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叫戢武王為玉辭心,就像很多人偏愛叫凱旋侯為拂櫻齋主。這不是無來由的執念。
玉辭心是戢武王的化身,拂櫻齋主是凱旋侯的化身。然而在我看來,玉辭心才是她本身,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她,那個寶冠王袍的人,是她不得不擺出的一種形象;我也早就說過,拂櫻雖是假身份,但他流露出的喜惡性情沒準是真的,而凱旋侯時的那個人,則是身在其位不得顧及任何個人喜好的另一個人。你們也可以理解為:那時生活中的你與工作中的你的區別。
生活中的你和工作中的你,哪個更能代表真正的你?
一個人在生活中可以選擇,但在工作中,他往往沒得選擇。穿上一樣的校服,幾千人一起做著一樣的廣播體操,如果他們做的都夠標準的話,那麼這幾千個個體給人的感受並不會有什麼差別;穿上一樣的工裝,幾千人一起站在流水線前勞作,如果他們做的都夠標準的話,那麼這幾千個個體給人的感受並不會有什麼差別;穿上一樣的軍裝,幾千個人一起趴在戰壕中射擊,如果他們做的都夠標準的話,那麼這幾千個個體給人的感受並不會有什麼差別。這些人或許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熱情有的冷淡、有的風雅有的粗俗、有喜歡紅有喜歡黃有喜歡藍有喜歡綠或者黑或者白或者紫的,但在工作中,這些可能都不會展現出來。
作為戢武王的她,要想當一個極好的領導者,理論上就該化身為機器,割捨所有的個人情感,包括愛也包括恨,避免任何的情感波動困擾自己的最理智的判斷。
戢武王本就是那個有最理智判斷的人,至少在她出場前期一直都是。所以在她發現先王被火宅佛獄和慈光之塔兩大勢力聯手謀害的真相時,並沒有大怒之下揮兵直懟,而是把怒氣掩得一絲不漏,還跟火宅喜氣洋洋的連起了親結起了盟,直騙得火域對她完全放了心大咧咧的把她當成關鍵後援,而後被她一招釜底抽薪毫髮無損的完美報了仇。之後的火域佛宅對她的威脅劇降,慈光之塔也偃旗息鼓,看過我上篇文章的人都知道,這次報仇行動可算是一次標準的成功報仇。
然而她終究還是為怒意所誤。先是因報仇之心為慈光之塔的策師所算計,暴露了女兒身的秘密;後又因臣民們對她隱瞞女兒身之事的苛責酷刑,憤而劈斬盡舉國男性;至此,她也劈斷了自己的回頭路;之後的每一步,只能走得越來越險,越來越窘迫,最終她的女兵集團全軍覆沒,她也飲恨而亡。殺戮碎島的覆滅竟由「殺戮碎島的救贖」親手送出,這是何等悲情的一首悲歌。
戢武戢武,如果她真的能如她名,曾經少劈出那一戟……對劍之初時不劈出那一戟,她就不會敗露秘密;對舉國男性不劈出那一戟,碎島就不會實力大損;對火宅與苦境不劈出那一戟,她的女兵軍團就不會踏上不歸的絕路……可惜她選的是報仇而不是戢武,那一戟終究劈出了。每一戟劈出,悲歌就多唱響一句;悲歌唱盡,芳華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