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灰鯨和露脊鯨身上滿是鯨蝨和藤壺,為何虎鯨身上沒有呢?

2020-12-06 朝辭小學僧

我們平時在觀看一些鯨魚跳躍的視頻時,都會注意到,有些鯨身上長滿了白色的疙瘩,讓密集恐懼症患者看起來渾身不自在,這些白色的疙瘩就是海洋寄生物組成的群落,主要是鯨蝨和藤壺。由於印象過於深刻,導致很多人認為鯨身上都有鯨蝨和藤壺,實際上,這兩種寄生物最喜歡附著的鯨類只有少數幾種。(文中無不適圖片)

鬚鯨分類

座頭鯨、灰鯨、露脊鯨科的四個物種,這6種鬚鯨是鯨蝨和藤壺最喜歡的宿主,其它的鯨類身上的藤壺很少,以虎鯨為代表的齒鯨身上則幾乎沒有這兩種寄生物的影子。

▲座頭鯨頭部和下巴最容易被寄生物附著

▲灰鯨體表的白斑就是寄生物,成為灰鯨的一大特色,為其提高了辨識度

▲露脊鯨頭部的寄生物,甚至可以通過寄生物的面積來推測鯨的年齡

鯨蝨是一種海洋節肢動物,長得像白色的蠍子,體長0.8-2釐米,通過堅硬的口鉗和節肢死死的咬住鯨的皮膚,跟著鯨在海洋裡四處暢遊,鯨遊動時產生的水流方便它們攝取藻類和浮遊生物。

藤壺看起來像貝類,實際上它也是一種節肢動物,它們會依附在礁石、鯨和海龜等等它們能寄生的地方。它們會分泌一種粘性極強的物質,稱為「藤壺膠」,比人造膠水還給力,還會鑽入鯨的皮膚裡,長出彼此連接的壁板,將自己牢牢的固定在鯨的皮膚上。藤壺是雌雄同體,一旦成功附著就很會大量繁殖,形成群落,所以藤壺選中了一頭鯨就會一輩子纏著它,直到鯨死亡。

一頭大型鬚鯨身上的鯨蝨可達10萬隻,藤壺可達半噸左右,鯨蝨會導致鯨皮膚瘙癢,鯨魚有時躍出水面就是為了甩掉身上的鯨蝨。而藤壺的附著能力比鯨蝨強的多,一旦上身很難擺脫,會加大鯨類的負擔。藤壺也會附著在船底,所以海船要定時清除船底的藤壺,以免影響速度,增加油耗。

那麼鯨蝨和藤壺為什麼喜歡「欺負」這幾種鬚鯨呢?是因為它們太老實了嗎?大名鼎鼎的虎鯨身上為什麼很少見到這兩種寄生物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體型

灰鯨可以長到40噸,座頭鯨可以長到61噸,露脊鯨科的最大種可超百噸,其中弓頭鯨(北極露脊鯨)是僅次於藍鯨的第二重鯨類。而虎鯨和它們比起來就要小很多了,最大的虎鯨體長9.45米,體重10噸左右。

左下角三個是露脊鯨,身上有白點的是灰鯨,中間是座頭鯨

鬚鯨龐大的體型能為鯨蝨和藤壺提供更多可附著的面積,個頭越大,目標越大,在茫茫大海裡尋找一頭大鬚鯨可比找一條虎鯨輕鬆多了。鯨蝨和藤壺的幼體在海水中漂浮,尋找宿主,而大型鯨類是它們的首選附著對象。

遊速

遊速也很重要,虎鯨的遊速比大型鬚鯨快多了,遊得慢就給寄生物的附著提供了可乘之機。因為鯨蝨和藤壺的幼體遊泳能力很差,所以儘可能尋找遊速慢的宿主。

生物學家Wethey研究後認為:水流速度是藤壺選擇宿主的主要考慮。

他經過數次試驗後,發現底質表面的水流速率/傾斜度很關鍵:高於50/s時,附著概率很高。 一旦超過100/s,附著率又大幅降低。 如果達到400/s,沒有幼體能夠附著其上。

因此,宿主的遊速會對藤壺幼體的附著產生極大影響。

座頭鯨遊速只有每小時8-15千米。灰鯨雖然是遷徙距離最遠的哺乳動物,行程可達22000千米,但它們每天只能行進180千米左右,灰鯨的遊速通常只有7千米/時,最高遊速不到15千米/時。而露脊鯨的最高速度也不足10千米/時。它們是遊速最慢的鯨類,因此最容易被寄生物盯上。

