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夢時呼吸淺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腦血量倍增,臉部及四肢有些抽動。這時,用眼運動計可測得眼球在快速轉動,而腦電圖上必然出現快波。因此,一般說來,「快速動眼」加上「腦電圖快波」可作為做夢的標誌。
用上述方法對一些動物進行測定,科學家得出結論:大部分爬行動物不做夢;鳥類都會做夢,不過大多數種類只做短暫的夢;各種哺乳動物,如貓、狗、馬等家畜,還有大象、老鼠、刺蝟、松鼠、鼠、犰狳、蝙蝠等都會做夢,有的做夢較頻繁,有的則少些;魚類、兩棲動物和無脊動物都不會做夢。
科學家發現:青蛙在睡著的時候,只有少數慢波曲線,沒有「腦電圖快波」和「快速動眼」期,所以可以確定青蛙是不會做夢的。烏龜在睡覺時有「快速動眼」和「腦電圖快波」,不過時間很短,只佔睡眠時間的2%。由此可以確定,烏龜有極少的做夢時間。貓、狗、猴都會做夢,夢境較長,其中猴子最長,狗次之,貓最短。
研究動物的做夢情況是一個興趣的問題。動物做夢,它們到底夢見了什麼?人們很想搞清這個問題。然而動物不會說話,無法告訴我們,這確實是個難題。
美國科學家曾對猴子進行這樣的實驗:在一隻猴子面前設置一個屏幕,屏幕上反覆出現同一個畫面;每當屏幕上映出這一畫面時,就強迫猴子推動一根槓桿。如果猴子拒絕執行,就用電棍擊它。過了一些日子,猴子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它一看見那畫面,就主動去推槓桿。後來,科學家發現,這隻猴子在睡眠中也會不時地去推那槓桿。這表明猴子在睡夢中「看見」了那畫面。
法國生理學家波希爾·諾夫用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用化學和手術的方法阻斷了貓的大腦中一個叫做「腦橋」的部位。這樣做的結果是,貓夢見了什麼,就會按夢境去行動類似於「夢遊」。
經過手術的貓在熟睡中忽然抬起頭來,四處張望,然後又起來繞著圈子走,好像在尋找食物。突然它舉起前爪,雙耳緊貼在腦袋上,對假想之敵猛撲過去。諾夫還把兩隻動過手術的貓關在一起進行觀察,發現原來和睦相處的兩隻貓,睡著睡著突然打起架來。
為了證明這些行為是在睡夢中做出的,諾夫故意在貓身旁發出聲響,甚至將老鼠放在它們身邊。可是,兩隻貓對周圍的事態無動於衷,它們只是繼續攻擊對手。諾夫認為,這兩隻貓是在與夢中的敵手交鋒。這證明貓是會做夢的,可是每次做夢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
了解更多海洋秘密,知道更多趣味知識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