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綜述:Eu²⁺摻雜UCr₄C₄-型窄帶發射螢光材料的研究...

2020-11-30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3個

近日,山東大學的尚蒙蒙教授團隊在《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Eu2+摻雜UCr4C4型窄帶發射螢光材料的研究進展及應用」綜述文章。該綜述重點介紹了目前已報導的、具有良好發光性能的Eu2+激活的UCr4C4型窄帶螢光材料,並從結構相關的發光性質出發,分類描述了Eu2+摻雜的UCr4C4基氮化物、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螢光材料的晶體結構特徵、發光及應用特性,以期為設計合成新型稀土摻雜的窄帶發光材料提供有意義的啟示。

01 引言

基於螢光材料轉換型白光發光二極體(pc-wLEDs)的固態照明正迅速改變著照明和顯示行業。除了眾所周知的pc-wLEDs在家庭和辦公室照明中的應用外,這些高效的白色光源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作液晶顯示器(LCD)中的替代背光單元。LCD 的色域主要是由LED背光源發出的紅/綠/藍三色光的色坐標所決定。若能使螢光材料產生更窄帶的發射,則可顯著擴大顯示色域面積。色域面積越大,色彩表現力也就越強,顯示屏畫面會更加真實。可見半峰寬更窄的藍色、綠色及紅色發光材料已經成了研究熱點之一。同時,背光源所用的螢光材料還要求特定的發射峰值位置、高的量子效率和良好的熱穩定性。因此,開發具有不同光色的高效、穩定性優異的窄帶發射螢光材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02 Eu2+離子的發光特性及UCr4C4型窄帶發光材料的研究進展

Eu2+ 具有4f7 電子構型,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激活劑之一,它可將(近)紫外或藍光輻射轉化為可見光,且發射帶的形狀、位置取決於其所處的晶體場強度,如圖1 所示。

圖1. Eu2+離子的發光能級結構示意圖。

以UCr4C4型礦物結構為模型的Eu2+激活的窄帶發光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性能最好、最具有應用潛力的一類窄帶發射螢光材料。UCr4C4結構原型為四方晶系,空間群為I4/m。碳原子佔據四個鉻原子和兩個相鄰鈾原子形成的八面體空隙。以UCr4C4礦物結構為模型的化合物通式可寫為Me(A,B)4X4,其中Me為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離子,A和B為配位離子。在結構上,[AX4]和[BX4]四面體通過共邊或共頂點形式連接形成[001]方向的vierer環,而Me原子容納於環形通道內,形成緻密度κ (AB/X) = 1的剛性結構。該綜述中總結了已報導的UCr4C4型窄帶螢光材料的晶體結構和發光性質對照,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UCr4C4型氮化物窄帶發射螢光材料,(2)UCr4C4型氮氧化物窄帶發射螢光材料,(3)UCr4C4型氧化物窄帶發射螢光材料。UCr4C4型氮(氧)化物窄帶螢光材料主要呈紅光發射,而UCr4C4型氧化物螢光材料主要發射藍、綠光,這主要是由於O2-的形成能低於N3-的形成能,氧化物中化學鍵的共價性低於氮化物,因此氧化物中Eu2+的5d能級高於氮化物。下面將分別舉例介紹三種UCr4C4型發光材料的發光性能及應用:

(1)氮化物

化合物Me[LiAl3N4]、Me[Mg3SiN4]、Me[Mg2Al2N4] (Me = Ca2+, Sr2+, Ba2+)及BaLi2[(Al2Si2)N6]的結構參數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屬於UCr4C4型化合物。其中,Me[LiAl3N4]、Me[Mg3SiN4]和Me[Mg2Al2N4] (Me = Ca2+、Sr2+、Ba2+)化合物的結構框架都是由(Mg, Si)N4/(Al, Mg)N4/(Li, Al)N4-四面體通過邊角共享形成vierer環,與之不同的是BaLi2[(Al2Si2)N6]化合物的結構框架由(Al, Si)N4四面體相連形成沿[001]方向的兩種類型的vierer環層,並通過公共角連接,沿[100]相互對應。這幾種化合物中Me均與8個N原子配位並容納於vierer環形通道內部,且化合物均為緻密度κ = 1的剛性結構。由於Me(Ca2+、Sr2+、Ba2+)與Eu2+的離子半徑相似,所以當Eu2+在這幾種氮化物中摻雜時可佔據Me位點。圖2為Eu2+摻雜的Sr[LiAl3N4]材料的發光性能。

