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MI | 具有高熱穩定性的Cu₃SbS₄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021-01-10 騰訊網

英文原題:Bi and Sn Co-doping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u3SbS4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通訊作者:盧思宇,張躍文,鄭州大學

作者:Manjie Shen, Siyu Lu, Zhuangfei Zhang, Hanyu Liu, Weixia Shen, Chao Fang, Qianqian Wang, Liangchao Chen, Yuewen Zhang, Xiaopeng Jia

實現溫差和電能之間的高效轉換是近年來能源轉換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傳統途徑相比,熱電材料在利用移動、分散、低品位熱源和微電子集成器件製冷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製成的熱電器件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等特點。其中,環保、低成本、高熱電性能和良好的熱穩定性是熱電材料實際應用的關鍵條件。Cu3SbS4材料具有成本低、環保無毒、儲量豐富的優勢。儘管已有工作研究了該材料的熱電性能,但一些重要的輸運參數和熱穩定性評價尚未見報導。

近期,鄭州大學盧思宇教授和張躍文博士系統研究了Cu3SbS4材料的熱電性能及其熱穩定性。研究人員通過機械合金和放電等離子體燒結的方法製備了Bi摻雜、Sn摻雜和Bi+Sn共摻雜的Cu3SbS4材料,通過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闡釋了元素摻雜對熱電性能的調控機制。研究表明元素摻雜可以有效調控載流子濃度、有效質量和帶隙,實現了功率因子的顯著提升,最終Cu3Sb1-x-yBixSnyS4(x=0.06, y=0.05) 樣品在623 K具有最大zT值0.76。對該材料的楊氏模量、Grüneisen參數、德拜溫度等參數進行了測試分析。通過退火處理、同步熱分析、升降溫循環測試等方法系統評價了在不同溫度下該材料熱重、物相、熱電性能的變化,確定了該材料的應用溫度區間為300 K~623 K。經過573 K、500小時的真空退火處理和十幾個升降溫熱電性能測試後仍保持良好的熱電性能。這些結果可為Cu3SbS4材料的後續研究提供參考。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經過進一步的性能提升,Cu3SbS4材料在中低溫區熱能發電方面具有應用前景。

圖1. Cu3SbS4材料的晶粒形貌(a)和局部放大圖(b),(c)元素分布Mapping圖

圖2. Bi、Sn摻雜對Cu3SbS4材料電輸運性能的調控效果。(a)Seebeck係數,(b)電阻率,(c)功率因子,(d)載流子濃度與摻雜量的關係,(e)Seebeck係數與載流子濃度的關係,(f)光學帶隙

圖3. 不同退火時間後Cu3Sb1-x-yBixSnyS4(x=0.06, y=0.05)樣品的升降溫測試熱穩定性。(a)Seebeck係數,(b)電阻率,(c)熱導率,(d)zT值,(e)和f)升降溫循環測試zT值的3D圖和投影

研究成果發表於近期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Bi and Sn Co-doping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u3SbS4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Manjie Shen, Siyu Lu, Zhuangfei Zhang, Hanyu Liu, Weixia Shen, Chao Fang, Qianqian Wang, Liangchao Chen, Yuewen Zhang, Xiaopeng Ji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DOI: 10.1021/acsami.9b20854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28, 2020

Copyright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ACS美國化學會"

