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證券10月16日訊,近期,海內外光伏板塊紛紛暴漲,風電、新能源車等輪番發力,市場對於光伏、風電、核電等板塊的關注度提升,除了政策本身,這些行業還有哪些核心看點?新能源產業鏈還有哪些投資機會?騰訊財經邀請滙豐晉信低碳先鋒、智造先鋒、動態策略基金基金經理陸彬,安信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首席分析師鄧永康,東興證券林莎共聚《雲端策略會》,把脈新能源行業後市走勢。
策劃編輯:馮立啟 喬蕾
光伏進入平價大時代,未來30年或有11倍左右空間
鄧永康認為,光伏2020年以後將真正進入一個平價大時代,過去十幾年時間裡面,中國的光伏企業是在產品的研發和技術水平的提升各個方面使了非常大的力氣,花了特別大的代價,讓這個行業快速進入一個平價的時代。進入平價的時代之後,這個行業的需求是清晰可見的,未來的波動會比以前小很多,過去光伏是一個政策驅動性的行業,因為需要靠國家的補貼,政策的補貼做推動,從今年結束以後中國就沒有補貼了,全球大部分市場都沒有補貼了,這些都是來自於我們中國企業的貢獻。現在光伏在整個能源裡的佔比是2%,而彭博曾有數據預測,到2050年光伏在整個能源結構的佔比達到22%左右,簡單地算有11倍空間。
包括近期我們國內也在思考十四五的政策,強調中國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要從目前15個點左右提升到20個點,那就預示著未來不管是風電還是光伏,以及儲能等等各個大的板塊都會有很大前景,所以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對光伏是充滿著信心。
從前端原材料到後端應用,中國企業目前在全球佔比大概在60%到90%,最主要的幾個關鍵環節我們大概佔比都是90%。過去像美國的很多企業也跟中國企業之間有一些競爭,最後在技術方面不比我們領先,在成本方面也不比我們領先,所以中國光伏企業未來十年前景非常可觀。
電動車進入產品驅動力時代,中國的鋰電池等產業鏈優勢明顯
對於電動車來說,他跟光伏稍微有一點點不一樣,我們因為是看新能源的,大家經常會把這兩個行業放在一起比較,電動車其實從去年年末到現在這個時間節點是進入一個產品驅動力時代。產品驅動力時代意味著什麼?只要你做出消費者喜歡的,願意購買的車型,這個行業的發展就會進入一個加速的階段,我們看到今年在國慶期間,特斯拉的model3,國內標準版是降價的,降了3萬塊錢左右。
當特斯拉的電動車進入25萬的區間,對入門級的轎車來說有很大的衝擊,特斯拉在後面還準備了大招,可能後面還會發布model2的車型,model2的車型大概12萬到15萬,對於我們今天家庭用的車輛其實會形成一個很大的衝擊。所以,當電動車進入產品力驅動的時代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的增速也會非常的快。
不同的汽車企業有不同的選擇,特斯拉是一條鯰魚,它帶動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正是因為特斯拉這條鯰魚存在,今年歐洲的電動車增速非常快。我預期今年歐洲的增速大概會達到一倍以上,去年大概55萬輛,今年預計可能歐洲整體的銷量可能會達到120萬輛左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傳統車廠發現,過去它所擅長的東西,在新的背景下,可能會被造車新勢力顛覆掉,如果他們不自己做顛覆,很有可能接下來就要被特斯拉,或者其他新勢力的車企幹掉。所以今年我們看到,無論是歐洲的政府也好,還是車企也好,他們通過補貼,或者是車型各個方面的加速推進也在推動電動車的發展,所以我覺得電動車進入產品驅動力時代以後,無論是中國還是說海外,大家都會進入另外一個新的階段。
這個階段其實跟我們的光伏產業可能有點類似,在車企這端可能中國企業的優勢不是特別明顯,因為車企講究品牌,但是在產業鏈這端,尤其是中遊的鋰電產業鏈,以及鋰電產業鏈相關的電驅、電控環節來說,中國企業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那麼從這個時間節點往後展望,電動車將來的角力,尤其是在中遊環節的角力可能就是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個國家角力。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我覺得電動車未來的前景也是非常好的。
