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滬昆高鐵江西段正式全線貫通,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人們的出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時間的縮短引發了空間的變化,一個省際旅遊和文化高速交融的格局正在形成。
「快旅慢遊」的時代
冬季是傳統的旅遊淡季,可如今,不斷下降的只是氣溫,全省旅遊業卻是一番紅紅火火的模樣,這個變化來自於已經開通的滬昆高鐵江西段。
「高鐵開通之後,從上海、杭州來江西旅遊將十分方便,等到開春的婺源油菜花一開,遊客數量肯定要翻倍。」江西光大國旅國內後臺運營中心主任陽明告訴記者,旅行社早早地跟滬昆高鐵沿線的城市主動對接,打造更多更好的地接產品。
「滬昆高鐵南昌至長沙段的開通,已經為我們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泡溫泉,現在全線的開通,來宜春養生度假的遊客將更多。」宜春市旅遊局副局長易延玲告訴記者,溫泉景區、地接旅行社為此忙得不亦樂乎。
設計時速350公裡的滬昆高鐵江西段全線開通後,從南昌西站出發,到長沙100分鐘,到上海3.5個小時,到杭州2個小時,到南京4個小時,到廣州4個小時,到桂林5個小時,到南寧8個小時,到濟南7個小時。高鐵的開通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人們的出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擁有了更多的出行便捷。散客化時代已經到來,一場旅遊的「快旅慢遊」的變革隨之而來。旅遊專家分析,高鐵開通後,目標客源以商務客人為主,各種自助遊將成為主體,商務遊、周末遊成為常態,高端遊客增多。
「文化三小時圈」
打開全國最大的訂票平臺「大麥網」,演唱會、音樂會、話劇、體育比賽等活動琳琅滿目,上海以擁有每年超過300場的演出活動位居北京之後,排行第二。南昌至上海的三個多小時的高鐵時間,讓一個以南昌為中心的「文化三小時圈」正在形成。
「高鐵為我帶來了豐富的周末文化活動,周五下班我就出發,周日返回。」熱衷於文化活動的市民李明跟記者算了一筆帳,去上海的高鐵二等座的價格為300多元,飛機除了特價票,價格基本超過了500元,「我得知南昌至上海高鐵對開20多趟車,選擇十分靈活。」
滬昆高鐵如同一條紐帶,將江西與江浙地區連接起來,這令收藏家們興奮不已。江西省收藏家塗昌浩告訴記者:「現在參加杭州、上海等地的拍賣會,可以當天往返,有一種未出省的便捷感。」
文化活動的交流也隨之更加頻繁。隨著外銷瓷的研究在全國備受關注,南昌大學博物館舉辦的第三屆外銷瓷研討會由以往的在南昌舉辦,移師上海。南昌大學博物館綜合部部長謝明珠告訴記者:「交通的便捷,將加快南昌的文化溝通和交流的速度。」
變革與挑戰
伴隨高鐵而來的變革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便會顯現,而這也將成為一種挑戰。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李瑞峰一再強調:「高鐵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簡單的客流量增多,更是一次轉型升級的機遇。」他認為,依託高鐵做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產品,才是旅遊人數爆發性增長的動力,「以旅遊線路為例,將上海一大會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等紅色線路串聯起來,將是很有吸引力的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高鐵時代』必然帶來快速化效應,遊客湧入江西的機會增加了,流失遊客的概率也同樣加大,這就對我們的服務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饒市旅遊委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目前,上饒市突出抓好上饒旅遊集散中心和各旅遊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暢通景區景點間的道路交通網絡,打造一批高星級賓館、酒店,著力提升旅遊交通、接待能力。
時間縮短,空間產生了變化,各種商機也隨之而來。地處南昌的「699」、「791」文化產業園區裡,來自上海、杭州等地的藝術家開辦的個人工作室越來越多。交通的便利,讓他們更加看好江西的文化市場,南昌市文化產業協會秘書長萬曉龍告訴記者:「我們要提供好的服務,為文化創意搭建平臺,增加文化交流的機會。」
12月11日一大早,謝明珠將登上前往上海的高鐵,作為第三屆外銷瓷研討會的工作人員,她要提前趕到會場籌備。「以前的文化交流活動,總會顧忌趕車的時間,錯失了許多次展覽和學習的機會。現在,高鐵拉近了文化距離,我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研討會的籌辦上。」
江西日報記者遊靜 實習生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