相比之下,藍鯨的衝刺速度可達48千米/時,長鬚鯨可超過50千米/時,虎鯨最快可達55千米/時,所以它們的體型也很大,但身上的附著物卻很少。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體色。

體色

上為藍鯨,下為長鬚鯨

藍鯨和長鬚鯨身上附著物很少的原因不止遊速快,還因為它們的體色較淺,藍鯨的體色偏藍,由此得名。長鬚鯨背部為灰色,腹部偏白。而灰鯨、座頭鯨、露脊鯨的體色都比較深,座頭鯨和露脊鯨都是深黑色。

藤壺的幼體具有向能性的特性,海洋中附著基表面的粗糙程度、光線及顏色都會影響藤壺腺介幼體的選擇。附著底質的光線越暗,藤壺幼體會更願意附著。

這麼大一個黑黢黢的傢伙在大海裡慢悠悠的遊著,自然會成為鯨蝨和藤壺幼蟲最理想的安家之所。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體型巨大、遊速緩慢、體色較黑的鯨類最容易被鯨蝨和藤壺附著,因此座頭鯨、灰鯨、露脊鯨身上的附著物最多,其他鯨身上的附著物較少。

而這三個條件虎鯨除了第三個外,其它的都不滿足,因此,鯨蝨和藤壺不會將它作為宿主。所以並不是因為虎鯨性格兇猛,而是因為它體型較小,遊速快,行動靈活,所以不會被鯨蝨和藤壺盯上,其它比虎鯨小的齒鯨身上自然也很少附著寄生物。

鯊魚的情況和齒鯨相似,而且鯊魚屬於軟骨魚類,體表有特化的盾鱗,相當於「鎖子甲」,可以讓鯨蝨和藤壺難以附著。

鯊魚身上雖然沒有鯨蝨和藤壺,卻被另外一種寄生魚類所困擾,那就是鮣魚,俗稱吸盤魚,它們會吸附在鯊魚身上,搭「便車」,撿食鯊魚的食物殘渣,讓生活在熱帶海域的鯊魚非常苦惱。