相關焦點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綜述從熱電轉換基本原理出發,總結了近年來高性能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不斷完善的熱電性能優化機制、先進的熱電材料與器件製造工藝,能帶和結構工程的廣泛應用、多維熱電材料的應用前景及探索,以及多元化的熱電器件設計思路。2.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類液態熱電材料服役穩定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此基礎上提出,引入「離子阻擋-電子導通」的界面可以顯著提高類液態熱電材料在強電場或者大溫差下的服役穩定性。這一研究對於類液態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通過研究類液態熱電材料中離子的遷移過程和物理機制,進而提高其服役穩定性,是新型高性能類液態熱電材料走向應用的關鍵。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內容簡介近年來,大量的理論預測表明,包括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第四主族硫族化合物、黑磷、MXene等在內的二維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熱電性能,實驗也證實這些材料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近日,深圳大學張晗教授等人發表綜述,詳細總結了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研究進展。
  • 特約綜述:Eu²⁺摻雜UCr₄C₄-型窄帶發射螢光材料的研究...
    若能使螢光材料產生更窄帶的發射,則可顯著擴大顯示色域面積。色域面積越大,色彩表現力也就越強,顯示屏畫面會更加真實。可見半峰寬更窄的藍色、綠色及紅色發光材料已經成了研究熱點之一。同時,背光源所用的螢光材料還要求特定的發射峰值位置、高的量子效率和良好的熱穩定性。因此,開發具有不同光色的高效、穩定性優異的窄帶發射螢光材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納米複合材料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高延展性和各向同性等優點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金屬基納米複合材料(MMNCs)由於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高延展性和各向同性等優點,在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然而,儘管金屬基納米複合材料具有優越的性能和日益增長需求,但其複雜的加工和不充分經濟效益限制了金屬基納米複合材料的應用。在這些材料中,高能量消耗仍然是分散增強以實現微觀結構均勻性和高級力學性能所必需的。選擇性雷射熔化(SLM),也稱為雷射粉末床熔合(L-PBF),是一種應用於金屬和陶瓷的添加劑製造(AM)技術。
  • 科學網—揭示類液態熱電材料服役穩定性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等
  • 新型熱電材料具有創紀錄的性能!
    博科園-科學科普:科學技術類利用理論計算來預測新材料性質的進展,發現了一類新的半赫斯勒熱電化合物,其中一種化合物的值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休斯頓大學德克薩斯超導中心(TcSUH)主任、物理學家任志峰(音譯)說:它在任何溫度下都保持著很高的優點,因此它在未來的應用中可能會很重要,任志峰是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其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熱電材料作為一種潛在的「清潔」能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團體的興趣。這種能源是將發電廠或其他工業過程產生的餘熱轉化為電能而產生。
  • 裴豔中教授課題組熱電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熱電能源轉換技術利用溫差驅動電子定向遷移,實現熱能與電能的直接轉換,是清潔能源技術的典型代表。然而,要獲得與現有熱機相當的轉換效率,材料的平均熱電優值(zT)需達3.0左右,現有研究zT峰值可達2.0左右。因此,提高材料熱電性能是提升轉換效率並推進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裴豔中教授2012年加盟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高性能熱電材料研究與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熱電材料物理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理論計算和解釋新型熱電材料(Pyrite型ZnSe2)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通過求解聲子和電子玻爾茲曼輸運方程,理論計算發現Pyrite型ZnSe2具有良好的熱電性質;基於對材料中原子成鍵情況和聲子振動性質的分析,解釋其具有低晶格熱導率的物理機制。
  •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9-07-11  瀏覽:
  • 寧波材料所熱電材料能帶工程和性能優化研究獲系列進展
    熱電材料是一類能夠實現熱電與電能直接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可用於半導體製冷、高精度溫控和溫差發電。為提升熱電轉換效率,需要在保持較低熱導率的基礎上儘可能提高材料的功率因子S2σ。然而Seebeck係數S和電導率σ之間具有本徵關聯性,通常難以實現功率因子的大幅度提升。利用「能帶工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S和σ的解耦合,以獲得較高的功率因子和轉換效率。
  •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2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這類材料可溶液加工、質輕價廉、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在可穿戴電子器件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
    近來,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已在可穿戴熱電器件和固態鋰電池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開發了基於碳納米管互穿二硫化鉬薄膜的高輸出電壓的熱電腕帶(Adv. Funct.  近年來,具有低成本(水系電解液成本低廉,製備簡單;鋅金屬儲量豐富)、高安全性(水系電解液無毒、不易燃;鋅金屬在水介質中性能穩定)、高容量(鋅金屬理論容量820 mA·h g-1, 5855 mA·h cm-3),組裝方便(可在空氣環境中直接組裝)等優勢的柔性水系鋅離子電池(ZIBs)也引起了研究人員們極大的興趣。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本期關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單晶熱電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單晶材料由於其優越的機械穩定性、低光學損耗和優良的導電性能,在高性能光學和半導體工業中應用廣泛。
  • 物理所在高性能緊湊型柔性熱電模塊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模塊能把產生於自然熱源(如太陽能或地熱能)的熱能和工業、生活廢熱直接轉換為有價值的電能,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也可用於固態製冷,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義。面對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存在的不足,對環境友好且價格低廉的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關注。由於在熱電模塊中,p型和n型熱電材料組成的熱電偶是基本工作單元。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熱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是未來納電子器件的基本組成單元,在電子、熱電、光電乃至能源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年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研究組在新型硼低維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和應用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Adv. Funct.
  • 金屬所高性能柔性複合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可使用離子束、飛秒雷射等微納加工方法將其裁剪成任意幾何形狀和轉移至各種類型的基底上,有利於靈活方便地製備各種結構的熱電器件,甚至可以通過靜電力等非接觸式方法操控該複合熱電材料。其熱電轉化效率與商用塊體脆性熱電材料性能相當,同時具有非常優異的彎曲柔性力學性能,能滿足貼合任意曲率熱源的需求,如人體皮膚等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供電。同時,研究表明該複合材料的製備原理和技術可同樣適用於其他具有弱範德華力連接的層狀結構半導體材料體系,在柔性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許多新的高性能熱電材料體系也相繼被發現。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材料以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低溫廉價的製備方法而廣受光電研究者的青睞,特別是作為活性層在光伏研究領域大放異彩,經過10餘年發展其單結電池認證效率達到25.5%,已接近單晶矽認證效率,但是電池在工作環境下的長時間穩定性問題大大限制了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