談矽料和玻璃:到明年年底前供應都偏緊,玻璃今年11月底或有鬆動
矽料和光伏玻璃漲價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因為在上半年疫情影響出現了需求的真空期,有一段時間需求是被壓制的,疫情結束之後,這個需求快速釋放出來,所以使得今年的四季度可能是歷史上需求最旺盛的一個季度。我大概自己做了一個估算,今年國內的需求可能在四季度會維持在20GW以上,海外的需求可能也會在25個GW以上,兩邊加起來做一個年化,就相當於今年整個四季度年化的需求達到180GW。我們其實今年整個光伏需求在115到120GW左右,所以它在需求特別旺的季度就會出現產能不匹配的問題,這是第一個從需求方面的角度來看到的。
第二,從供給的角度上來看,我們會發現國內的企業很多成本下降比較快,所以海外尤其是矽料這個環節,有些大的企業產能是退出的,我們在今年二三月份的時候會看到德國的瓦克,以及韓國的OCI他們在宣布他們逐步會退出太陽能及矽料,為什麼?中國企業不但在人工成本方面領先,我們在技術方面也領先,使得我們單公斤的價格和成本更低。所以相對比起來他們在這方面沒有優勢,他們做出了退出。
光伏玻璃方面,純粹是因為供給很緊張,光伏玻璃的擴展周期比其他環節要長一些,大概持續時間在18個月到24個月,所以需求上來的時候,光伏玻璃也沒有特別大的產出貢獻,另外,光伏玻璃還有自身的因素。今年我們看到產業裡為了提升效率,增加了對於雙玻的供應,雙玻的供應上來以後,對於玻璃的需求是倍增的。使得玻璃的需求上升得也比較快,所以這是核心的原因,一個方面是說我們的需求集中在了四季度,另外是供給端明顯受到的一定的約束。至於說漲價持續到什麼時候?矽料我覺得大概現在的價格可能是持續不了太長時間的。就是說,矽料因為其實還是有一些高成本的產能在前期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就是停下來沒有做生產的,一旦漲到8萬5以上的價格,這些產能可能會復產,所以我自己覺得矽料的價格會維持8萬5左右的水平。
所以我們看到這周矽料價格有一點點鬆動,其實矽料價格過高對於產業並不是一個什麼好的事情,因為它會使得整個產業鏈價格往上推漲。玻璃的價格我覺得可能到11月底,就是海外的那部分需求釋放的差不多的時候,基本上價格可能會稍微做一些鬆動,整體上來說,矽料和玻璃到明年年底之前供應都是偏緊的。所以相對來說,價格應該會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
對於行業的影響,我覺得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會加速產業鏈企業一體化的布局。因為受到漲價的影響,產業鏈一些環節,會使得某些環節的利潤比較高,尤其是對於組件生產企業來說,會考慮從矽片電池一直做到組件,這樣可以保證利潤留存在自己體內。第二,會加速行業洗牌,因為價格上漲之後,對於中小企業是不利的。中小企業會從這個行業裡退出。第三是對於緊缺的行業環節可能也會重塑行業的競爭格局。這些龍頭公司在資本市場能融到錢,而且緊缺的時候,小企業也挺難生存的,所以這些大的公司可能會在這個階段把自己的規模快速往上擴,擴上去之後使得別的小企業更難,這是我對於漲價帶來影響的三個點的判斷。
談風電:今年陸上風機裝機量比較大,明年海上風機裝機量比較大
首先從行業角度看,今年是最後一年給補貼的,明年海上風電還是有補貼的。今年陸上風機的裝機量會比較大,明年是海上風機的裝機量比較大,所以這兩年風電應該還是比較平穩的。補貼退出後,會倒逼企業去提升技術和降低成本。因為前些年政策對於風電呵護得有點偏多,所以我覺得未來一旦進入平價之後,企業端還是可以把成本降下去的。
第二,在最近的風電大會上,很多企業發布了一個風能宣言,風能宣言也在提出,如果按照2060年的碳綜合的目標去設立,未來每年風電行業的裝機量應該還是非常可觀的。當然業內也給了一些數據,如果因為有這個數據出來,我們覺得考慮未來十四五新能源的發展目標,還有碳綜合的發展目標,風電的需求可能會比我們原來預期要好很多。
在這個事情和十四五規劃之前,我們預期可能未來幾年的裝機量會下降到20%到25%的區間範圍之內,但是有了這些邊際的變化之後,我們認為可能會維持到30%,甚至是更高的水平。
談核電:未來幾年核電建設會加速,關注核廢料處理等三方面機會
前幾年因為有一些事故的原因,還有技術不太成熟,中國核電的進展是有點偏慢的。實際上,我們三代的機組在全球是領先的,而且海南和浙江的兩個核電項目審批以後,我們從技術可行性方面,包括安全性方面其實是得到有效驗證的。
