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從nature到NEJM,頂刊的悲歌

2020-10-09 陳根

文/陳根

連續幾天內,Lancet、Science、nature、NEJM等一系列世界最頂級的醫學科學刊物,紛紛發表文章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嚴厲抨擊了川普的抗疫表現。

其中,10月7日nature發表了整整5頁的評論文章,指責了川普對科學的肆意破壞:「川普政府發布的不準確的信息和不明智的健康指導,以及兜售未經證實和潛在有害的COVID-19治療藥物。這些行為不僅僅是無能,更是蓄意破壞。

10月8日,全世界最權威的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NEJM,也發表了一篇編者按,其主編Eric Rubin在文章中罕見地譴責川普政府的無能和失敗,導致美國的新冠疫情變成一齣悲劇。

文章指出,美國原本擁有世界領先的生物醫學研究系統,也有公共衛生等方面的豐富專業知識,以及將這些專業知識轉化為新療法和預防措施的能力。

然而,川普政府卻在很大程度上選擇了忽略甚至貶低專家,摧毀了CDC的信譽、將NIH邊緣化、並將FDA政治化,掩蓋真相,推動謊言滿天飛,不斷削弱人們對科學和政府的信任

從川普獨創了史無前例的消毒液治療法,建議醫學界研究向人體注射消毒劑來消滅新冠病毒,或者用紫外線照射病人身體達到治療效果,到竭力推薦療效未經證實、後來被世衛組織要求停用的羥氯喹,甚至以身示範,公開宣稱自己正在服用。

再到8月川普任命神經科醫生、保守主義智庫專家、傳染病外行阿特拉斯加入白宮的防疫小組,因為後者在公共政策(比如已經在全世界都被拋棄的「群體免疫」)和經濟問題上的看法和川普吻合。而真正的傳染病專家伯克斯和福奇卻被邊緣化。


顯然,學界是失望的,其失望不僅僅在於川普在疫情中表現的糟糕,更在於川普對科學意識的摧毀和踐踏。那些積累了數千年人類智慧、曾經被千萬人尊重的權威的醫療指南和建議,那些現代醫學裡當前證據最強的實踐,卻在川普的一再無視原則和指南下受到了打擊和動搖。

