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講究科學的世界,釣魚自然也是如此,比如我們釣魚所使用的魚線,甭管產地到底是源自日本,還是德國,亦或者是國產,亦或者是柔軟的、堅韌的,都得符合物理基本定理。
對釣魚人來說,魚線好不好,定義很泛泛,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在釣魚圈子裡,完全就是個不斷被收割智商稅的過程而已。
話再說回來,在實戰的時候,關於魚線,還是有一些現象,很是讓釣友們糾結,比如提竿就切線。
關於這一點,釣友們討論的分歧,既有關於魚線質量的,也有關於線組是不是打滿竿的,甚至也有扯到線組的頂釣值的。
在行文掰扯之前,提竿切線這事,就不得不聊一下空手劈磚這個技巧了,對,空手劈裝,對懂得物理常識的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技巧,而不是什麼高深的功夫。
雲南紅河彌勒市第四中學的一位物理老師,給同學們現場表演了空手劈磚,這老師是武林高手麼?自然不是,該物理老師僅僅是利用的物理上,物體的應力、剪力以及剪力效應、以及動量定理幾個物理學基礎常識,就能完美地做到空手劈磚。
該物理老師做了兩次實驗,第一次,將磚墊在桌子上,用力劈砍露在外面一半的磚塊,磚塊紋絲不動,因為人的劈砍作用力,達不到磚塊被破壞的最大剪力值。
然後該老師進行了第二次,將磚塊略翹起,然後順勢劈下,將磚塊磕到了桌子上,利用桌子的反作用力,對磚頭和桌子的接觸位置,形成剪力效應,讓磚塊碎裂,不仔細看,就以為是空手劈開了磚頭。
那麼,這個空手劈磚,和提竿就切線有什麼關係呢?這就需要先了解一個基本物理常識,應力。
所謂應力,就是物理受外力變形,物體內部產生的相互作用力,用魚線來解釋,就是魚線受到外力拉拽時,魚線會延展、會變長,魚線內部的應力,就會努力的對抗這些外來的拉拽,並努力地恢復到沒有被延展、變長之前的狀態。
當外力,也就是拉拽的力量超過魚線的應力極限,魚線就斷開了,反之,當拉拽的外力沒有沒超過魚線的應力極限,魚線就不會斷裂。
在釣魚時,當魚咬鉤,並且不斷掙扎的時,如果我們不馬上提竿,而是始終和中鉤魚形成對峙,只要魚的拖拽力度不大於魚線的打結最大拉力值,魚線就不會斷。
如果快速提竿,提竿的拉力,就直接作用在魚線上,並且打破之前對峙的平衡,就相當於將磚塊翹了起來,隨後的提竿,就相當於順勢下劈,讓磚頭磕在在桌子上。
這樣,就算魚線拉力值夠,魚竿的頂釣值也足夠,但是魚線仍然會斷裂,這就是初中物理中最簡單的一個現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現象還不夠,我們在實戰時,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呢?嚴格來說,需注意以下三點:
一、儘量不要打滿竿
不打滿竿,線組就不會一直緊繃,就算有魚咬鉤,並大力掙扎,線組從緊繃,再拉動竿稍,能通過魚線和竿稍的彎曲來卸力,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彈性勢能。
二、魚竿不要太硬
魚竿越硬,讓魚竿彎曲,就需要越大的力量,魚竿彎曲時,產生的彈性勢能,就全部需要魚線來承受,這就會加劇中鉤魚和魚竿的對峙,讓魚線提前達到應力閾值,從而導致斷線。
所以用硬竿,就用粗線,只有較粗的魚線,才能增加魚線的應力閾值,硬竿、細線的搭配組合,別說中大魚,就算小白條上鉤,都有很大的可能切線。
三、提竿幅度不要太大
老鳥提竿,從來不會快速揚竿,而是會輕提,讓線組快速緊繃,然後竿稍吃力,再牽引竿身,這是符合物理常識的。
先讓竿稍吃力,這就是讓線組快速地處於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彎曲的竿稍產生的彈性勢能,能抵消一大部分中鉤魚產生的拉拽裡,讓魚線不會快速達到應力閾值。
然後在牽引竿身的過程中,不斷消磨中鉤魚的氣力,從而減少中鉤魚對魚線的拉拽力,最後再順利地將中鉤魚遛到近岸。
在實戰中,只要認真的應對,做到不慌、不燥,事實上大多數野釣時提竿切線,大多數屬於操作失誤導致的,這也是為什麼鯽魚竿加細線釣上七八斤草魚的情況屢見不鮮,但是鯉竿加粗線,釣上大鯉大青卻非常稀少。
釣魚這個事,不管出現什麼現象,必然能用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去闡述,如果沒有做到或者做好,那就在實戰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如此,再看釣魚圈子裡的空手劈磚,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釣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