檸檬鯊身上的吸盤魚使它看起來像掛滿飛彈的戰鬥機

鯨鯊身上的吸盤魚

而大白鯊的分布區域與吸盤魚幾乎是錯開的,因此大白鯊身上很少出現吸盤魚的身影。

好在吸盤魚並不會在一個宿主身上待太久,它們會選擇適當的時間自動脫離,去尋找下一個寄生目標。和藤壺那種「釘子戶」比起來還算是有良心。

相關焦點

  • 鯨身上密密麻麻的東西是什麼?
    主要是藤壺和鯨蝨。座頭鯨、灰鯨、弓頭鯨、露脊鯨屬這些體型巨大、遊速很慢、體色很深的鬚鯨最容易被附著,遊速很快、體色較淺的藍鯨、長鬚鯨等鬚鯨則不容易被附著,靈活的齒鯨更不容易被附著。一些種類的藤壺喜歡寄生在特定的鯨身上,比如灰鯨身上主要是隱鯨藤壺,灰鯨可以說是被藤壺危害最深的鯨類了,體表的藤壺已經成為它的特徵;桶冠鯨藤壺在座頭鯨的頭部、下巴、胸鰭、尾鰭上很常見,大多數成年座頭鯨下巴都有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藤壺,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 鯨魚身上的「牛皮癬」藤壺,甩都甩不掉,網友:好想一個個撬下來
    我們常常能在那些大型鯨類身上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疙瘩」,讓很多有密集恐懼症的同學感到不適。難道鯨魚也會得「牛皮癬」?其實這些密集的「疙瘩」就是鯨蝨和鯨藤壺(本文主角)。重申一次,密恐者慎入!但對於有強迫症的同學來說,好想拿把刀子一個個撬下來。藤壺,泛指是一種無柄蔓足類甲殼動物,在血統上和螃蟹、龍蝦有點親戚關係。藤壺家族非常大,其中在鯨類皮膚表面附著的叫鯨藤壺。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 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 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鯨蝨、藤壺、巨鯨背負著的「微世界」
    鯨藤壺的幼蟲和普通的藤壺幼蟲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和普通的蝦蟹都十分類似,畢竟藤壺也是甲殼動物門蔓足類的成員,只不過它很早就長出了底部的基盤,上面帶有如膨脹螺絲上的花紋——依靠這些花紋,鯨藤壺搶先佔據了最有利的位置。
  • 鯨隱私部位都寄生了藤壺,它不疼嗎?這個...會影響它們交配嗎?
    鯨藤壺毫無底線的寄生生涯寄生在座頭鯨、灰鯨或者露脊鯨等身上的藤壺大都是桶冠藤壺,下文以桶冠藤壺為例來看看這些神奇的物種是怎麼寄生到每天都在不停遊動的鯨身上的!特有的寄生藤壺種類不同鯨類寄生的藤壺也有差別,比如灰鯨身上的大都是隱鯨藤壺,它和各位熟悉的桶冠藤壺突起狀差異比較大,隱鯨藤壺是扁平放射狀,但同樣隱鯨藤壺的甲板可以牢牢的鎖定鯨的皮膚!
  • 鯨隱私部位都寄生了藤壺,它不疼嗎?這個..會影響它們交配嗎?
    一頭座頭鯨身上大約能寄生超過500千克的藤壺,聽上去似乎很多,但對於鯨來說,就相當於夏天的我們穿了一件薄外套而已!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藤壺和鯨是一種共生關係,比如座頭鯨雄性還會將藤壺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鋒利的藤壺將會刮除對方身上的一層皮肉!當然藤壺過多也會造成額外的阻力,錨固過深也會引起鯨皮膚感染,另外寄生在呼吸孔以及眼睛等附近,甚至會對鯨構成生命威脅!
  • 鯨隱私部位都寄生了藤壺,它不疼嗎?這個...會影響它們交配嗎?
    鯨藤壺毫無底線的寄生生涯寄生在座頭鯨、灰鯨或者露脊鯨等身上的藤壺大都是桶冠藤壺,下文以桶冠藤壺為例來看看這些神奇的物種是怎麼寄生到每天都在不停遊動的鯨身上的!從拍攝的圖像來看,這頭座頭鯨身上也是布滿了藤壺,因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它身上灰白色的斑點,在鰭上和頭部以及身上等。特有的寄生藤壺種類不同鯨類寄生的藤壺也有差別,比如灰鯨身上的大都是隱鯨藤壺,它和各位熟悉的桶冠藤壺突起狀差異比較大,隱鯨藤壺是扁平放射狀,但同樣隱鯨藤壺的甲板可以牢牢的鎖定鯨的皮膚!
  • 為什麼鯨類的身上容易寄生藤壺和鯨蝨,而海豚不會呢?
    我們在有關鯨魚的圖片上,特別是被衝到海岸上的鯨魚屍體圖片上,往往都會在鯨魚的身體上,發現密密麻麻的藤黃或者鯨蝨的蹤跡,每每看到這樣的圖片,筆者身上都會起雞皮疙瘩。而作為同樣屬於鯨類的海豚身上,卻很少看到藤壺和鯨蝨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
