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系統解剖(下):技術、資源、應用、服務的四維空間

2020-11-29 車雲網

車載網際網路將有效地構建一個包括技術層、資源層、應用層、服務層的生態鏈,並從目前所處的應用層升級到生態鏈的核心:服務層。

相對於傳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而言,或許我們可以將當前通過車機、手機而來的汽車聯網稱為車載網際網路。車載網際網路,是車載娛樂導航系統的進化,將提供更多的聯網能力,比如車況、通信、車機與手機互通等。

在《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系統解剖(上)》中,我們已經談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服務,分別從移動網際網路的情境化、隨身性、參與力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本文就試圖將移動網際網路的生態體系分為四個層次:技術層、資源層、應用層、服務層,以此出發來梳理對移動網際網路的認識,以及車聯網的應用。作為目前尚處於應用層的車聯網,本文也將探討如何向服務層升級。

服務層:方案智能,流程定製

服務要做好,需要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並且各有關鍵之處:

一、服務啟動前,找到解決方案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更精確地識別意圖,就是知道用戶想要什麼樣的而結果;達到同一個結果可能有多個方案,需要根據用戶的條件、偏好,根據服務的能力、資源等進行選擇。

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

  1. 輸入:所有的對象都在線,提供當前狀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客戶的情境化數據(比如作為「起因」的「車況」);

  2. 求解:這是目前的大數據正解決的問題,即識別結果和制定方案。

比如,在凱迪拉克故障解決案例中,車主在去機場的路上發動機自動熄火,那麼解決方案可能是:通用服務商派一個高級技師和一輛凱迪拉克到車主順路的汽車修理店會合,車主開走派來的凱迪拉克,從機場回來時他的車將修好,再開走自己的車;可能這個修理店不是通用的4S店,但是能提供修車場所、維修工具和修理技師。

二、服務實施時,過程能夠無縫的銜接

關鍵點是:服務不是按「內部管理的流程優化」來驅動的,而是按「外部需求的流程定製」來驅動的,人員和計算機系統都需要適應這一變化。如果是多服務商時,通常會有一個主服務商,對從服務商的服務,採取聯合、打包或分租等模式;比如上面的非通用4S店。

三、服務結束後,形成反饋。

應用層:隨用隨有,無縫對接

在解決問題的服務中,需要把多個應用對接在一起。比如在解決上述汽車故障的案例中,要把故障分析、導航、呼叫、遠程診斷等多個應用組合起來。

這其中需要完成兩部分工作:

  1. 所需要的APP都能為同一個平臺所接受,隨用隨有。這通常採取二次開發的方式。比如寶馬的iDrive和福特的AppLink,在iOS或Android的手機上的已有應用再接入車機,就需要二次開發,一方面是適應新的運行環境,另一方面可能需要根據新環境的安全、性能等要求做出變化。

  2. App之間能互相調用。定製化是個簡單方法,而要達到生態鏈的程度,則需要自適應方案:

首先是提供圖譜。可以是目前各大平臺(騰訊、UC等)的目錄式結構(樹形結構),也可以是P2P模式那樣的網絡式結構。其次是發現圖譜中所需要的應用,除了現在的關鍵詞搜索,搜索還應支持情境、以及未來大數據的智能。最後是集成。應用不管是Native式還是Web式,都應該在安裝、界面、網絡協議、輸入輸出上很容易集成在一起,或者使用同一個規格,或者能轉化和匹配。

從應用層面來看,目前的車聯網,一方面已經朝著服務在做,另一方面平臺化才剛開始。因而,車聯網中的服務,將主要是定製化方案。或許,我們將很快能在福特、寶馬、通用等車聯網平臺上,使用到這樣的服務。

資源層:樂於分享,狀態可控

資源分享的案例,在《車雲會沙龍頭腦風暴:中國出行進化論》中,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的象限圖,是非常典型的。第一維度是使用權,分為使用權轉移和不轉移;第二維度是服務者身份,分為B和C,由此組合成了四個象限。其典型業務分別有:計程車拼車、汽車租賃、搭順風車、私車租借。這都是分享的不同方式,依據不同的維度來做劃分和組合。比如,同樣的業務,可以把拼車作為空間上的分享,把租車作為時間上的分享。

再如在汽車故障解決方案中,給車主暫用的凱迪拉克車,將發生使用權轉移為分時模式,非通用4S店的場地、工具、技師等,也都屬於不同的分享模式。

正如《車雲會沙龍頭腦風暴:中國出行進化論》中所顧慮的,資源分享後,可控性成了關鍵,是否涉及車輛安全、政策法規、保險模式等,這點至關重要。另外,狀態可控也包含解決資源共享時的資源衝突問題,比如非通用的4S店是否能最快地提供場地、工具、技師等。

