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必修二「立體幾何三大公理應用」你會了嗎?

2021-01-15 熊熊數學課堂

立體幾何三大公理一直是教學難點重點,對三大公理需要同學們深度理解。掌握三個公理及其推論,並會證明共點、共線、共面問題是本節課的任務。

一、證明點共線:一般轉化為證明這些點是某兩個平面的公共點,由公理2 證明這些 點都在兩個平面的公共直線 上。

二、證明共點問題:一般是先證明兩條直線相交於一點,再證明這點也在第三條直線 上,而這一點是兩個平面的公共點,第三條直線是這兩個平面的 交線。

三、證明共面問題:一般先根據部分條件確定一個平面,然後再證明其餘的直線也在 這個平面內,或者用不同條件構造兩個平面,證明這兩個平面重 合。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上的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公理2:如果兩個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通過這個點的公共直線。

公理3: 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1: 經過一條直線和這條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2:經過兩條相交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3:經過兩條平行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公理4 :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相關焦點

  • 高中數學必修二「立體幾何」大解析,直擊高考,技巧奪分
    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難點之一,很多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差,甚至看不懂圖形,不能靈活地運用數學語言進行相關的推理證明.在每年的高考數學試卷中,立體幾何部分都會佔有很大的比例,而學生在這一部分的得分率較低,這表明學生學習立體幾何有一定的困難。
  •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3、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  (1)設直線,圓,圓心到l的距離為,則有;;  (2)過圓外一點的切線:①k不存在,驗證是否成立②k存在,設點斜式方程,用圓心到該直線距離=半徑,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兩解】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 高考數學最難的部分 高中數學必修幾最難
    高考數學最難的部分 高中數學必修幾最難高中數學很多題型都是難度比較大的,必修幾的高中數學最難?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數學的最難部分,供參考!高中數學最難的部分是哪裡要說學的話,是函數較難,雖然考試裡它的佔分比例很大,但其實大部分還是強調基礎,所以這塊也並不需太過擔心。。。
  • 高中數學丨詳細講解「立體幾何」常見的二級結論及解題應用
    在高中階段數學學科的學習中,立體幾何部分的考題絕對算得上高中數學的一大難點題型,這類題型一般出現在高卡數學最後一兩道壓軸中,所佔據的分值比例也非常的高,一道題就佔據了15分的分值,所以掌握學習好這部分的內容,對於高中階段的同學們而言意義重大。
  • 數學建模研究過程指導:從高中數學體會數學概貌和數學建模
    ▌研究方法指導:從高中數學體會數學概貌和數學建模新課標中將數學建模引為數學學科六大核心素養之一,並作為線索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類課程之中,是為了通過數學建模的學習令大家對數學學科以及數學學科在其他學科和領域內的應用,有一個概觀的、基本的、科學的認識。
  • 高中數學新教材發布! 內容大變化,先睹為快!
    05月09日,根據教育部安排和部署,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成都舉行了人教A版高中數學新教材培訓會,會上,高中數學新教材正式發布!
  •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版解讀
    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板),從本世紀初就開始在全國不同省份實行。到2017年末最終定版,去掉了實驗二字,確定為2017修訂版,於2018年1月份正式發布,2018年秋季開學正式實施。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修訂版與實行了十多年的實驗版究竟有哪些區別呢?通過對一百多頁的新課程標準的認真解讀和對比,總結出下面幾點比較大的變動。
  • 高中數學教材上這些知識, 價值130分! 做到三點即可掌握
    高中數學教材上這些知識, 價值130分!2.高中數學必修課本的學習順序及內容 學校學習必修課本的主流順序是14523、12453。同一城市不同學校的學習順序並不一致,這取決於相應高中的教研組的安排。(為給大家提供更精準的學習資料,可在留言區留言你所在學校數學教材的學習順序) 個別學校的順序為13452,那可考慮秋季必修14的課程;個別學校的順序為13245,那可考慮秋季必修1、2的課程。必修3課本簡單。
  • 高中數學所有知識點歸納,學會這些讓你比別人高出30分