圖2. (a) Sr[LiAl3N4]:0.4%Eu2+(藍色)和CaAlSiN3:Eu2+(淺灰色)的激發光譜和λexc = 440 nm時,Sr[LiAl3N4]:0.4%Eu2+(粉紅色)和CaAlSiN3:Eu2+(深灰色)的發射光譜。虛線表示人眼敏感度的上限。(b) 相關色溫均為2700 K的pc-LEDs的發光光譜。粉紅色曲線:Lu3Al5O12:Ce3+(綠色螢光材料),(Ba,Sr)2Si5N8:Eu2+(橙色螢光材料)和SrLiAl3N4:Eu2+(紅色螢光材料)組合而成的發光二極體。灰色曲線:商用的高效LED。插圖顯示了兩種LED的CIE 1931顏色坐標。(c) Sr[LiAl3N4]:0.4%Eu2+光致發光強度的溫度依賴性曲線。

Sr[LiAl3N4]:0.4%Eu2+在466 nm處出現最大吸收值,在654 nm處產生了FWHM為50 nm的發射帶。在440 nm激發下,其外(內)量子效率接近52(76)%,而目前商用的紅色螢光材料CaAlSiN3:Eu2+的外(內)量子效率為74 (96)%。相比於Sr[LiAl3N4]:0.4%Eu2+,CaAlSiN3:Eu2+的大部分發射位於人眼敏感度較低的光譜區域。此外,Sr[LiAl3N4]:0.4%Eu2+ 的FWHM明顯較窄,發射光集中在可見光譜區域,進一步增強了紅光發射的色飽和度。同時該材料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在500 K時,發光強度僅下降5%,這與Ce3+摻雜的石榴石螢光材料的優異性能相當。

(2)氮氧化物

Sr[Li2Al2O2N2]和Na1-xEux[Li3-2xSi1-xAl3xO4-4xN4x] (x = 0.22)是UCr4C4型氮氧化物窄帶發射材料的兩個典型代表,雖然這兩類化合物的空間群和結構參數不同,但均是UCr4C4-結構類型的有序變體。

圖3. (a)沿[001]方向Sr[Li2Al2O2N2]:Eu2+化合物的222超晶胞視圖。紅色球代表鍶原子,藍色球代表氧原子,綠色球代表氮原子。[LiO3N]8-四面體以橙色顯示,[AlON3]8-四面體以灰色顯示,紅色多面體表示Sr2+的立方體配位。(b) O原子和N原子對Sr2+的八配位透視圖。(c) Sr[Li2Al2O2N2]:Eu2+的歸一化激發(灰色,λex = 614 nm監測)和發射光譜(紅色,λexc = 460 nm),參考值Sr[LiAl3N4]:Eu2+(紫色)的發射光譜和人眼靈敏度曲線(黑色虛線)。(d) 測得的Sr[Li2Al2O2N2]:Eu2+從298 K到500 K的相對光致發光強度。

以Eu2+摻雜的Sr[Li2Al2O2N2]為例(圖3)。Sr[Li2Al2O2N2]化合物中的Sr位點對應於UCr4C4-結構中的鈾位置,鋁和鋰在相應的鉻位置上有序排列,而氮和氧在碳的位置上有序排列。容納在通道中的Sr2+離子位於反轉中心,與四個氧原子和四個氮原子配位形成了高度對稱的立方體。Sr[Li2Al2O2N2]:Eu2+具有370 - 520 nm範圍的激髮帶。當用460 nm藍光激發時,該材料在614 nm處產生了半峰寬為50 nm的窄帶紅光發射。相比於前面介紹的Sr[LiAl3N4]:Eu2+紅色螢光材料,Sr[Li2Al2O2N2]:Eu2+ 的發射帶位於更高能量處,這顯著增加了發射帶與人眼靈敏度曲線的重疊。當溫度為420 K時,發光強度與室溫下的初始強度(298 K)相比僅下降了4%,且該材料的量子效率大於80%,這表明其具有較好的發光性能。

