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網際網路將有效地構建一個包括技術層、資源層、應用層、服務層的生態鏈,並從目前所處的應用層升級到生態鏈的核心:服務層。
相對於傳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而言,或許我們可以將當前通過車機、手機而來的汽車聯網稱為車載網際網路。車載網際網路,是車載娛樂導航系統的進化,將提供更多的聯網能力,比如車況、通信、車機與手機互通等。
在《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系統解剖(上)》中,我們已經談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服務,分別從移動網際網路的情境化、隨身性、參與力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本文就試圖將移動網際網路的生態體系分為四個層次:技術層、資源層、應用層、服務層,以此出發來梳理對移動網際網路的認識,以及車聯網的應用。作為目前尚處於應用層的車聯網,本文也將探討如何向服務層升級。
服務層:方案智能,流程定製
服務要做好,需要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並且各有關鍵之處:
一、服務啟動前,找到解決方案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更精確地識別意圖,就是知道用戶想要什麼樣的而結果;達到同一個結果可能有多個方案,需要根據用戶的條件、偏好,根據服務的能力、資源等進行選擇。
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
輸入:所有的對象都在線,提供當前狀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客戶的情境化數據(比如作為「起因」的「車況」);
求解:這是目前的大數據正解決的問題,即識別結果和制定方案。
比如,在凱迪拉克故障解決案例中,車主在去機場的路上發動機自動熄火,那麼解決方案可能是:通用服務商派一個高級技師和一輛凱迪拉克到車主順路的汽車修理店會合,車主開走派來的凱迪拉克,從機場回來時他的車將修好,再開走自己的車;可能這個修理店不是通用的4S店,但是能提供修車場所、維修工具和修理技師。
二、服務實施時,過程能夠無縫的銜接
關鍵點是:服務不是按「內部管理的流程優化」來驅動的,而是按「外部需求的流程定製」來驅動的,人員和計算機系統都需要適應這一變化。如果是多服務商時,通常會有一個主服務商,對從服務商的服務,採取聯合、打包或分租等模式;比如上面的非通用4S店。
三、服務結束後,形成反饋。
應用層:隨用隨有,無縫對接
在解決問題的服務中,需要把多個應用對接在一起。比如在解決上述汽車故障的案例中,要把故障分析、導航、呼叫、遠程診斷等多個應用組合起來。
這其中需要完成兩部分工作:
所需要的APP都能為同一個平臺所接受,隨用隨有。這通常採取二次開發的方式。比如寶馬的iDrive和福特的AppLink,在iOS或Android的手機上的已有應用再接入車機,就需要二次開發,一方面是適應新的運行環境,另一方面可能需要根據新環境的安全、性能等要求做出變化。
App之間能互相調用。定製化是個簡單方法,而要達到生態鏈的程度,則需要自適應方案:
首先是提供圖譜。可以是目前各大平臺(騰訊、UC等)的目錄式結構(樹形結構),也可以是P2P模式那樣的網絡式結構。其次是發現圖譜中所需要的應用,除了現在的關鍵詞搜索,搜索還應支持情境、以及未來大數據的智能。最後是集成。應用不管是Native式還是Web式,都應該在安裝、界面、網絡協議、輸入輸出上很容易集成在一起,或者使用同一個規格,或者能轉化和匹配。
從應用層面來看,目前的車聯網,一方面已經朝著服務在做,另一方面平臺化才剛開始。因而,車聯網中的服務,將主要是定製化方案。或許,我們將很快能在福特、寶馬、通用等車聯網平臺上,使用到這樣的服務。
資源層:樂於分享,狀態可控
資源分享的案例,在《車雲會沙龍頭腦風暴:中國出行進化論》中,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的象限圖,是非常典型的。第一維度是使用權,分為使用權轉移和不轉移;第二維度是服務者身份,分為B和C,由此組合成了四個象限。其典型業務分別有:計程車拼車、汽車租賃、搭順風車、私車租借。這都是分享的不同方式,依據不同的維度來做劃分和組合。比如,同樣的業務,可以把拼車作為空間上的分享,把租車作為時間上的分享。
再如在汽車故障解決方案中,給車主暫用的凱迪拉克車,將發生使用權轉移為分時模式,非通用4S店的場地、工具、技師等,也都屬於不同的分享模式。
正如《車雲會沙龍頭腦風暴:中國出行進化論》中所顧慮的,資源分享後,可控性成了關鍵,是否涉及車輛安全、政策法規、保險模式等,這點至關重要。另外,狀態可控也包含解決資源共享時的資源衝突問題,比如非通用的4S店是否能最快地提供場地、工具、技師等。
還有更高效的辦法。例如,E-Service並不需要派一個技師,只是一個普通司機帶上零部件就可,到4S店後,由這家4S店的技師,連接通用的測試系統,與通用高級技師視頻溝通,然後就可以修復好故障車了。這種方案,也包含一種資源分享,那就是在線測試系統、遠程視頻等信息資源的分享。
