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
開欄的話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到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此同時,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不斷提升,美好法治願景不斷變為現實。新的一年,新的起點。光明日報今日起開設《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專欄,細數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的生動實踐和進展成效,敬請關注。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婉祺
2020年12月31日,在全國各地辭舊迎新的跨年氛圍中,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9部民事單行法律走進歷史。伴隨著秒針嘀嗒進入2021年,民法典正式開始實施。
幾天後的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了首個適用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的案件。宋先生在參加羽毛球比賽時被球擊中右眼,他以侵害健康權為由,將球友訴至法院要求賠償。經過40多分鐘庭審,朝陽法院適用民法典1176條當庭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宋先生參加羽毛球運動為自甘冒險,球友不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駁回宋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
與此同時在上海,民法典被首次適用來撤銷婚姻關係。患有愛滋病的丈夫在妻子懷孕、雙方登記結婚後才向妻子坦白,妻子決定終止妊娠並向法院起訴離婚。法院依據民法典「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條款,判決撤銷雙方婚姻關係。
在江蘇南京,帶同事自駕出行發生車禍,民法典「好意同乘」規則首次被適用;在浙江嘉興,法院在審理公交車司機急剎車造成乘客受傷案件時判決公交公司賠償精神撫慰金;在江西景德鎮,跨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根據民法典新規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金……隨著各地「民法典適用第一案」的報導紛至沓來,「民法典」再度成為線上線下高頻詞。而早在元旦之前,「民法典」一詞就登上了熱搜榜——
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了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和第一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制定情況。據介紹,最高法對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同時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涉及適用民法典的時間效力、擔保制度、物權、婚姻家庭、繼承、建築工程合同、勞動爭議等7件新的司法解釋,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2020年12月31日,一檔《權威解讀民法典》欄目登上電視屏幕,立法機關工作人員、法學專家、行政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等通過具體案例為觀眾答疑解惑,為即將實施的民法典提供一份「使用說明書」。
「對我國來講,民法典的實施是件大事情。元旦以來各地出現的『民法典適用第一案』,法院積極利用新制度、新規則解決現實問題,推進社會進步,值得充分肯定。」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感嘆,「民法典的編撰,不是『麻袋裝土豆』,簡單彙編串接舊法律,而是包含很多重大的制度創新。這些制度創新適應了新時期民事法律發展變化新情況,已經在通過實踐不斷滿足現實需要。」
「不是說『法不溯及既往』嘛,怎麼這幾天這麼多依據新法判舊案?」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據最高法發布會解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規定了兩種例外情形:第一種例外情形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的「有利溯及」。另一種是新增規定的溯及適用:在民事審判領域,舊法對某一事項沒有規定,而新法在總結以往理論研究成果和審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此作出明確規定的,基於維護公平正義、統一法律適用的需要,人民法院可以適用新法的規定。
「民法典的意義不會光體現在具體的案件上,民法典規定的公法法人制度、政府投資制度、農村集體所有權制度等,對整個國計民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孫憲忠表示,「民法典在制定和通過以來,經過廣泛宣傳已經深入人心,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深入了解法律背後的理論基礎,妥善利用法理,做到準確適用法律。」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