(3)氧化物

UCr4C4型具有窄帶發射的氧化物螢光材料主要分為矽(鍺)酸鹽和鈹酸鹽兩類。矽(鍺)酸鹽主要包括MLi3SiO4、M2(Li3SiO4)、M4(Li3SiO4)4、NaK7[Li3SiO4]8:Eu2+(M=Rb, Na, K, Li)及CsKNa2(Li3GeO4)4:Eu2+。四種類型化合物因組分差異最終形成的構相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晶體結構和空間群。例如M2(Li3SiO4)類型中的RbLi(Li3SiO4)2化合物來源於MLi3SiO4類型中的NaLi3SiO4結構,由NaLi3SiO4化合物中Na原子被Rb和Li原子取代得到,而RbNa(Li3SiO4)2 化合物可以看做是RbLi(Li3SiO4)2化合物中的兩個Li位點被引入的Na取代。而Na位點的取代極大地增強了RbNa(Li3SiO4)2化合物的穩定性,降低了摻雜劑Eu2+周圍的晶格弛豫,使其具有更小的斯託克斯位移,產生更窄的發射帶。鈹酸鹽材料目前僅報導了藍光發射AELi2[Be4O6]:Eu2+(AE = Sr, Ba) 螢光材料。

以AELi2[Be4O6]:Eu2+(AE = Sr, Ba)為例,其空間群為P4/ncc,BeO4四面體通過邊角共享形成沿[001]延伸並填充Li或AE(Sr,Ba)原子的兩種不同類型的vierer環通道。化合物高度對稱的晶體結構為AE2+(AE = Sr,Ba)和Li+各提供了一個晶體學位點。化合物的剛性網絡結構限制了處於激發態的摻雜劑(Eu2+)的局部結構弛豫,為其窄帶發射奠定了基礎。此外,四面體配位的Be原子的引入與四面體配位的Li或Mg化合物相比,Be-配體鍵具有更強的共價特性,可進一步改善較大的帶隙和剛性網絡。因此,AELi2[Be4O6]:Eu2+(AE=Sr, Ba) 螢光材料可以產生半峰寬僅為25 nm的窄帶藍光發射,如圖4所示。在410 nm藍紫光激發下BaLi2[Be4O6]:Eu2+ 和SrLi2[Be4O6]:Eu2+的內(外)量子效率分別為64% (47%)和47% (16%)。兩種螢光材料均顯示出了較低的熱猝滅行為,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

圖4. 超窄帶藍光發射AELi2[Be4O6]:Eu2+(AE = Sr, Ba)螢光材料的光致發光特性。(a) BaLi2[Be4O6]:Eu2+(藍色)和SrLi2[Be4O6]:Eu2+(綠色)的激發和發射光譜,λexc = 400 nm。(b) BaLi2[Be4O6]:Eu2+(灰色)和SrLi2[Be4O6]:Eu2+(黑色)的溫度依賴性相對積分光致發光強度,與室溫下強度相比,在200 °C下分別降低了17%和24%。

基於UCr4C4型窄帶發光材料的研究表明:當摻雜基質具有剛性結構、高的緻密度(κ≥0.5)、陽離子有序且僅有一個晶體學摻雜位點時,Eu2+可產生具有較小斯託克斯位移的窄帶發射,這將為設計合成新型窄帶發光材料提供理論指導。

03 展望

UCr4C4基紅、綠、藍窄帶發射螢光材料改善了pc-wLEDs的色域,拓寬了pc-wLEDs的應用前景。但是,UCr4C4 基窄帶螢光材料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1)UCr4C4 基窄帶螢光材料在高溼度環境下性能不穩定,這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目前無機保護層、有機聚合物等是螢光材料優異的防潮塗料,但通常會降低螢光材料的發光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反向陽離子交換策略構造複合結構,在保持樣品發光強度不下降的前提下提高發光材料的化學穩定性,進一步改善螢光材料的應用性能。

(2)在實際應用中螢光材料的熱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參數,而氮化物窄帶螢光材料的熱穩定性普遍較低。目前,雖然通過能量傳遞的方式對其進行了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間,如通過陰離子修飾調節基質的結構剛度或通過陽離子取代調節基質的缺陷來提高螢光材料的熱穩定性能。

(3)應該從合成策略角度進一步提升Eu2+離子摻雜的UCr4C4 基窄帶螢光材料的發光效率,比如通過改變煅燒時間、原料配比、助熔劑添加比例等實驗條件提高材料的結晶性,改善微觀形貌,最終實現發光量子效率的提高。

通訊作者簡介:

尚蒙蒙,《發光學報》第一屆青年編委,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獲選中國科協首屆「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3年於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稀土發光材料設計、可控制備及在照明顯示領域的應用研究。作為第一/通訊作者在Chem. Soc. Rev.,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30餘篇,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專家的廣泛引用和積極評價,他引累計2000餘次,單篇SCI最高他引600餘次。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項目7項,獲批山東省優秀青年基金。

文章信息

王金迪, 黃帥, 尚蒙蒙. Eu⊃2;⁺摻雜UCr₄C₄型窄帶發射螢光材料的研究進展及應用[J]. 發光學報, 2020, 41(10):1214-1233.