還有更高效的辦法。例如,E-Service並不需要派一個技師,只是一個普通司機帶上零部件就可,到4S店後,由這家4S店的技師,連接通用的測試系統,與通用高級技師視頻溝通,然後就可以修復好故障車了。這種方案,也包含一種資源分享,那就是在線測試系統、遠程視頻等信息資源的分享。

通過信息資源來解決實體資源、人力資源的問題,正是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帶來的生產力。實體資源的複製要消耗生產成本,即使像汽車租賃這樣的分享模式,也會加快實體資源的損耗,而且越用價值越低。人力資源則不可以複製,分享也只能在有限的時空之內,是成本增長、有限範圍內增加使用會增加價值的樣式。而信息資源則完全不一樣,其複製和分享可降為零成本,使用越多規模越大價值越高。通過信息資源來轉化實體資源和人力資源,將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通用高級技師,比如私車租賃。

技術層:開放互通,雲中計算

雖然信息資源有著降成本漲價值的能力,但是,它與業務存在著雙重矛盾:第一點矛盾是只有業務多、業務使用多時,信息資源才能發揮效能;第二點矛盾在於某些業務創新之時,ICT往往跟不上節奏——這是因為ICT系統的建設(在信息資源與實體資源、人力資源、價格價值之間建立轉化關係)並不能快速成行。技術層面需要突破這兩個問題。

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這點有大量的應用,比如許多第三方應用,都利用了微博API、微信API。而車載網際網路也開啟了這樣的進程,比如福特Applink、通用Mylink。Applink已經集成國內的多個應用,這些應用之前已經在iOS、Android的手機上廣泛使用;福特進一步開放了其Applink API,將有更多的已有應用移植過來,甚至也會出現福特專屬APP。開放互通的技術層,也有助於解決業務量的問題。儘管iDrive不像Applink這樣向外部開放,但是在技術層面上,其技術體系也可能是開放結構,以助於寶馬保持創新步伐。

前文之所以拿凱迪拉克的車輛故障解決方案為例,是因為E-Service在信息層面及4S店內服務上已經打通了車機Onstar、手機My Cadillac、4S店系統。而要達到本文中假想的服務流程,下一步則需要更深刻更廣泛地轉化其業務和流程到這個大系統上,之後再打通與外部系統的信息及業務(比如非通用4S店)。

雖然通用走在前面,或許,還未公開的、與微軟雲合作的豐田,會再次後來者居上。雲計算代表著目前ICT的最快建設方案,這種快速不僅僅在於更快地獲得計算資源和部署系統,更重要的是,它將支持企業從「流程優化」改革成「流程創新」。

從應用層向服務層升級

目前車聯網,大多停留在應用層面,以解決汽車故障為例,包括:故障分析類的應用,告訴車主這個故障是什麼、起因等;導航應用,可以查找到附近的各種修理店的位置和電話等;車機系統(如onstar),可以使用廠商的在線服務。

雖然可以把這些APP提供的信息綜合起來找到解決方案,但是找到和安裝這些應用是個麻煩;通過多種信息來找到方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怎麼實施解決方案,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更是未知。

因此,需要新型的應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的方法是定製方案:針對車主的問題,做一個服務類APP,把這些APP(或功能)、客戶及其車輛、服務商的資源等連接起來。但這也不是容易的。即使如目前的花了大代價的凱迪拉克的E-Service,已經把手機APP、車機與4S店系統對接在一起的,也難以在線地、臨場地、快捷地給予解決。

雖然定製化不是容易的,但是,從更深層的服務層生態鏈的角度,這種方法還不能夠形成「生態」自適應地解決新出現的問題。生態鏈的自適應方案應該類似以下這種情境:

  1. 服務商的資源、各種APP等,符合某種規範,使得資源和APP之間可以對接,就像Unix的命令一樣,一個APP的輸出可以是另一個APP的輸入;

  2. APP不需要事先安裝在客戶端,可以半自動地被發現,自動地對接,自動地工作;

  3. 服務的結果和過程適應用戶的情境,即在一張APP的網絡中,生態鏈可以為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徑和參數。

關於自適應方案的更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網際網路周刊》2013年6月5日總第545期的《將要浮現的A2A模式》,據作者姜奇平估計:自適應方案將很快出現在微信等這樣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平臺上。