  • 那些寄生在鯨魚身上的,鯨蝨和藤壺你了解嗎?
    我們先來看寄生在鯨魚身上的鯨蝨,密集恐懼症者繞路哦。
  • 那些寄生在鯨魚身上的鯨蝨和藤壺,看了讓人心裡直痒痒
    我們時不時從電視上看到,一些鯨魚的身上有附著的斑點,這其實就是一些寄生動物,他們依靠鯨魚來進行生活,從各種公開畫面可以看到,吸附在鯨魚身上的寄生動物,數量非常的多,看了心裡直痒痒,它們怎麼受得了呢?他們其實只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淺水裡面的排骨蝦,但是由於在海洋中的生存壓力非常的大,他們選擇了依靠體型龐大的鯨魚寄生,同時捕捉一些藻類和浮遊生物維持生命,因而被稱之為鯨蝨。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鯨蝨寄生在鯨魚的傷口和一些皮膚褶皺上,看了讓人心裡直擊痒痒。但其實一隻正常的鯨蝨通常都有1-2釐米的體長,對於動輒二三十米長的鯨魚來說,確實是微小生物。
  • 有種鯨蝨,真的比我們還孤獨
    一頭布滿藤壺的灰鯨。圖源:m_uhlig, Flickr.com阿拉斯加冰河灣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附近一頭座頭鯨身上的鯨蝨。圖源:Andrew Peacock/國家公園管理局蝨子大概是一種很難博取到同情的生物。
  • 鯨魚身上的「蝨子」,鯨蝨(可高達10萬隻)
    而究竟鯨蝨為什麼會選擇寄居在鯨魚身上?鯨魚被它們寄居有沒有什麼害處?鯨魚要怎麼要怎麼清理它們呢?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鯨魚身上鯨蝨好噁心密集恐懼症者慎點以及鯨蝨對鯨魚有害嗎怎麼清理?因為鯨蝨寄居在鯨類動物的表皮上,所以因此得名。但其實它們外表看起來更像扁平的蝦類,也難怪它們和生活在淺水裡的排骨蝦是近親。
  • 座頭鯨經常毆打虎鯨?事實並非如此,來聊聊這張火爆網絡的P圖
    而成年座頭鯨能憑藉體型優勢幹擾虎鯨捕食,說白了就是愛管閒事,但頂多是將虎鯨趕走,很難對虎鯨造成傷害,沒有座頭鯨擊殺虎鯨的案例。像P圖裡那樣把虎鯨拍飛根本不可能,虎鯨太靈活,座頭鯨都碰不到它。網上常說座頭鯨身上的藤壺像刀口一樣鋒利,是強大的武器,但座頭鯨很難碰到虎鯨,藤壺無用武之地,除非虎鯨自己往座頭鯨身上撞。座頭鯨因愛管閒事而出名,但戰績並不好,至今沒有擊殺虎鯨的記錄。鬚鯨對抗虎鯨的最高戰績是由低調的弓頭鯨創造的,一頭弓頭鯨用尾巴拍死了一頭虎鯨。
  • 座頭鯨的特殊癖好:出手搭救虎鯨的獵物(虎鯨:你蛇精病啊!
    目擊者們曾觀察到這樣的事件:「我們觀察到一群虎鯨追殺一對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母子,然後一隻座頭鯨突然出現,發出吼聲召喚同伴,隨即就又出現了四隻或者更多的座頭鯨,它們協力趕走了虎鯨,而灰鯨母子得以倖存。」 另一個案例中,一群虎鯨試圖將一隻灰鯨幼崽與母灰鯨分開,得手後試圖溺死幼崽。
  • 座頭鯨,你為什麼要和虎鯨對著幹
    它們甚至會從幾千米外趕過來幹擾虎鯨的捕食,而且無論虎鯨的獵物是什麼——事實上,當座頭鯨去幹預捕獵的虎鯨時,只有11%的狀況是虎鯨在追捕其他座頭鯨,而89%的狀況是虎鯨們正在追殺海豹、海獅、翻車魨、灰鯨幼崽等其他動物。
  • 鯨蝨 [第163期]
    雖然被叫作「鯨蝨」,但它們卻不是真正的蝨子。        鯨蝨對寄主基本沒有傷害,或者說影響不大。大部分鯨蝨的食物為浮遊生物,有的也吃寄主身上壞掉的皮膚。鯨蝨破壞寄主表面的皮膚,大多只是為了將自己固定在寄主皮膚上,這一小塊皮膚相對於寄主的體表面積來說相當小。
  • 露脊鯨頭上有超大老繭,簡直醜爆了,知道原因後為它點讚
    不過如果你看到過露脊鯨估計你不會再下這樣的結論,因為露脊鯨的腦袋上,基本上都會有塊巨大的老繭,而且這塊老繭還是凹凸不平,如果密集恐懼症患者看起來肯定不怎麼舒服,那麼這款老繭是什麼呢?其實這款老繭並不來自露脊鯨自己,而是長滿了許多鯨蝨、藤壺和寄生蠕蟲等寄生蟲。大多數鯨身上並沒有鯨蝨和藤壺,只有少量的鯨上會有這些寄生蟲,比如今天的主角露脊鯨。
  • 露脊鯨頭上有超大老繭,簡直醜爆了,知道原因後為它點讚
    ,而是長滿了許多鯨蝨、藤壺和寄生蠕蟲等寄生蟲。大多數鯨身上並沒有鯨蝨和藤壺,只有少量的鯨上會有這些寄生蟲,比如今天的主角露脊鯨。其實這個厚厚的老繭是由兩種生物組成的,分別為鯨蝨和藤壺。鯨蝨是海洋裡常見的節肢動物,身體大概有0.8到2釐米,它能夠用堅固的口鉗和節肢咬住鯨的皮膚,長期生活在露脊鯨身體上。