在他的眼眶中,讓她眼中長手,手中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