服務層生態鏈的這些要求,需要生態鏈的各個層的配合。

車載網際網路應用層升級服務層多角度分析

車雲小結:車載網際網路生態鏈將以服務為核心

車載網際網路(筆者杜撰的名字)與移動網際網路,是存在交集的;車載網際網路也有著情境化、隨身性。當然,由於汽車佔用人們的時間不多,情境化的範圍有限;也由於汽車行駛位置的限制,信息採集的範圍不靈活。這催生了手機與車機的相互融合,但是在業務上,二者既有區別又有銜接。

手機最先是一種通信工具,上網功能使其成為一種信息工具,而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則將它演變成了服務工具。車載系統由於與汽車的綁定關係,它首先是一種出行工具,車載網際網路也能使得它成為信息工具和服務工具,但是,正因為出行的限制,其信息工具的作用有限,而服務工具的能力,更應該突顯在與出行相關的方面。載人載貨出行,應是車聯網服務的關鍵所在。例如導航提供出行服務,出行之前,存在著找一輛車、以及與這倆車的交互等問題;出行之後,同樣存在車的使用與管理需求。另一方面,汽車的多樣化,以及將來車的能源的多樣化,也將衍生更多服務,比如房車所帶來的吃住行、電熱能等的結合問題。

藉助目前的移動網際網路,車載網際網路將有效地構建一個生態鏈,並從目前的應用層面升級到服務層面。

相關焦點

  •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發布「四維地球」 國內首個智能遙感雲...
    我國的遙感技術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從當初的單一衛星遙感技術發展到今天包括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內的空間信息技術,逐漸深入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其發展與應用水平業已成為綜合國力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
  • 百度移動「重倉」服務生態
    「十多年前,託馬斯·弗裡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寫下這樣的話時,移動網際網路才剛剛萌芽,而弗裡德曼篤信,開放原始碼、離岸生產、供應鏈、搜索技術、數字移動化等會成為剷平世界的十大動力。自移動生態事業群(MEG)成立以來,百度的組織結構與向市場提供的服務也在加速平臺化,並在業務增長與市場評價兩個層面得到了驗證。過去的一年,百度年內股價漲幅達71%,被國內外眾多投研機構評為「強烈買入」。這一方面是由於目前量子計算、AI相關技術已成為華爾街新寵,另一方面,則得益於過去的2020年間百度移動生態核心業務的強勁增長以及AI業務的加速落地與政策利好。
  • 誠邁科技:公司專注於物聯網及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解決方案服務
    未來,隨著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發展,國產作業系統需要適配更多專業的應用場景軟體,如CAD、Photoshop、網銀轉帳、出版排版、稅務管理等,同時通過不斷升級完善基礎架構層,加快適應國內關鍵領域和產業對國產作業系統的使用需求。
  • 解讀網際網路五大生態系統
    2009年,當「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時,一個新興的、發展迅猛的行業——網際網路也不可避免的加入到這股熱潮之中。網際網路正在開始因為各種上下遊鏈條公司在競爭之外的合作與互補,進入新的生態系統構建階段。彼時,中國網際網路中還沒有太多人意識到一個新的網際網路生態系統時代正在來臨。
  • 百度移動生態下一幕:服務化、人格化
    「只有當這種技術(無線通訊)得到廣泛傳播時,『自我移動』令世界變平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人們才真正可以使用一切設備隨時隨地開展工作和交流。「  十多年前,託馬斯·弗裡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寫下這樣的話時,移動網際網路才剛剛萌芽,而弗裡德曼篤信,開放原始碼、離岸生產、供應鏈、搜索技術、數字移動化等會成為剷平世界的十大動力。
  • 深度解讀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構建及發展
    在MindSphere合作夥伴峰會北京站上,西門子與來自鋼鐵、礦山、化工、食品飲料、汽車等行業的11家企業籤署協議,以期共同打造以MindSphere為核心平臺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 自從阿里雲在今年3月重新劃定業務邊界,提出「被集成」戰略以來,由於「基座」IaaS平臺與上層應用之間的合作邊界逐步清晰,重磅的生態合作信息將會陸續放出。
  • Google:網際網路巨頭的數據生態
    其憑藉多樣化的產品和業務實現了對用戶的聯結,持續積累數據;同時又被自身的數據處理需求所推動,而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並進一步利用技術、工具對外賦能,逐漸建立起一整套數據生態。雖然各家網際網路公司所能夠獲得的數據類型、體量以及建立的生態面貌不同,但邏輯一致。Google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巨頭之一。
  • 第五場:解讀《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為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以下簡稱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移動應用發展趨勢生變,AppGallery Connect一站式服務解決應用全...
    最後,教育應用的運營流程時間較長,非常考驗服務質量和師資力量。短視頻場景當前,國內短視頻行業已進入成熟階段,雖然在5G技術的刺激下還有較大增長空間。但仍面臨商業模式單一、內容監管風險高和應用開發難度大三大問題的困擾。短視頻應用主要依賴廣告收入變現,收入相對受限,但平臺內容來源龐雜、應用技術複雜,又使開發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 生態系統惡化 網際網路電視概念離玩壞不遠了