    高中數學知識點歸納1.必修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必修1:集合,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指數函數,冪函數,對數函數)必修2: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選修課程分為4個系列:系列1:2個模塊選修1-1: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 高考數學全國二卷,解析幾何與立體幾何哪個更難?
    全國二卷解析幾何大題的位置改到了立體幾何前面,這是繼09年新課改之後的第一次變化。2019年是否延續上一年的變化?我們還不得而知。一直以來解析幾何作為壓軸大題。得分率都是非常低的。而如果在今年2019年像2018年一樣,仍然將解析幾何放在立體幾何之前。那是不是就可以說解析幾何作為壓軸大題的可能性不大了。如果立體幾何的難度也不大的話,那麼導數成了唯一一個壓軸大題了。
  • 高中數學:學會這6大方法,空間向量解立體幾何就是如此簡單!
    高考數學中的立體幾何題,需要考生有足夠的空間想像能力,才能夠將題理解讀明白,然而很多考生在做題的時候,總是會在這道高考題中花費較長的時間,但最後卻又做不正確題,最後就變成了既浪費時間,但又沒有得到分的尷尬處境,那怎麼才可以快速地去解答立體幾何題呢?
  • 期末複習必備|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②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3、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  (1)設直線,圓,圓心到l的距離為,則有;;  (2)過圓外一點的切線:①k不存在,驗證是否成立②k存在,設點斜式方程,用圓心到該直線距離=半徑,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兩解】
  • 高中數學:函數、導數、立體幾何|拔高題(含詳解)高三提分必練
    你作為高中尖子生,想要拔高其實靠的不是高難度的題目。比如這個歷年的高考題目難嗎?答案是不難,對於尖子生來說。但是為什麼有很多學生考不好呢?原因很簡單:眼高手低或者心態失衡,或者其他原因,但是並非是高難度的題目做的少才導致的。
  • 有什麼公理?
    這就是幾何點線面之間的關係,大家牢記這點,因為這就是我們學習的開端。二、什麼是平面?高中階段的平面是什麼?和你想像中的平面是一樣的嗎?在幾何中所說的平面不僅僅是一個有限大小的平面,而是無限延伸,也就是不再僅僅只是肉眼可見的大小了。三、點、線、面之間的關係要研究點線面之間的關係,就需要先明白它們之間的關係。
  • 2019年8月最新版的高中數學教材內容與之前舊版相比有什麼變化?
    現在已出版的是必修第一冊、必修第二冊,內容大對應的是舊版教材的必修1-5,而選擇性必修1、2、3以及選修教材尚未正式出版。這套最新教材主要包括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統計、數學建模活動與探究活動等內容。數學文化融入到課程內容中。新教材長啥樣呢?筆者也是早早的買來嘗了嘗鮮!
  • 高中數學立體幾何萬能解法,空間想像能力弱沒關係,學一遍就會
    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的一大難點。但今天我要告訴各位同學,你學不好不是因為智商不夠,只是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技巧而已。今天分享的內容特別適合空間想像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想要吃透立體幾何,就要系統歸納這部分知識點,再根據經典例題進行鞏固,通過變式來總結答題技巧。
  • 20例精通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 實例10 繪製正方體
    幾何畫板在老師和同學們在數學學習中的極好工具,它簡單易學,只要搞清楚課件製作的數學原理,使用尺規或者內置函數或者迭代的方法就可以輕鬆製作出適合教學和學習的動態課件在此用20個實例,為大家講解一下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對您有用。
  • 高中數學必修二直線與方程知識及考試例題分析,做一個實在的學霸
    導語高中數學知識繁重,高考內容涉及面廣,其中,高考數學「直線與方程」是常考的一個內容,一般穿插圓的方程,雙曲線,橢圓等幾何知識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直線與方程是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三章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面幾何知識後的延伸,這個章節學習了有關直線、圓、雙曲線方程等幾何圖形的知識,是整個高中階段的一個重點內容。
  • 高中數學大題題目類型有哪些?高中數學大題解題技巧匯總!
    數學可以說是高中生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不過高中數學有許多的大題題目類型,而且它們的求解思路也不同,不過在解題的時候,對於某些特殊情形的討論,卻很容易被忽略掉,也就是在轉化的過程中,沒有注意轉化的等價性,所以會經常出現錯誤,高中數學大題題目看起來比較難,但是通過多年的數學積累和經驗總結
  • 高中數學:必修一練習題附解析!期末複習必刷題型!抓緊收藏列印
    數學是一個人的學習生涯中所佔分數比重最大的學科,也是高考科目中最能夠拉開分數層次的學科,因此學好數學,無論是對高考,還是對以後學習工作都起著重要作用。高中數學的內容多,抽象性、理論性強,因為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後很不適應,特別是高一一年級,進校後,代數裡首先遇到的是理論性很強的函數,再加上立體幾何,空間概念、空間想像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來,這就使一些初中數學學得還不錯的同學不能很快地適應而感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