原文地址

https://doi.org/10.37188/CJL.20200182

【】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Banner 區域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478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

原標題:《特約綜述:Eu²⁺摻雜UCr₄C₄-型窄帶發射螢光材料的研究進展及應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張凡教授綜述:探索鑭系元素摻雜的核殼結構上轉換納米粒子
    ,總結了鑭系元素摻雜上轉換核殼結構納米晶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挑戰,為稀土納米材料的研究和設計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背景介紹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鑭系元素摻雜的上轉換納米粒子(UCNPs)由於其低毒性、高化學穩定性、窄帶發射以及長螢光壽命等優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於藥物遞送、生物成像、太陽能收集以及超分辨等領域。然而在鑭系元素摻雜的單核納米粒子中,發光離子激發態能量容易遷移至顆粒表面的猝滅中心導致非輻射躍遷,繼而極大的減弱了發射光的強度。
  • 鑭系摻雜發光材料在波導和雷射中的應用
    本文綜述了稀土摻雜發光材料在波導和雷射中的應用,介紹了波導和雷射的原理,總結了基於鑭系摻雜發光材料的各種微納雷射器和波導結構的製造策略與方法,並指出了鑭系摻雜發光材料在光子器件中的應用前景和未來的發展挑戰。
  • 級聯光場調控增強上轉換螢光與選擇性多波長窄帶近紅外光電探測
    目前,針對多波段窄譜帶的NIR光電探測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集成多個不同帶隙並且對NIR具有不同響應能力的紅外半導體材料。這無疑會增加器件設計與使用的複雜性、穩定性以及製備成本。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具有雙光子或多光子泵浦特徵的稀土上轉換材料,可以將NIR光子轉換為可見或紫外光子,並為較寬帶隙的半導體所吸收,製備出性能優異的上轉換PDs。
  • 稀土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研究綜述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電子結構、光學性能和生物檢測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螢光壽命、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優勢,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為替代傳統下轉換螢光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
  • ACS AMI | 具有高熱穩定性的Cu₃SbS₄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與傳統途徑相比,熱電材料在利用移動、分散、低品位熱源和微電子集成器件製冷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製成的熱電器件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等特點。其中,環保、低成本、高熱電性能和良好的熱穩定性是熱電材料實際應用的關鍵條件。Cu3SbS4材料具有成本低、環保無毒、儲量豐富的優勢。儘管已有工作研究了該材料的熱電性能,但一些重要的輸運參數和熱穩定性評價尚未見報導。
  • 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
    然而,由於其絕緣體的本質,Cs4PbX6零維鈣鈦礦本徵在可見波段不發光,限制了其作為發光材料的應用範圍。錳離子摻雜是調控鈣鈦礦納米晶光、電、磁性能的一種有效手段。Mn2+在介質材料中的光學性能主要取決於其局域態的電子結構和激發態動力學,對Mn2+摻雜零維鈣鈦礦納米晶開展深入的光譜學研究對於提高其光學性能及應用至關重要。
  • 頂刊綜述:多功能鈣鈦礦型LED的電荷傳輸材料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窄帶發射、高色純度、顏色可調性和高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而被廣泛研究。為了提高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的效率,人們一直致力於控制發光層的形貌,以誘導電荷限制和減少非輻射複合。
  • 研究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研究員金盛燁團隊在正二價錳離子(Mn2+)摻雜的單一CsPbCl3鈣鈦礦微晶中,通過改變激發條件,成功實現了連續、可逆、寬範圍、高穩定性的發光顏色調控,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 【期刊】封面故事 | Nb⁵⁺、Sm³⁺共摻雜YTaO₄的長餘輝發光性質 | 發光學報
    掃碼閱讀全文【摘要】採用高溫固相法合成了Nb5+, Sm3+共摻雜YTaO4長餘輝發光材料,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XRD)、穩態螢光光譜、漫反射光譜和熱釋光曲線等多種表徵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結構、螢光和長餘輝發光特性。
  • 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唐本忠院士「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