    樂視管這個就叫生態」。  如今在網際網路領域,一說到生態,首先帶來不好的聯想。  說到底,在網際網路電視愁雲慘澹的2017年,推出超級樂視電視的「騙子」賈樂亭出事了,讓網際網路電視的生態雪上加霜徹底惡化。  知乎上有個挺可樂又挺形象的調侃——「自己配大豆種子自己種,自己收豆子,然後開一家豆腐坊,磨豆漿,賣豆腐,賣豆芽,再開一家油作坊。樂視管這個就叫生態」。
  • 當移動網際網路遇到電子印章
    的應用需求    首先,從信息安全的角度講,移動網際網路作為網際網路發展的更高階段,與其他IT生態系統一樣,存在著對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說,移動網際網路同樣要保證其運行系統和應用數據的安全,實現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需求:數據的完整性、不可否認性、保密性;系統的健壯性與可用性。而且,由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及業務模式的特點,其對信息安全的要求會更迫切及更具特點。因此,電子印章作為保證數據完整性與不可否認性的技術,必然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也有其應用的需求。
  • 網際網路上半場拼流量 下半場談生態
    從經濟結構本身來看,當下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巨大的數位化、自動化空間。戈壁創投管理合伙人朱璘即認為,中國產能大,但人均產效比較低,製造業的信息化、自動化都蘊含著非常大的機會。產業網際網路具有技術壁壘、行業壁壘,出現多家頭部企業會是常態,行業裡也會誕生許多贏家。
  • 生態地質調查新使命:服務生態保護與修復
    重點體現了資源、地球動力學、生態地球化學、生態地球物理學4個基本屬性。至目前,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地質調查理論和方法,在政府、調查機構等層面形成了系統的技術和組織保障體系,並制定「俄羅斯地質生態計劃」。
  • 湖北移動:勇立5G發展潮頭,全力打造5G+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圈
    作為5G網絡建設者,5G融入百業的推動者和5G服務大眾的先行者,中國移動湖北公司(以下簡稱「湖北移動」)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省通信管理局的帶領下,穩步推進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 智能生態系統的產業架構與趨勢研究
    2.構築「雲、管、端」的智能生態系統 隨著智能人機互動、移動寬帶網絡、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和滲透,原信息生態系統的網絡層和平臺層傾向於標準化、虛擬化、融合化趨勢,網絡層和平臺層最終會殊途同歸、合二為一,演變成未來的廣義網絡,由此,原信息生態系統由四層演變成未來的「雲、管、端」三層架構(見圖表2.1)。
  • 移動網際網路不是PC網際網路企業的殖民地
    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我們在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些移動終端上使用的應用和服務,正在從PC網際網路遷移過來的為主,過渡到主要是為移動端原生的應用和服務,包括微信、UC瀏覽器、陌陌、嘀嘀打車等等。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360這樣的PC網際網路巨頭,並不會天然的繼續擁有移動網際網路世界。移動網際網路世界與PC網際網路世界是兩個很不一樣的世界!
  • 上線英文官網,騰訊眾創空間成國際創業生態連接器
    從騰訊眾創空間英文官網http://westart.tencent.com 可以看到:騰訊眾創空間通過線下實體空間、線上創業服務平臺、騰訊"雙百計劃"、青騰大學、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五大基礎引擎的服務能力來扶持創業者。
  •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
    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來說,土地資源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於生態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發生了較多的問題,所以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增強自然資源的政治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式,這對於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什麼是HMS生態系統?
    HMS是華為為其設備生態系統提供的一套應用程式和服務,旨在為全球用戶提供更智能、更快和更好的無縫體驗。華為AppGallery還根據其位置和國家/地區選擇為Mate30系列用戶提供建議,智能推薦包括本地和附近的應用程式、流行的本地應用程式以增強體驗。除此之外,華為移動服務(HMS)以及HMS應用程式集成了華為的晶片、設備和雲計算能力,並形成了一套用於IDE開發和測試的HMS核心服務(HMS Core)、工具和平臺。
  • BAT移動生態戰爭2021
    受疫情黑天鵝影響,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產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局:線下實體行業在遭受衝擊後,不得不集體轉戰線上;K12教育迎來融資和上市大爆發;新式茶飲開始正式步入舞臺中央……泡沫正在逐步消散,行業逐漸回歸理性,對公司價值的考量開始被放在第一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