通過信息資源來解決實體資源、人力資源的問題,正是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帶來的生產力。實體資源的複製要消耗生產成本,即使像汽車租賃這樣的分享模式,也會加快實體資源的損耗,而且越用價值越低。人力資源則不可以複製,分享也只能在有限的時空之內,是成本增長、有限範圍內增加使用會增加價值的樣式。而信息資源則完全不一樣,其複製和分享可降為零成本,使用越多規模越大價值越高。通過信息資源來轉化實體資源和人力資源,將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通用高級技師,比如私車租賃。
技術層:開放互通,雲中計算
雖然信息資源有著降成本漲價值的能力,但是,它與業務存在著雙重矛盾:第一點矛盾是只有業務多、業務使用多時,信息資源才能發揮效能;第二點矛盾在於某些業務創新之時,ICT往往跟不上節奏——這是因為ICT系統的建設(在信息資源與實體資源、人力資源、價格價值之間建立轉化關係)並不能快速成行。技術層面需要突破這兩個問題。
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這點有大量的應用,比如許多第三方應用,都利用了微博API、微信API。而車載網際網路也開啟了這樣的進程,比如福特Applink、通用Mylink。Applink已經集成國內的多個應用,這些應用之前已經在iOS、Android的手機上廣泛使用;福特進一步開放了其Applink API,將有更多的已有應用移植過來,甚至也會出現福特專屬APP。開放互通的技術層,也有助於解決業務量的問題。儘管iDrive不像Applink這樣向外部開放,但是在技術層面上,其技術體系也可能是開放結構,以助於寶馬保持創新步伐。
前文之所以拿凱迪拉克的車輛故障解決方案為例,是因為E-Service在信息層面及4S店內服務上已經打通了車機Onstar、手機My Cadillac、4S店系統。而要達到本文中假想的服務流程,下一步則需要更深刻更廣泛地轉化其業務和流程到這個大系統上,之後再打通與外部系統的信息及業務(比如非通用4S店)。
雖然通用走在前面,或許,還未公開的、與微軟雲合作的豐田,會再次後來者居上。雲計算代表著目前ICT的最快建設方案,這種快速不僅僅在於更快地獲得計算資源和部署系統,更重要的是,它將支持企業從「流程優化」改革成「流程創新」。
從應用層向服務層升級
目前車聯網,大多停留在應用層面,以解決汽車故障為例,包括:故障分析類的應用,告訴車主這個故障是什麼、起因等;導航應用,可以查找到附近的各種修理店的位置和電話等;車機系統(如onstar),可以使用廠商的在線服務。
雖然可以把這些APP提供的信息綜合起來找到解決方案,但是找到和安裝這些應用是個麻煩;通過多種信息來找到方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怎麼實施解決方案,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更是未知。
因此,需要新型的應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的方法是定製方案:針對車主的問題,做一個服務類APP,把這些APP(或功能)、客戶及其車輛、服務商的資源等連接起來。但這也不是容易的。即使如目前的花了大代價的凱迪拉克的E-Service,已經把手機APP、車機與4S店系統對接在一起的,也難以在線地、臨場地、快捷地給予解決。
雖然定製化不是容易的,但是,從更深層的服務層生態鏈的角度,這種方法還不能夠形成「生態」自適應地解決新出現的問題。生態鏈的自適應方案應該類似以下這種情境:
服務商的資源、各種APP等,符合某種規範,使得資源和APP之間可以對接,就像Unix的命令一樣,一個APP的輸出可以是另一個APP的輸入;
APP不需要事先安裝在客戶端,可以半自動地被發現,自動地對接,自動地工作;
服務的結果和過程適應用戶的情境,即在一張APP的網絡中,生態鏈可以為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徑和參數。
關於自適應方案的更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網際網路周刊》2013年6月5日總第545期的《將要浮現的A2A模式》,據作者姜奇平估計:自適應方案將很快出現在微信等這樣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平臺上。
服務層生態鏈的這些要求,需要生態鏈的各個層的配合。
車載網際網路應用層升級服務層多角度分析
車雲小結:車載網際網路生態鏈將以服務為核心
車載網際網路(筆者杜撰的名字)與移動網際網路,是存在交集的;車載網際網路也有著情境化、隨身性。當然,由於汽車佔用人們的時間不多,情境化的範圍有限;也由於汽車行駛位置的限制,信息採集的範圍不靈活。這催生了手機與車機的相互融合,但是在業務上,二者既有區別又有銜接。
手機最先是一種通信工具,上網功能使其成為一種信息工具,而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則將它演變成了服務工具。車載系統由於與汽車的綁定關係,它首先是一種出行工具,車載網際網路也能使得它成為信息工具和服務工具,但是,正因為出行的限制,其信息工具的作用有限,而服務工具的能力,更應該突顯在與出行相關的方面。載人載貨出行,應是車聯網服務的關鍵所在。例如導航提供出行服務,出行之前,存在著找一輛車、以及與這倆車的交互等問題;出行之後,同樣存在車的使用與管理需求。另一方面,汽車的多樣化,以及將來車的能源的多樣化,也將衍生更多服務,比如房車所帶來的吃住行、電熱能等的結合問題。
藉助目前的移動網際網路,車載網際網路將有效地構建一個生態鏈,並從目前的應用層面升級到服務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