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類來說,做夢會在快速眼動(REM)睡眠階段發生,而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也有這個體驗。因此,假設動物也有類似於我們稱之為「夢」的東西,在邏輯上也是合理的。那麼對於烏賊、章魚來說,它們是否會做夢呢?信不信由你,它們也會呈現類似睡眠的狀態,並出現變色、抽搐,以及類似快速眼動睡眠的快速眼動現象。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38125)
「除人類以外,幾乎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所有的動物都會睡覺,無論它們是在水中、空中還是地面。」此話出自亞里斯多德的手稿《關於睡覺與失眠》(Περὶ ὕπνου καὶ ἐγρηγόρσεως)。但問題是,除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也會做夢嗎?對此,這位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動物史》(Τῶν περὶ τὰ ζῷα ἱστοριῶν)一書中他寫道,「看起來似乎不只是人類會做夢,馬、狗、黃牛都會做夢;是的,還有綿羊、山羊,以及所有胎生的四足動物;狗甚至會通過叫聲讓我們了解到它在做夢。」儘管今天看起來他的研究方法絕稱不上複雜,但是在這個領域亞里斯多德並沒有太離譜。我們當然不能直接詢問動物是否會做夢,但我們至少可以觀察那些可能反映它們在做夢的證據。對此,科學家們有兩種方法來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其一,在動物的不同睡眠周期中,觀察它們的生理反應與行為。其二,監測動物在睡眠時的大腦活動,並與我們在睡眠時的大腦活動進行對比。這需要在動物睡覺時窺探它們的大腦,至於我們人類是如何找到有效方法的,故事還要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當時,多個醫學學術期刊都開始零星地刊登有關人類睡眠的文章,描述人類是如何在做夢時進行肢體活動的。當時的學界對此很好奇,因為在所謂的快速動眼睡眠期(REM),我們的肌肉通常都是麻木的。做夢是人類獨有的特徵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並非如此。© Gifer
當時的學者意識到,如果能引發動物進入類似的睡眠狀態,就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究動物的夢境。1965年,法國科學家米歇爾·喬維(Michel Jouvet)與J·F·德羅姆(J F Delorme)發現,如果將貓的一部分腦幹去除,即腦橋(Pons)這一部分,就可以避免貓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陷入四肢肌肉癱軟的狀態。© gifimage.net
© GifGifMagazine
不過,觀察肢體動作並非窺探動物夢境的唯一方法。如今的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觀察動物在睡覺時其腦細胞的生物電、化學變化來探究它們的夢境,這種研究方法就人道多了。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肯威·路易絲(Kenway Louise)和馬修·威爾遜(Matthew Wilson)在研究中記錄下了實驗鼠大腦海馬體(Hippocampus)的神經活動,目前已知該結構的功能與構成並編碼記憶有關。首先,他們在實驗老鼠奔走於迷宮中時記錄了它們該腦區的腦細胞活動,接下來,研究者又在老鼠睡覺時記錄同一腦區的腦細胞活動。最後路易斯和威爾遜發現,實驗中的老鼠在迷宮中奔跑時發出的大腦電信號與它們在睡覺時的大腦電信號有相同的模式——換句話說,這就好像老鼠們在睡覺時仍然夢到自己就在迷宮中奔跑。要知道,研究中老鼠的大腦電信號模式可以反映出極為精準的信息,研究者甚至可以還原老鼠夢中的那個迷宮,也可以了解到老鼠正處於夢中迷宮的哪個位置,甚至可以把夢中的某些轉角與真實的迷宮對號入座。譯註:實驗中老鼠在迷宮中跑動時與快速動眼睡眠期釋放的大腦電信號模式對比圖。© Kenway Louise(www.cns.nyu.edu/~klouie/papers/LouieWilson01.pdf)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學家阿米什·戴夫(Amish Dave)、丹尼爾·馬戈利亞什(Daniel Margoliash)在研究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又稱珍珠鳥)的大腦後發現了相似的情況。目前已知這種小鳥並非天生就能以某種音調鳴叫,那些曲調並不是預先就儲存在它們大腦之中的,因此它們就必須在後天學習鳴叫的曲調。在研究中,當這些小鳥在清醒的狀態時,其大腦前端一個名為古紋狀體粗核(Robutus Archistriatalis)的腦區會隨著它們的鳴叫放出特定模式的大腦電信號。斑胸草雀在睡夢中似乎仍在練習唱歌。© HBW Alive文/Jason G Goldman
譯/雷格西&路易
校對/姊畑支遁
原文/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40425-what-do-animals-dream-about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雷格西&路易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往期文章:
點擊小程序,或「閱讀原文」進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