這些學界累積的憤怒和憂慮,這種天經地義對科學權威的反感與抵制,利用科學又背叛科學,才是世界最大的悲歌。

相關焦點

  • Nature: 頂刊收割機,又是石墨烯
    前言石墨烯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頂刊收割機,上周五剛登上Science,這周四又登上Nature。如果再算上子刊的話,那更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了!今天要介紹的這篇Nature蠻有意思的,是將單層石墨烯同時集成到一個微波諧振器和一個約瑟夫遜結中,製備了一種超薄的石墨烯基約瑟夫森結輻射熱傳感器!
  • Nature子刊: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腦科學頂刊導讀78期
    頂刊導讀目錄 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2,交互中心認知:他人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過程3,前額葉皮質投射神經元靶向背側紋狀體控制行為抑制4,所有人都是直覺科學家:重新思考決策的統計解釋5,從失敗的行為改變中學習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期刊:nature reviews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反向傳播和大腦|腦科學頂刊導讀036期
    ✎ 頂刊導讀目錄 1,終紋床核通過糖皮質激素依賴和非依賴環路調節記憶鞏固 2,人類將試次間工作記憶的不確定性融入到獎勵決策中3,Theta和Alpha振蕩在工作記憶控制中作用的因果證據4,實驗表明,avBST抑制到下丘腦室旁區的輸入,增加了應激激素的輸出和隨後的保持能力,而avBST刺激對兩者都沒有影響。相反,avBST刺激(但不是抑制)輸入到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腹外側會出現損害,而兩種手法都不會影響糖皮質激素的分泌。這些發現表明,avBST的不同通路分別通過糖皮質激素依賴和非依賴機制實現avBST抑制與刺激的記憶效應。
  • 陳根:醫學頂刊——12分鐘運動即可影響生命長度
    文/陳根運動與人體健康緊密相關。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運動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幫助循環,增加機體彈性、幫助放鬆。運動通過對身體不同部位的物理刺激,使得身體重新設計養分分配的固定模式,從而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 南京大學一篇《nature》背後的故事,從倒數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堅持
    更令南京大學校友難堪的是,全國各大高校紛紛發表CNS主刊論文,甚至很多雙非高校都發表主刊論文,而南京大學卻多年未見一篇CNS主刊論文,而每年一篇CNS主刊論文成為中國名校的最低標配,因此南京大學在CNS主刊論文上得短板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然而進入2019年後,南京大學CNS主刊大爆發,1月16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汪名懷教授團隊合作的論文被《science》發表,2月27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論文被《nature
  • 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屬於基礎學科的研究,能被《nature》刊發,說明了該篇論文的重要性,武漢大學團隊通過對石墨烯的研究,為二維材料的氣體通透極限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和理論解釋,正是有了非常高的創新性,因此才會被世界頂級期刊《nature》所青睞。
  • 潘曉晴Nature、廈大Nature Catal.,天大Nature Catal.丨頂刊日報20191016
    Kisiel團隊通過實驗觀察到由於拓撲保護的表面狀態,Bi2Te3中的焦耳耗散受到抑制。通過擺式原子力顯微鏡觀察到了不同類型的耗散機制,這與單電子隧穿共振轉變為比Bi2Te3表面略高的圖像電勢態有關。 施加磁場會導致表面狀態的拓撲保護失效,並恢復預期的焦耳耗散過程。
  • 理解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從獲取到詮釋|腦科學頂刊導讀64期
    頂刊導讀目錄 1,神經表觀基因組的在體基因座特異性編輯2,衛星神經膠質細胞—在認識神經系統正常功能和功能障礙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3,皮層內和離皮投射的GABA能神經元的多樣性和功能4,星形膠質細胞在髓鞘再生中的作用5,理解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從獲取到詮釋1,神經表觀基因組的在體基因座特異性編輯
  • 同一天四篇《自然》,清北上交浙工大喜提頂刊
    在 10 月 28 日的同一天,中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在學術頂刊通過研究發現,Pol II 在從次要 ZGA 到主要受精後,Pol II 優先加載到單細胞胚胎中富含 CG 的啟動子和可接觸的遠端區域(加載),部分是由遺傳的親本表觀基因組決定的
  • Nature子刊: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 腦科學頂刊導讀78期
    2020-12-07 09:20:12 來源: 腦科學君 舉報    頂刊導讀目錄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Nature通訊:反思能力越強,在社交網絡上越審慎
    | 作者趙雨亭 | 審校鄧一雪 | 編輯論文題目:Cognitive reflection correlates with behavior on Twitter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
  • 陳根:從提供營養到攻擊細菌,脂肪的抗菌之路
    文/陳根脂肪以能量存儲系統而聞名,同時,脂肪的正確比例對於人體運作至關重要,過量脂肪的堆積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以及慢性病的風險增加已在大量的研究中被證實。具體來說,當細胞被細菌入侵時,脂質會從線粒體轉移到細胞中細菌存在的部位
  • 2020年高校SCI頂刊論文排行榜,浙江大學第一,學科分布情況解析
    2020年SCI頂刊論文排行榜科技部最新的政策,將不再唯SCI科研論文數量,鼓勵國內的科研人員努力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並且對條例進行解釋,今後「非三高」科研論文不得報銷,何為三高論文?由於每個學科和科研單位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三高」論文由各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委員會來決定,然而對於SCI頂尖綜合期刊的《nature》和《sciece》來說,不論是哪一個學科和科研單位都會是頂級期刊,在2000年左右,中國大陸所有科研機構每年一共僅能發表1~2篇NS主刊論文,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的進步,每年最少1篇NS主刊論文是中國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最低標配,一份有軟科統計的2020年中國內地高校
  • 《風平浪靜》:理性主義的悲歌
    如果說激情讓我們聯想到感性,那麼驅使宋浩同激情抗爭的,便是道德。無論是宋浩的離家出走,或者對萬小寧一吻的拒絕,後來對李唐行賄的憤怒,道德在這幾場戰鬥中佔據了上風。影片的整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曲宋浩個人與自身道德鬥爭的悲歌。現實是一所監獄,我們都是激情的奴隸,而道德是我們身上的枷鎖。人作為激情與道德的共生,在困境面前,必須做出抉擇。而每做出一次抉擇,便意味著一次撕裂。
  • 陳根:從幻想到現實,從3D到4D,科技未來手牽手
    文/陳根3D列印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已不陌生,因為其可以實現個性化、複雜化的產品製造,尤其在一些航天航空與軍工領域。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已經逐步走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包括進入一些食品領域。但一直制約著3D列印規模化普及的因素,除了材料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3D列印物件的塗色問題。
  • 陳根:外星生命探秘,從金星火星到土星土衛
    文/陳根不論是金星的生命跡象還是火星的生存可能性,探索外星文明一直是人類遙遠又真實的命題。事實上,土衛二的表面幾乎由純淨的水冰構成,這使得它具有很強的反射性,但觀測到的亮度取決於表面材料的性質未來,科學家們計劃將他們的技術應用到其他冰冷的衛星上,將其與土衛二進行比較,這為宇宙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這項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Icarus》雜誌上。
  • 陳根:從傳統塑料到生物塑料,毒性未變汙染依舊?
    文/陳根傳統塑料導致了白生汙染的蔓延和泛濫,加劇了環境危機,於是,人們發明了由植物、回收材料和各種形式的有機物製成的生物塑料。近年來,生物塑料作為傳統塑料的替代品進入市場。研究總共檢測到41395個化學特徵,其中186–20965個特徵存在於單個樣本中。80%的抽提物含有超過1000個特徵,其中大多數是一個樣本特有的。最後初步確定了343個優先化合物,包括單體、低聚物、塑料添加劑、潤滑劑和非故意添加的物質。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研究了這些塑料中的有毒物質。
  • 雌二醇——學習和記憶的神經調節因子|腦科學頂刊導讀76期
    頂刊導讀目錄 1,攝食後營養記憶的再鞏固需要中央杏仁核中的mTOR 2,雌二醇--學習和記憶的神經調節因子2,雌二醇--學習和記憶的神經調節因子期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作者:Sniper 近幾十年來,
  • Nature 文章大規模的造假,導致​NEJM 文章撤回
    學霸晚報 準時更新 第一時間 追蹤學術熱點 頂刊撤稿 NEJM (IF=75) 文章撤回,其原因居然是 Nature 文章大規模的造假 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和貝勒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