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來臨之際,藉助鍾正山先生所繪的「耕牛圖」,寓示來年牛氣沖天,衝去鼠年之 瘟疫;迎來風調雨順、春暖花開的季節。
鍾正山<夏日炎炎正好眠>135*70cm
著名中國畫畫家李可染先生一生喜愛牛,畫室名取用「師牛堂」;曾雲:「牛也,力大無 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身勞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 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
鍾正山<勤耕豐收圖>24*33cm
同樣,鍾正山先生酷愛牛,所繪各種形態的牛,用筆厚重樸實,靈動可愛,天然妙 趣,憨態可掬,落筆落墨順暢不滯。作品中充分表現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生活趣致,可見 其筆墨功力之深厚。
先生借喻繪牛圖,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同時,更彰顯了生活在 南洋地區的華人華僑一直保持著中華民族的勤勞淳樸、刻苦耐勞、勤勤懇懇、鞠躬盡瘁的 優良傳統和艱苦奮鬥精神!
鍾正山<夕照歸牧>88*147cm
鍾正山<夕照歸牧>95.5*177cm
追憶父母 逃亡日戰
鍾正山 1935 年出生於馬六甲的一個書香世家,曾祖父和祖父曾經是晚清時期的清官。鍾正山的父母親都是知識分子,在一九二零年跟隨親友漂洋過海下南洋,最 後落足當時較為繁榮的馬六甲。
鍾正山<小子牽老牛>135*70cm
鍾正山的父親鍾國機是位受過傳統教育的人,自幼酷愛下棋,一直在親戚的金飾工廠 幹活,但對金飾設計和生產都沒什麼興趣,平素在家一有空閒時間就研究象棋,寫棋書, 是遠近聞名的「棋王」。母親梁翠華是位能幹賢惠的典型「客家婆」,一生養育了九名子女, 在家除了務農之外還養豬、養雞養鴨補貼家用。鍾家的生活,在這位能幹的客家婦女的帶 領下勉強還過得去。
鍾正山<春江水已暖>135*70cm
童年憶趣 田野放牛
鍾正山<牛不回家喚哥哥>92*61cm
鍾父為了避免年幼的哥哥有好奇心欲進城的危險, 專門買了一頭牛,讓他在田野放牛,而其他小孩子們也跟隨著大哥到野外玩耍,就這樣過著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由於鍾正山當時是大男孩子,相對較懂事安全一些,在鄉下不僅學會了遊泳、爬樹、騎在牛背上放 牛,還學會了畫牛。
鍾正山<牛牲>68*136cm
鍾正山<小子牽老牛>
鍾父畢竟出生於書香門第,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總是抽空為兒子講孔孟儒學之道,灌輸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為了孩子不至於整天嬉戲於山野,他又有意識地培養鍾正山繪畫這一 最為便利的愛好。由於與生俱來的對繪畫的愛好,在舉家逃難的時候,鍾正山的書包裡 只帶了一本圖畫書和美術練習本。在鄉下避難的日子,哪怕是去放牛,鍾正山隨身的布袋 中也裝著畫筆和紙張。停下來的時候,除了用手中的紙筆描繪美麗的鄉村風光,他最喜歡 畫的就是牛,無論是鉛筆速寫還是水墨皴染,他總能把身旁的牛栩栩如生地留在畫紙上。 常常是幾筆下來,一頭栩栩如生的牛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令其他小夥伴羨慕不已。他小小書包裡薄薄的美術本上描繪著形態各異的牛,這或許是老天爺賞賜給少年童的 「意外禮物」吧。
鍾正山<牧童與牛>78*136cm
以自然為師
除了畫牛,大自然中一切目所能及的景物都被鍾正山納入眼底收入畫中,幾年的逃難生活光景,磨練了他的意志,掌握了多種繪畫技巧,成為他邁入此後畫壇的初步基石。
鍾正山<老牛唯命是從>68*45cm
那種「以自然為師」對牛的描摹寫生,是鍾正山最初的藝術創作。不僅熟練地掌握了線 條及肌理的各種畫法,還在無意間「摸索」出用水墨表現山水、人物、動物、植物的各種繪法技巧。
鍾正山<童年回憶>68*46cm
鍾正山感慨地說:「如果不是那幾年為躲避戰亂進入鄉村生活。可能他對大自然的感悟和受薰陶程度也真的沒有那麼深和透徹」。那些老樹小橋、山溪流水、 禾苗稻草,牛背上的八哥小鳥、白鷺齊飛的景象,荷花、蝌蚪,家裡養的雞鴨鵝豬等家禽和田園的美景風光仍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鍾正山而言,那是純天然、純樸、純真的美好回憶,也記載著一段終身難忘的少年時光........!
鍾正山<放牛>
鍾正山的心願
在這多災多難的甲子年裡,鍾先生伉儷讓鍾正山藝術中心總裁鍾琳女士將他們所藏的各名家書畫作品進行出版《誰言寸草心——馬來西亞鍾正山、李素麗收藏集》。同時,委託中國嘉德 (香港)拍賣行將部分收藏品拍出。鍾正山先生將會以他母親的名義將拍賣收入所得部分捐獻給慈善機構, 以緬懷報答慈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的同時又能幫助社會上的貧困人士, 以及作為有志在藝術方面發展,包括深造的清貧學生獎學金。正是"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之心的驅使。林肯先生曾說∶"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鍾先生正是懷著對母親哺育自己成長的感恩之心,以博愛的精神和言行報以顧復之恩。
鍾正山,1935年出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
是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創始人,他先後在馬來西亞和中國創辦了五所藝術學院、對兩地的現代藝術教育作出一定的貢獻。
國際現代水基畫聯盟的發起人
中國國家畫院院委
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東方既白.國畫卷1》作品集入進畫家
被學術界譽為"馬來西亞現代藝術教育之父"及"馬來西亞現代水墨畫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