對於核電來說,穩定還是蠻重要的。所以未來幾年,從短期來看肯定會加速,往後看好多年時間,可能每年都會保持一個平穩的建設過程。核電機組前期有一個規劃,可能在偏東南和華南沿海區域有一些項目,我們大部分的核電項目都在這些區域,比如說像海南、深圳大亞灣、浙江,還有包括在山東以及遼寧等等這些地方,估計將來核電也都可能在這些地方獲批,批的基礎是什麼呢?我們中國的電力的使用點主要是在東邊這些區域,無論是說我們的華東還是華南,以及東北這些區域,都是靠邊的。核電本身也確實需要建在有水的地方,這樣方便去做冷卻,所以在這些地方會有一些項目陸陸續續去得到審批。
未來核電三個方面有看點。
一方面,國內有很多項目要陸陸續續進入建設階段,另外,我們中國的核電經過很多年的消化和吸收,進入了自主創新的時代,包括在三代機組方面,這是我們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做出來的產品,此前我們在海外也有一些中標,所以未來我覺得核電走出去也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看點,畢竟來說,中國以外的很多區域可能還是蠻缺電的。對於一些特定的國家可能是沒有水電資源,或者是煤電資源是比較少的,一些清潔能源就可以做一些充分的考慮。
第三,我覺得可能主要是發生在乏燃料的處理,因為中國現在機組還是比較多的,現在陸陸續續我們也有一些乏燃料出來了,對於核廢料怎麼處理,一直是全球關注的重點。現在有多種方法去做處理,有深埋的方法,也有其他一些拆解的方法去做,這塊也會成為比較重要的看點。我們那麼多乏燃料出來之後怎麼處理可能會帶來新的機會。
談細分領域:更看好光伏、鋰電池和儲能三個方向的機會
光伏進入平價大時代後,需求是可預測的,並且因為政策的推出以後波動會變小。另外光伏行業的競爭格局會持續的優化,有些二三線的小企業可能會在這個行業裡面陸續退出,競爭格局優化以後,會帶來業績和估值的提升。第三個方面,光伏行業現在其實已經脫離補貼依賴了,並且技術變化的陡峭度也在變緩,成本下降曲線也在變緩。這幾個問題解決之後,企業的業績和公司的估值端可能都會得到一個有效的提升。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光伏大概15倍到20倍左右的估值,而今年估值能提上去的核心原因所在。
鋰電池主要的應用下遊是在電動車這領域,電動車進入產品驅動力時代以後,我們會發現整個鋰電產業鏈最有競爭力的環節就在中國。我們的電池可能佔到全球40%以上,然後我們看到了很多材料環節,像電解夜隔膜環節,中國的佔比都佔到了全國60%、70%,我們自己國內前三家佔比又能佔到60%、70%,所以行業競爭格局還是非常好的,這塊我還是非常看好的。
儲能我們今年探討的比較少,但儲能是一個光伏跟電動車相結合的產業,光伏這塊,我們現在探討的是屬於從併網這端實現平價,真正意義上說,光伏它還是多少有一些波動的,比如說晚上是不發電的。我們通過哪一種方式使得一天24小時可以靈活供電,就加上儲能,所以我們認為光伏的終極平價,應該是光伏加上儲能以後得到有效的平價,這個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可以打開光伏很大的應用空間。
如果有儲能,裡面一般要用鋰電池,鋰電池的成本是依賴於我們電動車這個行業去做進一步的成本下降的推動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覺得最後光伏的裝機量越來越往上走,未來儲能的前景我還是非常看好的。
至於說燃料電池會是我們現在純電車有效的補充,可能在一些比較重點的領域,比如說重卡,特別區域,特定的運營路線的領域用得比較好一些,風電和核電我覺得需要一點什麼呢?要去海外市場證明一下自己的全球競爭力,目前來說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驗證,但未來我們會看到國內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並且還是有一些增速的,這是我大概對行業的一些看法,相對來說我對光伏、鋰電和儲能會更看好一些。
《雲端策略會》是騰訊財經獨家策劃的投資大咖對話欄目,邀請知名大佬在線直播,聚焦市場熱門話題,拆解現象背後的本質,釐清投資的邏輯和方向,分享理性的思考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