    作為發光材料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是一類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高分子軟材料,往往含有兩個或多個發光中心。不同於其他主要以固態或液態形式存在的經典螢光材料,由於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三維交聯網絡中包含大量水分,使其以高度含水的準固態形式存在,因此兼具許多優異的固體和液體的性能,包括與生物組織相近的模量,固有的軟、溼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深入綜述多色螢光聚合物水凝膠(MFPH)領域的最新進展,特別關注不同的構建方法和重要的示範應用。為此,發展聚集誘導發射(AIE)聚合物水凝膠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種水凝膠通過疏水性AIE在準固態水凝膠中的大量聚集來實現增強發射。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最近,唐本忠院士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路偉研究員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了題為「Multicolor fluorescent polymeric hydrogels: colorfulness is more shining than homochromy」的綜述,深入綜述多色螢光聚合物水凝膠
  • 【中國網】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研究發現,未摻雜錳離子的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發射出藍色螢光,通過摻雜錳離子,可以實現明亮的橙紅色螢光發射。  近年來,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受到廣泛關注,有望克服鉛基鈣鈦礦納米晶的毒性和不穩定性,成為理想的發光材料。科研人員主要關注於鈣鈦礦納米晶材料寬波段白光發射,而對其他特定顏色的螢光發射研究較少。摻雜策略可以有效改善鈣鈦礦納米晶材料的光學性質和穩定性。
  • 銪、鈰、銀共摻雜沸石粉體的製備與螢光性能
    通過離子交換法結合後續煅燒處理製備了Eu、Ce、Ag離子共摻雜沸石基螢光粉,研究了多離子引入對沸石基螢光粉結構和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Ag與Eu共摻雜可以提高Eu摻雜沸石粉的紅色螢光強度;在長波紫外光激發下,Ce、Eu共摻雜沸石基粉體經800℃煅燒後表現為紅光發射,而Ag的引入導致粉體的紅光發射強度降低。隨著白光LED技術的不斷發展,尋找一種能夠被近紫外光激發且發光強度高的螢光粉受到廣泛關注。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從傳統的工業炭(如活性炭、炭黑)到新型工業炭(如碳纖維、石墨)和石墨烯、碳納米管等新型碳納米材料,碳基材料的基礎研究和應用一直是化學、材料等領域的熱點。然而,宏觀碳材料缺乏合適的帶隙,很難成為一種有效的螢光材料。
  • 福建物構所研製出藍光LED可激發的納米螢光標記材料
    然而,由於稀土離子的f→f宇稱禁戒躍遷特性,稀土基NIR-II納米螢光標記材料存在吸收強度弱、螢光量子效率低的瓶頸。如何提高材料吸收效率研製出具有高效NIR-II發光的稀土納米螢光標記材料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也是該領域的一個重大技術挑戰。
  • 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鈣鈦礦材料因其具有相對穩定的理化性質、較高的螢光量子產率和連續可調的半導體能帶結構等優點,在發光器件等領域表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此前,關於鈣鈦礦材料發光顏色調控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控制納米晶生長尺寸以及調整材料滷素離子的種類和相對比例上。
  • 南開大學等: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本文要點 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HPCMs)在吸附/分離、有機催化、傳感和能量轉換/存儲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碳前驅體的選擇是製造具有特定用途和功能最大化的高性能HPCMs材料的關鍵。Rev》期刊發表名為「Polymer-Derived Heteroatom-Dop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的綜述,研究從如何產生和控制其孔隙率,雜原子摻雜效應,形貌及其相關用途等方面全面綜述了聚合物衍生的功能性HPCM的進展。 第一,我們總結並討論了合成方法,包括硬和軟模板方法以及採用聚合物控制HPCM中孔和/或雜原子的直接合成策略。
  • 螢光光譜儀在稀土上轉化發光材料測試方向的應用
    斯託克斯(Stokes)定律認為材料只能受到高能量的光激發,發射出低能量的光,即經波長短、頻率高的光激發,材料發射出波長長、頻率低的光。而上轉化發光則與之相反,上轉換發光是指連續吸收兩個或者多個光子,導致發射波長短於激發波長的發光類型,我們亦稱之為反斯託克斯(Anti-Stokes)。
  • 雙鈣鈦礦近紅外發射材料
    導讀:本文製備了Bi3+-Ln3+共摻的Cs2AgInCl6雙鈣鈦礦近紅外發射材料。通過設計共摻系統實現了修改基質的吸收光譜和發射光譜的意圖。這種策略可能會引領未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在光纖通信、近紅外LED和近紅外傳感器等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